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王應麟的學術淵源_張三夕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論王應麟的學術淵源張三夕楊毅提要:王應麟為宋末一代大儒了解其學術淵源對我們把握王應麟的整體學術情況及宋末理學發(fā)展極為必要。本文論述王應麟的學術淵源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是詳細分析前人之觀點指出其得失二是在全面考察王應麟的學術著作及其文集的基礎上從師承、思想及學術特點幾個方面進行分析得出王應麟的學術淵源主要來自呂祖謙同時又兼綜各家之說。關鍵詞:王應麟朱熹呂祖謙學術淵源作者張三夕男1953年生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楊毅女1983

2、年生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博士生。(武漢430079)王應麟(12231296)字伯厚號深寧居士慶元府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qū))人。歷事南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官至禮部尚書。宋亡隱居鄉(xiāng)里閉門謝客著書立說二十年后卒。王應麟博學多才對經(jīng)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一生著述甚豐有5困學紀聞6、5玉海6等七百余卷。王應麟蔚為一代大儒是宋末元初學術領域的代表人物了解其學術淵源對我們把握王應麟的整體學術情況及宋末理學發(fā)展極為必要。本文在全面把握王應麟學術著作

3、及文集的基礎上針對以往討論的薄弱部分從多方面來分析力求使王應麟的學術淵源展示的更為充分貼切。一關于王應麟的學術淵源歷來主要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源自朱熹二是認為他兼治眾家不主一說以呂祖謙為主。(一)源自朱熹明代貝瓊(1310)1384)在為王應麟之孫王厚孫所作5故福建儒學提舉王公墓志銘6中首次提到了王應麟的學術淵源問題其曰:宋之南文獻故家多萃于四明而世其學者有王公叔載焉。蓋自厚齋尚書倡學者以考亭朱氏之說一時從之而變。故今粹然皆出于正無陸氏

4、偏駁之弊而叔載又能守之不失。王應麟的家鄉(xiāng)鄞縣正處四明該地陸學十分興盛有四明之學多陸氏0之稱。貝瓊認為正是王應麟提倡朱熹之學四明之地的學術風氣得以回到朱熹學統(tǒng)的正道不再有陸氏心學的偏駁之弊。他把王應麟視為朱熹傳人之意甚明。元代黃溍論及四明之學曾曰:時四明之學祖陸氏而宗楊、袁其言)91)貝瓊:5清江文集65四庫全書6本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第1228冊第493頁。儒。其于朱呂兩人之輕重即此小節(jié)可見亦可見謝山言之無證。0王應麟著作中提及呂祖

5、謙時多用他的謚號呂成公確如錢穆所言也有數(shù)次以先儒0來指稱。但王應麟亦曾用先儒0來指稱朱熹如5困學紀聞6卷六:介子推曰:身將隱焉用文之0君了之潛也名不可得聞。先儒謂召平高于四皓申屠蟠賢于郭泰。此句亦見于5朱子語類6:召平高于四皓但不知高后時此四人在甚處。0所以從王應麟先儒0之稱呼無法考證其對朱、呂之輕重。對于子0的尊稱王應麟亦曾用于呂祖謙如5困學紀聞6卷二o:雞鳴咸盥櫛問訊謹暄涼:朱子之詔童蒙也。觀起之早晏知家之興廢:呂子之訓門人也。0的

6、確王應麟稱朱子0次數(shù)多于呂子0但歷來學者稱呂祖謙為呂子0者相當少王應麟乃其中一位可見對于呂祖謙相當尊敬。3.王應麟與明末顧炎武身世相同5困學紀聞6與5日知錄6極為相似可以顧炎武之思想來反觀王應麟。5王深寧學述6一文中用了不少的篇幅來分析王應麟與顧炎武之間的聯(lián)系多集中于二人對亡國之悲和自我修持的認同上。對二人思想之聯(lián)系錢穆列舉王應麟5諸經(jīng)通議序6中曰:圣人作經(jīng)載道學者因經(jīng)明道。0并由此得出:深寧言作經(jīng)載道因經(jīng)明道亦可謂即是亭林經(jīng)學即理學之

7、先聲。0顧炎武生于明末清初與王應麟身世極為相似其代表著作5日知錄6考證經(jīng)史確是受5困學紀聞6一書影響甚大。竊以為僅由二人身世之感相同對經(jīng)學都很重視就將顧炎武之思想特征加于王應麟身上太為牽強。4.王學麟學術精神血脈不失為朱子之嫡傳在治經(jīng)、治詩、重視小學及理學思想上皆是源自朱熹。對于王應麟與朱子之學面貌不同的事實錢穆如此說:東發(fā)、深寧二人乃于朱學流衍中能兼得博文、約禮二者。惟東發(fā)似稍偏于性道深寧似稍偏于經(jīng)史。然雖畸輕畸重各求一以貫之固非偏于

8、此而絕于彼。0錢穆之結(jié)論多由單例得出且王應麟生活之時代道學已被視為正統(tǒng)朱熹及其5四書章句集注6極受統(tǒng)治者推崇王應麟治經(jīng)、治詩受到朱熹之影響也無足為奇。眾所周知錢穆極其喜歡朱熹曾說: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兩人皆在中國學術思想史及中國文化史上發(fā)出莫大聲光留下莫大影響。曠觀全史恐無第三人堪與倫比。0將王應麟歸于朱熹學脈當也有此偏愛之影響。且錢穆的論述中皆舉5困學紀聞6論證5困學紀聞6是王應麟代表作但不能代表王應麟所有著作也不能由此來概括王應麟

9、之學術總面貌。錢氏極為批駁全祖望深寧學出東萊0的觀點但整篇文章中沒有提及呂祖謙之學術及王應麟與其不同之處。故其觀點也不能讓人信服。今人論及王應麟學術淵源時也有不少持其學出朱子之觀點如臺灣何澤恒5論王應麟之經(jīng)史學6、呂美雀5王應麟著述考6、何俊5南宋儒學建構(gòu)6等但論據(jù)多是在錢穆基礎上的發(fā)揮。(二)不名一師以呂祖謙為主王應麟不名一師學術主要淵自呂祖謙之說法首先來自全祖望。全祖望5宋元學案6始別為5深寧學案6其言曰:四明之學多陸氏深寧之父亦師

10、史獨善以接陸學。而深寧紹其家訓。又從王子文以接朱氏從樓迂齋以接呂氏又嘗與湯東澗游。東澗亦兼治朱呂陸之學者也。和齊斟酌不名一師。又作5同谷三先生書院記6其言曰:王尚書深寧獨得呂學之大宗?;蛟?深寧之學得之王氏埜徐氏鳳王、徐得之西山真氏實自詹公元善之門。而又頗疑呂學未免和光同塵之失則子之推為呂氏世嫡也何歟曰:深寧論學蓋亦兼取諸家。然其綜羅文獻實師法東萊。況深寧少師迂齋則固明招之傳也。)93)論王應麟的學術淵源錢穆:5朱子新學案6巴蜀書社19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