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scdma與wcdma、gsm的對比v100ppt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TD-SCDMA與WCDMA、GSM比較分析,1,目錄,無線原理及關鍵技術對比網絡規(guī)劃對比業(yè)務提供能力對比,2,移動通信系統發(fā)展歷程,第一代(80年代)模擬,第三代(2000)寬帶多媒體,第二代(90年代)數字,,,,AMPS,,TACS,,NMT,,其它,,模,擬,技,術,,,,GSM,,CDMA,IS95,,TDMA,IS-136,,PDC,,,,需求驅動,,數,字,技,術,,語,音,業(yè),務,,,,WCDMA,,CDMA

2、,2000,,,,需求驅動,,寬,帶,業(yè),務,,TD-SCDMA,3,3G技術演進,,,,,,,3G,標準,,,,,,,,,,,,,,,,WCDMA,核心網絡:基于MAP,,TD-SCDMA,核心網絡:基于MAP,,CDMA2000,核心網絡:基于ANSI-41,3G普遍采用的多址技術:CDMA,4,,頻分多址技術 FDMA 業(yè)務信道在不同頻段分配給不同的用戶。如TACS、AMPS。,時分多址技術 TDMA業(yè)務信道在不同的時

3、間分配給不同的用戶。如GSM、DAMPS。,碼分多址技術 CDMA 所有用戶在同一時間、同一頻段上,根據不同的編碼獲得業(yè)務信道。,多址接入技術,5,Shannon定理—信道編碼理論的基礎,Shannon定理:C=W*log2(1+S/N)其中C是信道容量(單位為bps),W是RF帶寬,S/N是信噪比,例:C=200,000*log2(1+10)=691.886KbpsGSM的數據率為270.833Kbps,是在10dB SN

4、R條件下理論值的40%,6,GSM的無線傳輸方式,GSM采用時分多址、頻分多址和頻分雙工(TDMA/FDMA/FDD)制式。頻道間隔200 KHz。每載波含8個時隙,時隙寬為0.577ms。8個時隙構成一個TDMA幀,幀長為4.615ms。,7,WCDMA的無線傳輸方式和關鍵技術,FDD技術Rake接收機分集天線動態(tài)信道分配軟切換,,,FDMA+CDMA,,不同擴頻增益的碼,提供8~384Kbit/s,8,TD-SCDMA的無

5、線傳輸方式和關鍵技術,TDD技術智能天線聯合檢測上行同步動態(tài)信道分配接力切換,FDMA+TDMA+CDMA,9,主要技術參數比較,10,TD-SCDMA與TD-CDMA的比較,11,關鍵技術比較--雙工方式,,,,,,,時分雙工 (TDD)上行頻帶和下行頻帶相同,D,U,D,D,D,D,D,,,,,,,頻分雙工 (FDD)上行頻帶和下行頻帶不同,D,U,,,TD-SCDMA,WCDMA,U,12,關鍵技術比較--天線,TD

6、-SCDMA使用智能天線;WCDMA, GSM使用普通天線,,分集天線,智能天線,,,,13,關鍵技術比較--天線,,,智能天線能夠降低小區(qū)內和小區(qū)間干擾,提高系統容量,能量僅指向小區(qū)內處于激活狀態(tài)的移動終端正在通信的移動終端在整個小區(qū)內處于受跟蹤狀態(tài),能量均勻分布在整個小區(qū)內,TD-SCDMA,WCDMAGSM,14,關鍵技術比較--天線,智能天線能提高系統增益,增大覆蓋半徑,15,TD-SCDMA是TD系統核心技術,能有效降低

7、小區(qū)內和小區(qū)間的干擾;可以根據上行更好的估計下行,波束賦性的準確度高;需要跟蹤的每時隙用戶數少,波束賦性效果好;每時隙最多8個用戶,算法復雜度低。,WCDMA是WCDMA的可選技術;因為W上下行在不同頻段,相關性較小,根據上行估計下行信道特性的準確度降低,賦形效果不好;每載扇需要同時跟蹤的用戶數眾多,波束能量過于分散;每載扇支持用戶多,天線算法過于復雜。,關鍵技術比較--天線,智能天線在TD和W系統的適用度分析,16,關鍵

8、技術比較--檢測技術,,聯合檢測(多用戶檢測技術),Rake接收技術(單用戶檢測技術),TD-SCDMA,WCDMA,17,關鍵技術比較--檢測技術,聯合檢測技術最大處理16條多徑,RAKE接收技術最大處理4條多徑聯合檢測能降低90%的小區(qū)內干擾,WCDMA RAKE接收,TD-SCDMA 聯合檢測,18,TD-SCDMA每時隙最多8個語音用戶;OVSF碼長16位;Midamble長度144位,并且數量較少。,WCDMA每

9、載扇語音用戶容量在60個左右;上行OVSF碼長可達512位;沒有Midamble做信道估計。,關鍵技術比較—檢測技術,聯合檢測在TD和WCDMA系統的適用度分析,對于WCDMA系統,因算法過于復雜,采用聯合檢測技術難度很大,19,關鍵技術比較--切換方式,,接力切換,硬切換,GSM,TD-SCDMA,20,關鍵技術比較--切換方式,,接力切換,軟切換,WCDMA,TD-SCDMA,21,Node B之間要求同步 同步精度要求:幾

10、微秒 同步方法:GPS空中主從同步 Node B不需要同步 可以是同步或者異步,關鍵技術比較--同步方式,TD-SCDMA是同步CDMA系統,可以降低干擾,WCDMA,TD-SCDMA,22,關鍵技術比較--DCA技術,DCA全面降低干擾,從而使頻譜利用率得以優(yōu)化,23,關鍵技術對比小結,物理信道上的差別決定了關鍵技術方面的不同:TD-SCDMA在宏蜂窩必須使用智能天線系統,而且能夠發(fā)揮智能天線的性能。WCDMA一般采

11、用分集天線技術;GSM不支持智能天線,一般采用分集技術。TD-SCDMA采用聯合檢測技術,算法復雜度不高;WCDMA可以采用聯合檢測技術,但是算法復雜度過高,一般采用RAKE接收技術。TD-SCDMA采用接力切換,WCDMA采用軟切換,GSM采用硬切換。TD-SCDMA系統在空中接口,用戶是同步的,而WCDMA則不要求同步。,24,目錄,無線原理及關鍵技術對比網絡規(guī)劃對比業(yè)務提供能力對比,25,GSM網絡規(guī)劃概述,,,,,,,

12、,,,,,,,,,,GSM網絡規(guī)劃,,信息收集,容量規(guī)劃,覆蓋規(guī)劃,布站勘察,頻率規(guī)劃,無線網絡,,Erlang B 模型,,鏈路預算,,頻率復用小區(qū)分裂,26,TD-SCDMA與WCDMA在規(guī)劃方面的差異,27,覆蓋規(guī)劃的不同點—呼吸效應,WCDMA系統存在呼吸效應,TD系統中呼吸效應微弱TD-SCDMA各業(yè)務覆蓋半徑近似相同,可實現各種業(yè)務的連續(xù)覆蓋;WCDMA的上行覆蓋隨數據率的增加而減小。,WCDMA各業(yè)務覆蓋不一致,T

13、D-SCDMA各業(yè)務覆蓋基本一致,28,容量規(guī)劃,兩個系統做容量規(guī)劃都要首先要進行容量需求的預測。進行容量需求的預測要先進行用戶預測和業(yè)務預測。在TD-SCDMA和WCDMA網絡中,數據業(yè)務的比重顯著增加,且網絡上下行的業(yè)務流量普遍呈現出不對稱的特性,甚至有可能出現下行容量受限的情況。因此,TD-SCDMA和WCDMA容量估算需從上下行兩個方向分別進行。,29,容量規(guī)劃,和WCDMA相比,TD-SCDMA由于采用TDD模式、上行同步、

14、智能天線及聯合檢測技術,可以非常有效的抑制干擾,從而使得TD-SCDMA系統是碼道資源受限系統;WCDMA系統為干擾受限系統,通常負載因子約為50~70%。TD-SCDMA系統由于采用TDD模式,其上下行時隙可根據需要靈活配置,上下行容量也可以靈活配置,這一特性非常適合不對稱業(yè)務 。,30,容量規(guī)劃,前提 6個載波 3個時隙采用TDMA/CDMA/FDMA多址方式 采用智能天線、聯合檢測、DCA 有較多的異頻切換,前提 1

15、個載波,考慮小區(qū)負載和軟切換采用CDMA/FDMA多址方式 不采用智能天線、多用戶檢測 大部分為同頻切換,10M帶寬下TD-SCDMA容量用戶數 = 24x6-1 = 143個用戶,10M帶寬(雙向)下WCDMA容量用戶數≈60個用戶,31,碼資源規(guī)劃,兩種系統均采用信道化碼和擾碼的擴頻方案,其中信道化碼為OVSF碼,在上行用于區(qū)分用戶;擾碼在下行用于區(qū)分小區(qū)。,數據比特,擴頻后碼片,32,碼資源規(guī)劃,33,TD-SCDM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