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大眾文藝大眾文藝175于巖(山東省鄒城市文化館山東鄒城273500)一、中國歷史上的雅俗之爭雅與俗,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概念,西方無此概念。在中國傳統(tǒng)的概念中,人生的一切行為,都要符合道德要求。每個人都能夠不斷反省自己,提升自己,人類社會才會和諧而無爭,每個人才能和樂而美滿地度過一生。流俗的行為,雖然會一時取悅于大眾,但悅眾往往逆德,故中國人凡涉俗字,特加鄙視。如中國人經常說:移風易俗,匡時正俗,和人寧俗,陶物振俗等。俗,往往具有地
2、域性、時間性。既具此兩種特點,可知它不具有長久性,沒有永恒的流傳價值,僅僅是曇花一現而已。如西方的音樂,先有古典樂,繼之有爵士樂,又有搖滾樂,現又有流行音樂。每每興起于一時,大眾趨之若鶩。久則生厭,標新立異,又尋新的花樣。變來變去,無外乎投眾人之所好,并沒有什么真正的立意在其中。一般人受此音樂潛移默化的影響,心亦無所著落,心中也沒有真正的中心思想,只好一味地尋求新的刺激,渾渾愕愕地“跟著感覺走”而已。身為現代社會中的我們,誰不受此靡靡之
3、音的負面影響?而中國傳統(tǒng)觀念,無論音樂也好,繪畫也好,文學也好,一切藝術形式,乃至一切思想、政治、經濟、社會行為,必分雅俗,必須使一切行為有其永恒不破之價值。而道德、道義,無論是何種民族、何種國家,無論古今,它是每一個人長久不變的永恒需求,是人性中本具的向上、向善的天然愿望,自然永久,自然永恒。中國人對此深思熟慮,為了圓滿地安排人生,一切行為必“以德為先”,稱其為“雅”,鼓勵大家樂雅鄙俗,這正是中國人博大精深的人生智慧的體現。中國人將人
4、生的一切行為都分雅俗,期望所有的人都能自覺地以道德為標準來審視自己的言行,每個人都成為儒雅君子,從而建立一個美滿和諧的人間樂土。孟子曰:“人人皆可以為堯舜?!薄洞髮W》:“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正是有這樣深厚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所以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有一大不同處,即中國人特具道德感。中國人普遍心地善良,敬業(yè)樂群,樂善好施,其心靈之淳厚善良,為其他民族所少見。這與中國自古以來就持“雅俗之辨”的傳統(tǒng)觀念有直接的關系。二、民間藝
5、術的中蘊含的大雅著名畫家吳冠中在評價《石濤世界》中說道:“石濤重感受,有感而作,我入黃山,如見石濤其人。吾道一以貫之,體現在創(chuàng)作上是尊重自我感受。重感受,且多變,這便是無法之法的出發(fā)點。不限于題材,石濤畫山川、人物、花木,都緣傳情?!薄笆毡M奇峰打草稿”只說明石濤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其實石濤的藝術到并不側重在“奇”,而在于“真”,他的畫新穎、平易、親切,只有當時死抱著八股山水觀念者才會覺得他怪。早在學生時代,吳冠中就對梵高和石濤一見鐘情,入迷。
6、他們的作品都流溢著濃郁的感情,情勝于技。吳冠中說:我貪得無懨地到處找他們的作品,因每幅作品都含蘊著不同的情思,均能從中觸摸到作者強勁的脈搏和灼熱的體溫。真情永遠感人,在體育與健美的時代新潮中,“人比黃花瘦”的藝術意境仍膾炙人口。流傳于民間的手工藝品,其制作巧奪天工,均出自民間藝人之手。歷代皇家宮廷里擺設的工藝品,即貢品,出自民間,卻來自大臣們的供奉。在藝術的審美追求上,重雅輕俗,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求“雅”在中國是無可爭議的主流,很多
7、藝術門類和藝術家為求“雅”而不遺余力?!八住痹谥袊怯性锏?,似乎總是與低俗、庸俗、粗俗、媚俗等聯系在一起,很多藝術門類和藝術家視之為洪水猛獸而不齒。按照通常的理解,以雅俗作為標準,可以將藝術門類大致分為兩類。交響樂、芭蕾舞、歌劇、舞劇、話劇、油畫、國畫等屬雅藝術,相聲、小品、二人轉、魔術、雜技、評書、漫畫等屬俗藝術。但這種劃分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今天看來,《詩經》無疑是我國古代雅文學中成就最高的典范之一,但其中的《風》和《雅》在
8、當時卻分別是俗和雅的極致;唐詩宋詞同樣是雅的典范,但唐宋時代的詩人、詞人也有雅俗之分,杜甫、李商隱、蘇東坡、辛棄疾等是雅派詩詞大家,白居易、柳宗元等則為俗派詩詞大家。白居易寫詩,最求通俗,“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因通俗易懂而成為千古絕唱。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其中的經典名篇,無論是雅還是俗,能流傳至今的,無一不是“雅俗共賞”的典范。藝有雅
9、俗之分,言有雅俗之別。須知雅人也做俗事,俗人也有雅舉??桃饷撍锥笱?,往往不是真雅。唯有雅俗共賞,才是真高度、真境界、真智慧和真力量,才能產生巨大的生命力和超常的影響力。三、民間藝術走上歷史的舞臺為什么長久以來低迷的民族音樂在“女子十二樂坊”的商業(yè)炒作下,獲得如此巨大的市場號召力?為什么諸位前輩大師的演奏僅僅是得到行內人士的稱道,在普通民眾中默默無聞,幾個年輕的小丫頭卻能征服眾多民樂的門外漢?難道她們的演奏已經登峰造極,遠遠高于眾多致畢
10、生精力于民樂藝術的老先生們?這些年,東北二人轉這個詞匯因為趙本山的緣故漸漸成了各地報紙文娛版面上的常見詞,從《劉老根》熱播到央視小品大賽表演風波,二人轉在追捧與呵斥中已漸漸把腳步邁進了山海關內。而從上周四開始,中國評劇院的“紅館”劇場每晚都將上演吉林東北風二人轉藝術團表演的二人轉,按現定計劃,表演將在這里持續(xù)一年。在趙本山出名之前,二人轉藝人的江湖地位很低,經常是在街頭巡回表演,或是到鄉(xiāng)間去給婚喪節(jié)慶添熱鬧,演出一場才幾塊,幾十塊,由此
11、構成了一種生存狀態(tài)上的惡性循環(huán):因為地位低,所以不入大雅之堂,只能為社會最底層的人演出,投他們所好,以黃段子等庸俗的東西來迎合人最原始的本能;又因為這些東西的存在而使自身受到極大的限制,無法提升層次,為更多的人所接受,在更大的平臺上展示自己。趙本山的可貴之處便在于他自己是從這樣的一種環(huán)境和生存狀態(tài)中來的,但他能對此產生意識,并積極利用自己所獲得的機會對這種曲藝形式進行改造,使其成為雅俗共賞的東西,獲得更多人的接受與喜愛。他是一個可以被載
12、入史冊的藝人,對二人轉可以稱得上有再造之恩,一如當年的侯寶林之于相聲。雅俗共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一旦走到了這條路上,就能得到最多的接受與歡迎,就像趙本山說的,“我的小品和二人轉現在給學者和官員也能演,大家看了不會有反感,我就是要證明二人轉不整那些個(黃色的)東西也能活得下去,還能活得更好”,但這條雅俗之間的路本身,和所有真理之路或中庸之道一樣,是一條很窄的路,必須有大智慧的人以極具穿透力的眼光才能找到,才能堅持著走下去,直到把這條
13、道路走成窄窄的刀鋒。民間藝術的雅與俗群文論壇大眾文藝大眾文藝175于巖(山東省鄒城市文化館山東鄒城273500)一、中國歷史上的雅俗之爭雅與俗,這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概念,西方無此概念。在中國傳統(tǒng)的概念中,人生的一切行為,都要符合道德要求。每個人都能夠不斷反省自己,提升自己,人類社會才會和諧而無爭,每個人才能和樂而美滿地度過一生。流俗的行為,雖然會一時取悅于大眾,但悅眾往往逆德,故中國人凡涉俗字,特加鄙視。如中國人經常說:移風易俗,匡
14、時正俗,和人寧俗,陶物振俗等。俗,往往具有地域性、時間性。既具此兩種特點,可知它不具有長久性,沒有永恒的流傳價值,僅僅是曇花一現而已。如西方的音樂,先有古典樂,繼之有爵士樂,又有搖滾樂,現又有流行音樂。每每興起于一時,大眾趨之若鶩。久則生厭,標新立異,又尋新的花樣。變來變去,無外乎投眾人之所好,并沒有什么真正的立意在其中。一般人受此音樂潛移默化的影響,心亦無所著落,心中也沒有真正的中心思想,只好一味地尋求新的刺激,渾渾愕愕地“跟著感覺走
15、”而已。身為現代社會中的我們,誰不受此靡靡之音的負面影響?而中國傳統(tǒng)觀念,無論音樂也好,繪畫也好,文學也好,一切藝術形式,乃至一切思想、政治、經濟、社會行為,必分雅俗,必須使一切行為有其永恒不破之價值。而道德、道義,無論是何種民族、何種國家,無論古今,它是每一個人長久不變的永恒需求,是人性中本具的向上、向善的天然愿望,自然永久,自然永恒。中國人對此深思熟慮,為了圓滿地安排人生,一切行為必“以德為先”,稱其為“雅”,鼓勵大家樂雅鄙俗,這正
16、是中國人博大精深的人生智慧的體現。中國人將人生的一切行為都分雅俗,期望所有的人都能自覺地以道德為標準來審視自己的言行,每個人都成為儒雅君子,從而建立一個美滿和諧的人間樂土。孟子曰:“人人皆可以為堯舜。”《大學》:“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闭怯羞@樣深厚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所以中華民族與世界其他民族有一大不同處,即中國人特具道德感。中國人普遍心地善良,敬業(yè)樂群,樂善好施,其心靈之淳厚善良,為其他民族所少見。這與中國自古以來就持“
17、雅俗之辨”的傳統(tǒng)觀念有直接的關系。二、民間藝術的中蘊含的大雅著名畫家吳冠中在評價《石濤世界》中說道:“石濤重感受,有感而作,我入黃山,如見石濤其人。吾道一以貫之,體現在創(chuàng)作上是尊重自我感受。重感受,且多變,這便是無法之法的出發(fā)點。不限于題材,石濤畫山川、人物、花木,都緣傳情。”“收盡奇峰打草稿”只說明石濤創(chuàng)作源于生活,其實石濤的藝術到并不側重在“奇”,而在于“真”,他的畫新穎、平易、親切,只有當時死抱著八股山水觀念者才會覺得他怪。早在學
18、生時代,吳冠中就對梵高和石濤一見鐘情,入迷。他們的作品都流溢著濃郁的感情,情勝于技。吳冠中說:我貪得無懨地到處找他們的作品,因每幅作品都含蘊著不同的情思,均能從中觸摸到作者強勁的脈搏和灼熱的體溫。真情永遠感人,在體育與健美的時代新潮中,“人比黃花瘦”的藝術意境仍膾炙人口。流傳于民間的手工藝品,其制作巧奪天工,均出自民間藝人之手。歷代皇家宮廷里擺設的工藝品,即貢品,出自民間,卻來自大臣們的供奉。在藝術的審美追求上,重雅輕俗,在中國有著悠久
19、的歷史。求“雅”在中國是無可爭議的主流,很多藝術門類和藝術家為求“雅”而不遺余力。“俗”在中國是有原罪的,似乎總是與低俗、庸俗、粗俗、媚俗等聯系在一起,很多藝術門類和藝術家視之為洪水猛獸而不齒。按照通常的理解,以雅俗作為標準,可以將藝術門類大致分為兩類。交響樂、芭蕾舞、歌劇、舞劇、話劇、油畫、國畫等屬雅藝術,相聲、小品、二人轉、魔術、雜技、評書、漫畫等屬俗藝術。但這種劃分也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在今天看來,《詩經》無疑是我國古代雅文學中
20、成就最高的典范之一,但其中的《風》和《雅》在當時卻分別是俗和雅的極致;唐詩宋詞同樣是雅的典范,但唐宋時代的詩人、詞人也有雅俗之分,杜甫、李商隱、蘇東坡、辛棄疾等是雅派詩詞大家,白居易、柳宗元等則為俗派詩詞大家。白居易寫詩,最求通俗,“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因通俗易懂而成為千古絕唱。從《詩經》到唐詩宋詞,其中的經典名篇,無論是雅還是俗,能流
21、傳至今的,無一不是“雅俗共賞”的典范。藝有雅俗之分,言有雅俗之別。須知雅人也做俗事,俗人也有雅舉??桃饷撍锥笱?,往往不是真雅。唯有雅俗共賞,才是真高度、真境界、真智慧和真力量,才能產生巨大的生命力和超常的影響力。三、民間藝術走上歷史的舞臺為什么長久以來低迷的民族音樂在“女子十二樂坊”的商業(yè)炒作下,獲得如此巨大的市場號召力?為什么諸位前輩大師的演奏僅僅是得到行內人士的稱道,在普通民眾中默默無聞,幾個年輕的小丫頭卻能征服眾多民樂的門外漢?
22、難道她們的演奏已經登峰造極,遠遠高于眾多致畢生精力于民樂藝術的老先生們?這些年,東北二人轉這個詞匯因為趙本山的緣故漸漸成了各地報紙文娛版面上的常見詞,從《劉老根》熱播到央視小品大賽表演風波,二人轉在追捧與呵斥中已漸漸把腳步邁進了山海關內。而從上周四開始,中國評劇院的“紅館”劇場每晚都將上演吉林東北風二人轉藝術團表演的二人轉,按現定計劃,表演將在這里持續(xù)一年。在趙本山出名之前,二人轉藝人的江湖地位很低,經常是在街頭巡回表演,或是到鄉(xiāng)間去給
23、婚喪節(jié)慶添熱鬧,演出一場才幾塊,幾十塊,由此構成了一種生存狀態(tài)上的惡性循環(huán):因為地位低,所以不入大雅之堂,只能為社會最底層的人演出,投他們所好,以黃段子等庸俗的東西來迎合人最原始的本能;又因為這些東西的存在而使自身受到極大的限制,無法提升層次,為更多的人所接受,在更大的平臺上展示自己。趙本山的可貴之處便在于他自己是從這樣的一種環(huán)境和生存狀態(tài)中來的,但他能對此產生意識,并積極利用自己所獲得的機會對這種曲藝形式進行改造,使其成為雅俗共賞的東
24、西,獲得更多人的接受與喜愛。他是一個可以被載入史冊的藝人,對二人轉可以稱得上有再造之恩,一如當年的侯寶林之于相聲。雅俗共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雖然一旦走到了這條路上,就能得到最多的接受與歡迎,就像趙本山說的,“我的小品和二人轉現在給學者和官員也能演,大家看了不會有反感,我就是要證明二人轉不整那些個(黃色的)東西也能活得下去,還能活得更好”,但這條雅俗之間的路本身,和所有真理之路或中庸之道一樣,是一條很窄的路,必須有大智慧的人以極具穿透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