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8/22/e2cadd49-05cf-4021-87d9-22b3c64439a5/e2cadd49-05cf-4021-87d9-22b3c64439a5pic.jpg)
![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中生代構造事件及沉積物源環(huán)境分析.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8/22/e2cadd49-05cf-4021-87d9-22b3c64439a5/e2cadd49-05cf-4021-87d9-22b3c64439a5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本論文在廣泛收集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構造地質、地球物理和構造熱年代學資料的基礎上,運用野外地質與室內分析相結合,構造地質學與構造年代學、構造巖石地球化學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綜合分析了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中生代的構造演化階段、構造變形特征、事件年代學序列與關鍵構造事件的時限,以及盆地西南緣中生代不同時期沉積物源環(huán)境及其轉換與主要構造事件的響應關系,在此基礎上初步探討了關鍵構造事件與多種礦產的耦合成礦關系。 中生代不整合-構造事件和基于裂
2、變徑跡方法的構造事件年代學的研究結果表明:(1)印支期構造事件在研究區(qū)大致分布在230~194Ma±,分為兩期構造事件,早印支期構造事件主要發(fā)生在230Ma±峰值年齡左右,晚印支期主要發(fā)生在205Ma±峰值年齡左右。印支期構造主要為構造抬升事件,造成了中下三疊統(tǒng)與上三疊統(tǒng)、上三疊統(tǒng)與侏羅系之間的平行不整合關系,主體顯示構造抬升事件性質。(2)中燕山期構造事件在研究區(qū)大致分布在168~141Ma±,其峰值年齡為150Ma±,是全區(qū)普遍的一
3、次構造變形事件,使得前白晉堊系地層強烈褶皺并與下白堊統(tǒng)高角度不整合接觸,這是研究區(qū)最關鍵的一次構造事件。(3)晚燕山期分為兩期,即晚燕山早期和晚燕山晚期,對應的峰值年齡為90Ma±和65Ma±,在整個研究區(qū)是一次主要以構造抬升為主的構造事件,造成了上白堊統(tǒng)缺失,下白堊統(tǒng)與新近系呈平行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觸。 基于碎屑巖構造地球化學方法的物源-環(huán)境分析結果表明:(1)研究區(qū)中北段的香山-衛(wèi)寧北山、至羅山、青龍山至炭山等一帶存在一個向北
4、凸出、呈弧形展布的中生代古隆起,晚三疊世開始發(fā)育、早中侏羅世相對萎縮、晚侏羅世復合擴展、晚白堊世的再次復活,由此不同程度地導致了鄂爾多斯盆地本部、賀蘭山地區(qū)與六盤山地區(qū)中生代不同時期的沉積物源分隔和構造環(huán)境分異。(2)研究區(qū)中生代的物源-環(huán)境演化主要經歷了晚三疊世擠壓拗陷、早中侏羅世伸展拗陷、晚侏羅世擠壓拗陷、早白堊世擠壓拗陷為主兼有局部伸展裂陷的沉積構造環(huán)境演變,不同演化階段沉積構造環(huán)境轉換的時限與中生代主要構造事件的關鍵時限之間表現(xiàn)
5、出基本一致的耦合響應特點。 構造事件與多種礦產耦合成礦關系初步研究認為,油-氣-煤-鈾等多種沉積能源礦產雖然賦存于盆地的不同構造單元和古生界至中生界的不同地質層位,但它們在空間分布和成礦時間上卻表現(xiàn)出相互關聯(lián)、共存富集的統(tǒng)一性,促使它們統(tǒng)一成礦、共存定位的峰值時代主要發(fā)生在盆地重大變革的燕山中晚期(168~90Ma±)和后期改造過程的晚燕山晚期(65Ma±),明顯受控于盆地中新生代的構造演化、關鍵時期的構造轉換及其耦合成礦作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中生代構造演化及其對沉積的控制作用.pdf
- 64411.鄂爾多斯中生代盆地古物源分析與沉積環(huán)境格局恢復
- 65800.鄂爾多斯中生代盆地構造應用力場特征及其轉換與沉積構造格局
- 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烴源巖分布特征及評價.pdf
- 6513.鄂爾多斯盆地西南部長7沉積環(huán)境對細粒沉積物的影響
- 鄂爾多斯南緣構造特征研究.pdf
- 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丹霞地貌形成機制研究.pdf
- 36648.鄂爾多斯南緣奧陶系構造沉積演化研究
- 鄂爾多斯盆地南緣長7沉積期湖盆邊緣相沉積特征及成因.pdf
- 鄂爾多斯盆地隴東地區(qū)延長組長3油層組沉積相與沉積環(huán)境分析.pdf
- 鄂爾多斯盆地南緣地質構造對瓦斯的控制作用.pdf
- 31493.鄂爾多斯南緣中新生代構造特征及演化
- 鄂爾多斯盆地延長油區(qū)上古生界物源及沉積相研究.pdf
- 37671.汝箕溝地區(qū)中生代構造環(huán)境分析
- 46993.賀蘭山中段中生代構造環(huán)境分析
- 鄂爾多斯盆地東緣興縣地區(qū)中-新生代地層劃分及構造沉積演化.pdf
- 56517.離石斷裂中生代活動特征及其對鄂爾多斯盆地的控制作用
- 36507.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構造演化與長8~長6油層組沉積響應——以姬塬地區(qū)為例
- 25626.鄂爾多斯盆地西南緣巖漿活動及其對油氣形成的影響
- 鄂爾多斯地塊南緣中元古代構造演化特征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