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音樂用于慢性特發(fā)性耳鳴精準聲治療的前瞻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6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耳鳴(tinnitus)是指患者在無外界聲源存在的情況下,感受到耳部或頭部的一種聲音意識感覺。其主要分為客觀性耳鳴和主觀性耳鳴。主觀性耳鳴中絕大部分是不明原因的,故也被稱為特發(fā)性耳鳴(idiopathic tinnitus)。它既可以一種孤立的特發(fā)性癥狀存在,也可伴有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經性聾。雖經多年研究與探索,對本病的醫(yī)學干預仍面臨諸多挑戰(zhàn):1、發(fā)病機制不明;2、評估手段有限;3、治療方法雖然多元,臨床效果卻不肯定。慢性特發(fā)性耳鳴因其響

2、度、持續(xù)性、煩擾程度的難以自行緩解成為其臨床特點。由于耳鳴癥狀的主觀特性,臨床診斷主要基于患者對病情的描述。對耳鳴的感知常因患者的個人體驗、心理素質、職業(yè)和所處社會、家庭環(huán)境的差異而有所不同,故缺少客觀證據成為耳鳴研究的主要障礙之一。
  近年來,基于耳鳴機制中的聽覺皮層不良重組理論(maladaptive auditory cortex reorganization),2010年Pantev首先提出應用經過特殊處理的定制音樂(t

3、ailor-made notched music,TMNM)對耳鳴進行個體化聲治療并對開展了相關的臨床試驗。迄今此類研究為數不多,且多為單中心和小樣本,對其臨床效果和應用價值的評價尚無定論,相關的循證醫(yī)學證據還有待拓展與充實。本文采用前瞻設計和隨機對照,與現(xiàn)有耳鳴聲治療方法進行比較,初步分析定制音樂對于慢性特發(fā)性耳鳴的近期效果,并探討其可能機制。
  目的:應用定制音樂療法對慢性特發(fā)性耳鳴患者進行個體化干預,并與現(xiàn)有耳鳴聲治療常用

4、方法進行比較,分析定制音樂療法對慢性特發(fā)性耳鳴的治療效果并探討其可能作用機理。
  方法:對象為2015年6月—2016年10月就診于我院耳鼻咽喉科門診的不明原因、伴有或不伴有感音神經性聾,病程≥6個月的耳鳴患者?;颊呓涍^嚴格的入選及排除標準納入試驗中后采用前瞻性設計。將其隨機分為個體化組(A組=20人),類掩蔽組(B組=20人)和類習服組(C組=20人)進行為期3個月的聲治療。治療前及治療中的每個月分別對其進行耳鳴量表、耳鳴響度

5、及聽力學評估。
  結果:經過1個月規(guī)律治療,三組間有效率分別為38.9%、41.2%和41.2%,差異尚不明顯(x2=0.026,P=0.987>0.05)。治療2個月時A組有效率異(44.4%)高于B組(29.4%),但低于C組(52.9%),同樣三組間有效率也未見明顯差異(x2=1.979,P=0.372>0.05)。經過3個月的規(guī)律治療后,A組有效率明顯優(yōu)于其他兩組(77.8%vs23.8%vs52.9%,x2=10.31

6、7,P=0.006<0.05);且隨治療時間的推移,A組有效率呈明顯上升趨勢(Χ2=6.406,P=0.041<0.05),B組有效率下降但無明顯意義(Χ2=1.275,P=0.529>0.05);C組治療一個月也呈現(xiàn)出一定療效,C組有效率短期內上升后兩個月保持不變(Χ2=0.628,P=0.713)。分析各組耳鳴殘疾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F=5.603,P=0.002<0.05)、響度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