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診斷1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臨床診斷一、臨床診斷1.詢問病史應詳細了解患者的居住地、旅行史、生活行為方式、飲食習慣、感染史、治療史等。對于長江以南的血吸蟲病流行區(qū)患者,如有相應的癥狀和體征應考慮到血吸蟲??;我國加入WTO后,大量頻繁的人口流動也會帶來某些輸入性病例(imptedcases);陰道毛滴蟲感染多見于性行為不潔的個體;生食淡水魚蝦有感染肝吸蟲的可能;與貓密切接觸的孕婦如有不良妊娠結局應警惕弓形蟲的感染等。2.物理診斷對于某些病原檢查不易確診,而病理變

2、化又具有一定特征的患者,可采用物理檢查方法。除了認真體檢,注意寄生蟲病的特征性表現外,還可輔以各種影象學診斷。例如棘球蚴病的囊性腫大、弓形蟲腦炎、血吸蟲肝硬化、膽道蛔蟲癥等可用CT、MRI、超聲波或膽道造影等。二、實驗室檢查二、實驗室檢查1.病原檢查在寄生蟲感染中,檢查出寄生蟲病原體是確診的依據。根據臨床診斷提供的線索,通過標本的采集、處理、檢驗、分析等,做出明確結論,為臨床治療和流行病學調查提供可靠的依據。根據寄生蟲的種類、在人體的發(fā)

3、育階段和寄生部位的不同可采集相應的標本(糞便、血液、陰道分泌物、尿液、痰液、組織活檢或骨髓穿刺等),采取不同的檢查方法。對于肉眼可見的大部分蠕蟲和節(jié)肢動物,根據其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標本來源和形態(tài)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斷,如糞便中的蛔蟲、蟯蟲、絳蟲節(jié)片、組織中的蠅蛆等;對于原蟲等肉眼無法見到的小型寄生蟲,如阿米巴原蟲、陰道毛滴蟲、瘧原蟲、各種蠕蟲的卵、疥螨、蠕形螨等則須借助顯微鏡觀察。病原體檢查的質量取決于檢驗醫(yī)生的責任感和對寄生蟲的形態(tài)、生

4、活史、致病等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2.免疫學檢查有些寄生蟲病難以根據癥狀或體征及病原檢查作出診斷,此時需采取免疫學方法輔助診斷。在感染早期、輕度感染、單性感染(僅有雄蟲)、隱性感染或由于特殊的寄生部位而使病原檢查十分困難以及在流行病學研究中,免疫診斷具有突出的優(yōu)點。所用的抗原包括同種抗原、生活史某期特異性抗原或基因工程抗原。根據反應原理分為皮內反應和血清學試驗(沉淀反應,凝集反應和標記反應)。檢測物質包括特異性抗體、循環(huán)抗原、免

5、疫復合物。近年來也有學者檢測細胞因子以了解機體的免疫狀態(tài)、抗蟲感染的免疫機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制或作為療效評價的參考。此外,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和嗜堿性粒細胞脫顆粒試驗也可用于蠕蟲感染的輔助診斷。上世紀70年代以來,免疫學及免疫學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展。近年發(fā)展起來的蛋白質芯片技術可望為寄生蟲感染的免疫診斷帶來又一技術突破。免疫診斷方法應具有高度的特異性(specificity)、敏感性(sensitivity)和可重復性(reproduci

6、bility),同時應具有簡便、經濟、快速且便于基層社區(qū)實驗室操作等優(yōu)點。此外,理想的免疫學診斷還應具有能夠判別現癥感染、估計感染度和療效考核的價值。3.分子診斷檢測的靶物質為寄生蟲基因組中特異性的DNA片段。例如根據堿基互補原理可設計并標記DNA探針(probe)進行原位雜交;也可設計合成引物進行聚合酶鏈反應(PCR),擴增樣本中微量的DNA片段。將免疫檢測技術與基因擴增技術嫁接而創(chuàng)立的PCR-ELISA,用于瘧原蟲的檢測,最低可測閾

7、值為0.001%的原蟲密度。本世紀之交發(fā)展起來的DNA微陣列(DNAmicroarray),或稱DNA芯片(DNAchips)技術通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過高通量、自動化的DNA雜交檢測,可在一張芯片上同時檢測成千上萬個DNA片段,將為包括寄生蟲病在內的感染性疾病和遺傳性疾病的基因診斷帶來一場革命。理論3.血液檢查:用于檢查寄生于血液內的寄生蟲,如住白細胞蟲等。將采出的血滴于載玻片一端,按常規(guī)推制成血片,姬姆薩氏或瑞氏染色法染色,用油浸鏡

8、頭檢查。4.體表及皮膚刮下物檢查:適用于診斷各種外寄生蟲病。蜱、虱、刺皮螨寄生于體表,肉眼可見,不難診斷;疥螨的檢查方法,詳見雞膝螨病。(四)免疫學診斷有于寄生蟲病免疫診斷的方法很多,其中,有些方法如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間接血凝試驗等,已在某些寄生蟲病的生前診斷及流行病學調查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為某些寄生蟲病的早期診斷、流行病學調查乃至及時制訂有效的防制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五)尸體剖檢尸體剖檢可分為全身性剖檢、個別系統(tǒng)剖檢及個別

9、器官剖檢等。尸體剖檢可以查明動物所有器官組織中的寄生蠕蟲,包括生前診斷法所不能查出的蟲體如不排蟲卵的雄蟲、幼蟲等,并可做到病原蠕蟲的計數與種類鑒別,因此,是寄生蟲病確診的重要依據,也是常用的寄生蟲病流行病學調查和藥物療效考核的主要方法。通過尸體剖檢,觀察病理變化,查找病原體,判定感染的寄生蟲種類和危害程度,分析致病和死亡原因,從而達到確診的目的。應當指出,生前診斷或尸體剖檢查到病原體,但是不是由寄生蟲引起的發(fā)病和死亡,還應該結合臨床癥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