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大會會議對中國的挑戰(zhàn)與思考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形勢與政策1哥本哈根大會會議對中國的挑戰(zhàn)與思考哥本哈根大會會議對中國的挑戰(zhàn)與思考一、引言一、引言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里早就寫道:“我們不要過分陶醉于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于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都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二、什么是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二、什么是哥本哈根氣候大會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全稱《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

2、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于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來自192個國家的談判代表召開峰會,商討《京都議定書》一期承諾到期后的后續(xù)方案,即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減排協(xié)議。三、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召開原因三、哥本哈根氣候會議召開原因南極冰蓋的冰山融化得比以前快了,乞力馬扎羅山上的雪開始消融了,沙塵暴來得比以往更猛烈了我們腳下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承受著氣候變暖所帶來的不適。2009年12月

3、,全球矚目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拉開帷幕。哥本哈根吸引了人們前所未有的目光,因為它關系到我們每一個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如果《哥本哈根議定書》不能在今年的締約方會議上達成共識并獲得通過,那么在2012年《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到期之后,全球將沒有一個共同文件來約束溫室氣體的排放。這將導致人類遏制全球變暖的行動遭到重大挫折。也因為這個原因,本次會議被廣泛視為是人類遏制全球變暖行動最后的一次機會。四、會議對中國的挑戰(zhàn)四、會議對中

4、國的挑戰(zhàn)目前,在經濟布局上,重視環(huán)保的歐盟各國已先行一步,不久前,計劃在未來十年內增加500億歐元用于發(fā)展低碳技術。國際金融海嘯爆發(fā)后上臺的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也一改往屆總統(tǒng)在碳排放上的強硬態(tài)度,吹響了進軍新能源領域的號角。在哥本哈根峰會召開之前,中國政府“在2020年單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表態(tài)彰顯了大國的責任。中國作為工業(yè)化程度已經較高的國家隨著工業(yè)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排放量還將進一步提

5、高未來的“碳預算”也將出現赤字。發(fā)展低碳經濟不僅是我國轉變形勢與政策3準年“這相當于在基準年的確認上幫了美國一把同時也意味著這一基準年很可能成為哥本哈根大會的重要基年”。五、后中國的思考與計劃:五、后中國的思考與計劃:中國和發(fā)達國家美國做出的絕對碳減排承諾是不一樣的。中國提出的綠色方案呈現出一個重要問題:在完成減排任務的同時根據各國實際國情如何建立與本國國情相適應的不影響本國經濟進一步發(fā)展的方案需要處理好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在環(huán)境和氣候

6、問題上的分歧中國綠色方案的原則體現出中國處理關于權利與義務具體實踐的高度靈活性。第一發(fā)達國家應率先大幅減排進行雙軌制談判。“丹麥提案”的草案要求包括發(fā)展中國家在內的世界各國進一步加大減排力度以達到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減半的目標歐盟方面甚至要求中國、印度等發(fā)展中國家進一步減排試圖以此來推動另一排放大國美國的減排承諾這是極為不科學和不合理的。這些都是發(fā)達國家單方面對發(fā)展中國家做出的要求卻沒有規(guī)定發(fā)達國家2012年至2020年的中期減排

7、目標是多少。第二需要建立跟蹤機制或者依靠現有的機制確認發(fā)達經濟體是否確實履行了他們各自的承諾。作為發(fā)展中國家中國未來減排工作的執(zhí)行是和發(fā)達國家能夠提供多少資金、技術支持緊密相關的。在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問題上發(fā)達國家不能再開“空頭支票”。按照《公約》和《議定書》的要求發(fā)達國家應當為發(fā)展中國家提供額外的充足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幫助后者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但到現在為止這些相應的資金和技術仍舊沒有得到落實。第三處理好援助資金如何分配的問題。不

8、同的利益訴求使得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氣候變化問題上的利益界限也變得更加模糊和錯綜復雜。發(fā)達國家在這一點上遲遲不履行已有的承諾在哥本哈根會議上甚至明確拒絕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資金援助這引起世界范圍內發(fā)展中國家77國集團的強烈抗議和不滿。發(fā)達國家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資金援助并不是做慈善而是幾個世紀以來他們對全球環(huán)境污染所應承擔的補償和責任。盡管在哥本哈根會議上應對氣候危機的新條約締結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推遲但是共建一個綠色未來的共識已經清晰。作為一場涉及生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