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病防治與疫情報告培訓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7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傳染病防治與疫情報告培訓,感染病科 趙克開,2,內容提要,夏秋季與冬春季重點傳染病傳染病疫情報告,3,法定報告?zhèn)魅静〉姆N類,甲類傳染?。?種)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6種)病毒性(10種):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H7N9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流行性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登革熱、狂犬病、麻疹細菌性(11種):炭疽(肺炭疽)、肺結核、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

2、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螺旋體(2種):梅毒、鉤端螺旋體病寄生蟲?。?種):血吸蟲病、瘧疾。,4,丙類傳染病(11種)病毒性(5種):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細菌性(2種):麻風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立克次體(1種):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寄生蟲病(3種):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法定報告?zhèn)魅静〉姆N類,5,其他應

3、報告的傳染病,水痘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人粒細胞無形體病性傳播疾病尖銳濕疣生殖器皰疹生殖器沙眼衣原體感染省級人民政府決定按照乙類、丙類管理的其他地方性傳染病和其他暴發(fā)、流行或原因不明的傳染病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等重點監(jiān)測疾病,6,夏秋季重點傳染病,甲類霍亂乙類細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傷寒和副傷寒,狂犬病丙類:其他感染性腹瀉手足口病,其他 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人感染新型布尼亞病毒?。?/p>

4、、人粒細胞無形體病,7,冬春季重點傳染病,乙類 麻疹,猩紅熱人感染H7N9流感丙類: 風疹,流行性腮腺炎其他: 不明原因肺炎 (個人理解:主要是指批量病人,或懷疑傳染病的)水痘,8,無明顯季節(jié)性的傳染病,乙類 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熱梅毒,淋病其他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個人理解:主要是指批量病人,或懷疑傳染病的)其他性傳播疾?。杭怃J濕疣、生殖器皰疹、生殖器沙眼衣原體感染,9,夏季腹瀉病,10,定 義,腹瀉

5、:每日排便3次或以上,且糞便性狀異常,如稀便、水樣便,黏液便、膿血便或血便等感染性腹瀉:由病原微生物及其產物或寄生蟲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組腸道傳染病,11,夏季腹瀉病防治要求,必須??茖V危?.1~10.31) ;做好腹瀉病人的登記工作;腹瀉病人的最低培養(yǎng)率達到10%;逢瀉必登,逢瀉必報,逢疑必檢,逢瀉必治;處方蓋章-腹瀉病人,12,霍 亂,霍亂是由霍亂弧菌引起的烈性腸道傳染病,臨床表現輕重不一,典型病例病情

6、嚴重,有劇烈的腹瀉(無痛性、米泔水樣)、嘔吐、脫水(表現為聲嘶、肌肉疼痛、低血鉀、代謝性酸中毒、微循環(huán)衰竭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等,治療不及時常易死亡,屬甲類傳染病和國際檢疫傳染病。,13,威?;魜y疫情概況,威海市自2000年以來從未發(fā)生霍亂疫情,每年所做的外環(huán)境霍亂疫源檢索也未檢出陽性標本。2013年8月1例北京游客來威海乳山市銀灘旅游,后確診霍亂陽性,我市對該病例可疑就餐地點進行了協(xié)助調查處理。經排查所有樣本均未檢出霍亂弧菌。,14

7、,霍亂診斷標準,1. 疑似霍亂診斷標準 a.凡有典型臨床癥狀,如劇烈腹瀉,水樣便(黃水樣、清水樣、米泔樣或血水樣),伴有嘔吐,迅速出現嚴重脫水,循環(huán)衰竭及肌肉痙攣(特別是腓腸?。┑氖装l(fā)病例,在病原學檢查尚未確定前。 b.霍亂流行期間有明顯接觸史(如同餐、同住或護理者等),并發(fā)瀉吐癥狀,而無其他原因可查者。 具有上述項目之一者診斷為疑似霍亂。,15,霍亂診斷標準,2.確定診斷標準 a.凡有腹瀉癥狀

8、,糞便培養(yǎng)O1或O139群霍亂弧菌陽性; b.霍亂流行期間的疫區(qū)內,凡有霍亂典型癥狀,糞便培養(yǎng)O1群或O139群霍亂弧菌陰性,但無其他原因可查; c.在流行期間的疫區(qū)內有腹瀉癥狀,做雙份血清抗體效價測定,如血清凝集試驗呈4倍以上或抗體測定呈8倍以上增長者; d.在疫源檢查中,首次糞便培養(yǎng)檢出O1群或O139群霍亂弧菌前后各5天內有腹瀉癥狀者。 臨床診斷:具備b。

9、 確診病例:具備a或c或d。,16,2024/3/26,16,霍亂疫情報告,醫(yī)療衛(wèi)生單位在發(fā)現霍亂病人或疑似病人時,應一面進行處理,一面按規(guī)定以最快的方法逐級向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2h內進行網絡報告。,17,2024/3/26,17,霍亂病人隔離消毒,霍亂病人要就近隔離治療隔離病房應和其它病房隔開,有單獨出入門戶,入口處放置消毒腳墊和洗手液遠離地面水源,有專用廁所和便器有專人看守,嚴禁無關人

10、員出入病人吐瀉物、廢棄物應嚴格消毒病人食具、用具要消毒,18,2024/3/26,18,霍亂病人出院標準,病人服完抗菌藥物后每天采便,連續(xù)二次陰性,即可出院疑似病人的出院標準與病人相同陪護人與病人同時采便,二次陰性時與病人同時出院,19,主要病理:結腸化膿性、潰瘍性炎癥,主要癥狀:發(fā) 熱、腹 痛、腹 瀉 里急后重、 粘液膿血便,細菌性痢疾,主要部位:乙狀結腸和直腸,主要體征:左下腹壓痛,致病細菌:志賀菌(

11、痢疾桿菌),20,實驗室檢測,血常規(guī):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比例升高糞常規(guī):白細胞或膿細胞≥15/HPF(400),可見紅細胞、吞噬細胞。病原學:糞便培養(yǎng)志賀菌陽性。,21,診斷標準( WS 289-2008 ),疑似診斷 腹瀉,有膿血便或粘液便或水樣便或稀便、伴有里急后重癥狀,尚未確定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瀉者。臨床診斷病例 同時具備流行病學史、臨床表現和實驗室大便常規(guī)檢查結果,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腹瀉確診病例 臨

12、床診斷病例 + 實驗室培養(yǎng)病原學陽性。,22,“膿血便” ≠ 菌痢,細菌感染:沙門菌、空腸彎曲菌、耶爾森 菌、EIEC、EHEC等寄生蟲感染:血吸蟲病肛周膿腫等潰瘍性結腸炎結腸癌/直腸癌,所有腸粘膜侵襲性病變均可有可能出現膿血便,23,持續(xù)高熱:起病較緩,梯形上升,稽留熱 相對緩脈:心動過緩,重脈 精神低落:傷寒面容、淡漠、呆滯、恍惚、譫妄 血象不高:WBC↓嗜酸細胞減少或消

13、失,傷 寒,傷寒沙門菌引起的消化道傳染?。骸耙桓呷汀?24,實驗室診 斷,血常規(guī):外周血白細胞總數減少,尤其是嗜酸性粒細胞減少甚至消失細菌培養(yǎng):為確診依據,血培養(yǎng)(1~2周陽性率最高),骨髓培養(yǎng)陽性率更高,后期可做糞培養(yǎng)肥達反應:意義有限,可出現假陰性、假陽性,25,感染性腹瀉診斷(WS 271-2007),流行病學史全年均可發(fā)病,但具有明顯季節(jié)高峰。細菌性腹瀉一般夏秋季節(jié)多發(fā),而病毒感染性腹瀉、小腸結腸炎耶爾森菌腹瀉等則秋冬

14、季節(jié)發(fā)病較多,發(fā)病者常有不潔飲食(水)和(或)與腹瀉病人、病原攜帶者、腹瀉動物、帶菌動物接觸史,或有流行地區(qū)居住或旅行史;需排除致瀉性的過敏原,化學藥品暴露史及癥狀性,器官功能失調等非感染性腹瀉病史。食(水)源性感染常為集體發(fā)病并有共進可疑食物(水)史;某些沙門菌(如鼠傷寒沙門菌)、常致病性大腸桿菌(EPEC)、A組輪狀病毒和柯薩奇病毒感染可在嬰兒群體中引起暴發(fā)流行。,26,臨床表現每日大便次數≥3次,糞便性狀異常,可為稀便、

15、水樣便、粘液便、膿血便或血便,可伴有惡心、嘔吐、腹痛、發(fā)熱、食欲不振及全身不適。病情嚴重者,常伴發(fā)脫水、酸中毒、電解質紊亂、休克等,甚至危及生命。已排除有○1血清群和○139血清群霍亂菌屬、志賀菌屬、溶組織內阿米巴及傷寒沙門菌以及甲、乙、丙型副傷寒菌所致的腹瀉。,感染性腹瀉診斷(WS 271-2007),27,實驗室檢查糞便常規(guī)檢查 粘液便、膿血便或血便:鏡檢可有少量或無紅、白細胞,多見于沙門菌、侵襲性大腸桿菌、

16、腸出血性大腸桿菌、彎曲菌、耶爾森菌等細菌和某些病毒等所致的腹瀉。 稀便、水樣便:鏡檢可有少量或無紅、白細胞,多見于腸產毒性大腸桿菌、輪狀病毒、隱孢子蟲、氣單胞菌、彎曲菌、耶爾森菌等所致的腹瀉。病原學檢查 從糞便、嘔吐物、血等標本中檢出霍亂、痢疾及傷寒、副傷寒菌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原體,或特異性抗原、特異性核酸片段檢測陽性。,感染性腹瀉診斷(WS 271-2007),28,臨床診斷病例:應同時符合:

17、臨床表現 + 糞常規(guī)檢查流行病學史 供參考確診病例:應同時符合:臨床診斷 + 病原學檢查,感染性腹瀉診斷(WS 271-2007),29,實際工作中診斷標準的把握,有下列情況之一腹瀉 + 發(fā)熱 腹瀉 + 外周血WBC總數或中性粒細胞升高 腹瀉 + 糞常規(guī)WBC 在(+)或5/HP以上同時有2人以上發(fā)病的腹瀉腹瀉 + 病原學檢查陽性不予診斷(糞常規(guī)WBC多在5/HP以下)一些食物引起的,如未熟的四季豆、

18、發(fā)芽的馬鈴薯等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如某些三代頭孢可引起的腹瀉一些功能性腹瀉,如腹部受涼、喝涼水、腸易激等消化不良、腸道淤血,如肝硬化、心衰患者常腹瀉,個人做法,30,手足口病,手足口?。℉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又稱手足口綜合征,是由多種腸道病毒(CoxA、Echo、EV71)引起的,以發(fā)熱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皰疹為主要特征的急性傳染病。易發(fā)生于嬰幼兒,多數癥狀輕微,但如果為EV71感染則易引

19、起重癥。,31,發(fā)病季節(jié)(2009年,山東?。?手掌皮疹,足底皮疹,34,口腔粘膜皮疹,36,診斷、處置和治療要點,診斷:手足口膝臀,“四不”丘皰疹接診處置:報、驗、洗、消、分治療:對癥加休息,注意腦肺心,37,冬春季傳染病,38,出疹性疾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麻疹風疹猩紅熱,39,水痘,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ZV)初次感染時引起的急性傳染病,兒童多見。臨床以較輕的全身癥狀及全身皮膚、粘膜分批出現的斑疹、丘疹和皰疹,最后結

20、痂,不留瘢痕(“四世同堂”)。呈向心性分布,41,42,43,流行性腮腺炎,腮腺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彌漫性腫脹,表面發(fā)熱、不紅,有疼痛及觸痛,咀嚼食物時疼痛加重。腮腺管口可見紅腫。病程:3~5天達高峰,一般一周左右消退。頜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同時受累,或單獨出現腮腺腫大。毒血癥:發(fā)熱,短者1~2天,多為5~7天頭痛、乏力、食欲減退等。不典型病例可無腮腺腫脹而以單存睪丸炎或腦膜腦炎出現,也有僅見頜下腺、舌下腺腫脹者。,腮腺 導管開

21、口,46,麻疹,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主要在嬰幼兒中流行,臨床上以發(fā)熱、上呼吸道卡他性炎癥、麻疹粘膜斑及全身皮膚、粘膜皮疹為特點。,47,臨 床 表 現,前驅期 卡他癥狀。發(fā)熱2-3天后,約90%的患者可出現口腔兩側頰粘膜灰白色小斑點(麻疹粘膜斑,koplik斑),1-2天內迅速增加,皮疹出現2天后消失。,48,49,臨 床 表 現,出疹期發(fā)熱后3-5天出疹, 持續(xù)3-5天。皮疹形態(tài):大小不等的玫瑰色或淡紅色充血性斑丘疹

22、,可融合成片,疹間皮膚正常。出疹順序: 初見耳后與發(fā)際,晝夜之間到上胸。 兩天四肢近端有,三天遍布手足心。 由內到外自上而下,三齊四透五退七盡。出疹時全身癥狀加重(“麻疹出疹坐飛機”),體溫可高達40℃以上持續(xù)不退,精神萎靡,咳嗽加重,肺部可聞及少量干、濕啰音。,50,51,出疹第二天,52,風疹,由風疹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臨床特征:上呼吸道輕度炎癥、低熱、皮膚紅色斑丘疹,伴有

23、耳后、頸部及枕部淋巴結腫大。孕婦早期感染可致胎兒畸形。一次患病可終身免疫。,53,臨 床 表 現,病初有全身不適,輕咳、流涕、低熱或中度發(fā)熱,一般在發(fā)熱第1天或第2天出疹,皮疹初見于面部,迅速擴張至軀干和四肢,1日內布滿全身,但手掌和足底常無皮疹。皮疹初為細小淡紅色的斑丘疹,互不融合,第1日如麻疹,第2日轉為彌漫性紅斑,如猩紅熱,第3日皮疹完全消退。常伴有耳后、頸后及枕部淋巴結腫大,54,57,58,病毒性肝炎,59,急性甲、戊型肝

24、炎,可有發(fā)熱等前驅癥狀乏力和腹脹、厭油、納差消化道癥狀,可伴有眼黃、皮膚黃和尿黃肝臟生化檢查異常: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多在10倍以上,可有血清膽紅素升高。甲、戊肝IgM抗體檢測陽性除外藥物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損害,60,急性乙型肝炎,可有發(fā)熱等前驅癥狀乏力和腹脹、厭油、納差消化道癥狀,可伴有尿黃、眼黃和皮膚黃疸肝臟生化檢查異常:主要是血清ALT 和AST 升高,多在10倍以上,可有血清膽紅素升高。HBsAg 陽

25、性。 有明確的證據表明6個月內曾檢測血清HBsAg 陰性。除外藥物等其他原因引起的肝損害,61,慢性乙肝的診斷,急性HBV 感染超過6個月仍HBsAg 陽性,或發(fā)現HBsAg 陽性超過6個月。 血清ALT 升高,可有血漿白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升高,或膽紅素升高等。除外藥物等其他原因引起的ALT 升高。慢性肝病患者的體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腫大等。肝臟病理學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點。,,62,慢性乙肝的診斷,患者

26、正在接受護肝和(或)抗病毒治療患者有肝纖維化的證據,如肝臟形態(tài)大小改變、脾大、門脈增寬肝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如HBsAg持續(xù)陽性,但ALT、AST正常,不得診斷慢性乙肝,只能診斷乙肝病毒攜帶者,除了下列情況以外:,63,慢性丙型肝炎的診斷,抗HCV陽性HCV RNA陽性(曾經抗病毒治療者例外)肝功:正?;虿徽7α?、消化道癥狀:有或無慢性肝病患者的體征:如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和肝、脾腫大等。肝臟病理學有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特

27、點,64,傳染病疫情上報,65,責任報告單位和報告人,責任報告單位醫(y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供血機構衛(wèi)生檢疫機構責任報告人醫(yī)護人員檢疫人員疾病控制人員鄉(xiāng)村醫(yī)生個體開業(yè)醫(yī)生,66,報告時限,發(fā)現下列傳染病,立即電話上報感染控制科,通知疫情管理員甲類傳染病乙類傳染病中的肺炭疽、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其他傳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發(fā)某種傳染病就診數突然增多,有可能發(fā)生暴發(fā)或流

28、行歷史上未曾出現或本地罕見傳染病數天內就診多例同一病癥不明原因的急性疾病疫情管理員通知地方疾控中心,經核實確診于2小時內上報國家疾控網。乙、丙類傳染病于24小時內上報。,67,報告基本要求,傳染病報告實行首診負責制:誰接診,誰報告其他科室收治的門、急診患者:如經感染科會診確診,并由感染科醫(yī)生進行最后的門診處置的,由感染科負責報告。其他科室收治的住院患者:如經感染科會診確診的,不管是否轉科,仍由原收治科室的經管醫(yī)生報告。,68

29、,報告基本要求,傳染病報告病例分為疑似病例、臨床診斷病例、實驗室確診病例、病原攜帶者和陽性檢測結果五類。需報告病原攜帶者的病種:包括霍亂、脊髓灰質炎、艾滋病以及衛(wèi)生部規(guī)定的其他傳染??;陽性檢測結果:僅限采供血機構填寫。,69,報告基本要求,發(fā)現傳染病,應立即上報患者在門診已報卡的,住院后不必再報告診斷更改,或疑似病例轉為確診病例時,發(fā)生死亡的,需填訂正報告卡,70,71,報告填寫常見問題(一),各項需填寫完整,報告卡片帶*為必填

30、項聯系電話:必須填寫“聯系電話”患者姓名:填寫患者的真實姓名。家長姓名:14歲以下患兒要求填寫患者家長姓名。實足年齡/年齡單位:出生日期與實足年齡,只選擇填寫其中一項。出生日期不詳時才填寫實足年齡并選擇年齡單位。大于等于1個月、不滿1周歲的,按月齡填寫,年齡單位選擇“月”;不滿1個月的只填寫日齡,年齡單位選擇“日”。,72,報告填寫常見問題(二),工作單位:填寫患者發(fā)病時所在工作單位的名稱(含農民工);學生(托幼兒童)詳填發(fā)病時

31、所在學校(托幼機構)及班級名稱?!,F住地址:病例發(fā)病時實際居住的地址,可以是家庭地址,也可以是寄宿地址或賓館、旅店。--隨訪,73,報告填寫常見問題(三),職業(yè)若病人的職業(yè)同時符合卡中一種以上職業(yè)時,選擇原則是:①選擇主要職業(yè);②選擇與該病發(fā)生和傳播關系較密切的職業(yè)。未列入本卡的職業(yè)須填寫在“其它”項中,如警察、飛行員、軍人等。有些特殊人群如勞教人員、和尚、道士和乞丐等,雖不屬職業(yè),也可填寫在“其他”項中。個體經營者應根據其經營活

32、動的行業(yè),選擇相應的職業(yè)。無工作單位者:職業(yè)選擇“家務及待業(yè)”新生兒破傷風:職業(yè)應填“其它”,74,報告填寫常見問題(四),病例分類:臨床診斷病例 = 臨床表現+僅非特異性檢查實驗室診斷病例 = 臨床表現+特異性檢查疑似病例 = 臨床表現 + 一般非特異性檢查 + 仍不能明確病原攜帶者 = 檢出病原體 + 無明顯臨床表現陽性檢測結果:僅限采供血機構填寫,僅限于HIV需報告病原攜帶者:霍亂、脊髓灰質炎、艾滋??;不需要報告

33、攜帶者:乙肝、丙肝、梅毒急性、慢性:僅乙肝、血吸蟲病填寫,75,報告填寫常見問題(五),發(fā)病日期:填寫病人在本次就診疾病開始出現癥狀的日期。不明確時,填就診日期。病原攜帶者填寫初次檢出日期或就診日期。診斷日期:必須填寫診斷時點,精確到小時初次報告時,填寫初診的日期。訂正報告時,如由疑似病例訂正為確診病例、一種傳染病訂正為另一種傳染病、傳染病的一個病種訂正為另一個病種(如“麻疹”訂正為“風疹”;肺結核由“未痰檢”訂正為“菌陽

34、”時),填寫確診的日期;同一病種由臨床診斷訂正為實驗室確診,仍填寫初診的日期。診斷日期不得早于發(fā)病日期。疾病名稱:病人同時患兩種或兩種以上傳染病時應分別報卡。,76,報告后登記與標識,報告后,要詳細地將病人資料登記在《山東省法定傳染病登記簿》上門診患者:要在門診日志上蓋“傳染病疫情已報”印戳住院患者:要在出院病例右下角蓋“傳染病疫情已報”印戳,77,軍隊疫情上報,除地方法定傳染病以外,以下疾病需上報軍隊疫情:結核性胸膜炎、非淋

35、菌性尿道炎、軟下疳、森林腦炎、萊姆病、不明原因肺炎、不明原因死亡、食物中毒??ㄆ螅盒彰⑿詣e、出生年月日,籍貫、入伍地、入伍年月、部隊地址包括 (軍、旅、師、營等部隊番號),單位聯系電話,感染地址,疾病病種等。當日上報疫情,78,資料保存,《傳染病報告卡》及傳染病報告記錄保存3 年。傳染病報告卡由收卡單位保存,原報告科室必須進行登記備案。《門診日志》、《傳染病登記本》、《病房住院登記》、《化驗結果登記》 等資料應分科裝訂、集

36、中存放。,79,補 報,責任報告科室發(fā)現本科漏報的傳染病病例,應及時補報。補報由門診首診醫(yī)生負責,或病房經治醫(yī)生負責,80,肝炎的上報要求,乙型肝炎患者需應選填“急性”或“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乙肝肝癌、乙肝肝硬化病例不報卡。乙肝病人肝功異常者,每年只報一次卡。發(fā)現15歲以下甲、乙肝患兒在上報疫情同時,為病人留取1份血液標本,分離血清冷卻保存,血清量不低于0.5毫升,由疫情管理員負責上報疾控中心進一步進行篩查。并填寫《山東省兒童

37、甲乙型肝炎病例個案調查表》。,81,肺結核的上報要求,門診或住院病人:根據臨床癥狀上報臨床診斷病例。纖維支氣管鏡檢查、痰培養(yǎng)陽性病人:上報實驗室診斷肺結核。其它為臨床診斷。影像中心:根據影像結果上報臨床診斷肺結核卡片要求:病人資料(電話、身份證)真實有效,住址詳細到門牌號。轉診:填寫轉診單,到結核所領取免費抗結核藥品。并將病人信息登記在《山東省法定傳染病登記簿》上。,82,水痘上報要求,水痘病人:要求在備注欄內填上體溫及皰疹數量

38、小于50個或大于50個。15歲以下兒童:上報學校(托幼機構名稱)、年級、班級。,83,麻疹、風疹病人上報要求,麻疹、風疹病人:此種病人疑似和(或)確診后,立即上報,傳染病卡片住址詳細到小區(qū)具體門牌號,聯系電話準確有效。電話通知感染控制科疫情管理員上報疫情。需住院的,聯系威海市傳染病醫(yī)院:5298811,并由傳染病醫(yī)院救護車接走,有效隔離病人。,84,性病報告要求,進行性病篩查時,疾控中心要求:凡是診斷性病的患者80%以上應進行艾滋

39、病抗體檢查。具體參照院網《性病疫情報告管理工作規(guī)范》,謝謝!,86,邗江區(qū)傳染病網絡直報工作培訓會議邗江區(qū)疾病預防控制中心2011年3月21日,87,主要內容,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等相關條例傳染病監(jiān)測信息網絡直報工作與技術指南性病管理報告工作要求邗江區(qū)傳染病管理工作要求,88,,1、《傳染病防治法》2、《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處理規(guī)范》,89,第三條,本法規(guī)定的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 〖最悅魅静∈侵福菏笠?、

40、霍亂?! ∫翌悅魅静∈侵福簜魅拘苑堑湫头窝?、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甲型H1N1流感?! ”悅魅静∈侵福毫餍行愿忻啊⒘餍行匀傺?、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

41、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手足口病?!∩鲜鲆?guī)定以外的其他傳染病,根據其暴發(fā)、流行情況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類、丙類傳染病的,由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決定并予以公布。,90,第四條,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其他乙類傳染病和突發(fā)原因不明的傳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稱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的,由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

42、門及時報經國務院批準后予以公布、實施。,91,第七條,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承擔傳染病監(jiān)測、預測、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報告以及其他預防、控制工作。醫(yī)療機構承擔與醫(yī)療救治有關的傳染病防治工作和責任區(qū)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城市社區(qū)和農村基層醫(yī)療機構在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指導下,承擔城市社區(qū)、農村基層相應的傳染病防治工作。,92,第十條,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醫(yī)療機構應當定期對其工作人員進行傳染病防治知識、技能的培訓。,93,第三十條,疾病預防控制機

43、構、醫(yī)療機構和采供血機構及其執(zhí)行職務的人員發(fā)現本法規(guī)定的傳染病疫情或者發(fā)現其他傳染病暴發(fā)、流行以及突發(fā)原因不明的傳染病時,應當遵循疫情報告屬地管理原則,按照國務院規(guī)定的或者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內容、程序、方式和時限報告。,94,第二十一條,醫(yī)療機構必須嚴格執(zhí)行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規(guī)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規(guī)范,防止傳染病的醫(yī)源性感染和醫(yī)院感染?! ♂t(yī)療機構應當確定專門的部門或者人員,承擔傳染病疫情報告、本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以及責任區(qū)域

44、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承擔醫(yī)療活動中與醫(yī)院感染有關的危險因素監(jiān)測、安全防護、消毒、隔離和醫(yī)療廢物處置工作。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指定專門人員負責對醫(yī)療機構內傳染病預防工作進行指導、考核,開展流行病學調查。,95,第三十九條,醫(yī)療機構發(fā)現甲類傳染病時,應當及時采取下列措施: ?。ㄒ唬Σ∪?、病原攜帶者,予以隔離治療,隔離期限根據醫(yī)學檢查結果確定; ?。ǘσ伤撇∪?,確診前在指定場所單獨隔離治療; ?。ㄈ︶t(yī)療機構內的病人、病原攜帶

45、者、疑似病人的密切接觸者,在指定場所進行醫(yī)學觀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預防措施。,96,第三十九條,拒絕隔離治療或者隔離期未滿擅自脫離隔離治療的,可以由公安機關協(xié)助醫(yī)療機構采取強制隔離治療措施。醫(yī)療機構發(fā)現乙類或者丙類傳染病病人,應當根據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療和控制傳播措施。醫(yī)療機構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yī)療廢物,必須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實施消毒和無害化處置。,97,第五十二條,醫(yī)療機構應當對傳染病病人或者疑似傳染病病人

46、提供醫(yī)療救護、現場救援和接診治療,書寫病歷記錄以及其他有關資料,并妥善保管。醫(yī)療機構應當實行傳染病預檢、分診制度;對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當引導至相對隔離的分診點進行初診。醫(yī)療機構不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應當將患者及其病歷記錄復印件一并轉至具備相應救治能力的醫(yī)療機構。具體辦法由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部門規(guī)定,98,第六十九條,醫(yī)療機構違反本法規(guī)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衛(wèi)生行政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給予警告;造成傳染病傳

47、播、流行或者其他嚴重后果的,對負有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降級、撤職、開除的處分,并可以依法吊銷有關責任人員的執(zhí)業(yè)證書;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ㄒ唬┪窗凑找?guī)定承擔本單位的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醫(yī)院感染控制任務和責任區(qū)域內的傳染病預防工作的;  (二)未按照規(guī)定報告?zhèn)魅静∫咔?,或者隱瞞、謊報、緩報傳染病疫情的; ?。ㄈ┌l(fā)現傳染病疫情時,未按照規(guī)定對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提供醫(yī)療救護、現場救援、接診

48、、轉診的,或者拒絕接受轉診的;  (四)未按照規(guī)定對本單位內被傳染病病原體污染的場所、物品以及醫(yī)療廢物實施消毒或者無害化處置的;  (五)未按照規(guī)定對醫(yī)療器械進行消毒,或者對按照規(guī)定一次使用的醫(yī)療器具未予銷毀,再次使用的; ?。┰卺t(yī)療救治過程中未按照規(guī)定保管醫(yī)學記錄資料的; ?。ㄆ撸┕室庑孤秱魅静〔∪?、病原攜帶者、疑似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涉及個人隱私的有關信息、資料的。,99,《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第二條  本條

49、例所稱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以下簡稱突發(fā)事件),是指突然發(fā)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yè)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100,第十九條  國家建立突發(fā)事件應急報告制度。   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主管部門制定突發(fā)事件應急報告規(guī)范,建立重大、緊急疫情信息報告系統(tǒng)。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1小時內,向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p>

50、一)發(fā)生或者可能發(fā)生傳染病暴發(fā)、流行的;  ?。ǘ┌l(fā)生或者發(fā)現不明原因的群體性疾病的;  ?。ㄈ┌l(fā)生傳染病菌種、毒種丟失的;  ?。ㄋ模┌l(fā)生或者可能發(fā)生重大食物和職業(yè)中毒事件的。   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主管部門對可能造成重大社會影響的突發(fā)事件,應當立即向國務院報告。,《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101,第二十條  突發(fā)事件監(jiān)測機構、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和有關單位發(fā)現有本條例第十九條規(guī)定情形之一的,應當在2小時內向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衛(wèi)

51、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接到報告的衛(wèi)生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2小時內向本級人民政府報告,并同時向上級人民政府衛(wèi)生行政主管部門和國務院衛(wèi)生行政主管部門報告。   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后2小時內向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級人民政府報告;設區(qū)的市級人民政府應當在接到報告后2小時內向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報告。 第二十一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對突發(fā)事件,不得隱瞞、緩報、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緩報、謊報。,《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條例》,1

52、02,第三十九條 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應當對因突發(fā)事件致病的人員提供醫(yī)療救護和現場救援,對就診病人必須接診治療,并書寫詳細、完整的病歷記錄;對需要轉送的病人,應當按照規(guī)定將病人及其病歷記錄的復印件轉送至接診的或者指定的醫(yī)療機構。   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內應當采取衛(wèi)生防護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應當對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采取醫(yī)學觀察措施,傳染病病人密切接觸者應當予以配合。   醫(yī)療機構收治傳染病病人、疑似傳染病病人,應

53、當依法報告所在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接到報告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當立即對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員進行調查,根據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突發(fā)公共衛(wèi)生事件應急例》,103,傳染病監(jiān)測信息網絡直報工作與技術指南(2005年試行版),104,意義與目的,規(guī)范傳染病報告管理工作規(guī)范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工作提高傳染病信息上報數據的質量督導檢查有規(guī)范可依,105,主要內容,一、網絡直報工作管理二、傳染病監(jiān)測報告的工作管理 三、資料保存、帳號

54、密碼的安全四、數據統(tǒng)計規(guī)則五、督導評估,106,一、網絡直報工作管理,107,組織機構職責,總原則:分級負責、屬地管理衛(wèi)生行政部門:負責管理工作,開展督導檢查。疾控機構:負責業(yè)務管理、技術培訓和指導工作。,108,疾控機構,①負責區(qū)域內的傳染病信息報告業(yè)務管理和技術指導工作,實施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規(guī)范和相關方案,建立健全傳染病信息管理組織和制度。②負責區(qū)域的傳染病信息的收集、分析、報告和反饋,預測傳染病發(fā)生、流行趨勢,開展傳染

55、病信息報告管理質量評價。 ③負責區(qū)域的信息報告網絡系統(tǒng)的維護,提供技術支持。,109,疾控機構,④動態(tài)監(jiān)視區(qū)域的傳染病報告信息,對疫情變化態(tài)勢進行分析,及時分析報告、調查核實異常情況或甲類及按甲類管理的傳染病疫情。⑤負責對區(qū)域的傳染病信息分析相關數據備份,確保報告數據安全。⑥開展對區(qū)域的傳染病信息報告督導、檢查和評估,提供相關的技術培訓和指導。縣(區(qū))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履行以上職責的同時,負責對區(qū)域內醫(yī)療機構和其他責任報告單位報

56、告?zhèn)魅静⌒畔⒌膶徍?;承擔區(qū)域內不具備網絡直報條件的責任報告單位報告的傳染病信息的網絡直報。,110,醫(yī)療機構,各級各類醫(yī)療機構和其他傳染病責任報告單位應建立健全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組織和制度,建立傳染病診斷、報告和登記制度。 負責對本單位相關醫(yī)務人員的傳染病信息報告相關知識培訓。 協(xié)助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開展傳染病疫情的調查。,111,二、傳染病監(jiān)測報告的工作管理,112,工作規(guī)定,(1)屬地管理原則 傳染病報告實行

57、誰接診,誰報告。監(jiān)測病例遵循屬地管理的原則。(2)責任報告單位和責任報告人 履行傳染病報告職責的機構為責任報告單位,主要是醫(y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采供血機構、衛(wèi)生檢疫機構;責任報告單位執(zhí)行職務的人員為責任報告人,主要是執(zhí)行職務的醫(yī)護人員和檢疫人員、疾病控制人員、鄉(xiāng)村醫(yī)生、個體開業(yè)醫(yī)生。,113,,114,責任報告人在首次診斷傳染病病人后,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填寫無漏、缺項,保持卡的整潔、完整,交予責任報告單位的網絡直

58、報人員。,網絡直報人員收到傳染病報告卡,在核實無誤后進行登記(即傳染性登記本),并應在當天將其輸入報告系統(tǒng)。保持卡、網、本信息一致。,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每日上網審核轄區(qū)內責任報告單位報出的卡片,對有疑問的卡片必須向責任報告單位查詢與對,確認后的卡片參與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統(tǒng)計匯總。,,,工作流程,115,工作流程,(1)醫(yī)療機構傳染病監(jiān)測報告工作流程責任報告人在首次診斷或發(fā)現法定傳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攜帶者時,應立即填寫“傳染病

59、報告卡”(初次報告)并按規(guī)定時限和程序報告;診斷變更或因傳染病死亡時,應立即填寫“傳染病報告卡”(訂正報告),并按規(guī)定時限和程序報告。實行網絡直報的醫(yī)療機構的網絡直報人員應及時檢查報告卡,如發(fā)現填寫不完整、不準確,或有錯項、漏項,應及時通知報告人核對報告卡內容;而后將傳染病報告卡信息及時、準確、完整地錄入網絡直報系統(tǒng)。,116,工作流程,(2)各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監(jiān)測報告工作流程縣(區(qū))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傳染病疫情信息管理專職人員應

60、每日(包括法定節(jié)假日)對直報系統(tǒng)內的傳染病報告卡進行錯項、漏項、邏輯錯誤以及重卡等檢查,對有疑問的卡片應及時通知報卡單位核對;對核實無誤后的個案信息通過網絡確認(劃“√”)上報。審核過程中發(fā)現暴發(fā)疫情或異常疫情報告時,應立即通知報卡單位進一步核對;若信息屬實,應通過網絡盡快確認報告信息,同時報告主管領導和相關業(yè)務部門負責人,按規(guī)定時限和程序向同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派出專業(yè)人員開展流行病學調查。,117,工作流程

61、,在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或其他調查中發(fā)現傳染病報告卡信息有誤,應在24小時內通過網絡進行訂正或刪除,同時告知原填報單位;發(fā)現未報告?zhèn)魅静〔±瑧僧數乜h(區(qū))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調查人員及時填寫傳染病報告卡,按規(guī)定進行網絡直報。對實行專病管理的傳染病,應將流行病學調查的相關信息反饋給專病管理機構(部門)及時錄入專病管理系統(tǒng)。,118,信息流程,傳染病監(jiān)測信息主要通過傳染病報告卡采集,并通過《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信息系統(tǒng)》進行網絡直報。

62、醫(yī)療機構應保證疫情信息報告的及時、準確與可靠。網絡直報人員在接到報告后,應及時審核傳染病報告卡信息并錄入直報系統(tǒng); 如發(fā)現甲類傳染病、按甲類管理的乙類傳染病時,網絡直報人員應立即向診斷醫(yī)生核實,并報告分管領導;同時以最快的方式報告屬地縣(區(qū))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時向本單位相關科室發(fā)出預警信息。,119,信息流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對網絡直報傳染病疫情信息進行動態(tài)監(jiān)測分析,對月、年監(jiān)測數據進行全面分析;發(fā)現重大疫情時,應隨時進

63、行專題分析。 疫情分析結果以信息、簡報或報告等形式向同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和上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并及時反饋到下一級衛(wèi)生行政部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網絡直報單位,必要時通報毗鄰地區(qū)。,120,工作機制,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應建立對系統(tǒng)的警示或異常情況能及時做出反應的工作機制,按規(guī)定進行核實與報告,必要時啟動應急調查處理機制等。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網絡直報管理部門負責為衛(wèi)生行政部門和本單位領導及相關業(yè)務部門(機構)開設帳號,做好

64、網絡直報信息管理等操作技能的培訓工作,使其及時了解疫情動態(tài)。并負責協(xié)調相關業(yè)務部門(機構)按規(guī)定使用和管理網絡直報系統(tǒng)。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疫情管理部門發(fā)現當地重點控制或重點管理的傳染病疫情,應及時向領導報告并通告相關業(yè)務部門;各相關業(yè)務部門核實、調查后的信息,應及時反饋給疫情管理部門,對網絡報告信息進行補充、訂正和分析。,121,信息收集與報告,目前我國傳染病病人信息主要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報告卡》(以下簡稱傳染病報告卡)

65、來收集,通過《疾病監(jiān)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tǒng)》進行網絡直報。 醫(y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wèi)生檢疫機構的責任報告人在發(fā)現法定傳染病病人后,填寫傳染病報告卡進行報告。發(fā)現漏報的傳染病病例應及時補報。 鄉(xiāng)村醫(yī)生、個體開業(yè)醫(yī)生發(fā)現法定傳染病病人時,應填寫傳染病報告卡,報由當地負責傳染病管理的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或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核實后,按規(guī)定時限和程序進行報告。 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的現場調查人員在發(fā)現法定傳染病時,由當地鄉(xiāng)鎮(zhèn)衛(wèi)生院或社

66、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參與調查的專業(yè)人員填寫報告卡,按規(guī)定時限和程序進行報告。,122,信息報告規(guī)則,慢性傳染病的報告遵循以下原則: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在做出乙肝、肺結核、艾滋病、血吸蟲病等慢性傳染病診斷時,如已知該病例曾經作出診斷并被報告過,則本年度可不再進行報告; 如對該病例的報告情況不清楚,或在同年內多次接診的該類病例(包括復發(fā)病例),則僅對首次就診進行一次報告,再次就診且診斷結果未發(fā)生變跟時則可不再進行報告。,123,法定傳染?。?9種

67、,甲類2種,乙類26種,丙類11種)新增乙類:甲型H1N1流感新增丙類:手足口病乙類中按甲類管理的傳染?。悍翁烤?、傳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容易忽視不報告的病種,流腮、猩紅熱、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124,報告卡的填寫,《傳染病報告卡》使用鋼筆或圓珠筆填寫,要求內容完整、準確,字跡清楚,無錯項、漏項和邏輯錯誤,填報人應簽名。1卡片編號:直報時不需錄入,由系統(tǒng)自動生成。2報卡類別:初診病例及初診死亡的病例直接標識

68、“初次報告”。對已填報過卡片的傳染病病人,在訂正診斷或發(fā)生死亡時,必須再次填報,標識“訂正報告”;其中,死亡病例的報告須是因患傳染病死亡的病例,患傳染病但因意外或因非傳染病死亡時,不需填報傳染病報告卡。病人同時患兩種或兩種以上傳染病時應分別報卡。3患者姓名:填寫患者的真實姓名。,125,報告卡的填寫,4家長姓名:14歲以下的患兒要求填寫患者家長姓名。5身份證號:應盡可能填寫。6性別:填寫社會性別。7出生日期:應詳細填寫出生年月日

69、(公歷)。新生兒不填寫出生日期。實足年齡/年齡單位:出生日期與實足年齡,只選擇填寫其中一項。出生日期不詳時才填寫實足年齡并選擇年齡單位。大于等于1個月、不滿1周歲的,按月齡填寫,年齡單位選擇“月”;不滿1個月的只填寫日齡,年齡單位選擇“日”。8工作單位:填寫患者發(fā)病時所在工作單位的名稱(含農民工);學生(托幼兒童)詳填發(fā)病時所在學校(托幼機構)及班級名稱;無“工作單位”者填寫“無”。聯系電話:填寫可與患者保持聯系的電話號碼,以便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