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1/8/8624e688-f389-4041-a949-f5a67f596018/8624e688-f389-4041-a949-f5a67f596018pic.jpg)
![饑餓與脫水狀態(tài)下血栓形成危險因素的初步評估.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1/8/8624e688-f389-4041-a949-f5a67f596018/8624e688-f389-4041-a949-f5a67f596018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
通過對饑餓、脫水狀態(tài)下機體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進行初步評估,篩查有價值的臨床指標,為今后類似事件臨床救治中防治血栓形成提供一定的理論依據(jù)。
方法
以3.28王家?guī)X礦山透水事件的獲救礦工為研究對象,收集115例獲救者的全部臨床資料,包括姓名、性別、年齡、血栓形成相關疾病病史,如雙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基礎心肺疾病、靜脈炎/靜脈曲張、高血壓、糖尿病及風濕免疫疾病等,生命體征,入院和出院時
2、血液學相關檢測指標,包括血細胞分析、C反應蛋白、鐵蛋白、膽紅素、尿酸,凝血檢查指標,尿液檢查及尿量,入院48~96小時內(nèi)雙下肢深靜脈彩超結(jié)果,剔除12例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壓病或靜脈炎/靜脈曲張等影響凝血.纖溶系統(tǒng)活性疾病者,103例納入研究。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建立數(shù)據(jù)庫,將上述研究指標錄入數(shù)據(jù)庫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將測定值在參考值范圍內(nèi)的數(shù)據(jù)定義為正常,以0表示;否則為異常,以1表示?!鱔為入院與出院時數(shù)據(jù)的差值。血漿容
3、量變化百分比[△PV(%)]根據(jù)Dill和Costill推導的公式計算:△PV(%)=100[HbA(1-HctB×10-2)/HbB(1-HctA×10-2)]-100(A與B分別代表入院與出院)。體重指數(shù)(BMI)=體重(Kg)/身高(m2)。以入院后再進食的時間(天)為橫坐標,紅細胞計數(shù)(RBC)、血紅蛋白量(Hg)與紅細胞壓積(Hct)在各天的測定值為縱坐標,繪制上述指標隨再進食時間變化的曲線,觀察其變化趨勢。
結(jié)
4、果
1.人體測量學資料103例研究對象均為男性,年齡19~55歲,平均38.8歲。入院時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心率(HR)均較出院時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75~3.891,均P<0.05)。出院時體重較入院時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118,P<0.05)?!鱀BP與△HR無相關性(P>0.05);△SBP與△HR呈正相關性(r=0.401,P<0.05);△DBP、△SBP與血漿容量變化
5、百分比[△PV(%)]無相關性(均P>0.05);△HR與△PV(%)呈正相關性(r=0.329,P<0.05)。
2.血液濃縮程度評價獲救當時均有程度不等的口渴感,獲救當天平均尿量為654.971ml,尿比重為1.025。入院時血漿容量低于出院時,△PV(%)為-15.8%。RBC、Hg及Hct的趨勢圖提示,入院時上述指標均高于出院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2.212~14.195,均P<0.001)。△PV(%)與△
6、Hg、△RBC、△Hct呈正相關(r=0.692~0.901,均P<0.05)。
3.炎癥指標白細胞計數(shù)(WBC)<4×109/L或>10×109/L者占11.7%(12/103),4×109/L~10×109/L者占88.3%(91/103)。C反應蛋白(CRP)升高者占19.0%(8/42);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升高者占42.9%(9/21);CRP、WBC計數(shù)的異常率分別與hsCRP的異常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
7、義(x2=4.028,P<0.05;x2=12.076,P<0.05),以hsCRP的異常率為高。鐵蛋白升高者占75.0%(21/28),血清鐵離子均在正常范圍;鐵蛋白與鐵離子無相關性(P>0.05)。
4.血栓形成相關血液學指標入院時同型半胱氨酸(Hcy)較出院時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18.810±6.781vs.9.215±4.817μmol/L,t=9.095,P<0.001);體重指數(shù)(BMI)正常者與異常者、年
8、齡大于40歲者與小于等于40歲者、吸煙者與不吸煙者Hcy升高人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入院時尿酸升高人數(shù)多于出院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63.5%(47/84)vs.0.97%(1/103),x2=73.305,P<0.001];△尿酸與△PV(%)無相關性(P>0.05)。葉酸(FA)降低者占25.0%(7/28)。甘油三酯(TG)升高者占9.6%(7/73)。脂蛋白(a)[Lp(a)]升高者占53.1%(17/32);吸
9、煙者Lp(a)升高數(shù)(26/41)較不吸煙者(11/32)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x2=6.064,P<0.05)。
5.凝血檢查入院時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及纖維蛋白原(FIB)均在參考值范圍之內(nèi)。入院時D-二聚體(DD)升高者占16.3%(7/43),與出院時DD升高者(18.2%,6/33)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入院時抗凝血酶Ⅲ(AT-Ⅲ)降低者占
10、27.3%(9/33),AT-Ⅲ的首次檢測結(jié)果較出院時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77.075±8.160vs.91.342±12.589,t=-4.924,P<0.001)。
6.其他指標入院時總膽紅素(TBIL)、間接膽紅素(IBIL)、直接膽紅素(DBIL)高于出院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3.525~8.220,均P<0.001),其中間接膽紅素升高程度高于直接膽紅素(46.4%vs.33.6%)?!鱐BIL、△I
11、BIL、△DBIL與△PV(%)均無相關性(均P>0.05)。
7.下肢深靜脈彩超所有獲救者雙下肢深靜脈均無血栓形成。
結(jié)論
1.饑餓、脫水狀態(tài)下存在血液濃縮、炎癥或微炎癥反應、脂代謝紊亂、同型半胱氨酸升高及高尿酸血癥等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
2.鐵蛋白可能是評估饑餓、脫水狀態(tài)下機體炎癥反應更為敏感的指標。
3.在饑餓、脫水狀態(tài)下膽紅素升高可能是機體的一種保護性適應反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饑餓狀態(tài)下糞腸球菌生物膜形成機制的實驗研究.pdf
- 房顫患者左房血栓形成機制及危險因素的初步研究.pdf
- 住院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評估表的研制.pdf
- 外科住院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評估研究.pdf
- 近-超臨界狀態(tài)下甘油脫水反應的研究.pdf
- 饑餓狀態(tài)下南方鲇(Silurusmeridionalis)氮排泄及能量利用的研究.pdf
- 腫瘤患者血栓風險評估及其高凝狀態(tài)下早期干預的臨床意義.pdf
- 哈薩克族房顫與血栓形成前狀態(tài)的相關因素分析.pdf
- 肝硬化門靜脈血栓形成危險因素分析.pdf
- 顱內(nèi)靜脈系統(tǒng)血栓形成病因和危險因素
- 肝硬化門靜脈血栓形成的相關危險因素分析.pdf
- 非瓣膜性房顫心房內(nèi)血栓形成危險因素的分析.pdf
- 北京大學深圳醫(yī)院婦科圍術期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評估.pdf
- 肝硬化合并門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pdf
- 船舶英語外文翻譯--船舶危險狀態(tài)下的縱向強度計算
- 心房顫動患者左心房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探討.pdf
- 糖尿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pdf
- 麻醉手術期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分析.pdf
- 血液灌流患者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因素及對策.pdf
- 血栓彈力圖在評估深靜脈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應用價值探討.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