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0/8/8f7ef35e-ce73-48b6-98af-7c8ec8076404/8f7ef35e-ce73-48b6-98af-7c8ec8076404pic.jpg)
![基于CBCT測量分析的上頜竇外提升術后上頜后牙區(qū)垂直骨高度的變化.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0/8/8f7ef35e-ce73-48b6-98af-7c8ec8076404/8f7ef35e-ce73-48b6-98af-7c8ec8076404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保證種植體完成骨結合、并且正常行使功能的前提條件是種植手術中必須遵循嚴格的外科原則、種植體周圍有充足的骨組織支持、以及種植體良好的三維位置。但是由于上頜竇的存在使得上頜后牙區(qū)的種植外科手術變得更為復雜。上頜后牙缺失后,由于牙槽嵴的吸收、上頜竇的氣化使上頜后牙區(qū)常常呈現(xiàn)出垂直骨高度不足或嚴重不足的狀況。這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對種植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植體周圍沒有充足的骨組織支持導致骨結合失敗,甚至種植體進入上頜竇內。為解決上頜后牙區(qū)垂直高度不足問題需
2、要應用上頜竇提升技術,為此區(qū)域的種植手術創(chuàng)造更好的骨條件,增加該區(qū)域的垂直骨高度。
上頜后牙缺失以后由于解剖形態(tài)的變化,上頜后牙區(qū)垂直骨高度會發(fā)生不同程度的減小,種植術前的臨床影像學檢查,尤其是錐形束CT的應用已成為上頜后牙區(qū)術前檢查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檢查內容。以往對上頜竇外提升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植骨材料成骨的組織學研究,對外提升術后植骨材料的高度維持研究較少;部分文獻報道過對外提升同期植入種植體的研究;或者是應用數字化曲面斷層的
3、研究,數據測量可能存在誤差比較大。本實驗研究的是上頜竇外提升術延期種植修復的病例,并用CBCT測量手術前后的相關數據,用SPSS17.0軟件對測量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
目的
通過整理收集29位于山東大學口腔醫(yī)院種植科行上頜竇外提升術延期種植的患者臨床病史資料、影像學資料,測量數據包括患者術前剩余骨高度、術后當天的垂直骨高度、術后6個月時的垂直骨高度,對比研究開窗式上頜竇底提升技術對上頜竇牙區(qū)垂直骨量變化以及變化的影響
4、因素,為臨床治療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
材料方法
該實驗的研究對象為從2014年至2016年來山東大學口腔醫(yī)院種植科就診的29位行上頜竇外提升延期行種植手術的上頜后牙缺失的患者。通過術前的常規(guī)檢查對患者全身狀況進行評估,確保能夠接受上頜竇外提升手術,并根據患者術前的口腔檢查、CBCT的影像學檢查對患者局部狀況進行評估,制定相應合理的外科手術方案。通過對比測量患者術前術后的CBCT影像,統(tǒng)計出患者術前剩余估高度(h1)、
5、術后當天垂直骨高度(h2)、術后6個月時的垂直骨高度(h3)以及這三個時間點之間垂直骨高度的變化,并分析可能影響垂直骨高度變化的相關因素。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比較上頜后牙區(qū)剩余骨高度的男女性別差異以及缺牙數目的差異、比較上頜竇外提升術后當天與術后6個月時骨高度變化的性別差異、缺失牙數目的差異;應用多因素多元統(tǒng)計回歸分析術后6個月時的變化量與手術提升高度、術前剩余骨高度、性別、年齡的的相關關系。
結果
(1)術前上頜后牙
6、區(qū)平均剩余骨高度為2.42±1.11mm,術后當天平均垂直骨高度為10.92±1.06mm,手術移植的骨替代材料的平均高度為8.50±1.41mm,術后6個月平均垂直骨高度為9.93±0.96mm,移植骨替代材料高度的平均變化量為1.00±0.27mm,移植骨替代材料的高度的變化率平均為11.8%。術前與術后上頜后牙區(qū)垂直骨高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術前與術后6個月上頜后牙區(qū)垂直骨高度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
7、2)女性術前剩余垂直骨高度平均值為238±1.14 mm,男性術前剩余垂直骨高度平均值2.46±1.08mm;女性術后6個月上頜后牙區(qū)垂直骨高度平均值為9.90±0.96mm,男性術后6個月上頜后牙區(qū)垂直骨高度平均值為9.96±0.97mm。不同性別之間術前剩余骨高度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術后當天與術后6個月垂直骨高度的變化量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3)上頜后牙區(qū)單顆牙缺失剩余骨高度平均為2.86±0.44mm,術后即刻垂直骨高度為
8、10.10±0.98mm,術后6個月時垂直骨高度為9.27±0.83mm;上頜后牙區(qū)多顆牙連續(xù)缺失剩余骨高度平均值為2.34±1.17mm,術后即刻垂直骨高度為11.07±1.01mm,術后6個月垂直骨高度為10.10±0.96mm;上頜后牙區(qū)單顆牙缺失對比多顆牙連續(xù)缺失術的上頜后牙區(qū)剩余骨高度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單顆牙缺失組大雨5多顆牙缺失組;上頜后牙區(qū)單顆牙缺失對比多顆牙連續(xù)缺失術后當天與術后6-8個月垂直骨高度的變化存在顯著性差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上頜后牙根尖與上頜竇底關系及上頜竇粘膜囊腫的CBCT研究.pdf
- 以上頜后牙為參照的上頜竇底位置的CBCT觀察.pdf
- CBCT觀察拔牙后上頜竇竇底及牙槽嵴的變化.pdf
- 低位上頜竇磨牙缺失患者的上頜竇相關測量分析.pdf
- 上頜阻生尖牙CBCT的測量分析.pdf
- 青少年骨性Ⅱ類不同垂直骨面型顴牙槽嵴骨厚度及上頜竇高度的CBCT研究.pdf
- CBCT在上頜后牙區(qū)種植中的臨床應用分析.pdf
- 上頜前牙區(qū)種植同期GBR術后骨量變化的臨床CBCT研究.pdf
- 多層CT3D成像測量上頜快速擴弓后上頜骨的位置變化.pdf
- 上頜前牙與前磨牙唇側骨壁厚度的CBCT測量分析.pdf
- 超聲骨刀輔助上頜竇外提升術的臨床評價.pdf
- 基于CBCT的上頜竇相關解剖結構的研究.pdf
- 山東地區(qū)成人上頜后牙與牙槽骨位置關系的CBCT研究.pdf
- 上頜后牙區(qū)種植相關解剖結構的錐形束CT測量分析研究.pdf
- 無骨粉充填的上頜竇外提升成骨效能的動物實驗研究.pdf
- 單純上頜竇外提升同期種植術的臨床研究
- 上頜竇外提升術種植手術病例報告.pdf
- 上頜后牙區(qū)牙種植術中垂直骨量不足相關問題的臨床研究.pdf
- 種植體支抗上頜后牙頰側植入區(qū)CBCT的綜合評價.pdf
- 基于CBCT的漢族人群上頜竇解剖形態(tài)影像學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