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八年級地理上冊知識點總結知識框架:知識框架:地理位置的優(yōu)越性半球劃分、海陸位置經緯度位置國土及疆域陸地和海洋國土、鄰國地理位置及疆域行政區(qū)劃省市簡稱、形狀人口概況總量、分布、基本國策人口與民族民族概況人數(shù)、分布特點地勢與地形三大階梯、各種地形氣溫差異:南北差異、溫度帶劃分降水差異:東西差異、對各方面的影響氣候復雜多樣氣候類型、各類天氣自然環(huán)境河流與湖泊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差別、黃河和長江概況自然資源概況資源劃分、我國

2、資源情況土地資源分類、分布狀況、利用狀況自然資源水資源分布及利用狀況逐漸完善的交通網交通運輸分布、鐵路分布、運輸方式的選擇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農業(yè)分類、東西南北差異、問題中國地理概況經濟發(fā)展工業(yè)的分布與發(fā)展工業(yè)及高新技術分布1、我國位置的優(yōu)越性:半球劃分:東半球、北半球海陸位置: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西岸。經緯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緯度地區(qū),屬北溫帶。南部少數(shù)地區(qū)位于熱帶,沒有寒帶。最東端東經135度2分30秒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交匯處最西端東經73

3、度40分帕米爾高原烏茲別里山口(烏恰縣)最南端北緯3度52分南沙群島曾母暗沙最北端北緯53度33分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漠河縣)2、我國國土遼闊:陸地國土: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陸上鄰國14個。海洋國土:瀕臨的海洋有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主要島嶼有臺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南海諸島。,隔海相望的國家有6個。渤海附近有我國最大的鹽場——長蘆鹽場,東海有我國最大的漁場——舟山漁場。南海魚類產量和油氣產量均是最大的。圖見教材4頁。3、

4、行政區(qū):我國共有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和2個特別行政區(qū)。圖教材7頁各省級行政區(qū)名稱、簡稱、行政中心,表教材10頁。4、人口:我國總人口為12.95億(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以上,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緡撸河媱澤?。控制人口的數(shù)量,提高人口的質量。弧形山脈:喜馬拉雅山脈7、南北氣溫差異:冬季,我國南北氣溫差異很大。1月℃等溫線大致沿秦嶺—淮河一線分布。漠河鎮(zhèn)與??谑?月平均

5、氣溫相差接近50℃。冬季最冷地方為黑龍江的漠河鎮(zhèn)。夏季,除了青藏高原等地區(qū)外,大多數(shù)地方普遍高溫。夏季最熱的地方為新疆吐魯番。我國由北向南劃分為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熱帶。另外還有高原氣候區(qū)。劃分溫度帶的主要指標是活動積溫。溫度帶劃分,見教材33頁。8、東西干濕差異:年降水量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一個地方的降水量與蒸發(fā)量的對比關系,反映了該地氣候的濕潤程度。我國可以劃分為濕潤地區(qū)、半濕潤地區(qū)、半干旱地區(qū)和干旱地區(qū)

6、。我國降水量和干濕地區(qū),見教材35、36頁。干濕地區(qū)景觀、建筑以及農業(yè)的差異,見教材36、37頁。9、氣候:受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的影響,我國大多數(shù)地區(qū)一年內的盛行風向隨季節(jié)有顯著變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風氣候。冬季風寒冷干燥,是我國冬季南北溫差大的主要原因之一;夏季風溫暖潮濕,形成了我國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習慣上以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為界,把我國劃分為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見教材39頁。主要是降水的差異,主要原因是海陸位置和地形。我國的氣候

7、類型,主要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以及高原山地氣候,見教材42頁。多特殊天氣:主要有寒潮、梅雨、臺風、沙塵暴等。多旱澇災害。洪澇是我國發(fā)生頻繁、損失嚴重的自然災害。干旱是對我國農業(yè)生產影響最大、最常見且分布范圍最廣的一種氣候災害。10、河流和湖泊:內流河和內流區(qū)、外流河和外流區(qū)的分布,見教材44頁。內流區(qū)占我國陸地面積的13,但水量僅占全國的5%;外流區(qū)占陸地面積的23,水量占全國的95%。內流區(qū):

8、塔里木河是我國最大的內流河,河水主要來自昆侖山、天山等高山冰雪融水。內流湖一般為咸水湖(青海湖)。外流區(qū):河水來源主要靠降水。有三大外流區(qū)(1)太平洋外流區(qū)我國外流河的水文特征深受季風氣候的影響。以秦嶺—淮河為界,以南地區(qū)的河流流經濕潤地區(qū),水量豐富。以北地區(qū)的河流流經半濕潤或半干旱地區(qū)。黃河發(fā)源于巴顏喀拉山,注入渤海。上游水能資源豐富,進行發(fā)電和灌溉(寧夏平原成為“塞上江南”以及河套平原)。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嚴重的地

9、區(qū)。下游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水流減慢,泥沙堆積,河床升高—“地上河”。流域水系,見教材48頁。上游建設大型水庫,中游開展水土保持綜合治理,下游加固黃河大堤。黃河幾字形與凌汛。長江發(fā)源于唐古拉山脈,注入東海。它是我國最長、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有“水能寶庫”和“黃金水道”之稱。長江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流域水系,見教材53頁。各段的名稱和支流。長江三峽(自西向東):瞿塘峽、巫峽、西陵峽。洪水災害:降水集中,中上游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