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推 拿 基 本 技 能--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推 拿 基 本 技 能,第一節(jié) 摩 擦 類 手 法摩 擦 類 手 法:以指、掌或肢體的其他部位在體表做直線或環(huán)形移動稱為摩擦類手法。本類手法主要包括推法、抹法、摩法、擦法、搓法等。,一、分法 1.定義:以手掌或手指在施治部位反向而行分開的手法,稱為分法。二、合 1.定義:雙手指掌螺紋面,從兩個不同的方向,位置相對應地向同一中心匯攏合之,稱合法。 三、推 1.定義:用指、掌或肘著力

2、于機體的一定部位,做單方向的直線移動稱為推法。 2.特點:單向直線。3.操作要點:1)著力部位要緊貼于體表,推動時用力要平穩(wěn)著實,速度宜緩慢,做到輕而不浮,重而不滯。2)按摩時可使用介質,以利操作,并能增強作用。4.分類: (1)指推法:頂坐位或臥位,術者的單手或雙手拇指腹螺紋面或偏峰著力于施治部位,循經絡將拇指平貼于施術部位,術者上肢肌肉放松、沉肩、垂肘、懸腕,將力貫注于指端,有節(jié)奏地向前推進。相間合攏為

3、擠推。 (2)掌推法:反坐位或臥位,術者用掌根著力或循經,平貼于體表,用力要穩(wěn),速度緩慢而均勻,作單向直線推動,適用于四肢胸背,腰腹部,分單雙掌推。 (3)肘推法:取臥位,肘尖緊貼體表,不斷滑動,用方均勻,緩慢循經直線推運,適用于腰臀部下肢部。力量較重,適于肌肉深處病變。,四、摩 1.定義:用掌面,指面,拳,肘等,附著于穴位上,以關節(jié)聯動前臂作環(huán)狀(或半環(huán))有節(jié)律的摩動稱為摩法。 2.特點:環(huán)形摩

4、動(以手動為主)。 3.操作要點: 1)保健按摩師肩、臂、腕均應放松,肘關節(jié)微屈,指掌自然伸直,做環(huán)形的撫摩動作。 2)摩法可做順時針摩動或逆時針摩動,但一般以順時針方向摩動為主。 3)動作輕柔,壓力均勻。一般指摩法宜輕快,頻率為每分鐘120次左右;掌摩法宜稍緩,頻率為每分鐘100次左右。 4)按摩時可使用介質(如按摩油),以利操作,并能增強作用。 五、抹 1.定義:以單或雙掌

5、心或指螺蚊面,作用于施術部,作左右或上下往返移動,稱抹法。 2.特點:直線往返 3.操作要點:操作時用力要均勻,動作要連續(xù)不斷、緩和、靈活,來回抹動的距離要長。輕而不浮,重而不滯,防止抹破皮膚。 六、擦 1.定義:指腹或掌面著力于施術部,觸于皮表,循于肌膚,往返推擦或摩擦,稱擦法。2.特點:往返擦拭,如擦黑板狀。3.操作要點:1)擦法操作時動作要穩(wěn),不論是上下摩擦或左右摩擦,均必須直線往返移動,不可歪斜

6、。2)摩擦時往返距離要拉長,而且動作要連續(xù)不斷,不能有間歇停頓。3)壓力要均勻適中,不可向掌下用太大的壓力,以摩擦時不使皮膚起皺褶為宜。4)肩部放松,肘關節(jié)自然下垂并內收,做到發(fā)力于臂,蓄勁于腕,使動作平穩(wěn)而有節(jié)奏性。5)按摩時可使用介質(如按摩油),以保護皮膚,有利操作,增強功效。,七、梳法 1.定義:以五指施術往返梳動,形如梳頭,為梳理的方法,稱之。 2.特點:形似梳頭。 3。分類:坐或臥位,沉

7、肩,垂肘,將力集中于雙手指腹或五指自然屈伸或握空拳,以骨突部在施術部位同時交替梳搔,往返快速或緩和而持續(xù)地梳運。 爪形梳:雙手五指分開略屈似爪,以指端指腹著力于頭部,又左右,上下梳搔,從左右 耳同時對稱梳搔至頭頂交叉,或從前額及枕后同時對稱梳搔至頭頂交叉,如此反往操作,用于頭。 掌指梳:雙手五指伸開,用掌指同時施術,緩慢梳理,用于胸背,肋間隙等。 拳骨梳:屈握空拳,拳骨突出,著力施術部,同時交替梳,多用于

8、脊柱兩側(港式多用 之)。 八、摸法 1.定義:用手輕觸或著力于施治部位,均稱摸法。 2.要領:摸而撫之,以四指指腹著力于施治部位體表,持續(xù)均勻著力,往返撫之。九、撫法 1.定義:手自然五指伸直著力于施治體表,輕而滑地往返移摩,稱為撫法。 十、運法 1.定義:以掌指螺紋面于施治部位作直線及環(huán)形的反復運摩、揉動,稱為運法。十一、掃法1.定

9、義:拇指橈側面與其余四指指認為接觸面,沿顳部膽經循行路線,作自前向后或前后往返的弧形移動,稱掃法。,十二、刷法 1.定義:用手法工具(刷子、雞毛等)加上藥物(姜汁、骨碎補粉、藥酒等)對理筋部位進行或輕或重的刷掃。十三、搔法 1.定義:五指略分開,自然屈曲,于施治部位撓動而浮抓,稱為搔法。十四、捋(lv)法 1.定義:手指掌略屈曲,置施治部位的肢體上,快速而急促地反復滑搓,稱為捋法。十五、纏法1.定義:掌指推

10、而掌平,直徑旋繞,推之加快的手法,稱為纏法。十六、搓1.定義:掌或掌指于體表著力,自上而下地來回摩擦,揉動,稱之。 2.操作要點:1)用雙手掌面夾住肢體一定部位,然后兩手相對用力,做相反的快速搓揉并循序上下往返移動。2)搓動時雙手緊貼被按摩的部位,用力要對稱。3)搓揉動作要快,但在體表的移動要慢。4)操作時不宜將肢體過于夾緊,同時腕關節(jié)要放松,使搓揉動作靈活連貫。十七、刮(痧)1.定義:指端或拳尖于施治部位直行或

11、橫行地反復刮拭,稱為刮法2.特點:單線反復刮,第二節(jié) 擠 壓 類,擠 壓 類:用指、掌或肢體其他部分按壓或對稱性擠壓體表,稱為擠壓類手法。本類手法包括按、點、撥、捏、拿、捻和踩蹺等法。,一、按 1.定義:以手指,掌的不同部位或肘部施術于經穴,配合呼吸,亦可屏氣按而留之,用力不宜過猛,稱之。2.特點:面狀,按壓。 3.操作要點:1)按壓的方向要垂直向下。2)用力要由輕到重,穩(wěn)而持續(xù),使刺激充分達到機體組織的深部

12、,忌用暴力。3)在按法結束時,不宜突然放松,應當慢慢地減輕按壓的力量。 二、點:1.定義:以指端或肘點或屆指骨突處,著力于施術部按而壓之。戳而點之。2.特點:點狀按壓、點穴。3.操作要點:點法是由按法演化而來,具有著力點小、刺激強、操作省力、著力深透的特點,其動作要領參見按法。三、壓1.定義:以拇指反翹拇腹為著力點,或以屈指指背部及肘面壓而抑之,稱之。2.特點:小型面狀施壓,停留時間3秒。3.要領:術者伸直上

13、臂,利用腰部彎曲,將力貫注于指肘,用于肌肉較豐處,停留3 秒。四、撥 1.定義:以拇指端深按于肌腱部,著力按而撥動的手法稱為撥法。臨床又分為拇指撥法、三指撥法、四指撥法等。 2.操作要點: 1)拇指伸直,用拇指指面著力于體表一定部位,適當用力下壓至一定深度,待有酸脹感時,再做與肌纖維或肌腱、韌帶呈垂直方向的來回撥動,其余四指輕扶于肢體旁,以助用力。 2)撥動時著力部分不能在皮膚表面有摩擦移動,應帶動肌纖

14、維、肌腱、韌帶一起滑動,如彈撥琴弦狀,故有彈撥法之稱。 3)用力要由輕而重,輕而不浮,重而不滯。,五、捏1.定義:單或雙拇指與四指對合捏擠于施術部位,稱之。2.特點:拇指與四指對合,只捏擠無運動。3.操作要點:1)用拇指和食、中指指面,或用拇指和其余四指夾住肢體或肌膚,做相對用力擠壓,隨即放松,再用力擠壓,并循序移動。2)操作時,動作要連貫而有節(jié)奏性,用力要均勻而柔和。不可用指甲掐壓皮膚。3)移動應按經絡、穴位或肌肉

15、外形輪廓循序進行。六、拿 1.定義:單或雙拇與四指對合呈鉗形,施以夾力提拿于施治部,稱之。2.特點:拇對四指全部。3.操作要點:1)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指面相對用力,捏住一定部位肌膚逐漸用力內收,并將肌膚提起,做輕重交替而連續(xù)的提捏動作。2)腕部要放松,使動作柔和靈活。3)用指面著力,不能用指端內摳。4)用力由輕到重,再由重到輕,連續(xù)而有節(jié)奏,不可突然用力。七、捻 1.定義:以拇指與食指末端捏住施治

16、的部位,著力作對合的左右上下或前后的旋轉捻動,稱為捻法。 2.要領:以拇指與食指的指腹或雙手夾捏住施治部位的肢體或皮肉、肌筋,作對合交替的旋轉捻動。用力不可呆滯,著力應和緩持續(xù)。 3.操作要點:1)操作時腕部要放松,動作要靈活連貫,用力要柔和,不可呆滯。2)按摩時可用介質,以保護皮膚,增強作用。八、掐法1.定義:用指端(多以拇指端)甲緣重按穴位,而不刺破皮膚的方法,稱為掐法。九、截法1.定義:用單手或雙手的拇

17、指(指腹)在經絡穴位上進行重壓、深按,手法作用時間稍長,一個穴位約2分鐘左右,稱為截法。十、擅法(頓法)1.定義:雙手重疊,與施治部位貼實,以寸勁向下擅壓,稱為擅法。 十一、踩蹺 1.定義:術者的自身重力,雙腳施用不同的術勢著力于施治部位踩踏,稱之。,十二、握1.定義:以單或雙手,順肌肉經穴方向進行一握一松的連續(xù)捋握,稱之。十三、勒法(足趾可用之)1.定義:以食、中指第二節(jié)夾住患指,急速拉開的手法,稱之(可響)。

18、 十四、扼法 1.定義:以單手或雙手掌指面攏住施治部位扼壓片刻的手法稱為扼法。 十五、擠 1.定義:以雙手掌雙向擠壓之操作,稱之。 附:捏脊 1.定義:雙拇指腹與食指內側偏峰,在脊旁徐徐捻動稱之。2.特點:輕捏、輕提、輕推靈活。3.操作要點:1)操作時腕部要放松,動作要靈活連貫,用力要柔和,不可呆滯。2)按摩時可用介質,以保護皮膚,增強作用。 3)(臥)術者以雙手

19、拇食指在前,拇指在后,橫于骶尾長強處,同時將皮肉捏起,循脊椎或兩旁側徐徐捻動上移,邊捏邊拿,邊捏邊放,連續(xù)靈活,直至大椎,捻動3次,可提一次。往返3次,提時作響(食指在后亦可),靈活運用,均勻著力持續(xù)連貫。 4.技巧:四式八法,連續(xù)不間斷,不斜行。,第三節(jié) 擺 動 類,擺 動 類:用指、掌或腕關節(jié)在前臂的擺動帶動下,做協調的連續(xù)擺動,稱為擺動類手法。本手法包括揉法、滾法、一指禪推法等。,一、揉 1.定義:以掌或指吸定在

20、施術部位,行內旋或外旋揉動的方法,稱之。 2.特點:環(huán)形運動(以肌肉動為主)。 3.操作要點:1)操作時,沉肩、垂肘,腕部放松,以肘部為支點,前臂做主動回旋運動,帶動腕部做輕柔緩和的揉動。2)壓力要輕柔,動作要靈活。操作時,既不能有體表摩擦,又不能向掌下用太大的壓力,以帶動皮下組織為宜。3)動作要有節(jié)律性,揉動方向以順時針為主。4.分類:坐位或臥位。術者的單手或雙手或指腹或掌根、魚際、掌心、吸定在施治部或穴位上將

21、臂及腕放松,作腕關節(jié)帶動前臂的回旋動作,使腕部靈活自如的旋動,稱掌揉。以單指吸定穴位作旋轉回環(huán)的連續(xù)動作稱為一指揉。以肘揉叫肘揉。以足跟叫足跟揉。兩指相對,將患指夾于兩指之間,相對旋轉揉動稱揉捻法。,二、滾1.定義:術者空拳,手背吸附在一定的施治部位交替進行往返滾動的方法,稱之。2.特點:環(huán)狀滾動(似滾瓶狀)。3.操作要點:1)肩關節(jié)自然下垂,肩臂部不要過分緊張。上臂與胸壁的距離保持5-10cm左右,距離過近影響手法發(fā)揮,距離過

22、遠則易疲勞。2)肘關節(jié)屈曲至120~140度。角度過大不利于前臂的旋轉擺動活動,角度過小則不利于腕關節(jié)的屈曲活動。3)手腕要放松,腕關節(jié)屈曲幅度要大,使手背滾動幅度控制在:120度左右,即當腕關節(jié)屈曲時向外滾約80度左右,腕關節(jié)伸展時向內滾動約400左右。4) 滾動時,小魚際及掌背小指側著力點要吸附于操作部位上,不可跳動、頂壓或使手背拖來拖去摩擦移動。并應避免手背撞擊體表操作部位。5)滾動時手背部接觸范圍為手背尺側至中指。6)

23、操作時,指掌均應放松,手指任其自然,不要有意分開、并攏或伸直。否則,會影響手法的柔和性。7)手法的壓力要適量而均勻,動作要協調而有節(jié)律性,不可忽快忽慢或時輕時重。4.分類:空拳滾,坐位或臥位,術者以單或雙手自然曲居似握拳狀,肩背放松,肘屈時,懸腕,將手背及手掌尺側吸附于患者施術部,以腕部關節(jié)輕體驗自然的內外一扣一翻進行往返滾動,用小魚際及掌背至中指,食指背部的交替往返著力的同時,作手指的自然屈伸外旋滾動的連續(xù)動作,使手指部呈滾動狀態(tài)

24、,在滾動時小魚際與掌背部著力于施治部位緊貼,不可跳動,用力均勻,動作協調,并有節(jié)奏;臂滾,坐位或臥位,術者沉痛,曲肘,用小臂尺側吸附于施術部,在前臂的自然伸和外旋擺動下,屈肘以90度為宜,術者略彎腰前傾,作靈活而連貫均勻而持續(xù),緩慢輕快而有節(jié)奏的內外旋轉滾動動作,使腕關節(jié)隨之擺動,臂部隨之移,稱為臂滾;拳滾,坐位或臥位,術者以四指第一關了背側部分著力,吸定患者施治部位上,通過腕關節(jié)連續(xù)的屈伸往返活動,帶動前臂和著力部位在治療部位作縱

25、向來回不斷的有節(jié)律的滾動??梢皇植僮?,另一手扶持手腕幫助。肘關節(jié)微屈160度左右,滾動幅度控制在約90度左右,即拳在滾動時前后均為45度左右。,三、一指禪推法1.定義:用拇指著力于一定部位,運用腕部的往返擺動,使所產生的力持續(xù)作用于經絡穴位上,稱為一指禪推法。2.操作要點:用拇指指端、羅紋面或偏峰著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沉肩、垂肘、懸腕、虛掌,運用腕關節(jié)的往返擺動,帶動拇指關節(jié)做屈伸活動。運用本法操作時,要求緊推慢移,即腕部擺動

26、要快(120—160次/min),而拇指移動要緩慢。 1)沉肩肩關節(jié)放松,肩部不能聳起用力。若肩部未放松,操作時上肢部宜產生疲勞感,并使動作受牽制。 2)垂肘應使肘部的位置略低于腕部、肘關節(jié)不能外翹,腕部尺側要低于橈側,以使拇指著力于操作部位上。 3)懸腕腕關節(jié)自然懸屈,在腕關節(jié)放松的狀況下,使腕屈曲至70一90度,否則影響腕關節(jié)的靈活性和手法力量的深透。 4)指實拇指自然用勁,使拇指羅紋面著實吸定于操作

27、部位,不能離開或來回摩擦。 5)掌虛除拇指著力外,掌與其余四指均要放松,自然屈曲,切不可挺勁。4.適用部位:適用于全身各部位經穴。,第四節(jié) 叩擊類,叩擊類: 用指、掌、拳或特制器械有節(jié)奏地叩打體表,稱為叩擊類手法。本類手法包括拍法、叩法、擊法、啄法等。,一、拍 1.定義:五指并攏微屈,用手腕的自然擺動著力于施治部位,作起落反復拍打體表的 動作,稱之。 2.特點:屈掌,腕關節(jié)帶動手掌。

28、3.操作要點: 1)手法動作要平穩(wěn),操作時手部要同時接觸被按摩部位的皮膚,使拍打聲音清脆而無疼痛感。 2)拍打時腕關節(jié)要放松,動作要協調,均勻用力。手法要靈活而有彈性,雙手順序而有節(jié)奏地交替進行,亦可單手操作。4.技巧:坐或臥,術者以單掌或雙掌,五指并攏,自然屈狀,用腕部關節(jié)的自身自然擺動作起落,反復著力于施治部位的體表,用力要均勻,掌指同時著力于術部,按一定的順 序、節(jié)奏輕巧而有彈性的自然拍打,以局部發(fā)生輕微振動、

29、皮表略發(fā)紅暈,多作結束手法。適應于肩背腰臀等下肢部。根據受者體質,決定指的輕重,忌施暴力,特別是老年人及小兒患者應慎用或禁用。二、捶 1.定義;單或雙食、中、環(huán),小環(huán)包拇指自然握實拳,于施術部有規(guī)律地輕巧靈活捶擊,稱之。 2.特點:實拳捶之。三、貫 1.定義:用拳間接著力叩于施治部位,稱之。 2.特點:隔物捶 3.要領:臥或坐,術者一手平貼于選用的部位正中,另一手指空拳,拳眼向

30、下著力于已貼于貫點的掌背。 (1)貫百會:著力宜輕不宜重,略張口,貫后感覺一般熱流徐徐下散。 (2)貫足跟:著力宜重不宜輕,貫到頭頂略有振感。 上貫為補,下貫為瀉。,四、叩 1.定義:以指端或屈指虛掌向下叩擊,稱之。五、擊法 1.定義:用拳背、掌根、掌側小魚際,指尖或用桑枝棒叩擊體表,稱為擊法。2.操作要點:1)擊法是叩擊類手法中用力較重的一種手法,用力快速而短暫,剛中有柔,速度均勻而有節(jié)奏

31、。擊打時不能有拖、抽動作。2)用力大小應視被擊打部位肌肉是否豐滿及賓客體質強弱而定。年老體弱者及兒童禁用此法,有精神病及心臟病者慎用此法。3)腕關節(jié)要挺住,不能屈伸,利用肘關節(jié)屈伸力量擊打。4)棒擊法屬強刺激手法。特別要控制擊打的力量及方向,棒的方向應與擊打部位的肌肉纖維方向平行。腰骶部應與脊柱垂直,用力由輕到重,適可而止。擊打3~5次即可,棒與身體接觸面要大,應以棒體的大部分平穩(wěn)擊打被按摩部位,不能用棒尖。在肺區(qū)或腎區(qū)慎用擊法。

32、六、剁法 1.定義:以單掌、雙掌的小指掌側面,如刀剁式著力于應取部位,交替起落操作,稱為剁法。七、搗法 1.定義:用指端對準施治部位或穴位,點而動之的手法,稱為搗法。 八、啄法 1.定義:手指自然屈曲,以腕部自然的上下屈伸的擺動帶動指端,并著力于施治部位啄擊,稱為啄法。 2.操作要點: 1)保健按摩師五指微屈曲成爪狀或聚攏呈梅花狀,以指端著力,用腕部上下自然屈伸的擺動,

33、帶動指端啄擊被按摩部位,形如雞啄米狀。雙手交替進行啄擊。 2)手法要輕快靈活而有節(jié)奏。 3)腕部放松,以腕施力,均勻和緩,手指垂直于體表。九、彈法 1.定義:醫(yī)者用一指指腹緊扣住另一指的指甲端或指背,被扣之指用力滑脫彈出,使指背著力,彈擊患者體表的穴位或部位,稱為彈法。,第六節(jié) 運 氣 類(振動類),運 氣 類(振動類):以較高頻率的節(jié)律性輕重交替刺激,持續(xù)作用于人體,稱為振動類手法。本類手法包括抖法

34、、振法等。,一、抖 1.定義:手握肢體遠端搖轉導引,使整個肢體呈波紋狀起伏抖動或將手掌平放于施術部位作左右前后的旋轉抖動及往返的操作,稱之抖法??啥渡现?、下肢、抖腕踝。2.操作要點: 1)被抖肢體要自然伸直,并應使肢體肌肉處于松弛狀態(tài)。 2)抖動的幅度要小,頻率要快,且牽引力適宜,節(jié)律均勻。二、振 1.定義:以掌或指與施術部作上下快通振顫動作稱振法,作急驟而又細微的擺動顫 法。

35、 2.操作要點: 1)指、掌緊貼體表或穴位上。 2)手和臂做強力靜止性用力,身體其他部位放松,呼吸自然。 3)動作要連貫,使振顫持續(xù)不斷的傳遞到體內。 4)頻率要求達到每分鐘300—400次。,第七節(jié) 運 動 關 節(jié) 類,運 動 關 節(jié) 類:對關節(jié)做被動性活動的一類手法,稱為運動類手法。本類手法包括屈伸法、拔伸法、搖法、扳法等,一、搖法 1.定義:使關節(jié)作被動的環(huán)轉活動,稱為搖法。 2

36、.操作要點: 1)搖轉的幅度要由小到大,逐漸增大,并在正常關節(jié)生理許可范圍之內,或在賓客忍受范圍內進行。 2)操作時動作要緩和,用力要平穩(wěn),搖動速度宜緩慢,不宜急速。3.分類:根據所搖關節(jié)的不同分為搖頸法、搖肩關節(jié)法、搖腰法、搖髖關節(jié)法、搖踝關節(jié)法。 (1)搖頸法:雙手導引頸項放松后,再過伸搖動。 (2)搖肩關節(jié)法:一手扶肩部,另手握腕部,均勻和緩地旋轉上臂。 (3)搖腰法:用雙手或雙臂的牽動,

37、使腰部在充分的牽伸下作導引搖腰的手法。分為端坐搖腰法(滾床法)、仰臥搖腰法、側臥搖腰法、俯臥搖腰法、站立搖腰法等。 (4)搖髖關節(jié)法:以力導引使髖關節(jié)旋轉搖動,稱之為搖髖關節(jié)法。 (5)搖踝關節(jié)法:一手扶踝,另手握足搖動旋轉導引,稱為搖踝關節(jié)法。 4.功效:舒筋活血,消炎止痛,滑利關節(jié),解除粘連,通經活絡。 5.主治:項肌勞損,頸項扭傷,肩頸綜合征,肩關節(jié)周圍炎,腰扭傷,腰椎間盤突出癥,腰部挫閃扭岔;髖關

38、節(jié)扭傷,髖關節(jié)周圍粘連。 6.注意事項:施用手法時應與患者密切配合,周圍軟組織放松,此法多在揉、拿、點手法之后施用,搖動應在正常生理活動范圍內進行。,二、扳法 1.定義:扳半節(jié)施加壓力的手法稱為扳法。 2.分類:根據所扳部位的不伺可分為頸部扳法、肩關節(jié)扳法、肘關節(jié)扳法、腕關節(jié)扳法、手指關節(jié)扳法、擴胸扳法、胸椎扳法、腰部扳法、髖部扳法、骶髂關節(jié)扳法、伸膝扳法、踝關節(jié)扳法等。 (1)頸部扳法:分為多向扳法、側

39、扳法、斜扳法3種。 (2)肩關節(jié)扳法:又稱扳肩法。臨床分為:后伸扳肩法、上舉扳肩法、外展扳肩法、內收扳肩法、旋內扳肩法、旋外扳肩法。 (3)肘關節(jié)扳法:可分為挺法和伸肘扳法。 (4)腕關節(jié)扳法:可分為屈伸扳法和尺橈偏扳法。 (5)手指關節(jié)扳法:一手握扶住患側腕部或掌部,另一手拇指的螺紋面對貼患指的螺紋面,食中兩指螺紋面按于患指需要扳動的指關節(jié)的背側,協同作相反方向用力,使患指關節(jié)作背伸扳動。 (6

40、)擴胸扳法:兩手十指交叉置于項枕部,膝部向前抵頂,使患者胸肋和肋椎關節(jié)活動,以作擴胸牽引扳動。 (7)腰部扳法:可分為推扳法、單腿后伸扳法、雙腿后伸扳法、蹬腰法等。 (8)髖部扳法:髖部扳法又可分為仰位扳法、俯位扳法、“4”字扳法、分髖扳法。 (9)伸膝扳法:一手掌按于患膝髕骨上,并向床面按壓,另一手托握住患者的足跟部并向上扳拉,兩手協同向相反方向用力。3.主治:頸椎病,肩胛間綜合征,腰椎間盤突出癥。,三、拔伸

41、法 1.定義:將患者的肢體固定在縱軸線上并持續(xù)用力的手法。 2.操作要點:1)操作時,動作要平穩(wěn)而柔和。2)用力要均勻而持續(xù),力量應由小到大,逐漸增力,不可用突發(fā)性的猛力牽拉。3)要根據不同的部位,適當控制拔伸力量和方向。3.分類: (1)頸部拔伸法:又稱端法、提法。 (2)肩關節(jié)拔伸法:用雙手握住患側腕部,或分別捏拇食與中環(huán)小五個手指,緩緩向上 拔伸。 (

42、3)指間關節(jié)拔伸法:手用“夾鉗狀”夾住患者手指指間關節(jié)遠端的掌背兩面。 4.功效:舒筋通絡,行氣活血,整復錯位,滑利關節(jié),解除粘連。,四、背法 1.定義:背起患者將其懸空,以達牽引,并加施其它作用力的手法稱為背法。 2.要領:背靠背,兩手臂分別挽于患者兩臂,使患者背部緊貼醫(yī)者背部,然后前屈彎腰,將患者背起懸空,以臀部頂顛患者腰部,同時搖晃擺動,以使患者的脊椎及腰部充分受 到牽拉并放松。

43、 3.功效:順理肌筋,活血化瘀,消炎止痛,通經活絡,通利腰脊。 4.主治:腰扭傷,椎間盤突出癥,腰椎前屈、后伸受限。 5.注意事項:導引后應著力于搖、顛、擺、抖、切不可忽略。背法施術后將病人徐徐和緩立于地上。五、擺法 1.定義:用一手固定患者被理筋按摩的一端,另一手握住被按摩部位的另一端,作直線來回輕度擺動,稱為擺法。 2.要領:固定患肩,另一手握住患側上肢手腕,并作前屈后伸或外展的被動擺動。 3.

44、功效:通經活絡,松解關節(jié)粘連,解除肌筋扭錯。 4.主治:肩周炎,肩扭傷,小兒髖關節(jié)扭傷。5.注意事項:要柔和緩慢,不宜強用蠻力。六、晃法 1.定義:雙手搖動或擺動患者,稱為晃法。 2.要領:單手或雙手扶于患者軀干,并用臂的支撐顫動力搖晃患者的整個軀體,整個軀體搖動、擺動、放松。低幅度,高頻率,以放松肢體。 3.功效:通竅鎮(zhèn)驚,平衡陰陽,調和氣血,解除疲勞,緩解痙攣,放松肌筋,養(yǎng)血安神。4.主治:昏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