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0/8/05676d4b-4ad5-4cde-a4b1-2b2674ee783f/05676d4b-4ad5-4cde-a4b1-2b2674ee783fpic.jpg)
![HIV-1亞型及其耐藥突變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0/8/05676d4b-4ad5-4cde-a4b1-2b2674ee783f/05676d4b-4ad5-4cde-a4b1-2b2674ee783f1.gif)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1、目的:
目前我國HIV感染者中流行的HIV-1亞型種類復(fù)雜、多樣,且流行分布具有明顯的時間、地點和人群分布差異。研究表明,HIV-1亞型與艾滋病病程及其耐藥突變具有一定的關(guān)聯(lián)。隨著我國艾滋病流行模式的轉(zhuǎn)變和抗病毒治療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有必要開展系統(tǒng)全面的HIV-1亞型及其耐藥突變的分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從分子水平揭示HIV-1的流行信息和流行趨勢。目前性傳播已成為我國HIV的主要傳播途徑,本研究通過Meta分析,在系統(tǒng)全面地了解我國
2、HIV經(jīng)性傳播人群中HIV-1亞型流行分布特征的基礎(chǔ)上,開展本次的分子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以初步了解無錫市HIV-1亞型及耐藥突變的流行分布情況,并結(jié)合常規(guī)工作中關(guān)于HIV/AIDS的流調(diào)、隨訪、治療等信息,以初步探討HIV-1感染病程和耐藥的可能影響因素,旨在為該市艾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有價值的信息。
方法:
1.Meta分析:檢索PubMed、Web of Science、CNKI、CBM、萬方等數(shù)據(jù)庫,收集公開發(fā)表
3、的有關(guān)中國HIV-1亞型的研究文獻。按納入與排除標準進行文獻的篩選和數(shù)據(jù)提取,運用Freeman-Tukey雙反正弦變換法對不同病毒亞型的流行率進行合并計算,并從研究時間、研究地點和研究人群三個方面進行亞組分析。Meta分析軟件包括R3.2.1和SAS9.3。
2.HIV-1亞型分析:以無錫市疾控中心2012~2013年常規(guī)CD4監(jiān)測隨訪隊列中的343例HIV/AIDS患者為研究對象,在知情同意的基礎(chǔ)上進行流行病學個案調(diào)查和靜
4、脈血采集,并采用巢式PCR擴增env和pol區(qū)的部分基因片段后送至生物公司測序,根據(jù)env和pol的部分基因序列進行病毒亞型分析。
3.HIV-1耐藥突變分析:將279例研究對象的pol基因序列(覆蓋pol區(qū)的蛋白酶基因全長及反轉(zhuǎn)錄酶1-280位左右的密碼子序列)提交至美國斯坦福大學HIV耐藥數(shù)據(jù)庫,進行耐藥基因突變分析。
4.統(tǒng)計學分析:建立Excel數(shù)據(jù)庫,使用SAS9.3或SPSS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定
5、性資料采用率或構(gòu)成比描述,用x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或Kruskal-Wallis法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定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x)±s)描述。采用重復(fù)測量資料的方差分析進行CD4+T淋巴細胞計數(shù)變化差異的分析,采用非條件Logistic回歸或生存分析進行HIV病程和耐藥的影響因素分析。
結(jié)果:
1.Meta分析共納入130篇文獻,包括18725例成功分型的樣本。CRF01
6、AE、B、CRF07_BC、CRF08 BC和C亞型的合并流行率分別為44.54%(95%CI:40.81-48.30)、18.31%(95%CI:14.71-22.17)、16.45%(95%CI:13.82-19.25)、2.55%(95%CI:1.56-3.73)、0.37%(95%CI:0.11-0.72)。分層分析發(fā)現(xiàn),B亞型在性傳播感染人群中的流行率呈下降趨勢,而CRF01_AE、CRF07_BC在性傳播感染人群中和CRF0
7、8 BC在異性傳播感染人群中的流行率呈上升趨勢,且不同地區(qū)的HIV-1亞型分布呈現(xiàn)明顯差異。
2.最終有313例研究對象成功進行HIV-1分型,其中CRF01 AE所占比例最高,達49.4%(155/313),其他亞型及流行比例分別為CRF07_BC16.9%(53/313)、B12.8%(40/313)、CRF08_ BC9.3%(29/313)、CRF67_01B3.8%(12/313)、CRF68_01B1.9%(6/3
8、13)、CRF02_ AG0.3%(1/313)、CRF59_01B0.3%(1/313)、C0.3%(1/313)和URFs4.8%(15/313),不同性別、年齡和傳播途徑間的病毒亞型分布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0.01)。
3.279例研究對象中,共發(fā)現(xiàn)36例存在耐藥基因突變,耐藥率為5.0%(14/279),其中未用藥人群的耐藥率為1.8%(4/220),用藥人群的耐藥率為16.9%(10/59),二者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耐藥
9、突變主要包括D30N、L90M、K65R、M184IV、K103N和Y181C等點突變所引起的不同類型抗病毒藥物的高度或中度耐藥,而其他耐藥突變則引起低度或潛在低度耐藥。
4.病程的影響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HIV-1 CRF07/08_BC毒株感染相對B亞型,病程進展緩慢(OR=0.312,95%CI:0.134~0.728),然而CRF07/08_ BC毒株感染者合并耐藥突變較B亞型毒株感染者合并耐藥突變的病程進展更快(OR=12
10、.276,95%CI:2.255~66.830);耐藥的影響因素分析發(fā)現(xiàn),HIV確診時年齡是產(chǎn)生耐藥的保護因素(OR=0.930,95%CI:0.909~0.987),即HIV確診時年齡越小越易發(fā)生耐藥。
結(jié)論:
1.中國HIV-1經(jīng)性傳播人群的亞型分布存在較大的時間變異性和地理差異性,HIV-1的高度變異性給艾滋病的監(jiān)測、預(yù)防和控制帶來了極大挑戰(zhàn)。
2.目前無錫市流行的HIV-1毒株種類復(fù)雜多樣,為有效控
11、制新的重組毒株的產(chǎn)生與流行,應(yīng)進一步加強不同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為干預(yù),并嚴密監(jiān)測HIV-1亞型的流行動態(tài)。
3.相對B亞型,non-B亞型中的CRF07/08_BC感染后病程進展緩慢,然而CRF07/08_BC感染合并耐藥突變較B亞型感染合并耐藥突變的病程進展更快,其作用機制需給予進一步的探討。
4.該地區(qū)HIV-1耐藥株的傳播尚處于低流行態(tài)勢,耐藥突變主要由已有抗病毒藥物的使用所誘發(fā),然而藥物間的交叉耐藥及耐藥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浙江省臺州地區(qū)耐藥HIV-1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上海市HIV-1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深圳市HIV-1分子流行病學及不同亞型混合感染研究.pdf
- HIV-1高暴露持續(xù)血清陰性人群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我國部分地區(qū)HIV-1流行毒株耐藥性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我國部分地區(qū)HIV-1耐藥性毒株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西安市MSM人群HIV-1感染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MSM人群HIV-1感染的影響因素及云南省HIV-1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HIV分子流行病學及輔受體突變導致HIV感染抑制機理的研究.pdf
- 重慶市HIV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結(jié)核桿菌耐藥性及其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分子流行病學答案
- 流行病學實驗流行病學
- 廣西地區(qū)HIV-1流行亞型、基因變異性分析及耐藥突變的實驗研究.pdf
- 北京市MSM人群中HIV-1分子流行病學及新發(fā)感染研究.pdf
- 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子流行病學及分子耐藥機制研究.pdf
- NDM-1泛耐藥菌流行病學及分子特征研究.pdf
- 深圳地區(qū)HBV耐藥突變的高通量檢測及分子流行病學特征.pdf
- 肺癌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 肺炎克雷伯菌耐藥機制及分子流行病學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