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保障06913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社會保障社會保障(socialsecurity),是指國家和社會在通過立法對國民收入進行分配和再分配,對社會成員特別是生活有特殊困難的人們的基本生活權利給予保障的社會安全制度。社會保障的本質是維護社會公平進而促進社會穩(wěn)定發(fā)展?!吨腥A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下,有從國家和社會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币话銇碚f,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yōu)撫安置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

2、的核心內容。簡介社會保障是指國家通過立法,積極動員社會各方面資源,保證無收入、社會保障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種意外災害的公民能夠維持生存,保障勞動者在年老、失業(yè)、患病、工傷、生育時的基本生活不受影響,同時根據(jù)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狀況,逐步增進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國民生活質量。社會保障作為一種國民收入再分配形式是通過一定的制度實現(xiàn)的。我們將由法律規(guī)定的、按照某種確定規(guī)則經常實施的社會保障政策和措施體系稱之為社會保障制度。由于各國的國情和歷史條件不同,在

3、不同的國家和不同的歷史時期,社會保障制度的具體內容不盡一致。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為滿足社會成員的多層次需要,相應安排多層次的保障項目。一般來說,社會保障由社會保險、社會救濟、社會福利、優(yōu)撫安置等組成。其中,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的核心內容。全球的社會保障模式,大致可分為國家福利、國家保險、社會共濟和積累儲蓄四種,分別以英國、前蘇聯(lián)、德國、新加坡為代表。目前我國在建的社會保障制度,屬于社會共濟模式,即由國家、單位(企業(yè))、個人三方共同為社

4、會保障計劃融資,而且這是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的改革趨勢。個人責任的強化已經成為全球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共識。編輯本段歷史變遷早在古代社會,就已出現(xiàn)各種形式的社會救濟、救助活動。如一些宗教組織社會保障以慈善名義展開各種救助活動。社會保障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歐洲中世紀世俗和宗教的慈善事業(yè),但是由國家組織、通過立法實行的以保險為特征的社會保障制度則是以德國俾斯麥政府實行的社會保險立法為開端。15、16世紀之交,英國由于圈地運動的原因,大量農民被逐出

5、土地,喪失生計,流入城市,危及城市正常生活和社會穩(wěn)定。1601年,英國政府頒布《伊麗莎白濟貧法》,以緩解貧困者的生存危機。19世紀末,隨著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失業(yè)人數(shù)增加,貧富差距擴大,各種社會矛盾激化。出現(xiàn)了許多與社會福利相關的社會服務運動。為使每個社會成員能夠依法得到基本的生活資料,歐洲首先誕生社會保障制度。德國議會在18831889年間先后通過了《健康保險計劃》、《工傷事故保險計劃》、《退休金保險計劃》三項保險立法,開創(chuàng)了社會保障

6、制度的歷史。在此后的二十余年間,英國、法國、挪威、丹麥、荷蘭和瑞典等國也先后建立起了社會保障制度。1935年,美國羅斯福政府頒布《社會保障法》,實行老年保險和失業(yè)保險。政府加強了對社保制度的干預,社會保障逐漸走向法制化和社會化的發(fā)展途徑,大批從事社保工作的社會工作者應運而生。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社會保障制度才日臻完善。1945年,英國在著名的《貝弗里奇報告》的基礎上,率先建成了一套“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制度。同年法國頒布了《社會保障法

7、》,奠定了現(xiàn)代社會保障制度的基礎。美國戰(zhàn)后也多次修改和擴充了1935年的《社會保障法》,逐步擴大了保障范圍。瑞典20世紀4050年代實行了勞動市場政策和國民義務傷殘保險。日本1947年頒布了《失業(yè)保險法》,隨后又制定了《國民年金法》和《厚生年金法》等。至20世紀50年代末,幾乎所有的西方發(fā)達國家都基本完成了有關社會保障制度的立法,設立了相應的管理機構,實行了一套完整的以高福利為主要內涵的社會保障體系。近年來,為實施社會保障籌措資金的社會

8、保障稅已成為這些社會救濟社會救濟,是指國家和社會對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低收入者或者遭受災害的生活困難者提供無償物質幫助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從歷史發(fā)展看,社會救濟先于社會保險。早在1536年,法國就通過立法要求在教區(qū)進行貧民登記,以維持貧民的基本生活需求。1601年,英國制定了濟貧法,規(guī)定對貧民進行救濟。中國古代的“義倉”也是一種救濟制度。這些都是初級形式的社會救濟制度。維持最低水平的基本生活是社會救濟制度的基本特征。社會救濟經費的主要來源

9、是政府財政支出和社會捐贈。社會福利廣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為改善和提高全體社會成員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貼、福利設施和社會服務的總稱。狹義的社會福利,是指國家向老人、兒童、殘疾人等社會中需要給予特殊關心的人群提供的必要的生活保障。優(yōu)撫安置優(yōu)撫安置,是指國家對從事特殊工作者及其家屬,如軍人及其親屬予以優(yōu)待、撫恤、安置的一項社會保障制度。在我國,優(yōu)撫安置的對象主要是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優(yōu)撫安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提

10、供撫恤金、優(yōu)待金、補助金,舉辦軍人療養(yǎng)院、光榮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等。社會互助互助社會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勵和支持下,社會社會團體和社會成員自愿組織和參與的扶弱濟困活動。社會互助具有自愿和非營利的特征,其資金主要來源于社會捐贈和成員自愿交費,政府往往從稅收稅收等方面給予支持。社會互助主要形式包括:工會工會、婦聯(lián)婦聯(lián)等群眾團體組織的群眾群眾性互助互濟;民間公益事業(yè)團體組織的慈善救助;城鄉(xiāng)居民自發(fā)組成的各種形式的互助組織等。社會保障功能社會保障

11、功能社會保障是社會保障是勞動勞動力再生力再生產的保的保護器社會保障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勞動力再生產遇到障礙時給予勞動者及其家屬以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以維系勞動力再生產的需要,從而保證社會再生產的正常進行。社會保障是社會社會保障是社會發(fā)展的展的穩(wěn)定器定器通過社會保障對社會財富進行再分配,適當縮小各階層社會成員之間的收入差距,避免貧富懸殊,使社會成員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能協(xié)調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穩(wěn)定。社會保障是社會保障是經濟發(fā)經濟發(fā)展的展的

12、調節(jié)調節(jié)器社會保障對經濟發(fā)展的調節(jié)作用主要體現(xiàn)在對社會總需求的自動調節(jié)作用。在經濟蕭條時期,一方面由于失業(yè)增加、收入減少,用于社會保障的貨幣積累相應減少;另一方面,因失業(yè)或收入減少而需要社會救濟的人數(shù)增加,社會用于失業(yè)救濟和其他社會福利方面的社會保障支出也相應增加。這使社會保障的同期支出大于收入,從而刺激了消費需求和社會總需求。在經濟繁榮時期,其作用則正好相反。此外,社會保障可以解除勞動力流動的后顧之憂,使勞動力流動渠道通暢,有利于調節(j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