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揚州大學博士學位論文魏晉士大夫玄儒兼治研究姓名:秦躍宇申請學位級別:博士專業(yè):中國古代文學指導教師:田漢云200505012 揚州大學博士論文傳統(tǒng)漢儒氣息的何晏等同孔老。探討以無為貴的道家境界比之王弼顯得不夠完滿,但是實際他們在名教與自然統(tǒng)一的問題上均有了突破性進展,他們調和儒道的理論命題是“名教出于自然”。王弼會通孔老,統(tǒng)一自然與名教的理路是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解釋老子思想,提煉出“以無為本”的本體哲學,進而以老解易,憑崇本息末、得意忘言之旨論
2、述圣人情性、內圣外王之道,把儒家崇尚的名教精神培植于老子自然無為的哲學義旨基礎之上??傮w而言,王弼兼治儒道,體現的是道本儒末,以道攝儒思維,他可謂是締造士大夫新文化之第一人。竹林名士:越名教而任自然。這是王弼玄學道家逍遙出世傾向的極端發(fā)展,也是儒家傳統(tǒng)因子特殊社會政治形勢在士大夫身上的異端表現。儒與道的思想,在阮藉的世界里對立雜陳,理想與現實的強烈反差使他激憤無奈,進而斥儒入玄求取自我調適的心理平衡。阮籍內心儒家思想情結貫穿生平各個時期
3、,其一生依違政局內外,徘徊于自然與名教之間,所有的苦悶都在根本上與儒道思想交織糾纏。嵇康“非湯武而薄周孑L 7 ,的反名教絕決精神,蘊含的具有強然反差的人格形象體現了其“越名教麗任自然”命題的矛盾。從接受老莊自然哲學和堅持傳統(tǒng)儒家信仰的角度看,儒道思想基本平行存在于嵇康的意識世界,形成了個體生活的人格情趣標準??傮w而言,嵇康悠游傲世,越名任心指向傳統(tǒng)儒家精神理想比較明確,直至為之慷慨赴死,其心路歷程要比苦悶聰曲的阮籍簡單一些。西晉時期士
4、大夫的玄儒兼治。這時期達到了名教與自然獲得理論融通的最高境界。西晉王朝建立在名教形式化虛偽化基礎之上,名教與自然的矛盾以嵇康的被殺為標志在士人心中達到尖銳的頂點,儒道思想共存于士人精神世界。形成妥協適應時勢因而造就了士大夫人格二重化的現象,但是“遵儒者之教,履道家之言”,也在~定程度上使儒道理論得以統(tǒng)一。這種結合名教與自然的人生態(tài)度,其上者若山濤,心存事外,與時俯仰,立身純正而幽遠明達,其下者則若何曾,外厲素貞。內懷私欲,口標仁義而行為
5、茍且。至于王衍之徒尚玄學虛誕,在其位而不謀其政,儒學意識已經淡薄不甚可言,再次放蕩如胡毋輔之等更是不入束流了。能夠比較好的融合儒學玄理于政治生活實踐的會通名士,是以張華、樂廣為代表,主張“名教中自有樂地”。而在理論形態(tài)上探索取得完善結論者,當數向秀、裴鰒與郭象,他們辨析不生不化與“生化之本”將崇“有”之論引入人事政治,講“虛無奚益于已有之群生”,從而達致“獨化玄冥”與“內圣外王”的玄儒調和理想境界。藹晉士大夫總結完善的“名教即自然”命題
6、,鋪開了行道家之玄理,全儒學之節(jié)義,具有隱逸傾向的生活實踐道路。東晉時期士大夫的玄儒兼治。東晉時期玄學理論形態(tài)就思想體系而言己無所創(chuàng)建,士大夫談辯只是對具體闖露辨析更加深入,關涉儒道融合的哲學基礎理論仍是在糅合何晏、王弼正始“貴無論”與向秀、郭象元康“崇有論”。張湛《列子注》是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他對列子思想的解釋是在“至虛為宗”的主旨之下,綜合王弼“以無為本”和郭象“自生獨化”,其以“至虛為宗”統(tǒng)攝肆情順性的人生哲學,確是引導了東晉士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魏晉士大夫玄儒兼治研究.pdf
- 魏晉南朝士大夫旅游活動探析.pdf
- 宋代士大夫服飾研究
- 魏晉南北朝士大夫文人畫精神本質研究.pdf
- 試析“與士大夫治天下”與北宋政治變革的關系
- 北宋士大夫地方教化研究
- 北宋士大夫交游研究.pdf
- 末代士大夫馮煦研究
- 藏書文化與社會文明——魏晉南北朝士大夫圖書文化研究.pdf
- 左傳中的士大夫形象研究
- 宋朝士大夫的異秉
- 略論明朝士大夫的氣節(jié)
- 北宋士大夫詞研究_18462.pdf
- 唐代官僚士大夫家庭管理研究
- 元明之際士大夫政治生態(tài)研究.pdf
- 周作人:“士大夫”的發(fā)現.pdf
- 宋代士大夫佛學與文學.pdf
- 《孽海花》士大夫形象分析.pdf
- 魏晉玄佛交融研究
- 宋代士大夫的治生之學與消費倫理——以宋代家訓為中心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