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視野下的教育思考——以閩西為例.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2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客家文化視野下的教育思考——以閩西為例姓名:劉達慶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yè):學科教育(歷史)指導教師:胡滄澤20090801福建師范大學碩十學位論文中文文摘美國教育人類學家斯賓格勒(Spindler,GD)說過:“一定社會特有的文化傳統(tǒng)滲透于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強烈地制約著教育過程的進行和人們養(yǎng)育子女的方式“。研究教育必須研究教育的文化基礎。正如中國教育學會會長、當代著名教育學家顧明遠先生在《中國教育的文化基礎》一

2、書前言中說:“十多年前我就萌發(fā)了研究教育和文化關系的念頭。直感地覺得,教育有如一條大河,而文化就是河的源頭和不斷注入河中的活水,研究教育,不研究文化,就知道這條河的表面形態(tài),摸不著它的本質特征,只有徹底地把握住它的源頭和流淌了5000年的活水,才能徹底地認識中國教育的精髓和本質。“而閩西現實社會的現實是過度重視西方教育,甚至一些人一開口,言必西方教育如何如何。因此,筆者就想從閩西客家文化與客家教育的關系出發(fā),在客家文化背景下,進行教育思

3、考。閩西客家教育是有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明、清期間,閩西地區(qū)的登科人數眾多,舉人有1106人(其中文舉730人,武舉376人),進士174人(其中文進士145人、武進士29人)。閩西客家教育留下了豐富寶藏,值得我們去發(fā)掘,比如客家家庭教育,客家家庭教育強調教育的潛移默化、教育的言傳身教、教育的榜樣力量,客家諺語諸如“大做樣,細學樣’’,“為老不正,教壞子孫”,“老娘無好樣,嫩嬌宿和尚“,“父正子不邪,母勤女不懶“等說法,語言樸實,卻包含很高的教

4、育智慧。但是客家文化以保留傳統(tǒng)文化見長,對自己的文化有一種天生的保護意識,固步自封、保守守舊。傳統(tǒng)具有巨大的惰性,不管傳統(tǒng)文化多么悠久,多么豐富,多么光輝燦爛,多么令人懷戀,卻往往會成為客家進步的沉重負擔。我們對此應有冷靜和清醒的認識,既要尊重傳統(tǒng)文化,又要擺脫惰性制約。在冷靜和清醒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當今世界日本、新加坡、韓國比我們更現代化,卻比我們更尊重傳統(tǒng)文化的作用,這表明了傳統(tǒng)文化與現代化并不是截然對立的?!皞鹘y(tǒng)的東西不是死

5、的,死的是你的眼睛!”(龍應臺語)??图椅幕环矫嬉訌娮陨淼奈幕J同,防止自身文化的迷失,另一方面客家文化也要有自身的更新,以適應社會發(fā)展。所以應當正確地認識與估量客家文化,在弘揚客家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同時,勇敢地拋棄其中不合時宜的因素,在客家文化的創(chuàng)新或革新中,客家教育應擔負起自己的責任。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本文側重要研究的是客家教育與客家文化的關系、以及對客家教育的歷史、現狀的思考。筆者認為,在客家文化視野下的教育研究,要理順以下

6、幾種關系:第一,應把閩西客家教育研究與探索放在客家文化大背景下去考察,不能單純地就事論事。第二,研究視角。筆者認為要辯證地看待客家文化、客家教育歷史與現實的繼承創(chuàng)新問題,既要保留其中的優(yōu)良成分,也要放棄那些與先進文化進步潮流不和的糟粕,處理好歷史與現實的關系:要辯證地看待客家文化、客家教育與西方文化、西方教育的交流碰撞、消化吸收問題,不唯中,不媚外,處理好東西方關系;要辯證地看待客家文化、客家教育與中華文化、國家教育的問題,擺正局部與整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