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1/10/ddd0e96b-1b14-4a8c-832c-91f09e4ebdc7/ddd0e96b-1b14-4a8c-832c-91f09e4ebdc7pic.jpg)
![詩學傳統(tǒng)與傳統(tǒng)詞學.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1/10/ddd0e96b-1b14-4a8c-832c-91f09e4ebdc7/ddd0e96b-1b14-4a8c-832c-91f09e4ebdc7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詩學傳統(tǒng)指自先秦以來形成的“詩言志”傳統(tǒng)。包括創(chuàng)作思想,表現方法,作家學問、修養(yǎng)等。傳統(tǒng)詞學則指在《花間集》之后形成的以婉約柔媚為美的,以言情為主要特色的詞學觀念。本文主要探討傳統(tǒng)詞學之詩學化過程及其對詞之“幽微要眇”審美特色保留之原因。這一探討與研究,對揭示文學發(fā)展的社會性及其內在規(guī)律性,把握詞之美感特質與詩歌之異同,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本文試圖通過總體分析和個案梳理相結合的方法,分上下兩編探討詩學傳統(tǒng)對傳統(tǒng)詞學之影響。上編
2、分三章,宏觀地探討詩教對詞作及其理論之影響。 第一章從詩重意,詞重聲談起,分析了文人之思想與修養(yǎng)對詞之雅化、詩化的影響。從而證明了一種文體的發(fā)展,最終還是受到人文等社會環(huán)境之影響。所以,以言情、娛樂為主張的人為傳統(tǒng)之詞學觀,終究會被打破。詞之詩化、社會化是發(fā)展之必然。 第二章討論了詞學在政治、倫理化過程中,對詩學中“比興寄托”之繼承與發(fā)展。論述了詞學如何繼承了“比興寄托”手法,使詞之創(chuàng)作與批評更加政治化、倫理化,從而使“
3、寄托“所具有的政教與審美內涵,在詞學中得到完美統(tǒng)一。 第三章探討了詞學對詩騷傳統(tǒng),尤其“楚騷”精神的繼承,并分析了其中原因。本文認為,楚騷所具有的“反復纏綿”的表現方式與詞之“曲盡人意”的文體特質相暗合。而且,詞一旦與道德相聯系,更宜于表達悲劇情感。因為這種幽怨之情,在委曲倚之于聲后,就具有了吞吐頓挫、纏綿悱惻的楚騷精神之美。所以,詞宜于表達“幽約怨悱”之情。 下編除了唐宋詞一章總體論述詞學之詩化外,主要通過對清代重要詞
4、派代表人物的身世、經歷、學養(yǎng)、個性等方面的研究,論證了詩學傳統(tǒng)對詞學觀念之影響。其意在透過具體作家詞學觀念形成的歷史,來觀照詩學是如何對詞學家發(fā)生作用,使詞詩學化,以及詞又如何保留了自己之審美特質。 第一章從唐宋詞之創(chuàng)作與理論兩方面探討了唐宋詞雅化與詩化之進程及其產生的原因。研究發(fā)現:唐宋詞的詩化,主要是創(chuàng)作中的詩化傾向。理論上,他們更注重詞體本身之表達方式和審美特質;而非道德意義上的美感特質。詞為宋之“一代文學”。但從詞學理論
5、上看,清代則更成熟、更繁榮,并出現了很多有意義、有價值的詞學觀。而且,從眾多流派中,我們也發(fā)現了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即任何一家的詞學觀,都與詩學修養(yǎng)和傳統(tǒng)觀念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文以幾個代表性人物,來例證詩學傳統(tǒng)對詞學觀念的影響。 第二章論述了陳維崧之創(chuàng)作及理論之詩學化。陳維崧“詞亦如經史”理論的提出和“窮而后工”的詞學觀,既提高了詞體之地位,也增加了詞作在表現中的感發(fā)力量。但他的詩歌化的表現方式,卻使得詞作缺少了“幽微要眇”
6、的美感特質。所以,詞是不能完全詩化的。 第三章通過朱彝尊之儒家學養(yǎng),即他的才、學、識之文化背景看詩學傳統(tǒng)對詞學之影響。朱彝尊博學通才,在文史哲各個方面都有著自己的貢獻。經學上,他反對宋明理學,反對空談,有著通經致用的思想;文學上認為“詩篇雖小技,其源本經史”,提倡“文以載道”。因此,透過他的詞論和詞作中表現出的溫柔敦厚之思想和摯誠嚴肅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來研究詩學修養(yǎng)對詞學思想的發(fā)展演變之影響,有著重要的參考意義。 第四章探討了
7、張惠言儒家“義理”思想對詞作與詞論之影響。論述了張惠言的經學家氣質與他敏感而睿智詞心所產生的理論與創(chuàng)作上的矛盾與統(tǒng)一。張惠言以“道德”論詞、評詞,牽強比附。但他所選之詞確實有著很高的審美價值。他自己的詞作更是道德與審美的完美結合與統(tǒng)一。因此,研究張惠言,對理解詞之詩化及審美特質的保留,有著某種借鑒意義。 第五章論述了周濟對詩學中“寄托”理論之繼承與發(fā)展。周濟第一次界定了“寄托”之內涵,使“寄托”既承載了社會歷史內容,又具有了藝術
8、上的審美特質。此外,周濟還巧妙的把詞樂與詩歌之教化功能聯系起來,推尊詞體,頗具創(chuàng)建性。 第六章論述了陳廷焯《風》《騷》理論所具有的詞學意義和美學價值。陳廷焯論詞強調作者自身的儒家修養(yǎng)和身世遭遇的作用。并認為“忠愛纏綿”、“盤旋唱嘆”為“楚騷”之精神內涵和審美特質,所以,他提出了詞宜于表達幽約怨悱之情。這種觀點的提出,對于探討詞之審美特質,有著重要意義。 第七章以晚清詞人況周頤為例,論述了重、拙、大理論對詞學的貢獻。況氏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艾略特“傳統(tǒng)”詩學觀探究.pdf
- 傳統(tǒng)的“現存”:從性靈詩學到五四新詩.pdf
- 顧隨先生之詩學與詞學思想研究.pdf
- 傳統(tǒng)美育與美育傳統(tǒng)
- 關于除夕的傳統(tǒng)祝福詞
- 傳統(tǒng)與反傳統(tǒng)的并置
- 桐城派與中國詩學傳統(tǒng)——以劉大櫆為中心
- 宮體傳統(tǒng)與花間傳統(tǒng).pdf
- 《傳統(tǒng)與個人才能》的詩學觀念透析——艾略特詩學對中國現代詩歌的影響.pdf
- 《易》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藝觀.pdf
- 傳統(tǒng)中式婚禮主持詞范本
- 傳統(tǒng)中式婚禮主持詞范本
- 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主持詞
- 郭路生對中國詩學傳統(tǒng)的繼承_18484.pdf
- [2021主持詞]中式婚禮傳統(tǒng)主持詞
- [2021主持詞]中式婚禮傳統(tǒng)主持詞
- 傳統(tǒng)與現代.pdf
- 桐城派與中國詩學傳統(tǒng)——以劉大櫆為中心_18677.pdf
- 山西傳統(tǒng)村落與傳統(tǒng)民居空間形態(tài)研究.pdf
- 開新傳統(tǒng):傳統(tǒng)調解與現代法治對話.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