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斷層解剖學,電子課件,頸部應用解剖學,頸部斷層解剖學(一),一、頸部概述,一、頸部的境界和分區(qū),1、頸部的境界和分部(1)頸部與頭部的分界線 下頜骨下緣ー下頜角ー乳突尖ー上項線ー枕外隆凸,(2)頸部與胸部、上肢的分界線 頸靜脈切跡ー胸鎖關節(jié)ー鎖骨上緣ー肩峰ー隆椎棘突(3)頸部的分部 以甲狀軟骨上緣和第4頸椎體下緣分為上頸部和下頸部?! ∫孕狈郊∏熬壓图怪i段為界分前方固有頸部和后方項部。,二、頸部的標志性結構,1.舌骨
2、:位于頦隆凸的下后方,適對第 3、 4頸椎間盤平面;舌骨體兩側可捫到舌骨大角,是尋找舌動脈的標志。2.甲狀軟骨:位于舌骨下方,上緣平對第 4頸椎上緣,即頸總動脈分叉處;前正中線上的突起為喉結。3.環(huán)狀軟骨:位于甲狀軟骨下方。環(huán)狀軟骨弓兩側平對第6頸椎橫突,是喉與氣管、咽與食管的分界標志;可作為計數(shù)氣管環(huán)和甲狀腺觸診標志。4.頸動脈結節(jié):即第6頸椎橫突前結節(jié)。頸總動脈行經其前方。在胸鎖乳突肌前緣中點,平環(huán)狀軟骨弓向后壓迫,可阻斷頸總
3、動脈血流。5.胸鎖乳突?。菏穷i部分區(qū)的重要標志。其起端兩頭之間稱為鎖骨上小窩,位于胸鎖關節(jié)上方。6.鎖骨上大窩:是鎖骨中1/3上方的凹陷,窩底可捫到鎖骨下動脈的搏動、臂叢和第1肋。7.胸骨上窩:位于頸靜脈切跡上方的凹陷處,是觸診氣管的部位。,3、頸筋膜、筋膜鞘及筋膜間隙 頸部的筋膜及蜂窩組織較發(fā)達,層次多;頸部器官皆有筋膜形成的鞘包繞。筋膜之間形成蜂窩組織間隙。頸部的神經和血管亦被筋膜所包繞,形成神經血管鞘。4、頸部運動使頸
4、部結構位置不固定 頭向一側轉動時,喉、氣管及血管均向旋轉側移動,食管則移向旋轉的對側;頭傾向一側時,氣管在中點處凸向對側;頭后仰時,頸部器官向上、向前凸出。5、頸部淋巴結主要排列在血管和器官周圍 頸部淋巴結較多,主要排列在血管和器官的周圍。,二、頸部結構的應用解剖,2、喉 Larynx 位于頸前正中的舌骨下方,上經喉口通咽,下至環(huán)狀軟骨下緣續(xù)于氣管。,(1)喉的軟骨:不成對的有甲狀軟骨、環(huán)狀軟骨和會厭軟骨;成對的有杓狀軟骨
5、、小角軟骨和楔狀軟骨。(2)喉的連結:環(huán)甲關節(jié)、環(huán)杓關節(jié)、甲狀舌骨膜、環(huán)甲膜、彈性圓錐、方形膜和聲韌帶等。(3)喉肌:環(huán)杓后肌、環(huán)杓側肌、杓橫肌、杓斜肌、環(huán)甲肌和甲杓肌等。(4)喉腔 喉前庭:喉口、會厭結節(jié) 喉中間腔:喉室、喉小囊 聲門下腔,(5)喉內間隙 聲門旁間隙 Paraglotic space(PGS) 又稱喉旁間隙。包繞于喉室和喉小囊之外。前方及兩側為甲狀軟骨,內側是方形膜和彈性圓錐,后方為梨狀隱窩的前面。
6、 會厭前間隙 Preepiglottic space (PES) 位于甲狀舌骨膜與會厭之間,呈楔形。上方為舌骨會厭韌帶、側方是方形膜。兩側會厭前間隙被彈性纖維組織分隔,彼此不通,但可與同側的聲門旁間隙相通。,分型: Ю Ⅰ型 〓 左右側葉+峽部 Ю Ⅱ型 〓 左右側葉+峽部+錐狀葉 Ю Ⅲ型 〓 左右側葉,無峽部 Ю Ⅳ型 〓 左右側葉+錐狀葉,無峽部 Ю Ⅴ型 〓 單側葉+單側葉 副甲狀腺
7、 包膜:甲狀腺由兩層被膜包囊;內層被膜為甲狀腺固有膜,很薄,與甲狀腺緊密相連;外層被膜又稱甲狀腺外科被膜,較厚,與內層被膜借疏松的纖維組織聯(lián)接。兩層被膜間的間隙比較狹窄,在此間隙內有動脈、靜脈及甲狀旁腺。手術分離狀腺時,應在此兩層被膜之間進行,故為外科間隙。甲狀腺借外層被膜固定于氣管和環(huán)狀軟骨上;又借左、右兩葉上極內側的懸韌帶懸吊于環(huán)狀軟骨上。因此,在做吞咽動作時,甲狀腺亦隨之上、下移動。,2、筋膜間隙 氣管前間隙 Pretrac
8、heal space: 位于氣管前筋膜與氣管頸部之間; 內有氣管前淋巴結、甲狀腺下靜脈、甲狀腺奇靜脈叢、甲狀腺最下動脈、頭臂干及左頭臂靜脈,小兒還有胸腺上部?! ∠蛳峦ㄉ峡v隔,故此間隙的感染、出血或氣腫時可蔓延至上縱隔。 咽后間隙 Retropharyngeal space: 位于椎前筋膜(前層的翼狀筋膜)與頰咽筋膜(覆蓋于頰肌的外面和咽的側壁)之間; 上起自顱底,向下終止于氣管杈平面,外側為頸動脈鞘; 翼狀筋膜
9、在后正中線附著于頰咽筋膜,將咽后間隙分為左右互不相通的兩個間隙。,椎前間隙: 位于脊柱頸部與椎前筋膜之間; 頸椎結核膿腫多積于此間隙,向兩側可穿破椎前筋膜蔓延至頸外側區(qū)的椎前筋膜中間隙或咽后間隙,并經腋鞘擴散至腋窩,潰破后,經咽后間隙向下至后縱隔。 椎前筋膜中間隙(危險間隙): 又稱第四間隙或危險間隙。位于兩橫突之間的翼狀筋膜與椎前筋膜之間,含少量蜂窩組織,上起自顱底,向下達膈,不與其他間隙相通。 下頜下間隙: 在下
10、頜下三角內,上為覆蓋下頜舌骨肌下面的筋膜,底為頸筋膜淺層,前、后界分別為二腹肌的前、后腹。 間隙內主要有下頜下腺及其周圍的神經、血管和淋巴結等。此間隙經下頜舌骨肌后緣與舌下間隙相通,并向后通至咽旁間隙。,胸骨上間隙:又稱Burn間隙 是頸筋膜淺層在距胸骨柄上緣3-4cm處分為前、后兩層,分別附著于胸骨柄的前、后緣所形成的筋膜間隙,內有胸鎖乳突肌胸骨頭、頸前靜脈下段、頸靜脈弓、淋巴結和脂肪組織等。 鎖骨上間隙: 是頸筋膜淺層
11、在鎖骨上方分為兩層所形成的筋膜間隙,經胸鎖乳突肌后方與胸骨上間隙相通;內有頸前淺靜脈、頸外靜脈末段及蜂窩組織等。,,胸骨上間隙,,鎖骨上間隙,腮腺間隙: 位于腮腺鞘內,該間隙為腮腺及通行于腺體內的血管、神經及淋巴結所充滿。腮腺間隙內側面未封閉,直接通咽旁間隙和翼頜間隙。咽旁間隙: 位于翼內肌、腮腺深部與咽側壁之間。上起自顱底,下達舌骨平面;前界為翼下頜韌帶、頜下腺上緣;后界為椎前筋膜。由莖突及莖突諸肌將此間隙分為前部的咽旁前間
12、隙和后部的咽旁后間隙。咽旁前間隙較小,咽升動、靜脈行于其中,內側有咽上縮肌及腭扁桃體。腭扁桃體感染可侵及該間隙。咽旁后間隙較大,內有頸內動、靜脈及第Ⅸ-Ⅻ腦神經及頸深上淋巴結,此內容為腮腺床的結構。,三、頸根部及其結構配布特點,1、位置及界限 指頸部與胸部之間的接壤區(qū)域,由進出胸廓上口的諸結構占據(jù)?! ∏敖纾盒毓潜弧 『蠼纾旱?胸椎體; 兩側:第1肋?! ∑渲行臉酥臼乔靶苯羌 T摷∑鹱缘?-6頸椎橫突前結節(jié),向下外斜行止
13、于第1肋上面的斜角肌結節(jié);其前內側有胸膜頂及頸根部的縱行結構,前、后方及外側有胸、頸與上肢間橫行的血管和神經等。,2、主要結構配布特點 縱行結構: 主要為頸動脈鞘及其下部的內容; 位于胸骨甲狀肌和胸骨舌骨肌后方,前斜角肌前內側和胸鎖乳突肌下份的深面; 內有頸內靜脈、頸總動脈、迷走神經、頸交感干和膈神經等通行。 橫行結構: 主要是頸、胸與上肢間血管神經; 鎖骨下靜脈及其屬支走行于鎖骨后方與前斜角肌之間;鎖骨下動脈
14、和臂叢穿斜角肌間隙,在前斜角肌的外側;鎖骨下血管和臂叢經鎖骨中份的后下方進入腋腔。,椎動脈三角 Vertebral artery triangle : 由前斜角肌、頸長肌和鎖骨下動脈圍成?! ∑鋬葌冉鐬轭i長肌;外側界為前斜角?。幌陆鐬殒i骨下動脈第一段;尖為第6頸椎橫突前結節(jié);前方有迷走神經,頸動脈鞘,膈神經及胸導管弓(左側);后方有第七頸椎橫突,第8頸神經前支、第1肋和胸膜頂?shù)取! ∪莾鹊闹饕Y構有:胸膜頂、椎動脈、椎靜脈、甲
15、狀頸干、甲狀腺下動脈、頸交感干及頸胸(星狀)神經節(jié)等。,三、頸部結構斷層解剖特點,三、頸部橫斷層的解剖特點,頸部橫斷層內的主要結構被頸筋膜所包裹,以椎前筋膜和咽后間隙為界分前、后兩部分。 頸前部: 內臟格:喉或氣管位于前方,咽或食管居于后方,甲狀腺包繞于喉和氣管的前外側?! ⊙芨瘢河蓄i動脈鞘(頸總動脈或頸內動脈居于內側,頸內靜脈位于外側,迷走神經位于二者的后方)?!?頸后部: 支持格:有椎前肌、脊柱頸段和斜角肌等。 頸
16、根部: 血管格內還可見胸膜頂、肺尖、鎖骨下血管和臂叢等結構。,2、喉的橫斷層解剖特點 結構配布: 自上而下以前庭襞和聲門襞為界分為喉前庭、喉中間腔和聲門下腔。咽腔的兩側有聲門旁間隙和會厭前間隙兩處疏松結締組織區(qū)域。 喉腔形態(tài): 前庭腔的形狀不規(guī)則,其前緣可呈氈帽狀,凸向前的“帽頂”為會厭軟骨的斷面,其側后方的“帽沿”則為杓會厭襞的斷面; 喉中間腔為喉咽的狹窄處,一般呈前后位的窄隙狀; 聲門下腔一般呈前后位的長圓形
17、或略呈圓形的腔隙。,3、甲狀腺的橫斷層解剖特點 結構配布: 位于內臟格且有完整的頸筋膜中層包裹,形成甲狀腺鞘。在CT或MRI圖像上,表現(xiàn)為包繞于喉、咽等前外側的均質、堆成的楔形結構。 甲狀腺形態(tài): 甲狀腺側葉:緊貼于甲狀軟骨。環(huán)狀軟骨和上位氣管軟骨環(huán)的前外側。斷面形態(tài)為內側銳薄、外側圓鈍的楔形,一般呈對稱分布; 甲狀腺峽部:位于第2-4氣管軟骨環(huán)前方,隨層面下移則甲狀腺側葉的斷面逐漸增大,至峽部層面以下,側葉的斷面開始縮
18、小直至消失; 甲狀腺毗鄰:前鄰舌骨下肌群;后內側緊貼喉或氣管、咽或食管以及喉返神經;后外側有頸總動脈、頸內靜脈、迷走神經和頸交感干等。,六、頸筋膜及筋膜間隙的橫斷層解剖特點,頸筋膜的橫斷層解剖特點: 上頸部:可見頸筋膜淺層和胸鎖乳突肌前內側的頸動脈鞘?! ∠骂i部:可見頸筋膜淺、中、深層和胸鎖乳突肌深面的頸動脈鞘?! ☆i動脈鞘及其內的血管自上而下逐層增粗,而迷走神經則逐漸變細。在甲狀軟骨上緣平面,鞘內的頸總動脈(下頸部)續(xù)為頸
19、內動脈(上頸部)?!?筋膜間隙的橫斷層解剖特點: 自顱底平面以下出現(xiàn)咽后間隙、咽旁間隙和椎前間隙。咽旁間隙的斷面自上而下逐層縮小,至舌骨平面消失;咽后間隙向下延續(xù)為食管后間隙;椎前間隙隨層面下移至胸部。下頸部的氣管前方有氣管前間隙,隨層面下移逐漸增大。,七、頸部冠狀層面的解剖特點,冠狀層面上喉和咽的顯示較好??赏暾@示喉腔各部、喉內粘膜皺襞;咽各部亦能完整顯示。 甲狀腺峽部和側葉不能顯示于同一層面。頸部大血管神經干顯示為縱行的條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