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論》大綱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3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教育理論總要求教育學部分1了解與識記教育學的基礎知識。2理解和掌握教育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論以及教學工作、德育工作、班主任工作的內容和方法。3具有運用教育理論分析并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能力。心理學部分1了解心理學的基本概念與基本事實。2理解感知、記憶、思維、情緒、動機、人格等心理學的基本原理與應用方法。3運用心理學的基本規(guī)律,分析和解決教育過程和社會生活中的某些實際問題。復習考試內容教育學部分一、緒論【要求】1掌握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2、。2了解教育學發(fā)展的幾個主要階段,以及各階段的主要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一)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1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教育學是研究教育現象,揭示教育規(guī)律的一門科學。教育現象包括教育社會現象和教育認識現象;教育規(guī)律是教育內部諸因素之間、教育與其他事物之間的內在必然聯系。2教育學與教育方針政策、教育實踐經驗的關系(1)教育學不等于教育方針政策(2)教育學不等于教育實踐經驗3教育學與教育科學教育學是龐大教育科學體系中的基礎學科。(二)教育學

3、的發(fā)展概況1教育學的萌芽階段我國春秋末年出現的教育文獻《學記》;西方古羅馬昆體良的《論演說家的教育》。2獨立形態(tài)教育學的產生以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的《大教學論》(1632年)為開端,出現了一系列對后世有影響的教育家及教育代表作:〔英〕洛克的《教育漫話》、[法]盧梭的《愛彌兒》、[瑞裴斯泰洛齊的《林哈德與葛篤德》[德赫爾巴特的《普通教育學》、[德福祿倍爾的《人的教育》、[英斯賓塞的《教育論》、〔沙俄〕烏申斯基的《人是教育的對象》、[美杜威的

4、《人本主義與教育》。夸美紐斯、赫爾巴特、杜威的最主要的觀點。3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建立〔蘇〕克魯普斯卡婭的《國民教育與民主制度》、〔蘇〕加里寧的《論共產主義教育》、〔蘇〕馬卡連柯的《論共產主義教育》和《教育詩》、(蘇〕凱洛夫的《教育學》、我國楊賢江的《新教育大綱》(1930年)。4現代教育理論的發(fā)展[蘇贊科夫的《教學與發(fā)展》,其中提出了五條新的教學原則?!裁馈巢剪敿{的《教育過程》、[德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教學理論”。〔瑞〕皮亞杰的《教育科

5、學與兒童心理學》?!蔡K〕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3科學知識技術再生產的手段;教育是生產新的科學知識技術的手段)。(2)教育與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相互制約①社會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的制約作用(政治經濟制度對教育性質、目的、領導權、受教育權等方面的制約);②教育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養(yǎng)出具有一定階級意識的人,維護和鞏固一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教育通過影響社會輿論、道德風尚為政治經濟制度服務;教育對社會政

6、治經濟制度不起決定作用)。2教育與人的發(fā)展相互制約的規(guī)律(1)影響人的發(fā)展的主要因素①遺傳的概念,遺傳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②環(huán)境的概念,環(huán)境在人的發(fā)展中的作用,人對環(huán)境的反映是能動的反映;③教育對人的發(fā)展的制約,教育在人的發(fā)展中起主導作用,教育起主導作用的原因。(2)人的發(fā)展對教育的制約①教育要適應人的發(fā)展的順序性和階段性,循序漸進地促進人的發(fā)展;②教育要適應人的發(fā)展的不均衡性,在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期,施以相應的教育;③教育要適應人的發(fā)展的

7、穩(wěn)定性和可變性,既考慮穩(wěn)定性,不任意改動教育內容和方法,又注意可變性,充分挖掘兒童的發(fā)展?jié)摿?;④教育要適應人的發(fā)展的個別差異性,做到因材施教。三、教育目的【要求】1識記教育目的、體育、美育等概念以及我國新時期的教育方針。2理解教育目的的理論依據和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3明確體育、美育的意義、任務,體育的組織形式和美育的實施途徑。(一)教育目的的意義1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的概念教育目的規(guī)定了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什么樣的人,是培養(yǎng)人的質量規(guī)

8、格標準,是對受教育者的一個總的要求。培養(yǎng)目標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級各類教育機構的具體化。2教育目的的意義(1)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也是教育工作的歸宿;(2)教育目的對提高教育質量有指導意義。(二)確立教育目的的依據1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學說(1)舊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發(fā)展(2)機器大工業(yè)生產提供了人的全面發(fā)展的基礎和可能(3)社會主義制度是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條件,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惟一途徑2社會生產

9、方式(1)教育目的受社會生產力制約(2)教育目的也受一定的生產關系和以這種生產關系為基礎的政治觀點、政治制度和政治設施的制約3人的自身發(fā)展需要4教育目的的確立在教育目的的確立依據問題上教育史上形成的兩大理論觀點:(1)個人本位論及主要觀點(2)社會本位論及主要觀點(三)我國的教育目的1我國社會主義教育目的的基本點(1)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勞動者,或者說培養(yǎng)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我國教育目的的本質要求(2)使學生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