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納米熒光探針-小干擾RNA靶向遞送系統的制備及其對結腸癌細胞的影響.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前,癌癥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和導致人類死亡最嚴重的疾病之一。傳統的腫瘤治療手段,如手術切除或者化學藥物治療等,治療效率低且副作用大,已不能滿足當前癌癥患者的治療需求?;蛑委熓且环N新型的腫瘤治療手段,它利用載體,將外源DNA轉入到體內,進行人工表達,以彌補內源基因的缺陷,其具有許多傳統治療方法沒有的優(yōu)點。但是,目前臨床常見的基因治療載體多為病毒載體,具有免疫原性、潛在毒性等未知風險。將治療基因安全的遞送到腫瘤細胞內,使其有效表達是目前

2、研究的主要瓶頸。
  熒光探針作為一種目前研究發(fā)展火熱的檢測技術,具有一些特有的優(yōu)勢,如靈敏度高、選擇性好、具有良好的細胞膜滲透性等。本課題將熒光探針通過人工修飾,構建一種新型靶向遞送系統,用以裝載治療基因,可以使其發(fā)揮其本身的檢測能力的同時,還能達到遞送藥物治療的目的。
  本研究基于熒光探針的結構,構建了一種稀土上轉換發(fā)光的納米熒光探針,用以靶向遞送小干擾RNA,并考察了稀土納米顆粒的最佳使用條件,顆粒與RNA的最佳N/

3、P比,最后用PCR與Western Blot檢測該探針遞送RNA的遞送效率,與蛋白質表達效果。結果表明,稀土上轉換納米顆粒NaYF4:Yb3+,Tm3+在反應pH為4時,形貌、粒徑和分散度為最好,此時粒徑均勻在30 nm~50 nm。在980 nm激發(fā)光下,顆粒發(fā)光出489 nm的青光,用SiO2修飾后,還能進一步提高顆粒的發(fā)光強度。在接枝PEI和HA后,細胞毒性實驗表明:最終得到的納米熒光探針在UCNPs/PEI為1:10,且UCNP

4、s/PEI顆粒的細胞濃度為10μg/ml時,探針對細胞的毒性小且PEI的含量較高。在N/P為6:1時,UCNPs/PEI與基因載體完全復合。用該遞送系統遞送miRNA-26a載體,轉染LOVO細胞,用熒光倒置顯微鏡觀察miRNA-26a載體中的GFP表達情況。發(fā)現:細胞內有較高的GFP熒光,說明miRNA-26a載體進入細胞且GFP基因有效表達。用qRT-PCR對miRNA-26a的基因表達進行觀察,發(fā)現在轉染48 h時,miR-26a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