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發(fā)展理論的產生及演進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三章 經濟發(fā)展理論的產生及演進,單就發(fā)展理論來說,其實并無多大價值,除非將它應用于實際,收到了成果,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前世界銀行行長 劉易斯·T·普雷斯頓,重溫“發(fā)展”的含義,發(fā)展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經濟現象。發(fā)展除了增加收入和產出外,還包括制度、社會和行政結構的劇烈變革以及人們社會觀念的重大變化。發(fā)展是一個多元過程

2、。 邁克爾·P·托達羅,第一節(jié) 發(fā)展經濟學產生,一、理論淵源 亞當?斯密 —大衛(wèi)?李嘉圖——馬爾薩斯——馬歇爾—— 熊彼特,增加財富就給人們充分的自由,改變 分配關系增加資本積累,人口與經濟發(fā)展的關系,資本積累,創(chuàng)新理論,,,,,二、發(fā)展經濟學的產生,1、20世紀50年代初至6

3、0年代中期的主要觀點:羅森斯坦—羅丹的“大推動”理論、訥克斯的“貧困的惡性循環(huán)論”平衡增長論與不平衡增長論劉易斯的二元經濟理論。,1.1 哈羅德—多馬模型,理論基礎前提假設基本方程式三個增長率和兩個哈羅德問題經濟含義理論缺陷一個運用,1.1.1 理論基礎,哈羅德—多馬模型的理論基礎是凱恩斯的理論 *哈羅德(Harrod, R. F.)和多馬(Domar, E. D.)將其動態(tài)化、長期化 *,1.1.2 前提假設,全

4、社會只存在一個生產部門,一種生產技術,只生產一種產品 *只有兩種生產要素:資本K和勞動L,兩者按照一個固定的比例投入生產,不能相互替代,v代表資本—產出率,v=K/Y=ΔK/ΔY,由外在因素決定 *規(guī)模受益不變 *勞動L以不變的外生比率n增長 資本沒有折舊,所有的投資都形成新增資本儲蓄S與國民收入Y呈簡單的比例函數關系,S=s?Y,s是儲蓄率,也由外在因素決定,1.1.3 基本方程式,根據凱恩斯的收入決定論,投資等于儲蓄,I=

5、S于是,I=S=ΔK兩邊同除以ΔY,得ΔK/ΔY = v = S/ΔY = s?Y/ΔY于是可以得 g =ΔY/Y = s/v這就是哈羅德—多馬模型得基本方程式。由于v是由外在因素決定的,因此儲蓄和資本的不斷形成是經濟保持持續(xù)增長的決定因素,1.1.4 三個增長率和兩個哈羅德問題,實際增長率:g有保證的增長率:gw自然增長率 :gn,實際增長率,一定時期實際發(fā)生的經濟增長率,由實際發(fā)生的儲蓄率和資本—產出率來決定:g =

6、 s/v,有保證的增長率,由人們想要進行的儲蓄水平和令投資者滿意并與資本存量相一致的資本—產出率決定的增長率。由于增長率是在資本存量得到充分利用條件下實現的,所以被稱為“有保證的增長率” 。它指在Sd和Vr既定的條件下實現穩(wěn)態(tài)增長所要求的收人或產量的增長率。公式表示:gw=Sd/VrSd是人們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下力求保證的儲蓄率Vr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廠商認為理想的資本—產出率,自然增長率,在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條件下所能達到的長期最大

7、增長率格式表示是:gn=Sn/Vn=n+σn是人口增長率,σ是技術進步率,也都是由外在因素決定,,實現充分就業(yè)的均衡增長的條件是:g=gw=gn,第一個哈羅德問題,既然同時n、σ也是由外在因素決定的,那有保證的增長率gw與自然增長率gn之間難于一致。兩者不一致時,經濟也會波動。 (1)若gw > gn ,將會出現資本過剩,生產實際水平將低于預期水平,于是企業(yè)將在下一個時期減少投資,儲蓄將大于投資,引起資本剩余或投資不足,引

8、發(fā)經濟衰退。 (2)若gw < gn ,則會引起資本短缺、需求膨脹的累積性經濟擴張,產生通貨膨脹和結構性失業(yè)。有保證的增長率等于自然增長率從而實現充分就業(yè)的長期均衡增長,這種被羅賓遜夫人稱為的“黃金時代”只有在“偶然的樂觀情況下”才會出現。這就是第一個哈羅德問題。,第二個哈羅德問題,g= gw這種均衡是“刀刃上的均衡”。因為一旦兩者發(fā)生偏離(事實上是經常發(fā)生的),偏離不但不會自行矯正,還會產生更大的偏離,這也就是所謂的“不穩(wěn)定

9、原理”,后人稱其為“第二個哈羅德問題”。舉例來說,第二個哈羅德問題的舉例,舉例來說,假定s=10%,Vr=4,于是gw=2.5%, 假定實際增長率g比有保證的增長率gw高0.1%,g=2.6%,那么伴隨2.6%的產出增長,加速器原理將要求4×2.6%的國民收入追加投資,投資將達到產出的10.4%,而儲蓄被限制在10%,于是實際增長率超過有保證的增長率0.1%導致投資超過儲蓄0.4%。 而根據凱恩斯的理論,任何投資超過儲

10、蓄都將帶來設備短缺、存量減少、刺激更多的投資,帶來國民收入的進一步擴張。因此實際增長率超過有保證的增長率將導致實際增長率更快增長。反之亦成立。對均衡的偏離不是自行矯正,而是自行加重。,1.1.5 經濟含義,哈羅德—多馬模型在凱恩斯理論的基礎上把這一理論動態(tài)化和長期化,提出了一個經濟增長理論,重新喚起了人們對長期增長問題的研究,開創(chuàng)了現代經濟增長理論研究的先河 模型提出儲蓄或資本的形成是經濟增長的決定性變量,一個經濟的增長能力依賴于一個

11、經濟的儲蓄能力,政府可以通過調節(jié)儲蓄水平、刺激資本積累來實現經濟的長期增長 該模型強調了經濟不穩(wěn)定的內生性,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經濟的特征就是其經濟增長的周期性,并且這種不穩(wěn)定的周期波動具有“累積”的效應。于是,政府的干預就是不可避免的了,1.1.6 理論缺陷,資本和勞動不可替代,從而資本—產出率不變這一假定是不現實的 *該模型過于強調儲蓄和資本積累的作用,從而將經濟增長推向“唯資本論”的方向 *沒有考慮到技術進步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

12、 *政府干預的結論帶有濃厚的凱恩斯主義的色彩,而對市場機制的作用有所忽視*,障礙與約束,哈多模型的決竅是增加儲蓄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S增大,國民收入增加。據此,判斷欠發(fā)達國家的主要問題是資本形成水平低。兩條途徑增加儲蓄:一是擴大積累率,二是不足部分由外國投資補。問題:資本形成和資本產出比的前提是 什么?,1.1.7 一個運用,羅斯托(Rostow, W. W.)提出經濟起飛的必要條件之一:生產投資

13、從占國民收入的5%或不足5%提高到超過10%。這一數值從何而來呢?,推算,羅斯托假設一個處于發(fā)展初期的經濟,資本—產出率為3.5,每年人口增長率為1%-1.5%。要使按人口計算的國民生產凈值保持原有的水平的話,國民生產也得按1%-1.5%的速度增長。根據s = g × v,所以儲蓄率必須保持在3.5-5.25%的水平。在相同人口增長和資本—產出率條件下,如果人均收入要提高到2%,國民生產值就要按3-3.5%的速度增長,那么儲

14、蓄率就要提高到10.5%-12.25%(方法同上)。這就是羅斯托10%以上比例的來源。,羅斯托:經濟增長階段,欠發(fā)達國家狀態(tài) 發(fā)達國家狀態(tài),傳統(tǒng)社會,起飛準備,起飛,成熟階段,高額消費,,,,,,,,,,,資本,儲蓄,,,哈羅德—多馬增長模型,,1.2 新古典增長模型——索洛模型,模型

15、簡介前提假設基本方程式平衡增長儲蓄率變化對產出的影響 索洛模型與哈羅德問題 經濟含義理論缺陷,1.2.1索洛模型,索洛(Solow, R. M.)于1956年以新古典經濟學為基礎,修正了哈羅德—多馬模型而得出了新的模型。索洛模型是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的最重要代表,因此人們經常把索洛模型與新古典經濟增長模型同義使用。而索洛也因此獲得198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1.2.2 前提假設,生產函數為新古典生產函數:Y=F(K, L),

16、F’>0,F’’<0 *規(guī)模收益不變,即F(nK, nL)=nF(K, L) 兩種要素可以相互替代 資本折舊率為δ 勞動以不變的外生速度n增長,1.2.3 基本方程式,人均資本(資本—勞動比)為k = K/L,人均產出為 Y/L=F(K, L)/L = F(K/L, 1) = F(k, 1) = f(k) 資本存量:,,,,1.2.3 基本方程式,基本方程式也可以寫作表明人均儲蓄被用于兩個方面:一是使資本深

17、化,使每個勞動者配備的資本量增加,另一方面式是資本廣化,使資本存量隨勞動力數量的增加而增加及用于折舊,,1.2.4 平衡增長,1、資本積累(僅考慮資本積累下的穩(wěn)態(tài))穩(wěn)態(tài)當投資與折舊正好平衡,資本存量將不生變化,這一資本存量水平被稱為穩(wěn)態(tài) 水平。穩(wěn)態(tài)代表了經濟的長期均衡。資本存量的變動=投資-折舊則人均資本存量變動方程為: △k=s ·f(k)-δk,,1、資

18、本積累 資本積累下的穩(wěn)態(tài),儲蓄率是穩(wěn)態(tài)資本存量水平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如果儲蓄率高,經濟將有較大的資本存量和較高的產量水平。但儲蓄率的增長只影響收入水平和短期內的經濟增 長率,對長期內的經濟增長率沒有影響。,1、資本積累 儲蓄率變化對經濟的影響,1、資本積累,δk,s2? f (k),k,圖3-2 儲蓄率變化的影響,k2*,k1*,1、資本積累 黃

19、金律穩(wěn)態(tài) 在選擇穩(wěn)態(tài)時,政策的制定者的目標是使社會各成員的經濟福利最大化,他們關心的是能夠消費的產品和服務數量。有最高消費水平的穩(wěn)態(tài)稱為資本積累的黃金律水平,表示為k**。黃金律穩(wěn)態(tài)的條件是MPK=δ。,1、資本積累黃金律穩(wěn)態(tài)該圖表明存在一種資本存量水平——k**,它使消費最大化。,圖3-3 穩(wěn)態(tài)產量與穩(wěn)態(tài)折舊量,2. 人口增長 即在考慮資本的基礎上再考慮人口增長,人口增長導致人均資

20、本量減少。令人口以固定增長率n增長。人均資本的增量 可以表示為: △k = s ·f(k) -(δ+n)k,,2. 人口增長,人口增長的影響,●,(1)在穩(wěn)態(tài)時,總資本量和總產量不 變,按照n的速度增長。 (2)有較高人口增長率的國家將有較 低的人均國民

21、收入水平和人均資 本水平。 (3)黃金律穩(wěn)態(tài)的條件是: MPK=δ+n,2. 人口增長,圖3-4 人口增長的影響,3、技術進步 即在考慮資本和人口的基礎上再考慮資本進步,引入技術進步以后,生產函數變?yōu)椋篩=F ( K , AL ) A是勞動效率,AL是以效率單位計算的勞動量。令勞動效率的增長速

22、度為λ,則人均資本存量水平為 :△k = s ·f(k) -(δ+n+ λ )k,3、技術進步,經濟進入穩(wěn)態(tài)以后,人均產出量以λ的速度增長,總產量以n+λ的速度增長。人均產量的增長率只決定于技術進步的速 度。 如果各國經濟都采用相同的技術,各國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將趨于一致。它是索 洛模型的一個重要推斷。,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

23、的影響,●,3、技術進步,,表3-1 有技術進步的索洛模型的穩(wěn)態(tài)增長率,平衡增長是收斂的,無論經濟處于什么樣的初始狀態(tài),最終都將回到平衡增長路徑上來。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新古典假設資本和勞動在生產過程中可以相互替代,且要素的邊際生產率遞減。如果初始的人均資本—勞動比高于K*,隨著經濟增長,資本的邊際生產率遞減,產出的增長率就會遞減,儲蓄和投資增長率也會下降,此時人口增長率不變,人均資本——勞動比例將降至K*;反之亦是如此。但由此推出的一

24、個推論卻是“令人不愉快的結果”,即在人口增長為0的經濟中,經濟增長率也會趨于0。,1.2.5 儲蓄率變化對產出的影響,提高儲蓄率s會使實際的投資線向上移動,并引起上升,如圖 但到達新的K*以后,在此點它又將保持不變。因此,儲蓄率的變化只有水平效應而沒有增長效應,它改變了平衡增長路徑,并改變人均產出水平,但它不會改變平衡增長路徑上的人均產出的增長率??偖a出的增長率總會穩(wěn)定下來,與人口增長率相一致。這就是“趨同”假說,即無論什么

25、國家,無論儲蓄率差異有多大,在長期總產出的增長率都會與人口增長率一致,1.2.6 索洛模型與哈羅德問題,索洛模型解決了第一個哈羅德問題如不考慮折舊,索洛模型的平衡增長意味著sf(k) = nk兩邊同時處以k,則sf(k)/k = n根據資本—產出比的定義,F(K)/K = 1/v從而 n = s/v這就意味著有保證的增長率等于自然增長率,經濟穩(wěn)定的趨向平衡增長的軌道。原因是在哈羅德-多馬模型中,s、v、n都是外生的常數,而在

26、索洛模型中,資本—產出比是可變的,經濟可以調整到有保證的增長率等于自然增長率的特定的資本—產出比上,,索洛模型與第二個哈羅德問題,第二個哈羅德問題是有保證的增長率一旦與企業(yè)家預期結合在一起,本質上是不穩(wěn)定的,偏離不會自行矯正,而會加劇。索洛認為只要放棄了固定的資本—勞動比,“刀刃上的均衡”問題就消失了。但阿馬蒂亞·森指出之所以哈羅德—多馬模型中的不穩(wěn)定問題在索洛模型中沒有出現,是因為索洛模型沒有獨立的投資函數,所以被回避掉了

27、,1.2.7 經濟含義,發(fā)展中國家不能只重視資本數量的積累,應更關注資本質量的提高*強調市場機制在經濟增長過程中的作用。無論經濟處于什么樣的初始狀態(tài),市場機制只要是完全的,就可以選擇合適的資本—產出比,來保證充分就業(yè)索洛模型中經濟增長是每單位有效勞動資本使用量的函數,人口增長是通過影響每個工人使用的資本量來影響產出水平的。索洛是較早的認識到人口增長對經濟增長影響的經濟學家,1.2.8 理論缺陷,“令人不愉快的”推論*增長率結論與現

28、實有不符的地方*總量生產函數不能準確的描繪現實*“長期”是一個模糊的概念*,劉易斯二元經濟發(fā)展理論,勞動力流動特征: 特征:傳統(tǒng)、人口過剩 ★ 資本積累率高勞動的邊際產出為零 ★ 勞動生產率高產出只能維持生計 ★ 利潤率高

29、 流動邊界:兩部門勞動的邊際產出相等,農村部門,現代部門,,,,,三、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主要觀點:,以巴蘭等人為代表的激進派觀點以世界銀行經濟學家為代表的強調收入再分配的理論以庫茲涅茨為代表的實證分析學派以舒爾茨和貝克爾為代表的人力資本理論。這一時期發(fā)展理論的特點:第一,平靜的反思。第二,重視發(fā)展中國家的外部關系第三,重視市場機制和農業(yè)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第四,強調人力資本的投資第五,重視外

30、貿和利用外資的作用,第二節(jié) 經濟發(fā)展的新古典主義理論,一、代表人物:鮑爾、懷納、哈伯勒、舒爾茨、巴拉沙二、關于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落后的原因的認識——經濟貧窮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市場機制的不完善——政府系統(tǒng)和財稅系統(tǒng)不完善——政府干預會造成市場體系的扭曲,進一步惡化二元性特征,三、新古典主義理論的內容,1、核心內容:對政府和市場各自在經濟發(fā)展中的作用重新評價,主張用市場力量解決落后問題。2、新古典主義者基本上是站在結構主義者的對立面

31、。經濟發(fā)展是一個和諧和累積的過程,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縱向的涓滴效應和橫向的擴散效應可以普及經濟發(fā)展的利益。市場一價格機制對資源有效配置 現有資源的配置結構決定了增量資源的配置結構,因此市場機制在有效解決問題 。新古典經濟學理論是可以適合于任何經濟社會的一般原理。,,四、新古典主義的政策主張,1、反對政府干預,發(fā)揮市場機制的作用2、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制度,使貿易雙方均受益。,第三節(jié) 經濟發(fā)展的激進主義理論,一、背景:激進主義的產

32、生和演進是和現代化主義相關聯的。多年的發(fā)展實踐表明,所謂的“西方化”現代化過程,而恰恰是被納入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使國民經濟畸形化并淪為西方發(fā)達國家經濟附庸的過程。力圖擺脫對發(fā)達國家依附地位呼聲的激進主義發(fā)展經濟理論應運而生。,二、激進主義的依附論,世界經濟體系可分為中心——外圍兩大部分。發(fā)達國家處在世界經濟的中心,發(fā)展中國家處在世界經濟的外圍。 依附或附庸

33、 不平等的國際貿易,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發(fā)展中國家,,,,,,三、激進主義的階級分析理論,對階級作出了細致的劃分 對發(fā)展中國家的權力、政治結構以及國家政策的闡釋 。許多發(fā)展中國家經濟落后 是因為政府常常是從維護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角度出發(fā)來制定國家政策 。,四、激進主義的經濟發(fā)展政策,1.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的現代化必須走自我主導型發(fā)展道路。2.只有在積極參與

34、國際分工的條件下才能獲得廣泛的發(fā)展空間。3.消除十分嚴重的制度性障礙是使這些國家國民經濟獲得迅速發(fā)展的前提條件。4.制度變革的實質是經濟利益在各階級(或集團)之間進行重新分配。 需要更多的階層和個人的積極參與,需要獲得更廣泛的支持。,第四節(jié) 經濟發(fā)展的制度學派,一、制度的含義制度被定義為以約束個人行為的一整套規(guī)則,應遵循的要求和合乎倫理道德的行為規(guī)范 。二、制度分析1、發(fā)展中國家經濟落后的原因 制度和組織方面存在著極大的

35、缺陷。 收入水平差距只是落后的表面特征,制度的缺陷才是經濟落后的根源。,三、制度分析,1、擺脫落后的更一般要求是“矯正制度”。只有矯正制度才能真正建立市場體系,完善市場機制,降低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分配效率,擴展人類選擇的機會。 2、市場制度與經濟發(fā)展。 經濟和市場制度都不是一勞永逸的,隨著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和成熟,市場制度也必須跟著演進。,,3、公共權力與經濟發(fā)展。在發(fā)展中國家中由于缺乏法規(guī)約(束,權力機關從事著大量尋租活動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