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第十七章 神經(jīng)-肌肉接頭和肌肉疾病,Diseases of Neuromuscular Junction And Muscular Diseases,神經(jīng)病學(第 7 版),概 述,神經(jīng)-肌肉接頭疾病 (neuromuscular junction, NMJ)是一組NMJ處傳遞功能障礙所引起的疾病 肌肉疾病:骨骼肌疾病,電沖動突觸間化學傳遞,中樞,運動神經(jīng)末梢,,支配骨骼肌運動,,NMJ,,,
2、,,,神經(jīng)肌肉接頭,運動單位是運動系統(tǒng)的最小單位,包括:脊髓和腦干的運動神經(jīng)細胞的胞體、周圍運動神經(jīng)、神經(jīng)—肌肉接頭和所支配的肌纖維,運動單位:一個運動神經(jīng)元所支配的范圍,NMJ傳遞是復雜的電化學過程,骨骼肌是機體運動&能量代謝的主要器官重量約占成人體重的30% -40%,供血量占心臟總輸出量12%,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18%。( 2% -3%、 20%、 30%),肌纖維長10-15cm, 直徑7~100mm, 內(nèi)含肌
3、 漿,骨骼肌由縱向排列的肌纖維(肌細胞)組成 肌纖維為多核細胞, 呈圓柱狀,外被肌膜 肌膜下縱向排列數(shù)百個細胞核,肌原纖維在肌纖維內(nèi)平行排列, 由粗肌絲\細肌絲組 成, 肌原纖維在縱軸上出現(xiàn)明區(qū)(I帶)和暗區(qū)(A帶), 兩條Z線間為一個肌節(jié) 粗肌絲含肌球蛋白(myosin), 細肌絲含肌動蛋白(actin), 均為收縮蛋白, 前者固定于肌節(jié)的暗帶(A帶), 后者一 端固定于Z線, 另一端伸向暗帶,
4、Z線兩側僅含細肌絲, 稱為明帶(I帶), 靜息狀態(tài)下, 細肌絲兩端相距較遠, 收 縮狀態(tài)時Z線兩側細肌絲向暗帶滑動, 使肌節(jié)縮短,,,骨骼肌由兩型肌纖維構成:I型為紅肌纖維又稱慢縮肌纖維, 如軀干肌肉, II型為白肌纖維又稱快縮 肌纖維。運動相關肌肉,,神經(jīng)-肌肉接頭:突觸前膜:突入肌纖維的神經(jīng)末稍突觸間隙突觸后膜:肌膜的終板,神經(jīng)-肌肉接頭:突觸前膜: 內(nèi)含神經(jīng)遞質(zhì)乙酰膽堿(ACh)囊泡突觸間隙
5、ACh釋放至突觸后膜ACh與 (肌膜)皺摺內(nèi)乙酰膽堿受體(AChR)結合,1.神經(jīng)-肌肉接頭病變的機制突觸前膜病變造成ACh合成和釋放障礙(肉毒桿菌中毒、高鎂血癥、氨基糖甙類藥物、癌性類重癥肌無力綜合征)突觸間隙中乙酰膽堿酯酶活性和含量異常(有機磷中毒)突觸后膜AChR病變(重癥肌無力、美洲箭毒),產(chǎn)生AChR自身抗體,使AChR受損或減少,重癥肌無力,肉毒桿菌中毒高鎂血癥,抑制膽堿酯酶活力,導致ACh作用過度延長,ACh
6、合成&釋放減少,有機磷中毒,Lambert-Eaton綜合征氨基甙類藥物,阻礙鈣離子進入神經(jīng)末梢,美洲箭毒素,與AChR結合,阻斷ACh與AChR結合,肌無力,,,,,,,,,,,本組疾病發(fā)病機制涉及不同的環(huán)節(jié),,,2. 肌肉肌病發(fā)病機制⑴肌細胞膜電位異常:終板電位下降而引起肌膜去極化阻斷 如:周期性癱瘓、強直性肌營養(yǎng)不良癥、先天性肌強直癥⑵能量代謝障礙: 如:線粒體肌病、脂質(zhì)代謝性肌病、糖原累積癥⑶肌
7、細胞結構病變: 如:肌營養(yǎng)不良癥、先天性肌病,臨床癥狀,1、肌肉萎縮2、肌無力3、不耐受疲勞4、肌肥大與假肥大5、肌肉疼痛和肌壓痛6、肌肉強直7、肌肉不自主運動(肌束顫動、肌纖維顫動、肌顫搐),第一節(jié) 重癥肌無力Myasthenia Gravis (MG),神經(jīng)-肌肉接頭處(neuromuscular junction)—定位 發(fā)生傳遞障礙的(transmission dysfunction)
8、 獲得性(acquired) 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定性,概念,部分&全身骨骼肌易疲勞, 呈波動性 肌無力特點: 活動后加重, 休息后減輕, 晨輕暮重,臨床特征,概念,發(fā)病率8-20/10萬,患病率50/10萬,我國南方發(fā)病率較高。,流行病學特點,,,病因&發(fā)病機制,,,,正常,MG,病因&發(fā)病機制,80%~90%的M
9、G患者外周血可檢出AChR-Ab, 其他肌無力患者通常(-), 對MG有診斷意義,,病因&發(fā)病機制,推測某些特定的遺傳素質(zhì)個體, 病毒&其他非 特異性因子感染胸腺, 導致“肌樣細胞”表面 AChR構型改變, 刺激免疫系統(tǒng)產(chǎn)生AChR-Ab,10-20%的MG患者合并胸腺瘤, 約80%的MG患者 胸腺肥大, 淋巴濾泡增生,胸腺切除后70%患者癥狀改善或痊愈。,,病因&發(fā)病機制,MG患者常
10、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胸腺:80%的MG患者胸腺重量增加, 淋巴 濾泡增生, 10-20%合并胸腺瘤。,病理,神經(jīng)-肌肉接頭:突觸間隙加寬, 突觸后膜皺摺變 淺且數(shù)量減少,免疫電鏡下突觸后膜崩解吧,其上 AChR明顯減少,免疫復合物沉積,肌纖維:肌纖維本身變化不明顯,慢性病變可見肌萎縮,MG患者可見任何年齡兩個高峰:20-40歲 女性多于男性
11、 40-60歲 男性多見,多合并胸 腺瘤誘因:感染、手術、精神創(chuàng)傷、妊娠等,臨床表現(xiàn),受累骨骼肌病態(tài)疲勞 肌肉連續(xù)收縮后出現(xiàn)嚴重無力甚至癱瘓,休息后減輕,肌無力于下午或傍晚因勞累后加重,晨起或休息后減輕,此波動現(xiàn)象稱之為“晨輕暮重”,臨床特征,上瞼下垂(ptosis)斜視&復視(diplopia)眼球運動受限瞳孔括約肌不受累,2、受累肌的分布和表現(xiàn)
12、,多以腦神經(jīng)支配的肌肉最先受累首發(fā)癥狀:一側或雙側眼外肌麻痹,皺紋減少, 表情淡漠,苦笑面容,閉眼&示齒無力,連續(xù)咀嚼困難, 進食經(jīng)常中斷,抬頭困難、頸軟、聳肩無力,2、受累肌的分布和表現(xiàn),面肌受累,咀嚼肌受累,延髓肌受累,頸肌受累,飲水嗆, 吞咽困難, 聲音嘶啞&鼻音,,,,,四肢肌受累,,近端無力為重(抬臂、梳頭、上樓梯困難),腱反射及感覺正常,,平滑肌&膀胱括約肌一般不受累,呼吸肌受累時出現(xiàn)咳嗽無力、呼吸
13、困難,需呼吸機輔助通氣,是致死主要原因。口咽肌無力和呼吸肌乏力者易發(fā)生危象。偶心肌受累可突然死亡,3、重癥肌無力危象,誘發(fā)因素:肺部感染&手術(胸腺切除術) 精神緊張&全身疾病可加重癥狀,10%MG患者出現(xiàn)危象。,,4、重癥肌無力重要的臨床特征: 膽堿酯酶抑制劑治療有效,5、病程特點:起病隱匿、整個病程有波動, 緩解
14、與復發(fā)交替,遷延數(shù)年至數(shù)十 年,靠藥物維持。,1.成年型( Osserman分型),經(jīng)>2年從Ⅰ型、ⅡA\Ⅱ型發(fā)展為Ⅲ型,Ⅰ型: 眼肌型,ⅡA型: 輕度全身型,ⅡB型: 中度全身型,Ⅲ型:急性重癥型,Ⅳ型: 遲發(fā)重癥型,臨床分型,,Ⅴ型:肌萎縮型,,肌無力伴肌萎縮,Ⅰ型: 占15%~20%, 僅眼外肌受累,上瞼下垂、復視。,ⅡA型: 30%, 累及眼、面、四肢肌肉、多可自理,無明顯咽
15、喉肌受累。,ⅡB型: 25%, 四肢肌群受累明顯,除伴有眼外肌麻痹外,還有較明顯的咽喉肌無力癥狀,說話含糊、吞咽困難、飲水嗆咳、咀嚼無力,但呼吸機受累不明顯。,Ⅳ型: 約10%,常合并胸腺瘤,預后差。,Ⅲ型: 15%, 急性起病,數(shù)周累及延髓肌、呼吸肌,肌無力嚴重,有重癥肌無力危象,需氣管切開, 死亡率較高,臨床分型,2.兒童型 占我國10%,新生兒型,先天性肌無力綜合征,臨床分型,3.少年型,10歲后發(fā)病,多眼外肌麻痹,輔助檢查,
16、1. 血、尿、腦脊液檢查正常。常規(guī)肌電圖檢查基本正常。神經(jīng)傳導速度正常。,應在停用新斯的明17小時后以低頻(3Hz-5Hz )和高頻(10Hz以上) 重復刺激尺神經(jīng)、正中神經(jīng)和副神經(jīng)等運動神經(jīng)。MG典型改變:動作電位波幅第5波比第1波在低頻刺激時遞減10%以上或高頻刺激時遞減30%以上,90%的全身型MG低頻刺激為陽性,且與病情輕重相關。,2. 重復神經(jīng)電刺激(常用有確診價值的檢查方法),低頻波幅遞減(5HZ, 右面神經(jīng)),,輔助檢
17、查,3. 單纖維肌電圖檢查:同一運動單位內(nèi)肌纖維產(chǎn)生動作電位時間延長,4. AChR-Ab滴度的檢測,對重癥肌無力患者診斷具有特征性意義 85%以上的全身型MG患者血清中AChR-Ab 滴度增高 但眼肌型患者AChR-Ab升高可不明顯,且抗 體水平可與臨床狀況不平行,輔助檢查,可發(fā)現(xiàn)胸腺瘤,增生和肥大,輔助檢查,5. 胸腺CT、MRI檢查,5%MG患者有甲亢,表現(xiàn)T3、T4升高。,輔助檢查,
18、6. 其他檢查,診斷,主要侵犯骨骼肌,受累肌肉分布與某一運動神經(jīng)受損后出現(xiàn)肌無力不符合,①尺側腕屈肌麻痹, 橈側腕屈肌使手向橈側偏斜,1. 典型癥狀--手指精細動作不能,③伸肌過度收縮→手指基底關節(jié)過伸, 末節(jié)屈曲,小魚際平坦, 骨間肌萎縮, 小指外展位, 各指精細動作喪失, 4~5指不能伸直(屈曲位)--爪形手,②拇收肌麻痹, 拇展肌使拇指外展,尺神經(jīng)受損,2. 感覺障礙,尺神經(jīng)受損,診斷,癥狀的波動性、晨輕暮重
19、,受累肌活動后易疲勞,短期休息或膽堿酯酶抑制劑治療好轉是MG特征性表現(xiàn),藥物試驗、肌電圖、免疫學、胸腺CT、MRI、 自身免疫疾病,疲勞試驗(Jolly試驗),重復活動后受累肌肉 肌無力明顯加重,診斷,疲勞試驗: 持續(xù)向上凝視2min, 上瞼下垂可加重, 短暫休息后肌力改善,疲勞試驗: 雙臂持續(xù)平舉后出現(xiàn)上臂下垂,新斯的明0.5~1mg肌注, 20min 后 肌無力癥狀明顯減輕為陽性,①新斯的明(neostigmi
20、ne)試驗,注射前,注射后,阿托品0.5mg肌注可拮抗流涎增多 \腹瀉&惡心等毒蕈堿樣反應,抗膽堿酯酶藥物試驗,診斷,騰喜龍10mg注射用水稀釋至1ml, i.v注射 2mg, 觀察20秒,如無出汗、唾液增多,再i.v 注射8mg 60s內(nèi)肌力改善為(+), 持續(xù)約10min后又恢復原狀,抗膽堿酯酶藥物試驗,②依酚氯銨 (騰喜龍 tensilon) 試驗,診斷,(1) MG與Lambert
21、-Eaton肌無力綜合征鑒別要點,鑒別診斷,肉毒桿菌作用在突觸前膜阻礙了神經(jīng)-肌肉接頭的傳遞功能,表現(xiàn)對稱性腦神經(jīng)損害和骨骼肌癱瘓。多有肉毒桿菌中毒的流行病學史 新斯的明&騰喜龍試驗陰性,(2) 肉毒桿菌中毒,鑒別診斷,多隱匿起病,癥狀無波動,病情漸加重,肌萎縮明顯,血肌酶明顯增高新斯的明試驗陰性,抗膽堿酯酶藥治療無效,鑒別診斷,(3)肌營養(yǎng)不良癥,多伴其他神經(jīng)定位體征,病情進行性加重,無波動疲勞試驗和新斯的明試驗
22、陰性,抗膽堿酯酶藥無效,鑒別診斷,(4)延髓麻痹,四肢近端肌無力,多伴肌肉壓痛,癥狀無波動,病情漸加重,血肌酶明顯增高新斯的明試驗陰性,抗膽堿酯酶藥治療無效,鑒別診斷,(5)多發(fā)性肌炎,胸部CT(縱隔窗),,胸腺瘤,,治療,1. 胸腺治療,伴有胸腺肥大和高AChR抗體效價者伴胸腺瘤的各型MG患者年輕女性全身型MG患者對抗膽堿酯酶藥治療不滿意約70%患者術后癥狀可緩解或治愈,治療,胸腺切除,病因治療,,胸腺放射治療,1. 膽
23、堿酯酶抑制劑,溴吡斯的明(pyridostigmine bromide)60-120mg, 3-4次/d 吞咽困難可餐前30min服藥,2h達高峰,作用 6-8h,不良反應小,溴新斯的明 15-30mg, 3-4次/d 可餐前15-30min服藥,30-60分鐘達高峰,作用 3-4h, 不良反應用阿托品對抗,小劑量開始,漸加量, 維持日常起居,,藥物治療,抑制自身免疫反應,適用各種類型
24、MG,沖擊療法、小劑量遞增法,胃潰瘍出血,血糖升高, Cushing綜合征,骨質(zhì)疏松,股骨頭壞死,血壓升高等,副作用,,病因治療,藥物治療,2. 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②硫唑嘌呤(azathioprine),用皮質(zhì)類固醇療效不明顯或不能耐受的可試用,不良反應:骨髓抑制, 周圍血白細胞、血小板減少,脫發(fā)、出血性膀胱炎、肝、腎功能受損,應定期檢查血象。,藥物治療,3.免疫抑制劑,病因治療,,①環(huán)磷酰胺、環(huán)孢素A,,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慶大霉素、卡
25、那霉素、妥布霉素),奎寧, 奎尼丁,嗎啡,安定 普魯卡因酰胺, 青霉胺, 心得安, 苯妥英鈉, 鋰鹽, 四環(huán)素&可加重癥狀,4.禁用和慎用藥物,治療,免疫球蛋白,血漿置換,抗膽堿酯酶藥量不足引起肺感染&大手術(包括胸腺切除術)后??砂l(fā)生呼吸肌無力、構音障礙&吞咽困難患者易吸入 口腔分泌物導致危象,肌無力危象,最常見, 約1%MG患者出現(xiàn) 騰喜龍試驗可證實,,治療,危象的處理,突然發(fā)生嚴重呼吸困難
26、甚至危及生命,,出現(xiàn)肌束震顫&毒蕈堿樣反應 可伴蒼白, 多汗, 惡心, 嘔吐, 流涎, 腹絞痛 &瞳孔縮小,膽堿能危象,應立即停用抗膽堿酯酶藥, 待藥物排出后重新調(diào)整劑量&改用其他療法,,治療,治療,危象的處理,抗膽堿酯酶藥過量所致 騰喜龍無效&加重,騰喜龍試驗無反應,反拗危象,停用抗膽堿酯酶藥, 輸液維持、氣管切開或插管患者可大劑量類固醇激素,&改用其他療法,,治療,危象的處理,抗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神經(jīng)肌肉接頭及肌肉疾病
- 神經(jīng)肌肉接頭疾病天壇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集錦
- 神經(jīng)肌肉接頭
- 第十七章 神經(jīng)肌肉接頭
- 神經(jīng)肌肉接頭與肌肉病
- 神經(jīng)肌肉疾病
- 神經(jīng)肌肉接頭和肌肉疾病中國醫(yī)科大學
- 癌性神經(jīng)肌肉疾病
- 神經(jīng)肌肉疾病ppt課件
- 神經(jīng)肌肉系統(tǒng)疾病
- 內(nèi)科神經(jīng)內(nèi)科神經(jīng)肌肉疾病
- 神經(jīng)病學肌肉疾病
- 神經(jīng)肌肉接頭功能監(jiān)控梁勇升
- 第17章
- 第6章精神神經(jīng)疾病治療藥模板
- 第17章
- 試題7--備用卷
- 第17章 寡頭
- 神經(jīng)肌肉疾病患者的機械通氣
- 神經(jīng)肌肉接頭處的興奮傳遞過程及其影響因素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