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從心理學角度分析林黛玉的性格特征林黛玉因為自卑而自戀,因為自戀而自卑,因為自尊而善感,因為善感而多愁。黛玉自卑的同時是自戀的,這種自戀不是單純的“愛自己”,而是自卑情結無法排解的一種轉移。因次林黛玉的自戀是在自卑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一種自我依賴。林黛玉雖然坦率直爽,肆無忌憚,但常常說話尖酸刻薄,孤高自傲,心胸狹窄,生性多疑,更常常因為寶玉而頻頻使性子。其心境長期處于低落狀態(tài),整日以淚洗面,長期處于抑郁傷感中的不良心境有損身體健康,林黛玉常常
2、是無緣由的落淚以及對一些小事生悶氣,在得知寶玉定親后更是有自殺的意愿。自殺是一種不能自助和軟弱的復雜情感,阿德勒稱之為自卑情結。阿德勒解釋這個詞主要有兩個意思。首先,自卑情結指一個人認為自己或自己的環(huán)境不如別人的觀念為核心的潛意識欲望情感所組成的一種復雜情感所組成的一種復雜心理活動;其次,這種情結又指一個人由于不能或不愿進行奮斗而形成的文飾作用,文飾作用的背后就是自卑感。阿德勒很早就發(fā)表了有關身體缺陷而引起自卑感的論文,阿德勒認為那些先
3、天有缺陷的與那些自小就享有快樂的兒童相比,就對待生活及其伙伴的態(tài)度是截然不同的。他的論文研究中還指出,兒童因為身體弱小,必須依賴成人生活,而且一舉一動都受成人的控制。每個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環(huán)境中長大,所以容易認為自己是軟弱,渺小,無法獨立生活,林黛玉自小體弱多病,而且是屬于疑難雜癥類型,因此她的自卑感最早應該源于兒童時期,而且比一般健康的孩子要體驗深刻。在弗洛伊德的自戀理論中,最原始的自戀被當成一種活命的功能來體驗的,其目的在于自我保護。
4、在原始的自戀中,孩子愛養(yǎng)育自己的母親是將其當作自己一樣來愛的,這也為孩子將來愛一個獨立的自己打下基礎。通俗的講,就是孩子剛出生的時候,只會哭和吃睡,母親盡心的照顧孩子讓孩子生理需要滿足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媽媽的親情,溫暖和關注,雖然孩子此時還未意識到自己是誰,但是她已逐漸體會到“親情”和“愛”,這時媽媽良好的形象已深刻在孩子心里,當媽媽一旦不在,孩子心中有“好媽媽”形象,有“好媽媽”的愛和保護,就會感到自己是安全可愛的。這種由“母親愛孩子”
5、的現(xiàn)實轉化而來的“我很可愛”的感受,就構成了“自戀”的情感。但是曾經一度體驗到母愛,很快又失去母愛的孩子,在今后的成長過程中,她們對自己缺乏信心,渴望別人的愛,她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想證明自己是可愛的。所以黛玉幼年喪母以及后來寄人籬下的創(chuàng)傷性經驗讓她認為自己是不可愛的,是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因此它會有不安全感,被拋棄感,自卑感。而且林黛玉無兄弟姐妹所以在那時體弱的她更應該是被父母竭力呵護的,這樣會更容易阻礙她獨立自主能力的健康發(fā)展。其
6、次黛玉應該是典型的抑郁質。她情感體驗深刻,細膩持久,情緒憂郁,多愁善感,思維敏捷,想象豐富,不善交際,舉止緩慢,從心理學來看,氣質是與生俱來的,與遺傳有很大的關系,所以林黛玉的自卑心理是先天抑郁氣質,與身體不好外加后天與父母好沒建立的良好的依戀關系就寄人籬下所致。林黛玉雖然自卑,但她不愿采取積極的方式來改變自己的境況,而是用自戀來轉移自卑帶來的緊張感?,F(xiàn)代心理學的實驗表明,自戀情結在每個人身上凌駕別人的決心?!边@是水性力量的出處,由此可
7、見,我們可以把眼淚看成是弱者爭取優(yōu)越感的工具。按照阿德勒的觀點,人生來就有一種無能感的自卑,在嬰兒時期,由于身體、心理發(fā)展處于初級階段,這種自卑表現(xiàn)得更為合理和明顯。嬰兒常常通過大哭大鬧既能夠贏得父母以及他人比平時更多的關注和安撫,又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對兒童來說即是一種受益。屢試不爽的哭鬧把戲讓嬰兒嘗盡了甜頭,成年后便習慣性地使用這種方法來駕馭他人。這也正如一句俗話“會哭的孩子有奶喝”描述的那樣。因此,從心理防御機制的角度來看,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林黛玉的性格分析
- 曾國藩的性格特征論——歷史心理學的解析
- 曾國藩的性格特征論——歷史心理學的解析.pdf
-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自己
- 林黛玉的性格特點
- 心理學-性格分析
-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
- 從心理學角度探討醫(yī)患關系
- 從心理學角度認識焦慮障礙
- 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看愛情
- 從心理學角度進行電影賞析《心理游戲》
- 從功能視角分析紅字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 美麗心靈觀后感——從變態(tài)心理學的角度(心理學論文)
- 林黛玉和薛寶釵性格對比分析完整版
- 《愛德華大夫》心理學角度分析
- 【心理學論文】從經濟與心理學角度看單獨二孩政策
- 從心理學和黑人文化角度分析爵士樂
- 心理學關于性格的學說
- 從心理學角度看企業(yè)文化的建設
- 秦始皇性格特征研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