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簡史重點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夏商兩代是我國奴隸制階段國家的形成與發(fā)展時期。2.“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shù)3.孟子關于教育作用的闡述孟子認為教育的社會作用是“得民心”好的政治還不如好的教育。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是“求放心”。教育的目的“明人倫”。五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4.荀子重視《詩》《書》《禮》,《樂》《春秋》等儒家經(jīng)籍的傳授。而諸經(jīng)之中,荀子尤重《禮》《樂》認為禮是自然與社會的最高法則。5.《大學》提出教育的目標是三

2、綱領,三綱領的內容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又提出八條目,八條目的內容: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6.豫時孫摩:豫預防性原則“禁于未發(fā)之謂豫”時:及時施教原則“當其可之謂時”孫:循序漸進原則“不陵節(jié)而施之謂孫”摩:學習觀摩原則“相觀而善之謂摩”7.正始年間何晏王弼,道家和儒學相結合產(chǎn)生新學——玄學,出現(xiàn)了多元化。漢代的注重章句訓詁變?yōu)樽⒅亓x理稱為魏晉經(jīng)學。8.宋代在入學法杖的歷程中,理學產(chǎn)生。周敦熙

3、和朱熹標志著理學的開端和完成。周敦頤提出吸收佛道入儒學。9.漢代太學的創(chuàng)建,標志我國封建官學制度的建立。得力于董仲舒和公孫弘。10.宮邸學、四姓小侯學漢靈帝光和元年,鴻都門學,原因:因校址在洛陽鴻都門而取得此名,11.私學:馬融東漢名儒,鄭玄。漢代私學就其程度說有小學(書館、學館、書舍)和專經(jīng)(經(jīng)管、精舍、精廬)階段的區(qū)分。相當程度:專經(jīng)相當于太學,小學相當于小學程度。其中蒙學占更主要的低位12.孔穎達精通儒學13.隋唐時期佛教私學很流

4、行;宋元明清私學分為蒙學和經(jīng)管;蒙學教育:是以授書、背書和寫字為最基本的內容,教學中強調牢固記憶和基本訓練及培養(yǎng)兒童符合封建倫常道德的品質和習慣。33.1926年10月“平教會“選擇河北定縣翟城村做實驗區(qū)。34.大教堂學校又稱主教學校或座堂學校,一般設在主教所在地,其性質和水平同修道院學校相近,學校設備和條件比較好,學科內容也比較完備。堂區(qū)學校一般設在牧師所在的村落,是對一般居民子弟進行初步教育的一種形式,其規(guī)模小,設備簡陋。主教創(chuàng)辦的

5、最早的大教堂學校為英格蘭的坎特伯雷學校,以學習拉丁文為主。35.中世紀大學最初產(chǎn)生于12世紀的意大利,法國和英國。巴黎大學是北方型大學的代表,是在12世紀初在諾丹主教學校發(fā)展而來。36.根據(jù)管理體制的不同,中世紀大學通常被分為兩大類,一類是以波倫亞為代表的“南方型”大學,又被稱為“學生大學”另一類是巴黎大學為典型的“北方型”大學又稱“先生大學”。37.北歐人文主義教育發(fā)展的一個重要標志是出現(xiàn)了一批具有重要影響的教育家,其中主要包括:伊拉

6、斯謨,拉伯雷,蒙田。38.宗教改革的直接結果是,從天主教內部分裂出了新教。事實上是一場社會變革運動,引發(fā)西歐政治,社會,文化和教育的全面變革。39.在中等教育方面,洪堡德十分重視文科中學的變革。在他任教育部長期間,文科中學的辦學方向,課程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師資質量方面都有了較大改進。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重視新大學的建設工作。1810年,在他倡導下,建立起了柏林大學。40.1900年,頒布的“基爾法令”規(guī)定,文實中學和實科中學的畢業(yè)生與

7、文科中學的畢業(yè)生一樣具有升大學的資格。同時,一批以柏林大學為模式的新型的農(nóng),林,醫(yī),機械,采礦以及其他應用學科領域的高等技術學校和高等專科學校也相繼建立起來。41.1968年“五月風暴”引來法國戰(zhàn)后高等教育的改革,其標志是“高等教育方向指導法案”或“富爾法案”,其中心原則是自主自治,民主參與和多科性原則。42.1958年9月,由總統(tǒng)親自批準,頒布戰(zhàn)后重要教育大法,即《國防教育法》。在美國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中,《國防教育法》起著重要的方向指導作

8、用。43.新傳統(tǒng)派教育理論的三個流派:要素主義,永恒主義和新托馬斯主義。其中要素主義派影響最大,他強調,民族生活傳統(tǒng)和歷史文化遺產(chǎn)中的最基本的,永恒不變的共同要素應是青年必須學習的內容,且堅決主張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中的教學原則,方法,教師的主導地位等仍應是現(xiàn)代教育必須保留并發(fā)展的根本要素。30.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在研究活動中,他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緊緊圍繞著實踐中提出的各種問題,深入研究,從不為某些權威的論斷所羈絆。在人的培養(yǎng)方面,蘇

9、霍姆林斯基提出要培養(yǎng)“全面和諧發(fā)展的人”。他堅決反對用一把尺子看人。他還認為每個兒童都是一個世界,一個十分特殊的獨一無二的世界。每個教師只有這樣去理解和認識兒童,才能真正了解兒童、教育兒童。了解是教育的前提。在學校德育方面,蘇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一個重要論點是兒童的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習慣是教育和培養(yǎng)的結果。他提出要把對學生進行的社會主義人道主義教育放在極端重要的地位,這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思想和情感的基礎。他還主張在學生中培養(yǎng)真正的友誼,反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