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養(yǎng)細菌硫化物氧化途徑及產物分析.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0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硫化物與地球上生命的出現(xiàn)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硫化物與酸性含鐵的水相互作用促進了膠體性鐵硫蛋白膜的出現(xiàn),被認為大大提高了第一個有機物合成事件的頻率。從許多古代化石中可以發(fā)現(xiàn),有許多化能自養(yǎng)的生物是以硫化合物為基礎能源生活的,直到現(xiàn)在,硫化物繼續(xù)影響著許多生物的生長,而且硫在微生物生物質中是第6大豐富的元素,因此硫和硫化物的代謝對于地球化學循環(huán)至關重要。
  環(huán)境中H2S主要是由硫酸鹽還原作用,火山作用等產生,在生物體內也產生,主要來

2、源于氨基酸的代謝。由各種方式產生的H2S還可以釋放到環(huán)境中,而且海洋中也會產生許多含硫化合物,例如氣態(tài)的H2S和SO2等都會釋放到空氣中。多余的H2S會污染空氣,SO2會造成酸雨等眾多環(huán)境質量問題。一般H2S的去除是氧化到硫酸鹽,之后被植物利用,從而完成硫循環(huán)的關鍵步驟,而自然界中H2S的氧化主要是靠微生物的作用,尤其是一些硫氧化細菌和古生菌。
  H2S的毒性與其濃度密切相關,在高濃度時會對生物產生神經性的毒性,而在低濃度時可以

3、起到重要的生理功能,如在哺乳動物中,高濃度的H2S會導致中毒,但低濃度H2S則可以調節(jié)各種生理功能等,由此H2S被認為是繼NO和CO后的第三種氣體信號分子。
  維持H2S的濃度對于生物來說至關重要,生物中過多的H2S主要是通過酶的聯(lián)合作用發(fā)生氧化而去除的。在哺乳動物線粒體中包含了一套重要的酶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由硫醌氧化還原酶(SQR),過硫化物雙加氧酶(PDO)和硫轉移酶(ST)組成,這3個酶進行聯(lián)合作用,將H2S代謝為硫代硫酸鹽,該

4、系統(tǒng)的代謝路線已經被報道,但對于H2S的氧化途徑仍存在著一些不清楚的問題。這些問題主要集中在(1)硫醌氧化還原酶氧化H2S的產物—硫烷硫,具體是什么形式的?在真核生物線粒體中SQR的活性需要有硫烷的受體,是否在所有的生物中都需要?如果需要,受體是什么?現(xiàn)有的報道認為谷胱甘肽,半胱氨酸,亞硫酸鹽都可能作為受體,但真正的生理受體并不清楚;(2)SQR/PDO/ST這套系統(tǒng)在異養(yǎng)細菌中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其作用是否和真核生物中相似?(3)在異

5、養(yǎng)細菌中是否存在與真核生物不同的還原性無機硫化合物的代謝途徑?其生理意義是什么?(4)在微生物中的研究大多都集中在自養(yǎng)型細菌中,在異養(yǎng)細菌中的研究較少,但是由于異養(yǎng)細菌廣泛的分布、數量的優(yōu)勢以及生長繁殖的快速等優(yōu)勢,使得它代謝H2S的速率可能更快,這可能具有重要的生態(tài)學意義。
  為了解決以上提出的問題,本文重點放在異養(yǎng)細菌H2S的生物氧化上,以大腸桿菌作為載體研究了SQR/PDO/ST系統(tǒng)的酶學、氧化H2S的能力、途徑以及產物等

6、,或直接在野生菌Cupriavidus pinatubonensis JMP134中研究代謝H2S的情況。具體研究了以下內容;
  (1)利用已經發(fā)現(xiàn)的過硫化物雙加氧酶(PDO)基因作為查詢序列,通過BLAST程序,在已經測序的細菌基因組中,尋找是否有存在于細菌中的過硫化物雙加氧酶。結果發(fā)現(xiàn)該酶的同源蛋白質廣泛存在于細菌中,并主要集中在變形菌門和藍細菌門,約占已經測序細菌基因組總量的20%;根據多序列比對,將新發(fā)現(xiàn)的與已經報道的蛋

7、白質進行了系統(tǒng)發(fā)育樹的構建,以此將可能的過硫化物雙加氧酶分為3類;PDO1,PDO2和Blh,并且這3類與GloB1和GloB2的親緣關系較近,后兩者都是乙二醛酶。已經報道的MxPDO1和PpPDO2的結構解析顯示PDO1和PDO2在底物結合位點上的區(qū)別,從而說明了本文對于PDO的分類的準確性。從這3類PDO以及GloB1和GloB2中共挑取了14個蛋白質,利用GSSH作為底物對其酶活性進行了鑒定,發(fā)現(xiàn)有8個酶具有過硫化物雙加氧酶活性,

8、分別屬于PDO1,PDO2和Blh這三類,其中以MxPDO1a催化效率最高,在GloB1和GloB2中選擇的蛋白質均沒有活性,與我們用進化樹進行預測的結果相吻合。通過ICP-MS檢測了CpPDO2等酶的重金屬組成,發(fā)現(xiàn)它含有與蛋白濃度等量的Fe2+,并利用透析實驗和金屬離子孵育的方法進一步確認了PDO需要Fe2+作為輔因子,一部分PDO中可以用Mn2+取代Fe2+,這與過硫化物雙加氧酶屬于MBL(metallo-β-lactamase)

9、家族的特征相符合。根據序列相似性,利用BLASTP程序尋找了在革蘭氏陽性細菌中的可能的硫加氧酶,將這3個可能的硫加氧酶基因與已知活性的CpSQR的基因連接在一起,并克隆至pBBR1MCS2質粒上,再轉化入E.coli BL21(DE3),分析了該菌株的活性,發(fā)現(xiàn)異源表達的菌株能夠快速的代謝H2S,說明這些陽性菌中可能的硫雙加氧酶具有氧化硫烷(由CpSQR代謝H2S產生)的能力,但無法確定其是否以GSSH作為底物。將PaPDO2在其野生菌

10、株Pseudomonas aeruginosa PAO1敲除后發(fā)現(xiàn)突變株△PaPDO2積累了更多的H2S,這說明PDO在細菌H2S的氧化中起到重要的生理功能。
  (2)將Cupriavidus pinatubonensis JMP134中的2個酶,CpSQR和CpPDO2克隆至大腸桿菌中,進行異源表達,研究它們代謝H2S的途徑。由于CpSQR中包含2個結構域,HcaD和DUF442,其中根據已經報道的文獻知道HcaD是一個硫醌氧

11、化還原酶,而DUF442則是一個可能的硫轉移酶。結果發(fā)現(xiàn)CpSQR代謝H2S的產物主要是二硫化物和三硫化物,這與真核生物中不同;另外,發(fā)現(xiàn)并證明了CpDUF442是一個具有硫轉移酶功能的結構域,它在3個酶催化H2S的反應中起到的作用都與在真核生物中的硫轉移酶不同,其中一個新功能是它促進SQR產物多硫化物和GSH的反應速度,這暗示著CpDUF442在促進硫烷轉移速率上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另外,CpDUF442還催化GSSH和SO32-的反應

12、,這與真核生物中報道的一致。發(fā)現(xiàn)了多硫化物和GSH或亞硫酸鹽可以自發(fā)反應,并通過光譜學方法計算了它們的自發(fā)反應速率,分別是8.4±0.7μM min-1和6.3±0.5μM min-1,當加入CpDUF442時,前者的反應速度增加為13.3±1.2μM min-1,而后者則沒有明顯變化。生化實驗和體內分析數據都表明,CpDUF442不能以硫代硫酸鹽作為底物,這與人和酵母線粒體中硫轉移酶能轉移硫代硫酸鹽和GSH反應生成GSSH和亞硫酸鹽的

13、結論不一致。本文還對異源表達菌株代謝H2S和多硫化物的途徑進行了闡述,研究了它們的代謝產物,并利用代謝產物進行了流量平衡分析;CpSQR和CpPDO2代謝H2S的產物為亞硫酸鹽和硫代硫酸鹽的混合物,有少量的硫烷累積,從流量平衡分析來看,CpDUF442催化GSSH和SO32-的功能在該系統(tǒng)中的作用并不明顯,硫轉移酶在代謝H2S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主要是促進硫烷硫的分配,例如多硫化物和GSH的反應。最后,根據流量平衡分析提出了H2S在大腸

14、桿菌中氧化途徑的模型。
  (3)在Cupriavidus pinatubonensis JMP134中,利用已經測序的基因組數據,對其硫化合物代謝相關的基因進行了系統(tǒng)的分析,發(fā)現(xiàn)它具有多個和硫化合物氧化相關的系統(tǒng),分別是SQR/PDO/ST系統(tǒng),SOX系統(tǒng),SO系統(tǒng)以及FCSD系統(tǒng)等,利用無痕敲除對這些系統(tǒng)的關鍵基因進行了單敲除或多敲除,并利用野生菌和敲除菌株的全細胞分析了代謝H2S,SO32-或S2O32-的產物。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

15、,負責H2S氧化的主要是SQR/PDO/ST系統(tǒng),SOX系統(tǒng)可能在SQR功能失活后起到互補的功能,也可能是互補SQR的功能,但是效率不高;在野生菌中SQR/PDO/ST系統(tǒng)代謝H2S時可檢測到的產物只有S2O32-,這與利用大腸桿菌異源表達SQR/PDO/ST氧化H2S時的產物(SO32-和S2O32-的混合物)不同,分析與PDO的活性有關系,代謝產物是否具有SO32-仍需要進一步實驗;負責外源的SO32-氧化的主要是SO系統(tǒng),即Sor

16、AB,產物為硫酸鹽,并且亞硫酸鹽消耗和硫酸鹽生成接近1∶1,SOX系統(tǒng)(包括SoxCD)并不能起到氧化外源亞硫酸鹽的作用;同樣,負責內源和外源S2O32-氧化的系統(tǒng)主要是SOX系統(tǒng),氧化產物為硫酸鹽,每分子硫代硫酸鹽生成約2分子硫酸鹽,SoxF(即FCSD)可能作為SOX的一個重要部分參與其氧化硫代硫酸鹽和H2S,但是單獨作用并沒有氧化H2S的功能。亞硫酸鹽和硫代硫酸鹽的氧化途徑均符合質量守恒定律,這樣在細胞中不會過多地積累這一類硫化合

17、物,均以硫酸鹽的形式排放到環(huán)境中。根據基因組分析和全細胞分析的結果,還提出了在異養(yǎng)細菌C.pinatubonensis JMP134中的硫化合物的代謝模型,該模型包括了從硫酸鹽的同化作用開始,到細胞內H2S的產生,以及H2S主要由SQR/PDO/ST系統(tǒng)氧化的過程,產物可能主要是S2O32-,以及S2O32-與SO32-在周質空間內依賴于SOX或SO系統(tǒng)的氧化情況等,還對于胞內的S2O32-與SO32-之間的轉化及其與硫烷庫和硫轉移酶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