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甘 蔗,概 述 甘蔗栽培的生物學基礎 甘蔗栽培技術,§1概 述,甘蔗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 甘蔗生產概況 甘蔗的分類,一、甘蔗生產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甘蔗是我國的主要制糖原料之一 甘蔗是輕工業(yè)的重要原料 甘蔗生產在農業(yè)生產中占有重要地位,二、甘蔗生產概況,世界蔗糖生產概況 全世界植蔗制糖的主產國有巴西、印度、古巴、墨西哥、中國、巴基斯坦、美國等國家?! ∪澜缑磕晟a食糖總產量約為1.32
2、7×108t(原糖值)。,我國甘蔗生產概況,中國是甘蔗的原產地之一。2000年我國甘蔗栽培面積為99.7萬hm2,居世界第五位;總產量為79766kt,居世界第三位。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以南的廣西、云南、廣東、海南、臺灣、江西、福建、四川、貴洲、湖南、浙江等省區(qū)。以廣西、云南和廣東的面積最大。全國可劃分3個主要蔗區(qū),即華南蔗區(qū)、華中蔗區(qū)和西南蔗區(qū)。,三、甘蔗的分類,甘蔗屬禾本科甘蔗屬植物。有3個栽培種和多個野生種 。同時在
3、禾本科甘蔗亞族中還存在具有育種價值、與甘蔗屬近緣的植物,如芒屬、河八王屬、蔗茅屬、斑茅屬等。,,中國種 起源于中國。其特點是早熟,分蘗力強,根系發(fā)達,纖維多,糖分較高,耐粗放栽培,宿根性好,易抽側芽及感染黑穗病和棉蚜蟲。熱帶種 又稱高貴種,起源于南太平洋、大洋洲諸島嶼。特點是高產高糖,株大莖粗,纖維量低,皮軟汁多,抗逆力差,分蘗力弱,根系不發(fā)達,宿根性差,易感染病蟲害。,印度種 主要分布在恒河流域和中國南方。特點是早熟,纖維多,糖分較
4、高,耐瘠耐旱,耐粗放栽培,植株矮小,分蘗多,宿根性好,能抗萎縮病,易感染花葉病及黃條病,淀粉含量較高。,,割手密 又稱甜根子草。特點是早熟,根群發(fā)達,宿根性好,抗逆性特強,但糖分低,蔗汁少,纖維多,空心綿心多,易早開花。大莖野生種 又名伊里安種,主要分布在伊里安、婆羅洲、新大不列顛及西里伯斯等地。特點是長勢旺,有發(fā)達的地下莖,莖硬,抗螟蟲及抗風力強,宿根性好,但糖分低,纖維多,易感黃條病、花葉病、根腐病等病害。肉質花穗野生種(或稱食
5、穗種),,§2 甘蔗栽培的生物學基礎,甘蔗的形態(tài)特征 甘蔗生長發(fā)育及其與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 甘蔗產量構成因素及其形成,一、 甘蔗的形態(tài)特征,根 甘蔗根系屬須根系。分為種根(臨時根)和苗根(或株根、永久根)(圖)。種根從種苗節(jié)上的根點萌發(fā)生長,較纖細,分枝較多,壽命不長。苗根在幼苗長出3片真葉時開始發(fā)生,是由新蔗株基部節(jié)上的根點長出的根,生長粗壯,色白富肉質,分枝少,生長旺盛。,,甘蔗的根,主莖,分蘗莖,,,苗根,蔗根,種
6、根,苗根,莖,分主莖和分蘗莖,由節(jié)和節(jié)間組成(圖)。莖圓柱形,實心,內部為維管束和薄壁細胞。節(jié)是下自葉痕起上至生長帶,包括葉痕、芽、根帶和生長帶。節(jié)間是生長帶以上,葉痕以下的蔗莖部分。生產上根據節(jié)間的粗度可把品種劃分為3種類型,即大莖種(莖徑>3cm)、中莖種(莖徑2.5~3cm)和細莖種(莖徑<2.5cm)。,,甘蔗的莖,,葉,甘蔗葉由葉片、葉鞘和葉環(huán)三部分組成(圖)。葉鞘自葉痕處長出;葉環(huán)由葉舌、葉耳、葉喉和肥厚帶
7、等部分構成。肥厚帶位于葉環(huán)上方的兩旁,具有彈性和伸縮性,主要功能是調節(jié)葉片伸展的角度。葉片著生于葉環(huán)上方,展布于空中,因肥厚帶的大小、厚薄、形狀和葉片中脈的發(fā)達程度而呈疏散、彎曲、斜集、挺直和下垂等姿態(tài)。,,甘蔗葉,1.葉片 2.葉中脈 3.肥厚帶 4.葉舌 5.內葉耳 6.外葉耳7.葉鞘 8.鞘基 9.節(jié)間,,花和果實,甘蔗的花為頂生圓錐花序,由主軸、支軸、小穗梗和小穗組成。甘蔗的子實為穎果,成熟時為棕色,長卵圓形,長約1.5m
8、m,寬約0.5mm。從穎果的縱切面可見到果皮、種皮、胚乳和胚四部分。胚由胚芽、胚根、胚軸和子葉4部分組成。,二、甘蔗生長發(fā)育及其與環(huán)境條件的關系,甘蔗的一生可以分為萌芽期、幼苗期、分蘗期、伸長期和 成熟期等五個時期。,,下種后至萌發(fā)出土的芽數占總萌芽數的80%時稱為萌芽期。萌芽期又可分為萌芽初期(占10%以上)、盛期(占50%以上)和后期(占80%以上)。萌芽期的特點是芽和根不斷萌發(fā)和生長。 甘蔗萌芽要求的最低溫度為13℃左右,最適
9、宜溫度是26~32℃;蔗根萌發(fā)的最低溫度為10℃左右,最適為20~27℃。 要求土壤水分含量為20%~30%較適合,最好為25%。,,自萌發(fā)出土后的蔗芽有10%發(fā)生第一片真葉起,到有50%以上的蔗苗長出5片真葉時止,稱為甘蔗的幼苗期。此期種根繼續(xù)生長,苗根不斷發(fā)生,葉片不斷出現(xiàn),新陳代謝旺盛,生活能力強。 苗期生長所需的最低溫度比萌芽期稍高,約為15℃。土壤水分含量保持在20%~30%就可滿足其生長所需。,,在甘蔗幼苗長到5~6片真
10、葉時,幼苗基部密集節(jié)上的側芽在適宜的條件下萌發(fā)成新的蔗株稱為分蘗。 自有分蘗的幼苗占10%起至全部幼苗已開始拔節(jié),蔗莖平均伸長速度每旬達3cm時,為分蘗期。分蘗期可分為分蘗初期(分蘗苗占10%以上)、分蘗盛期(分蘗苗占50%以上)和分蘗后期(分蘗苗占80%以上)。,品種對分蘗的影響。一般細莖品種的分蘗力較強,中莖品種次之,大莖品種較弱。 光照強分蘗多,光照弱分蘗少。分蘗發(fā)生要求的最低溫度約為20℃,隨溫度的上升分蘗增加并提早發(fā)生,
11、至30℃時分蘗最快。溫度過高分蘗也會受阻。同時分蘗隨土溫的提高而增加。有灌溉的比無灌溉的分蘗數增加,分蘗期提早,分蘗相對集中,適宜的土壤水分一般為田間持水量的70%左右。,,甘蔗的伸長期是蔗株自開始拔節(jié)且蔗莖平均伸長速度每旬達3cm以上起至伸長基本停止這一生長階段。按蔗莖平均伸長速度可劃分為:伸長初期(每旬達3cm以上);伸長盛期(每旬達10cm以上);伸長后期(每旬降至10cm以下)。,最適溫度為30℃,低于20℃則伸長緩慢,在1
12、0℃以下則生長停止,超過34℃,生長也會受到抑制。光照充足,蔗株生長粗壯,葉闊而綠,單莖重大,纖維含量高,干物質和蔗糖含量高,不易倒伏;相反,如陽光不足,則蔗莖細長,葉薄而狹窄,影響產量和品質。 對水分的消耗最大,約占生育期總需水量的50%~60%,土壤水分在田間持水量的80%為宜;同時需要養(yǎng)分最多,其中氮約占整個生育期的50%,磷、鉀為70%以上。,,可分為工藝成熟和生理成熟 。工藝成熟期是指蔗莖蔗糖分積累達到高峰,蔗汁純度達到
13、最適宜于糖廠壓榨制糖的時期。 成熟順序:主莖先成熟,然后是第一次分蘗、第二次分蘗……。 工藝成熟的過熟現(xiàn)象--回糖 工藝成熟期的判斷:蔗株外部形態(tài)及解剖特征、田間錘度的測定及進行蔗糖分分析 。,品種是影響工藝成熟的內在因素,按其成熟的遲早可把甘蔗品種分為特早、早、中、晚熟品種。夜間溫度較低且晝夜溫差較大時,蔗糖分積累較快,成熟較早;土壤水分在田間持水量的60%~70%較適宜。在生產上,成熟期要適當控制水分供應,在成熟前30d停
14、止灌溉,在收獲之前180d停止施用氮肥。,甘蔗的生理成熟,指蔗株具有4個節(jié)以上,在適宜的條件下通過光周期生長錐細胞發(fā)生質的變化,停止營養(yǎng)生長而轉向生殖器官的發(fā)育,進行花芽分化、孕穗、抽穗、開花和結實的過程。決定甘蔗花芽分化的主要條件是光周期,一般品種花芽分化的日照長度為12~12.5 h;在改變光照期間以白天溫度20~30℃,夜間21~27℃最為適宜。,,三、甘蔗產量構成因素及其形成,單位面積的蔗莖產量是由單位面積的有效莖數和平均單莖
15、重構成,而單莖重則由蔗莖的長度(莖長)、莖徑和比重(理論上一般以1.0計算,目前國內栽培品種,其比重是0.97~1.15)所決定。 單位面積蔗莖產量=單位面積有效莖數×單莖重(kg) 單莖重(kg) =莖徑(cm)2×莖長(cm)×0.78×10-3×比重,有效莖,指收獲時達到1m以上的蔗莖,包括主莖和分蘗莖。一般主莖占總有效莖數的80%~90%,分蘗莖只占10%~20%。有效莖數
16、的多少,主要與種植密度、蔗芽萌發(fā)率、分蘗率和枯死莖率等因素有關。其中萌芽期的苗數是有效莖數的基礎,分蘗期是增加有效莖數的重要時期。,單莖重,是由主莖或分蘗苗逐漸成長、蔗莖的伸長長粗和蔗糖分的積累而形成。蔗苗的健壯與否,伸長期的伸長長粗速度、成熟期的蔗糖積累速度直接影響單莖重,其中伸長期的生長是單莖重的決定因素。,單位面積產糖量,單位面積產糖量比單位面積蔗莖產量更為重要。 構成單位面積含糖量的因素是單位面積蔗莖產量和蔗莖蔗糖分。 產
17、糖量的形成過程其實質是甘蔗生長的全過程,但從對糖分積累的影響來看,伸長期、工藝成熟期和生理成熟期的影響較大,而工藝成熟期的影響是最大的,不僅提高糖份且增加莖比重。,§3甘蔗栽培技術,高糖高產的技術指標是:第一爭取較多的有效莖數;第二采用大莖高糖良種;第三是適時操作,利用天時地利。 土壤培肥 蔗田準備 下種 甘蔗營養(yǎng)特點與施肥 甘蔗需水與水分管理 田間管理 與收獲,一、土壤培肥,甘蔗對土壤要求深、松、細、平、肥。
18、 深是耕層厚度40~45cm;松是土壤團粒是水穩(wěn)性的團粒結構,質地松而不散,軟而不硬;細是土粒細而不粉,通氣良好;平是蔗地平坦有利于均勻接受水肥氣熱;肥是深松細平的綜合能力,即有良好的供應水肥氣熱的能力,且保水、保肥能力強,無毒。,二、蔗田準備,深耕深松 行距與開植溝 施基肥,,行距的大小應考慮氣候、品種、耕作水平、施肥數量等因素。采用機械化種植和收獲的蔗田行距一般為1.25~1.3m,人工種植和收獲的蔗田一般在0.8~1.0m。
19、 植溝的深淺,要根據地下水位和土層厚薄來考慮,山坡旱地土層深厚宜深開溝;排水不良低洼地和地下水位高時宜淺;一般溝深25~30cm為宜,溝底寬25cm左右。,,以每公頃產蔗莖150 t計,每公頃施基肥:15t 左右有機肥,1500kg鈣鎂磷肥,450kg的氯化鉀肥,75~150kg的尿素?! 》柿看?,在犁耙地時全面撒施;濾泥、煤灰可作蓋種之用。若肥少或機械操作的,磷、鉀肥可一次性于下種時集中溝底施用;若鉀肥多,也可留一部分作追肥。,
20、,三、下種,種苗選擇 種苗處理 砍種 、浸種消毒 、催芽 種植 合理密植 下種期 下種量 下種方式,,合理密植是根據當地自然環(huán)境條件、耕作制度、栽培水平等實際情況,在單位面積內采用合理的下種量,合理的種植規(guī)格,使種苗均勻分布于全田;由人工調控或自身反饋,形成足夠苗數,使群體和個體得到協(xié)調發(fā)展;株高、莖粗、有效莖數及莖比重4者之間都得到充分發(fā)展與生長;最終達到高產優(yōu)質低耗高效益的目的。,,甘蔗可分為春植、夏植、
21、秋植、冬植和宿根共5個類型。秋植甘蔗在立秋至霜降前下種,次年11~12月收獲。冬植甘蔗是指立冬至立春(11月~次年1月)下種的甘蔗。夏植甘蔗于5~6月下種。春植蔗一般在1~4月份下種。宿根蔗是指上一季甘蔗收獲后留在地下的蔗蔸的側芽萌發(fā)后,經過栽培管理后而成的一季甘蔗。,,根據當地氣候、水肥條件、人工管理或機械操作、栽培管理水平來定。在華南地區(qū)下種量要少些。云貴川及華中、華東等蔗區(qū),下種量要多些。生產上,推薦的下種量一般為:
22、 大莖種105000~120000芽/hm2, 中莖種120000~150000芽/hm2, 小莖種150000~180000芽/hm2。,,有雙行品字形條播、雙行頂接條播、三行頂接條播、單行頂接條播、兩行半或梯形橫播等方法。,,四、甘蔗營養(yǎng)特點與施肥,甘蔗需肥特點 甘蔗一生中以鉀需要最多,氮次之,磷較少。 吸肥規(guī)律:幼苗期吸收占總肥量的1%;分蘗期占7%~8%;伸長期吸氮肥占50%,磷、鉀各占70%;成熟期較少,
23、氮占30%~40%,磷、鉀各占20%,表現(xiàn)為“兩頭少,中間多”的吸肥規(guī)律。,甘蔗施肥技術,氮肥施用技術 土壤中堿解氮少到100mg/kg時即近需肥臨界值。在中等肥力土壤條件,一般以每公頃產蔗90~105t計,每公頃施純氮300~375kg,分2~3次施用?;?0~75kg,占總肥量20%~25%;分蘗期壯苗攻蘗90kg~105kg,占25%~30%;伸長盛期135~195kg,約占45%~56%。,磷肥施用技術 缺磷的臨
24、界值是10mg/kg。因磷移動性很小,也易被土壤酸固定,因此磷肥要集中施,防止大面積接觸土壤,要求提早作基肥一次施完。鉀肥施用技術 要求早施,集中施,配合氮、磷施;也可作基肥一次性施完。高產田中,在中等肥力土壤每公頃一般施K2O 180~225kg。,鈣肥施用技術 施石灰能改良土壤,中和酸,增強抗病蟲能力。石灰一般作基肥,也可在后期淋石灰水。施石灰應注意,不能與過磷酸鈣、人畜類尿存放或混合施用,以防氮、磷的損失。,五、
25、甘蔗需水與水分管理,甘蔗的需水特性 在生長過程中每合成1 g干物質需耗水366~500 g。甘蔗一生需水規(guī)律是潤—濕—潤—干。土壤水分在田間持水量的50%~70%,甘蔗萌芽出土正常;分蘗期蔗田以潤為好;在伸長期要保證足夠水分;甘蔗后期,糖分不斷積累,要求有干燥、涼爽溫差大的環(huán)境,田間水分只要維持滋潤狀態(tài)。,六、田間管理,植后加強水分管理 查苗補缺,間苗定苗 中耕除草追肥培土 防病防蟲防鼠害 剝葉 化學催熟,,冬春植低溫陰雨
26、防鳳梨病,植前種莖消毒,植后保溫排積水。生長前中期有5~6世代螟蟲重疊并發(fā)危害,發(fā)生枯心苗;4~5月溫度高、光照強、氮肥足,易誘發(fā)消腐??;6~7月和9~11月兩次防蚜蟲,秋冬季主要防鼠害。,,七、收獲,確定適宜的收獲期 在甘蔗工藝完全成熟時 進行收獲。注意收獲質量 砍收甘蔗質量條件:一是適當留蔗頭高度不浪費原料蔗;二是蔗蔸留在土內,蔗莖不破裂;三是砍收時保護好蔗蔸過冬。蔗種的貯藏 貯藏方法:露地貯藏、地窯貯藏及挖溝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