血凝儀的工作原理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BE血凝儀的工作原理、使用和保養(yǎng),一、血凝儀的工作原理二、血凝儀的應用三、BE血凝儀的使用和保養(yǎng),一、血凝儀的工作原理,目前開展的血栓/止血成份檢測的主要方法有凝固法、底物顯色法、免疫法、乳膠凝集法等。在血栓/止血檢驗中最常用的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纖維蛋白原(FIB)、凝血酶時間(TT)、內(nèi)源凝血因子、外源凝血因子、高分子量肝素、低分子量肝素、蛋白C、蛋白S等均可用凝固法測量。所以目前半自動血凝儀

2、基本上都是以凝固法測量為主,而在全自動血凝儀中也一定有凝固法測量。 凝固法中又可分為光學法和磁珠法兩類。由于光學法幾乎可涵蓋各種檢測方法,為了降低儀器制造成本,全自動血凝儀以光學法居多。但也有少數(shù)高級全自動血凝儀中凝固法測量采用無樣品干擾的雙磁路磁珠法,而其它測量采用光學法,并可同時進行檢測。,1.血凝儀的檢測原理,對第二代的傳統(tǒng)的光學原理血凝儀容易受到標本的黃疸、脂血、乳糜血等的影響。對第三代的雙磁路磁珠法原理的血凝儀在現(xiàn)今社會血

3、黏度增高的趨勢下也非常容易受到標本黏度變化的影響。第四代光電磁原理由此出現(xiàn)。,第一代,電流法:即是將待檢樣品作為電路的一部分,由于纖維蛋白具有導電性,可利用電流的斷與否來判斷纖維蛋白的形成與否,即判斷凝固終點。具體表現(xiàn)為:將兩電極插入待檢樣品,其中一個電極可以上下運動。當兩個電極都在血漿中的時候,電路是連通的;當其中一個電極向上運動離開血漿時,電路時斷開的。往血漿中加入激活劑,血漿中纖維蛋白形成,此時可運動電極向上運動時,可勾起纖維

4、蛋白絲。由于纖維蛋白絲是導電的,故此電路仍可連通,此時儀器即可將其判為凝固終點。,第二代,光學法:光學法血凝儀是根據(jù)血漿凝固過程中濁度的變化來測定凝血功能。根據(jù)儀器不同的光學測量原理,又可分為散射比濁法和透射比濁法兩類。(1)散射比濁法:根據(jù)待檢樣品在凝固過程中散射光的變化來確定檢測終點的。在該方法中檢測通道的單色光源與光探測器呈90度直角,當向樣品中加入凝血激活劑后,隨樣品中纖維蛋白凝塊的形成過程,樣品的散射光逐步增加,當樣品完全凝

5、固以后,散射光的強度不在變化,通常是把凝固的起始點作為0%,凝固終點作為100%,把50%作為凝固時間。光探測器接收這一光學的變化,將其轉化為電信號,經(jīng)過放大再被傳送到監(jiān)測器上進行處理,描出凝固曲線。(2)透射比濁法:是根據(jù)待測樣品在凝固過程中吸光度變化來確定凝固終點的,與散射比濁法不同的是該方法的光路同一般的比色法一樣呈直線安排,來自光源的光線經(jīng)過處理后變成平行光,透過待測樣品后照射到光電管變成電信號,經(jīng)過放大后監(jiān)測處理。當向樣品中

6、加入凝血激活劑后,開始的吸光度非常弱,隨著反應管中纖維蛋白凝血的形成,標本吸光度也逐漸增強,當凝塊完全形成后,吸光度趨于恒定。血凝儀可以自動描繪吸光度的變化曲線并設定其中某一點對應的時間為凝固時間。,第三代,磁珠法:磁珠法是根據(jù)血漿凝固過程中粘度的變化來測量凝血功能的。根據(jù)儀器對磁珠運動測量原理的不同,又可分為光電探測法和電磁珠探測法。(1)光電探測法:在磁珠法中光電探測器的作用與光學中的不同,它只測量血漿凝固過程中磁珠的運動規(guī)律,

7、與血漿的濁度無關。在磁珠法中的一對電磁鐵安放在測試杯的兩端,它們產(chǎn)生恒定的交替磁場使磁珠在測試杯中擺動,在與磁珠擺動的垂直方向安放一對光電接收裝置,在磁珠擺幅衰減到50%時確定凝固終點。(2)電磁探測法:電磁探測法又可稱為雙磁路磁珠法,其中一對磁路用于吸引磁珠擺動,另一對磁路利用磁珠擺動過程中對磁力線的切割所產(chǎn)生的電信號,對磁珠擺動幅度進行監(jiān)控,當磁珠擺動幅度衰減到50%確定凝固終點。,第四代,光電磁法:綜上所述,前三代的檢測原理都

8、是終點法,即在檢測前設置一個檢測的終點,一旦達到檢測停止的指標即判斷凝血,這受到很多限制,無論是標本還是實驗環(huán)境的改變都會引起檢測的失準。第四代的光電磁原理結合了光學法和磁珠法之優(yōu)點的第四代原理,測試杯中放有磁珠,測試時,測試杯下面的永久磁鐵旋轉,帶動杯中磁珠沿杯壁旋轉。測試杯的側壁外安裝有紅外反射式光電器件監(jiān)視磁珠運動變化。根據(jù)運動力學原理當血漿粘度增大后,旋轉的磁珠將向杯中心靠攏,光電器件檢測不到磁珠時檢測結束。,光電磁原理是真正意

9、義上的動態(tài)法檢測,這樣避免了:1、傳統(tǒng)光學法對于標本顏色改變對于實驗的影響,例如:黃疸、脂血、乳糜血;2、傳統(tǒng)磁珠法對于標本粘度改變對于實驗的影響。現(xiàn)今隨著社會發(fā)展,人體血液黏度逐漸升高,單純的磁珠法已經(jīng)并非往日的金標準。德國BE血凝儀就是應用的光電磁原理:以光學法為基礎,磁珠起到了一個信號補償作用,當血漿粘度增大后,旋轉的磁珠向杯中心靠攏,當測試杯側壁外安裝的紅外反射式光電器件檢測不到磁珠運動變化時表明血漿凝固,即測量結束。,

10、2.BE血凝儀的整個反應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一、不穩(wěn)定期:也就是標本和實際進行了混勻之后并未完全進行反應的過程,這個階段的變化比較大,兩條綠線相差比較大,并逐漸的靠攏。反應曲線(紫線)在兩條綠線之間行走。二、穩(wěn)定期:標本和試劑完全的混勻之后開始進行了化學反應(整個反應過程完全的處在模擬的人體生理環(huán)境下),兩條綠線動態(tài)的開閉,但是趨近于一個平臺,我們平時俗稱為平臺期,這期間未出現(xiàn)明顯的凝血,而紫線也相對穩(wěn)定的走形。三、凝血期:

11、這時候紫線發(fā)生了迅速的變化,也就是出現(xiàn)了反應的質變,穿透平臺期,出現(xiàn)凝血。這時候引入微積分概念,在整個紫線上每一點做切線,而切線斜率變化最大的一點也就是 ΔA最大的一點即為凝血點。,二、血凝儀的應用,一、術前常規(guī)檢查(出血危險過篩試驗):1.凝血酶原時間測定(PT);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測定(APTT);3.凝血酶時間測定(TT);4.纖維蛋白原含量測定(FIB);5.血小板計數(shù)(PLT);,二、術前凝血試驗的重要意義:

12、目的:確定患者是否有止血功能缺陷(尤其是輕微止血異常)必要性:檢出有出血傾向的患者,尤其是輕型,亞臨床型凝血因子缺乏(先天或后天)。給予替代或對癥治療,防止術中、術后出血,術后傷口愈合差。結論:術前凝血檢查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是預防手術出血,保證手術安全,消除醫(yī)療隱患的必要步驟。,三、抗凝治療的監(jiān)測;四、口服抗凝劑治療(OAT)的監(jiān)測:PT實驗是最常用的檢測,用于監(jiān)測由口服抗凝藥物(香豆素/華法令之類)引起的維生素K依賴性

13、因子II、VII和X功能性水平變化。血漿凝血酶原時間比率(PTR)1.5-2.0國際標準化比率(INR)2.0-3.0五、肝素治療的監(jiān)測:1.APTT:適用于肝素監(jiān)測,但對不僅僅是肝素引起的凝血異常同樣敏感,如:肝素、OAT重疊治療或溶栓治療。2.肝素水平:特異的抗Xa因子試驗,是具備國際標準化的特異性試驗。3.血小板計數(shù):用來判斷任何肝素誘導的血小板減少癥(HIT)4.ATIII:為防止肝素抵抗,需要檢查有否抗凝血酶缺乏

14、。,六、溶栓治療的監(jiān)測:1.纖維蛋白原(FIB);2.凝血酶時間(TT);3.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s)。七、DIC的診斷:1.D-二聚體(D-Dimer);2.纖維蛋白(原)降解產(chǎn)物(FDPs);3.抗凝血酶III(AT-III);4.凝血酶原時間(PT);5.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6.纖維蛋白原含量(FIB)。,三、BE血凝儀的使用和保養(yǎng),一、BE血凝儀的使用:1.開機并全灌注;2.準備好

15、標本,僅需抗凝劑合適,并且標準離心就可以。3.試劑的準備:PT、APTT、TT、FIB試劑從冰箱取出后使用之前,均需在15~25℃預溫30min,用前輕輕混勻,不可劇烈搖動。3.開始實驗:全離人化操作,包括中文報告全自動處理。,二、BE血凝儀的保養(yǎng):1.機械保養(yǎng):定期的潤滑加樣臂;2.液路保養(yǎng):定期的完成特殊洗針的周保養(yǎng)程序(無須拆卸,儀器自帶有此程序);3.光路保養(yǎng):使用清潔棒擦拭測量頭的光學部分。,三、BE血凝儀的常見

16、故障分析及其解決方法:1.出現(xiàn)“no communication”(無通訊):a.檢查COM口;b.檢查電纜;c.檢查Thrombolyzer電源或沒有開機;d.市電電壓突然過低,應加裝寬幅穩(wěn)壓電源。2.Cuvette出現(xiàn)卡杯子的現(xiàn)象:a.通過adjust中的motoer,測試個馬達系統(tǒng),以判斷是否為馬達問題。b.檢查通道上是否有試劑或血漿所形成的薄膜,使杯子在傳輸過程中阻力太大,用潮濕的清潔棒來回清理通道(用Buffe

17、r)。c.是否為通道的出口處,杯子都疊起來很高,是杯子不能跌落而卡到折光板上的孔內(nèi)。d.是否為杯子出口處的止擋銷不能正常運動,可以查看Check magnet。e.是否在軌道上落下了鋼珠,吧鋼珠請走。,3.鹵素燈太亮或太暗(Chrolamp too light/too dark)或四個通道間的重復性不好:a.先用濕潤的清潔棒(用Buffer沾濕)清潔檢測位,然后進入adjust中選擇motor,分別選擇濾光片405/540nm,

18、檢查A/D轉換值,并調(diào)節(jié)相應的電位器,使四個通道的A/D值為3150左右;b.是否為鹵素燈的問題或是燈電壓低;c.是否為光纜的問題;d.測量頭扁平電纜老化,有虛接的地方,更換之。4.白色清洗槽出水不通暢,向上冒水:a.檢查出水口濾膜是否有問題,更換或用10%的次氯酸鈉浸泡,沖洗;b.“三通閥”螺絲是否擰緊;c.進水盒出水的泵是否漏氣或不正常;d.液路是否有老化漏氣或被壓到了;e.廢液桶是否太高或分頁同的口太緊使廢液管不

19、能順暢流通;f.清洗槽內(nèi)是否有異物掉入。,5.液面感應不靈敏:a.是否為加樣針頭上的電纜的問題;b.是否為Sensor的問題,進入adjust中選擇test sensitivity of liquid sensor,用日歷杯裝300μl導電液(生理鹽水或Buffer),機器可檢查到液體,如200μl導電液機器無法檢查到液體。如有不符,調(diào)節(jié)MBC板上電位器P5;c.檢查加樣針的牢固程度及傳感器導線是否有問題。在主菜單下選擇Adju

20、st進入選sensors進入選擇test stability of liquid sensors回車。顯示Needle is dry用清潔板敲打針及傳感器聯(lián)線,如果顯示Needle is dry有變化則敲打的部位有問題。d.在母板上的LD1燈表示傳感器的工作狀態(tài)。若在不接傳感器的情況下燈亮,則表明電源沒有地線。e.是否為加樣針受損。6.注射器連接加樣針的端口流水或突然脫落:a.是否為連接管的連接處老化;b.是否為接口處的小型墊

21、脫落、老化或是方向反了。,7.開機后顯示異常報警(出現(xiàn)紅屏、Lamp錯誤等):a.可能是由于非法關機造成的;b.電腦的CPU算熱有問題;c.電腦有病毒,丟失文件;d.在一號馬達處杯子卡住,或者是在測量頭處杯子卡住沒有拍出來。8.加樣針在加樣時,上下不停的運動,而不進行采樣,而且也不發(fā)出報警:a.試劑或是血漿的液面太高,倒出一點即可;b.調(diào)節(jié)加樣針的“Z”軸位置,使其調(diào)高一點;c.傳感器與針上的部分可能出現(xiàn)短路或針的套管破

22、損漏液。9.結果報告中頻繁出現(xiàn)“EF65”或“EF66”:可以在“Install”菜單中的“Result Check”中調(diào)節(jié)參考范圍值。,四、試驗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1.實驗的重復性不好或不凝結:a.試劑的問題;b.對于FIB實驗是否為Kaolin沒有充分混勻或是到出的量過多、使用時間過長導致水分揮發(fā)、結晶析出;c.抗凝劑的問題。2.某一項或幾項實驗的檢測值總是偏高或是偏低:a.是否是對應實驗的試劑問題;b.是否為實驗

23、對應的試驗參數(shù)有變化(若是建議重新安裝試驗參數(shù)盤)。3.實驗結果不穩(wěn)定:a.檢查加樣系統(tǒng),是否為移液量不準確;b.加樣針尖上總有一滴液體存在,檢查泵、閥及管路是否存在問題;c.全自動機器,試劑盤上裝kaolin的杯子要用與磁攪拌子大小相吻合的,以防止沉淀,影響檢測結果;d.提示lamp fail:燈路被堵住。,D-Dimer實驗,一、D-Dimer的檢測方法:測量D-dimer 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手工或半自動操作方

24、法,如乳膠凝集法和免疫滲濾法。這類方法只能提供定性或半定量結果,結果受人為因素影響而且無法進行大批量標本檢測,因為操作繁瑣成本高。2、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ELISA法)靈敏度高特異性強但耗費人力,操作時間長,不適宜做單個標本和急診標本。 3、全自動乳膠增強型免疫比濁法,這是目前最先進的檢測方法,在血凝儀上操作完成。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在于克服手工乳膠法和ELISA法的局限,不會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既能快速進行單個標本檢測又能方便地進行批量檢

25、測,無需特殊設備在進行常規(guī)血凝試驗的同時就能完成D-dimer的準確定量測試。BE全自動血凝儀使用的就是乳膠增強型免疫比濁法。,二、D-Dimer的臨床意義:1、快速排除診斷: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準確地作出深靜脈栓塞( DVT )、肺栓塞( PE )、彌散性血管內(nèi)凝血( DIC )的排除診斷,減少病人身體和經(jīng)濟上的損失。2、DIC 的監(jiān)控: DIC 是一種嚴重的獲得性出血綜合征包含了復雜的病理生理過程,死亡率極高。配合實驗室檢查進行早期

26、診斷,及時診斷是其治療成功的關鍵。 D-dimer 是反應病態(tài)過程的核心指標,直接影響治療方案。但手工或半自動方法只能提供定性或半定量結果,根本無法判斷變化的程度和過程,常延誤病情,造成無法挽救的嚴重后果。快速的定量方法既能準確及時作出診斷又能監(jiān)測整個病態(tài)發(fā)展過程,及時給予治療。3、有效的溶栓治療監(jiān)測: D-dimer 是交聯(lián)纖維蛋白的降解產(chǎn)物,它的升高是血栓溶解的直接證據(jù),是反映溶栓治療是否有效的關鍵指標。通過定量檢測可以反映 D-

27、dimer 的變化,提示醫(yī)生用藥是否見效,當 D-dimer 的量在治療過程中不斷上升然后出現(xiàn)下降則提示醫(yī)生可逐漸停藥,這樣既不會導致用藥不足血栓復發(fā),也不會因用藥過量導致出血的危險。4、區(qū)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纖溶。根據(jù) D-dimer 的量和連續(xù)監(jiān)測,可以準確區(qū)分生理性偏高或病理性偏高,前者量不會很高而且不會持續(xù)性升高。但如用定性或半定量的方法就較難區(qū)分容易誤導臨床。,三、D-Dimer定標方法:1.將試劑從冰箱中拿出后靜置于室溫待試

28、劑穩(wěn)定;2.用試劑盒里面的Saline復溶試劑盒內(nèi)的定值血漿,在室溫靜置15min左右。3.在Set-up里將參數(shù)按照說明書要求設定,在光標停留在Calibration上的時候按回車鍵,在Test里以上下鍵選擇到需要定標的D-Dimer項目,并按回車鍵確認,其中,Automatic為半自動定標,即將定值血漿按比例稀釋放入指定位子;Fully Aut為全自動定標,即將定值血漿和Buffer放入指定位子,讓儀器自動稀釋并完成定標;Man

29、ual為手動定標,即將稀釋各個點的血漿當標本放在樣品盤上測量,然后將測量的數(shù)值手動輸入到電腦里即可。(注意:定標前要灌注一到二次,提高定標的成功率。)4.選擇全自動定標后,將光標停留在第一個稀釋比率的位置,可以用空格鍵進行更改,推薦稀釋比率為1:1、1:2、1:4、1:8、1:16(五點法),將高值血漿放在試劑盤Control 1位子,在樣品盤上的X1、X2、X3、X4和29號位放入空的日立杯,點擊Start開始定標;選擇半自動定標則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