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一.廣州民居(P69~76)1.西關大屋西關大屋,俗稱古老大屋,是中國廣州市荔灣區(qū)西關一帶興建的富有嶺南特色的傳統(tǒng)民居,多為名門望族、官僚巨賈所建。大部分西關大屋興建于清朝同治、光緒年間,主要分布在多寶路、寶華路、龍津路西、上下九路等地。最著名的西關大屋有坐落于寶源北街18號的“梁資政第”、坐落于多寶路的鄧宮保第以及坐落于寶華路正中的鐘家花園等,但現已不復存在。現在碩果僅存的名宅只有小畫舫齋。南至三連直街,東至龍津西路,西至西關上支涌,
2、北至逢源沙地一巷。清末至民國初年西關的傳統(tǒng)民居建筑,從建筑的平面布局、立面構成、剖面到細部裝飾等都有濃厚的廣州地方特色和風格,其規(guī)模較大的建筑被稱為“西關大屋”。一般每座大屋面積400平方米,從入門起設有門廳、天井、轎房、神廳、內房、房廳,還有青云巷、掛廊、花局、庭院等布置,內部裝飾多采用木刻的花眉、花罩、屏風和滿州花窗,門前有水磨青磚石墻、矮角門、趟龍門、回字門廊等。西關大屋平面布局狹長,獨特的結構又利于穿堂風,故有冬暖夏涼的優(yōu)點。1
3、993年8月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構成這些住宅高大明亮,廳園結合,裝飾精美?;静季质侨g兩廊,左右對稱,中間為主要廳堂。中軸線由前而后,依次為門廊、門廳(門官廳)、轎廳(茶廳)、正廳(大廳或神廳)、頭房(長輩房)、二廳(飯廳)、二房(尾房)。每廳為一進。廳與廳間以天井相隔,天井上加小屋蓋,靠高側窗(水窗)或天窗通風采光。正間兩旁主要有書房、偏廳、臥室和樓梯間等。最后為廚房。門廳右邊一般設有庭院小品,栽種花木,布置山石魚池以
4、供游憩觀賞。庭院后部為書房。大屋兩側各有一條青云巷(取“平步青云”意),又稱“冷巷”、“火巷”、“水巷”等,有通風、防火、排水、采光、曬晾、交通、栽花木等多種功用。門面裝修與竹筒屋相同。外為矮腳雙扇門,中為趟櫳,內為大門,均由高級硬木制成。室內裝修講究,陳設家具、燈具、條幅、對聯、書籍、古董、字畫、瓶花、盆栽、籠鳥、鏡臺及各種藝術品。名貴的紅木家具,精巧的木雕花飾,富有地方特色的滿洲窗和檻窗其獨特的布局形式具有濃郁的嶺南韻味。門廊裝飾西
5、關大屋的門廊裝修,設矮腳吊扇門(又叫角門)、趟櫳、硬木大門三重門扇。趟櫳是一個活動的欄柵,用13或15條堅硬的圓木條(一般為紅木或硬木)構成,橫向開合故稱趟櫳。角門和趟櫳有通風和保安的功能,是適應嶺南炎熱多雨的氣候而特制的建筑構件。西關大屋的大門是用紅木或樟木等高級木材制造,厚約8厘米,門鈕銅環(huán),門腳藏石臼中,門后用橫閂扣門,以防盜賊。簡介雖然有著“中西合璧”的建筑風格,但由于騎樓作為民間商住功能的建筑形式,商人們一方面為了迎合顧客的崇
6、洋心理,另一方面為了標新立異,常常采用“洋式店面”。其設計建造者大都不是職業(yè)建筑師,而是普普通通的工匠,面對西方建筑,除了吸收一些結構方式和布局方式外,他們看到的更多是各種裝飾。工匠們憑借豐富的實踐經驗,按照自己的理解加以“模仿”,采取放任自由的“拿來主義”態(tài)度。這種對西方建筑創(chuàng)造性的模仿和大膽的改良就形成了廣州騎樓活潑而有特色的建筑風格。起源關于廣州騎樓的來源,學界主要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騎樓是越族先民“干欄”建筑的遺韻,根據嶺南地區(qū)
7、濕熱多雨的氣候,結合商業(yè)經營的需要發(fā)展而來。另一種說法認為騎樓是廣東人將西方建筑和嶺南建筑結合的產物。更有觀點認為,“廣州“十三行”的商業(yè)建筑已經可以說是近代騎樓建筑的雛型,廣州是中國近代騎樓街的發(fā)祥地”騎樓被作為正式的名稱,最早出現在1912年國民政府為治理廣州市所頒布的“取締建筑章程和施行細則”中細則的第十四、十五條款中。1918年,廣州設立市政公所。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廣州的商業(yè)騎樓街已具有相當的規(guī)模和特色,商業(yè)繁華地段逐步形成了
8、騎樓街風貌,如永漢路(今北京路)、太平南(今人民南)、惠愛路(今中山四路)以及長堤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二十世紀70年代,廣州城市建設發(fā)展速度較慢,城市基本維持舊有格局,商業(yè)發(fā)展受到嚴重制約,騎樓建設大大減少。這一時期建設的騎樓街主要有越華路和豪賢路。這個時期的騎樓街建筑在體量、風格和街道功能方面都與上世紀20至40年代的騎樓街有明顯差異:沿街建筑多為住宅,首層為商店,商業(yè)功能較弱,服務范圍僅限于街坊;建筑多為7—9層(22—30米
9、),街道空間更為狹窄壓抑;建筑保留了騎樓的形式,但以現代主義建筑風格取代了傳統(tǒng)騎樓的“洋式店面”,立面基本無裝飾,沿街建筑整齊劃一,街道景觀比較單一。上世紀70年代末以來,廣州市經濟迅猛發(fā)展,城市不斷擴張,交通量大大增加,老城區(qū)面臨著大規(guī)模的舊城改造和基礎設施改造。這一時期廣州基本沒有興建新的完整的騎樓街,而是在一些原有騎樓街的更新改造過程中拆除舊騎樓,建設新騎樓。但由于不是整條街道實施整體改造,在一些路段形成了新老騎樓交錯并列的景象,
10、如萬福路、大南路、龍津路、長堤大馬路等。此外,老城區(qū)道路的拓寬改造也對一些騎樓街造成了破壞,如人民路高架橋的建設對人民中路、人民南路騎樓街風貌的影響;解放路、中山路拓寬和人民橋、內環(huán)路的建設拆除了解放路、中山五路、中山六路、六二三路和洪福路的傳統(tǒng)騎樓街。特色廣州騎樓的結構共分三段:下段為約寬為4米的走廊列柱、中段為樓層、上段為檐口或山花;沿街的一面在各層窗臺以下的墻面或檐口窗楣處大多都有豐富的裝飾花紋或淺浮雕。依建筑風格,廣州騎樓又可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嶺南文化答案
- 韓愈與嶺南文化.pdf
- 學海堂與嶺南文化
- 《嶺南文化》形成性考冊
- 嶺南文化之潮州功夫茶
- 嶺南文化十大名片
- 論中原移民對嶺南文化的影響
- 嶺南文化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 給北京帶來嶺南文化的廣東會館
- 嶺南文化的特點及其形成的地理因素
- 給北京帶來嶺南文化的廣東會館(三)
- 給北京帶來嶺南文化的廣東會館(二)
- 廣州亞運會體育展示與嶺南文化傳播.pdf
- 廣東粵語發(fā)展及嶺南文化的傳承保護策略探究
- 從仙山到“粵岳”:嶺南文化版圖中的羅浮山
- 嶺南文化z之冼夫人文化及其旅游資源開發(fā)淺析
- 嶺南文化對廣州市民休閑體育行為的影響研究.pdf
- 從仙山到“粵岳”:嶺南文化版圖中的羅浮山.pdf
- 佛山嶺南文化研究院2014年度課題招標公告
- 基于嶺南文化的廣州旅游紀念品包裝設計策略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