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軸線申遺研究與遺產價值認識_呂舟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15 年 4 月第 13 卷第 2 期總 48 期北京聯合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Apr. 2015Vol. 13 No. 2 Sum No. 48[ 收稿日期] 2013 - 03 - 15[ 作者簡介] 呂舟( 1959—) , 男, 北京人, 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 教授, 中國古跡遺

2、址保護協會副主席, 中國紫禁城學會副理事長。北京中軸線申遺研究與遺產價值認識呂 舟( 清華大學 國家遺產中心, 北京 100084)[ 摘 要] 北京中軸線作為文化遺產和列入申報世界遺產預備清單項目, 它的價值認識反映了國際文化遺產保護運動對保護對象價值認識的發(fā)展。北京中軸線作為中國傳統(tǒng)城市規(guī)劃思想的物質結晶, 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的秩序、 環(huán)境、 審美等方面的價值取向。北京中軸線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北京; 中軸線; 文化遺產;

3、 城市規(guī)劃; 城市設計; 城市保護; 文化遺產保護[ 中圖分類號] K291 [ 文獻標志碼] A [ 文章編號] 1672- 4917( 2015) 02- 0011- 062012 年國家文物局更新了中國申報世界遺產文化遺產部分的預備清單。在更新后的清單中包括了 “ 北京中軸線” 。這意味著北京中軸線作為一個遺產實體, 其價值已經得到了初步的認識。作為一個具有成為世界遺產可能性的遺產對象, 其構成要素、 價值特征、 真實性、 完整性

4、等這些申請世界遺產所要考察的核心內容都經歷了一個不斷思考, 不斷研究的過程。這一過程反映了對這一遺產認識的深化, 也反映了世界遺產價值認識體系的發(fā)展。一、 北京中軸線的概念中軸線, 源自于城市規(guī)劃或建筑設計的一種方法。其基本特征為以軸線為核心規(guī)劃和布置城市的建筑、 街道、 廣場及相關的各種實體和空間, 它可能形成一種對稱、 規(guī)整的城市或建筑格局, 突出位于中軸線上的建筑和空間, 表現出清晰的邏輯關系和秩序感。這種規(guī)劃或設計的方法在人類城

5、市建設和建筑設計的歷史過程中是一種很早就已經被人們認識和使用的方法。軸線布局的方法在建筑設計中被大量應用, 從考古發(fā)現的岐山周代建筑遺址, 到之后歷朝歷代重要的宮殿、 壇廟、 寺觀, 甚至民居建筑大多采用了軸線布局的形式。在中國城市建設史中, 這種方法的運用至少可以上溯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 成書于這一時代的 《 周禮 · 考工記》 中城市模式就清晰地反映了對這種規(guī)劃方法的熟練運用。中國歷史上重要的都城, 從 《 周禮 ·

6、 考工記》 理想中的都城到漢魏洛陽、 唐長安城、 宋東京城到元大都和明清北京, 幾乎無一例外地使用了中軸線的規(guī)劃方法。由于這種方法有利于塑造莊嚴、 規(guī)整的環(huán)境氛圍, 使其成為人類表達權威和秩序的基本規(guī)劃手段。梁思成先生曾經對北京中軸線做過清晰的描述 : “ 大略的說, 凸字形的北京, 北半是內城, 南半是外城, 故宮為內城核心, 也是全城布局重心, 全城就是圍繞這個中心而部署的。但貫通這全部署的是一根直線。一根長達八公里, 全世界最長,

7、 也最偉大的南北中軸線穿過了全城。北京獨有的壯美秩序就由這條中軸的建立而產生。前后起伏左右對稱的體形或空間的分配都是以這中軸為依據的。氣魄之雄偉就在這個南北引伸, 一貫到底的規(guī)模。我們可以從外城最南的永定門說起, 從這南端正門北行, 在中軸線左右是天壇和先農壇兩個約略對稱的建筑群; 經過長長一條市樓對列的大街, 到達珠市口的十字街口之后, 才面向著 內 城 第 一 個 重點— — —雄偉的正陽門樓。在門前百余米的地方, 攔路一座大牌樓,

8、 一座大石橋, 為這第一個重點做了前衛(wèi)。但這還只是個序幕。過了此點, 從正陽門樓到中華門, 由中華門到天安門, 一起一伏、 一伏而又起, 這中間千步廊( 民國初年已拆除) 御路的長度,和天安門前的寬度, 是最大膽的空間的處理, 襯托著建筑重點的安排。這個當時曾經為封建帝王據為己有的禁地, 今天多么恰當的回到人民手里, 成為人民自己的廣場!由天安門起, 是一系列輕重不一的宮門和廣庭, 金色照耀的琉璃瓦頂, 一層又一第 13 卷第 2 期

9、呂 舟: 北京中軸線申遺研究與遺產價值認識 13( iv) 、 ( vi) 的可能性, 這是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產的基礎。關于標準( i) , 可以用北京中軸線嚴謹的規(guī)劃和極富節(jié)奏感的城市輪廓線來說明北京中軸線是人類創(chuàng)造精神的杰作; 標準( iii) , 北京中軸線所表達的在城市規(guī)劃中對秩序、 宏偉的追求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社會文化精神的重要方面, 是中華文明和文化傳統(tǒng)的重要見證; 標準( iv) , 北京中軸線是中國都城規(guī)劃的杰出案例; 標

10、準( vi) , 北京中軸線上發(fā)生了眾多歷史事件, 這些事件不僅改變了中國, 也對世界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當把北京中軸線放到世界范圍進行比較的時候, 出現了一個問題。在關于 “ 北京中軸線概念” 的討論中, 北京中軸線被作為一種城市規(guī)劃方法的實物例證, 由于這種軸線規(guī)劃是人類在城市或建筑群布局中普遍采用的方法, 在世界范圍內存在大量不同時期的類似案例, 這給比較研究帶來了很大的困難, 也造成了對于其突出普遍價值的表述變得不夠清晰和有力。顯

11、然把這樣一個對象放到遺產保護的體系中, 特別是世界遺產突出普遍價值的語境中的時候, 仍然存在許多需要重新厘清的問題。三、 關于北京中軸線申遺策略和遺產構成要素的討論在與一些國際上世界遺產領域的專家的討論中, 他們認為這一項目作為故宮的擴展, 是最容易成功的途徑。但從項目自身價值的角度, 作為故宮的擴展項目無法充分表達這一遺產的價值和重要性。故宮作為世界遺產, 它的適用標準為:“ 標準( i) : 故宮作為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古代木結構宮殿建

12、筑群, 是中國建筑發(fā)展 史 上 的 偉 大作品。標準( ii) : 故宮的建筑, 尤其是沈陽故宮, 展示了不同民族傳統(tǒng)建筑風格的融合, 表現了中國宮殿建筑在 17 - 18 世紀受到的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影響。標準( iii) : 故宮真實保存了景觀、 建筑、 家具和藝術品, 承載了明清之際中華文明的物證, 同時為滿州人延續(xù)幾個世紀的薩滿教習俗與活傳統(tǒng)提供了特別的證明。標準( iv) : 故宮提供了中國宏偉富麗建筑群的一個突出實例。它們說

13、明了清代、 上溯至元、 明的皇權體制的莊嚴, 也詮釋了滿洲傳統(tǒng), 并為 17 - 18世紀此類建筑的發(fā)展提供了物證。 ” [ 3 ]顯然, 北京中軸線和北京故宮具有各自不同的突出普遍價值。它們從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中華文明的主流價值觀。北京中軸線無法替代故宮對中華文明的表述, 故宮也無法涵蓋北京中軸線的主要價值。另一些專家則基于現存建筑的情況, 提出了一個較為折中的方案, 建議采用北京明清中軸線建筑群的方式討論申遺的可能性, 這樣可以有效地

14、去除可能存在爭議的部分。這里所謂有爭議的問題是指中軸線上的一些重要的建筑, 例如重建的永定門、 20 世紀 50 年代末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和 70 年代的毛主席紀念堂。永定門的主要問題在于如何看待它的 “ 真實性” ; 人民英雄紀念碑主要是如何劃定遺產的時間區(qū)段的問題; 毛主席紀念堂則不僅涉及時間區(qū)段, 也還涉及到其本身的政治性的問題。在討論北京中軸線申報世界遺產問題時, 還有一些意見提出如果以明清北京中軸線為標準, 應如何看待之后發(fā)生在

15、中軸線上的改造和建設, 在經歷了這樣的改造和建設之后, 北京中軸線是否還具有世界遺產的價值?是否還有成功申遺的可能性?這些意見都影響到對于北京中軸線作為世界遺產層面價值的思考和申遺策略和方法的討論。申報世界遺產或許在很多情況下被視為一項工程, 甚至被視為一個 “打造” 和 “包裝” 遺產的過程。毫無疑問, 這種情況在世界范圍內都是存在的。但世界遺產根本上是給了人們一個直面歷史,以今天的胸懷去看待并真誠地對待歷史的過程。更是一個把我們的歷

16、史觀、 文化觀放到國際社會的平臺上去闡述, 去尋求理解, 去接受檢驗的過程。能否坦誠地認識、 表述遺產的歷史和價值本身也是文化自信的表現。關于北京中軸線作為由建筑及空間構成的物質遺存, 它表達的是一種城市規(guī)劃的方法, 這種城市規(guī)劃方法的背后又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在作為世界遺產的北京中軸線的講述中所要真正表達的是這種傳統(tǒng)的文化精神。從北京中軸線整個發(fā)展的歷史過程來看, 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是其不斷的發(fā)展、 演變, 而這些發(fā)展和演變從未背離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