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患者身份識別制度與程序1.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準確識別患者身份。護士在標本采集給藥或輸血等各類診療活動前必須嚴格執(zhí)行查對制度應至少同時使用2種患者身份識別方法。2.能有效溝通的患者,實行雙向核對法,既除核對床頭卡以外還要求患者自行說出本人姓名,確認無誤后方可執(zhí)行。3.對無法有效溝通的患者,如手術、昏迷、神志不清、無自主能力的重癥患者、新生兒及不同語種或語言交流障礙、無名、兒童、鎮(zhèn)靜期間的患者必須按規(guī)定使用“腕帶”標識作為患者身份識別標識;
2、在進行各項診療操作前除了核對床頭卡以外,必須核對腕帶,識別患者的身份。4.在實施任何介入或有創(chuàng)診療活動前,實施者應親自與患者(或家屬)溝通,作為最后確定的手段,以確保對正確的患者實施正確的操作。5.對新生兒、意識不清、語言溝通障礙等原因無法向醫(yī)務人員陳述自己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員陳述患者姓名。6.在重癥監(jiān)護病房、手術室、急診搶救室、新生兒科使用“腕帶”作為患者身份識別標識。7.填入腕帶的識別信息必須經兩名醫(yī)務人員核對后方可使用,若損
3、壞需更新時,需要經兩人重新核對。8.腕帶填寫的信息字跡清晰規(guī)范,準確無誤。項目包括:病區(qū)、床號、姓名、性別、年齡、住院號等信息9.“腕帶“原則上佩帶在病人“左手“.患者識別制度,患者使用腕帶松緊適度,皮膚完整無破損10、完善并落實護理各關鍵流程(急診、病房、手術室、ICU、產房、新生兒)的患者識別措施,交接程序與登記制度。10、在檢驗、放射、CT、MRI、超聲、放射治療、高壓氧等直接與患者當面接觸的科室都應進行識別患者11、定期檢查腕帶
4、使用情況,護理質量控制小組每月督導并有記錄。(3)病房與手術室轉接患者:病房護士認真查對,做好手術前準備;認真與手術室護士進行交接,內容包括:床號、姓名、手術名稱、生命體征、手術前準備、藥物情況等,并填寫病房與手術室患者對接記錄單。(4)手術室與病房轉接患者:手術后,手術室護士仍應按識別卡與病區(qū)做好病情、藥品及物品的交接,填寫手術室與病房患者對接記錄單,無誤后方可離開。(5)病房與ICU轉接患者:由醫(yī)務人員負責轉送,保證搬運安全;病房護
5、士認真交接,內容包括:意識、瞳孔、生命體征、輸液、各種引流、皮膚完整情況等,填寫病房患者與ICU對接記錄單,無誤后方可離開。(6)病房與產房轉接患者:病房護士認真交接,內容包括:患者一般資料、子宮收縮情況、會陰準備情況、胎心音、藥品、并發(fā)癥等,填寫病房與產房患者對接記錄單,無誤后方可離開。(7)產房與病房轉接患者:產房護士認真交接,內容包括:分娩情況、會陰情況、子宮收縮情況、藥品應用情況、新生兒情況等,填寫產房與病房患者對接記錄單。(8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