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布尼亞病毒遺傳進化研究以及檢測方法檢測方法的建立.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2007年5月,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首先在我國河南省信陽市報道。流行病學調(diào)查結果發(fā)現(xiàn),該病病例高度散發(fā),主要分布植被豐富的丘陵地帶或者山區(qū),發(fā)病患者主要為中老年農(nóng)民,發(fā)病前有蜱叮咬史,符合蟲媒傳染病流行傳播的特點。最開始,人無形體(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曾被認為是此次SFTS的病原體。然而在之后的3年收集的

2、206例SFTS疑似病例中,最后確診為無形體感染陽性樣本僅有6例(約3%)在,并且均未分離出病原體。這說明該病可能是有新的病原體引起的。
  2010年,中國疾病預防控中心和河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研究者先后確定了引起該病的病原體是一種新布尼亞病毒,并分別命名為發(fā)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征布尼亞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和發(fā)熱,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

3、綜合征布尼亞病毒( Fever, thrombocytopenia and leukopenia syndrome Virus,F(xiàn)TLSV)。隨后,在我國湖北、山東、安徽、江蘇、遼寧等省也報道了相關的病例,同時該病毒在韓國,日本也先后被報道出來。隨后的血清學流行病學調(diào)查研究顯示,該病毒在山區(qū)人群中血清陽性率在1%-3.8%之間。這項研究表明,該病毒可能在中國分布廣泛流行,但是只有一小部分感染人群發(fā)病。
  SFTSV由L,M,S三

4、個片段組成,長度分別為6391bp,3397bp和1760bp,GC含量在48.45%-49.62%之間。L片段編碼RNA依賴的RNA聚合酶(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M片段編碼外膜蛋白Gn和Gc。S片段編碼核蛋白N和非結構蛋白Ns分別位于正義鏈和負義鏈。SFTSV的媒介可能是蜱蟲。已有報道發(fā)現(xiàn)從家畜如牛、水牛、山羊和貓上采集到的長角血蜱(Haemaphyssalis,H. longicornis)和

5、微小牛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R. microplus)能夠檢測到 SFTSV,這些SFTSV的核酸序列與人體發(fā)現(xiàn)的SFTSV具有高度的一致性。這表明SFTSV可能通過蜱蟲實現(xiàn)動物與人之間傳染流行。目前已經(jīng)有報道發(fā)現(xiàn)表明SFTSV可能會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對于人類公共衛(wèi)生來說,SFTSV是一個潛在威脅。
  由于該病毒是一個新發(fā)病原體,對于該病毒的分子進化分析結果表明目前的流行的SFTSV存在五種主要的流

6、行型別,但是缺少進一步的詳細的分子進化方面知識。首先,SFTSV的祖先是什么時候產(chǎn)生的?SFTSV病是如何從起源地進行傳播的?有沒有進化規(guī)律和特征這些SFTSV的進化問題不僅是病毒學家關心的研究課題,也是 SFTSV預防控制的公共衛(wèi)生核心問題之一。因為起源時間、傳播路徑以及進化動態(tài)變化的信息對于SFTSV監(jiān)控和防治將提供主要的支撐作用。本研究通過本研究組分離的SFTSV的全基因組序列以及公用數(shù)據(jù)存在的基因組序列,對其進行SFTSV系統(tǒng)的

7、分子研究。其次,SFTSV是新發(fā)的傳染病,對于其致病機制和流行病研究目前不多,同時也沒有有效的治療藥物,而且目前病例在多個地區(qū)報道且呈日漸增多的趨勢。本研究研制了基于實時熒光定量PCR的檢測技術,以便及時給予 SFTSV疑似患者及時診斷,然后給以正確治療以降低疾病的病死率。基于上述兩個目的,本課題開展了關于SFTSV的遺傳進化研究和核酸檢測方法的建立。
  本研究分離和測序了12株SFTSV病毒,通過遺傳距離和一致性分析,表明這1

8、2株病毒遺傳距離很近。通過比對分析確認了RNA依賴的RNA聚合酶功能區(qū)域Ⅰ-Ⅴ(區(qū)域Ⅰ[104-127],區(qū)域Ⅱ[649-707],區(qū)域Ⅲ[904-1186],區(qū)域Ⅳ[1190-1289]和區(qū)域V[1179-1289]),在功能區(qū)域Ⅲ確定了RNA依賴RNA聚合酶保守基序PreA[904-941],A[976-1005],B[1074-1093],C[1118-1130],D/E[1161-1186]。預測M基因編碼的外膜蛋白的Gn和Gc

9、的保守結構域,位置分別在177-558位置,和563-996的位置;外膜蛋白前19個氨基酸為信號肽,包含有三個跨膜結構區(qū)域(AA453-470,AA496-1035,AA1036-1058),在SFTSV的外膜蛋白上發(fā)現(xiàn)有2個N-糖基化修飾位點、12個N-乙酰氨基葡萄糖基化修飾位點、15個O-糖基化修飾位點和三個位于部分毒株上的C-甘露糖基化修飾位點;確定了通過比對分析確定了N蛋白在白蛉熱病毒重保守氨基酸Tyr4, Phe11和Trp2

10、4。
  進化樹分析顯示L節(jié)段、S節(jié)段和M節(jié)段的樹形拓撲結構都很相似,顯示SFTSV目前存在六種截然不同的基因型。通過進化樹分析,發(fā)現(xiàn)了四個重配事件,重組事件分別涉及L、M和S節(jié)段,推斷基因重配可能是SFTSV進化的潛在動力之一。本研究推斷SFTSV的L、M和S三個節(jié)段的進化速率,1.19×10-4(1.27×10-5–2.22×10-4,95%HPD)substitutions/site/year,2.42×10-4(8.07×

11、10-5–4.16×10-4,95%HPD)substitutions/site/year,2.28×10-4(4.35×10-5–4.48×10-4,95%HPD) substitutions/site/year;推斷了L、M和S三個節(jié)段的起源時間分別為191年以前(95%HPD=51-381);182年以前(95%HPD=73-353),294年以前(95%HPD=82-681)。綜上所述,可以推斷是SFTSV的起源時間距離目前18

12、2-294年以前。研究發(fā)現(xiàn)SFTSV的種群變化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nèi)保持相對穩(wěn)定;從1999開始,該病原體的有效群體數(shù)量開始迅速增長,這種趨勢一直持續(xù)到2008年,然后有效群體數(shù)量又下降的趨勢。淮陽山、遼寧、日本、江蘇和浙江這五個地區(qū)的毒株是以本地的毒株進化為主,而其余地方的毒株主要是輸入性毒株為主。確定了SFTSV可能起源于中國淮陽山區(qū)域,確立了四條主要傳播路徑。經(jīng)BF統(tǒng)計分析,淮陽山至山東(BF=9.74),江蘇至山東(BF=3.35)

13、和江蘇至遼寧(BF=3.31)顯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通過SLAC, IFEL, FEL和FUBAR等軟件確定了SFTSV的四個蛋白主要選擇壓力為負選擇壓力,dN/dS值在0.048-0.14之間,其中M基因的dN/dS值比另外三個基因的高。通過MEME方法在SFTSV的三個蛋白上發(fā)現(xiàn)了多個偶發(fā)性正選擇壓力位點。在L基因上發(fā)現(xiàn)了5個正選擇位點(sites20,243,1653,1656和1749),在M基因上共計發(fā)現(xiàn)了9個正選擇壓

14、力位點(sites322,384,553,638,641,650,925,955和1032),在Ns蛋白上發(fā)現(xiàn)了一個位點228。這說明自然選擇壓力作用于 SFTSV是偶發(fā)的,同時說明這種選擇壓力可能會被負選擇壓力位點所掩蓋,MEME方法在檢測偶發(fā)性突變位點較其他方法有優(yōu)勢。
  通過DEPS方法確定了定向進化的位點,表明有一種選擇壓力存在促進選擇適應。在 L基因中共計檢測到了36個位點處于定向正選擇壓力下,氨基酸的取代趨于13個殘

15、基。在M基因中,共計檢測到了50個位點處于定向正選擇壓力之下,氨基酸的取代趨向于16個氨基酸。在Ns基因中共計檢測到了12個位點處于定向正選擇壓力之下,氨基酸的取代趨向與9個氨基酸。同時發(fā)現(xiàn)了四個進化分枝處于偶發(fā)性正選者壓力下。分別是2011YPQ17和2012YGS10毒株的L基因片段,YPQ2_2011毒株的M基因片段和2013038S毒株的Ns蛋白。
  本研究建立了基于TaqMan的Real-time PCR方法檢測SFT

16、SV RNA,該方法檢測引起相同出血熱癥狀的病毒為陰性,最低檢出限為2-5copies分子/反應,檢測79例SFTSV感染患者的急性期血清,陽性率為96%,表明本課題研制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異性。進一步評價臨床分析新能,共計檢測416例SFTSV疑似樣本,檢出317例陽性樣本,陽性檢出率為73.79%,說明該檢測方法可以用于臨床樣本檢測。
  本研究對SFTSV的L、M和S基因編碼蛋白質進行了結構和功能預測分析,對于外膜蛋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