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8/29/10/d54e7f7d-03c4-4314-a2bd-167c0dd9b1e0/d54e7f7d-03c4-4314-a2bd-167c0dd9b1e0pic.jpg)
![中國旗袍歷史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8/29/10/d54e7f7d-03c4-4314-a2bd-167c0dd9b1e0/d54e7f7d-03c4-4314-a2bd-167c0dd9b1e0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國旗袍歷史旗袍起源于中國上海。旗袍,是一種內(nèi)與外和諧統(tǒng)一的典型民族服裝,被譽為中華服飾文化的代表。它以其流動的旋律、瀟灑的畫意與濃郁的詩情,表現(xiàn)出中華女性賢淑、典雅、溫柔、清麗的性情與氣質(zhì)。旗袍是清代的旗人之袍,是貴族的衣飾,現(xiàn)代意義的旗袍,誕生于20世紀初葉,盛行于三四十年代,是中國女性服裝的代表。行家把上個世紀20年代看作旗袍流行的起點,三十年代它到了頂峰狀態(tài),很快從發(fā)源地上海風靡至全國各地。當時上海是上流名媛的福地,她們熱衷于游
2、泳、打高爾夫、飛行術、騎馬,奢華的社交生活和追趕時髦,注定了旗袍的流行。由于上海一直崇尚海派的西式生活方式,以致后來出現(xiàn)了“改良旗袍”,從遮掩身體的曲線到顯現(xiàn)玲瓏突兀的女性美,使旗袍徹底擺脫了舊有模式,成為中國女性獨具民族特色的“國服”。經(jīng)過多年的修正與改良,旗袍已經(jīng)成為最能體現(xiàn)中國女性美的服裝,用最中國的布料,絲綢、錦緞,做成最中國的服裝———旗袍,穿在發(fā)髻高挽身段窈窕的中國女子身上,那種東方的美、東方的神韻,令人嘆為觀止。旗袍在這里
3、,已超脫了一般意義上的服裝而成為一種象征,為什么它會成為經(jīng)典,答案也正在這里。旗袍的美是一種典雅而高貴的美,這種由旗袍內(nèi)涵所決定的文化品位限制了它的普及、大眾化,同時它對穿著者的要求也十分苛刻,這不僅僅表現(xiàn)在對身體的要求上,同時也表現(xiàn)在對穿著者內(nèi)涵及氣質(zhì)表現(xiàn)上,而且,旗袍的出現(xiàn)對背景、環(huán)境、氣氛要求特別講究,我們不能設想一個菜販身著旗袍腳趿拖鞋的模樣,這是對美的糟塌,我們同樣也不能接受一個身著旗袍的女人不停地挖鼻孔和吐口水。旗袍的美是一
4、種距離的美,一種靜止的典雅美。旗袍追隨著時代,承載著文明,顯露著修養(yǎng),體現(xiàn)著美德,演化為天地間一道絢麗的彩虹。愿旗袍連接起過去和未來,連接起生活與藝術,將美的憧憬、美的風韻灑滿人間。旗袍是中華女性最具代表性的傳統(tǒng)服裝。說到傳統(tǒng),人們總要想到封建主義的保守、封閉,還有封建主義對婦女的各方面的禁錮。數(shù)千年來,中華女性的著裝是嚴肅的。直到現(xiàn)在,嚴肅而正規(guī)的“職業(yè)女裝”仍然占據(jù)著中國女性服裝的主要地位。鳳冠霞帔,母儀天下,如果說中國幾千年來的封
5、建傳統(tǒng)把婦女的最高期望值定到這里,那么最能說明一切奧妙的關鍵字眼就是“表現(xiàn)”。把美好的體貌表現(xiàn)出來的唯一媒介是好的服裝?!澳奚延鹨隆币埠?,“鳳冠霞帔”也罷,除了對那種繁華尊貴的追求之外,無論如何也剪不掉那段渴望美麗、渴望風采浪漫。旗袍的出現(xiàn)或許就因為如此吧。人類文明有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女性的服裝也隨著歷史不斷改變。比起科技帶給世界的巨大變化,人體卻頑強地保持了原狀,這雖然不能算是奇跡,卻為服裝發(fā)展史、提供了可能。服裝不能脫離人體而孤立存
6、在,旗袍也一樣。女性的頭、頸、肩、臂、胸、腰、臀、腿以及手足,構成眾多曲線巧妙結合的完美整體。旗袍的審美,似乎可以從這里談起。旗袍的起旗袍的起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后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tǒng)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jīng)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tǒng)沉重的負擔。由于滿族統(tǒng)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
7、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并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并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zhèn)。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chuàng)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蕩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guī)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于簡潔,色調(diào)力求淡雅,注重體現(xiàn)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xiàn),馬甲長及足背,
8、加在短襖上。后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jù)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征、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于成熟。產(chǎn)生于辛亥革命后,北伐戰(zhàn)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于旗女的長袍。30年代后期出現(xiàn)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
9、在以后的章節(jié)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于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于舊制,成為兼收并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準服裝。旗袍的歷旗袍的歷民國民國之初之初——悄然過渡過的旗袍。悄然過渡過的旗袍。20世紀初,中國政治風云跌宕。辛亥革命廢除帝制,創(chuàng)立民國,剪辮發(fā),易服色,摧枯拉朽,把屬于封建朝代的冠服等級制度送進了歷史博物館,這一切為新式旗袍的延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辛亥革命以“驅(qū)除韃虜”的口號推翻了滿話政權,同時也使旗人袍服走向了暫時的沉寂。三
10、百年來終得一吐的對滿族統(tǒng)治政權的不滿,使“達拉翅”、“花盆底”等旗女的特征裝束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1924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逐出紫禁城,清朝冠服就此成為絕唱。1920年前后,新文化運動的春潮喚醒了人們對美的渴望,年輕一代顯出空前的天真、輕松和愉悅。這一時期,上海成為以女性妝飾的新展示臺,追求服飾的新穎時髦成為當時的社會風尚,時髦女子對政治與服飾流行有著雙重的敏感。受日本式服裝影響,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早期,“文明新裝“開始流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