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論文唐代中期史學論文災害思想論文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柳宗元論文唐代中期史學論文災害思想論文中唐的災害新思維摘要:柳宗元在繼承荀子“明于天人之分”觀點的基礎上,對天人感應的災害天譴說、陰陽失調說、時令失序說、鬼神為祟說等災害思想提出了質疑批判、重新闡釋或者辯證分析,并由此提出了中唐災害的新思維:一是災害的發(fā)生并非天譴,也不能預示人類社會的治亂興衰;二以災害為主的環(huán)境壓力是人類社會發(fā)展進程中的推動力之一;三災害發(fā)生有其自然因素,人類社會與自然災害之間不能相互感應,消弭災害不能通過人類社會調和

2、陰陽、順應時令、敬奉鬼神的方式實現(xiàn)。關鍵詞:柳宗元;唐代中期;災害思想災害思想是對災害產(chǎn)生原因的基本認識,直接影響政府防災救災決策和普通大眾的應災行為。我國是一個以儒家文化為主導的社會,因此儒家的災害思想成為了歷代災害思想的主流,并且對古代的災害救助、應對方式、機構設置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漢唐之際占據(jù)儒學主導地位的是天人感應的災害思想,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解釋災害原因的災害天譴說、陰陽失調說、時令失序說、鬼神為祟說;產(chǎn)生了與上述說法對應的救災思

3、想:修德弭災、調和陰陽、順應時序、祈福禳災,及受以上救災思想指導的救災措施:減膳、徹樂、祈禳、避正殿、選賢黜奸、薄賦省刑等等。在這些思想指導下的防災救災,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緩解社會矛盾,但對救災卻沒有直接效果,反而使人們誤認為通過祈禳、修德等即可消災解難,極大地削弱了民為務,改變自己的政策使其符合上天的意志,使陰陽之氣和順,災害就可以被撲滅,這就是“天人感應”下的災害天譴說。這種思想一方面確立了君權神授,但同時也使得大臣可以利用災異

4、事件來規(guī)勸君主實行仁政,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的權利,阻止其任意妄為。災害天譴說認為災害是上天關心愛護人君而欲止其亂的警示方式。在天譴說指引下,每當發(fā)生災害后,君主往往會認真反省,思考自己是否“為政不德”,同時積極通過改善政治,修德弭災。但這一占據(jù)絕對統(tǒng)治地位的災害學說,卻受到了柳宗元的極力質疑。他在繼承荀子“明于天人之分”②觀點的基礎上,認為“生植與災荒,皆天也;法制與悖亂,皆人也,二之而已。其事各行不相預”③。柳宗元在這里所說的“天”

5、并不是具有神秘意志的神靈,而是指自然,他曾說:“莊周言天曰自然,吾取之?!币虼怂f的生植與災荒皆天是指生植與災害都產(chǎn)生于自然,而法制與悖亂則源于人類社會,兩者之間是不相干預的,這一點與天人感應的災害天譴說有著鮮明的區(qū)別,無疑是災害思想的進步。在儒學的一些經(jīng)典著作中強調上天能“賞善罰惡”,而災害則對惡行的懲罰,《尚書商書》有:“惟上帝無常,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薄渡袝苷Z》中也說:“天道賞善而罰淫。”但柳宗元卻認為上天是沒有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