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4/17/07a2db77-1ec0-4a92-bc00-5e02388ed469/07a2db77-1ec0-4a92-bc00-5e02388ed469pic.jpg)
![上海市蘇州河濱水步道空間調查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4/17/07a2db77-1ec0-4a92-bc00-5e02388ed469/07a2db77-1ec0-4a92-bc00-5e02388ed469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濱水步道是城市濱水公共空間重要的組成部分,承載了景觀視覺展示、游憩空間體驗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塑造等重要功能,是水陸游憩空間的過渡帶。國外對于濱水步道的研究較為成熟,分別從濱水步道的空間規(guī)劃設計、節(jié)點設計、道路組織、游憩等方面進行了不同的闡述,而國內對于濱水步道空間的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蘇州河作為上海的母親河,其兩岸一度由于河水污染等問題呈衰敗態(tài)勢,近年來上海市政府持續(xù)加大對蘇州河的污染治理和景觀改造,其兩岸恢復了一定的發(fā)展活力,濱河景觀得到了較
2、大的改善,特別是蘇州河兩岸濱水步道的建設,為市民提供了親水賞水的機會。但是目前蘇州河濱水步道存在著連通度不高、部分區(qū)段親水性不足、游憩配套設施缺乏等問題導致河岸休閑功能未得到有效發(fā)揮,而關于蘇州河研究較多是從濱水景觀、生態(tài)恢復、植物種植設計、河岸帶結構的演變、沿線產(chǎn)業(yè)格局變遷等進行研究,對于濱水步道空間的研究尚未涉及。
本文選取濱水步道為研究切入點,對蘇州河兩岸濱水步道空間進行調查與研究,旨在完善國內濱水步道空間研究的理論體系
3、,為濱水步道空間規(guī)劃與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同時滿足蘇州河濱水步道空間功能與景觀進一步合理化和完善化的迫切需要。
本文在界定城市濱水步道空間相關概念、綜述國內外文獻的基礎上,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研究:①依據(jù)社會學調查的理論與方法,實地調研蘇州河濱水步道個體特征及連通度、濱水步道空間內部構成要素及界面要素,并應用歸納總結法從親水性的角度對濱水步道空間界面的組合模式進行系統(tǒng)分析;②結合城市用地性質及環(huán)境特征將濱水步道分為公園型濱水步道
4、、住區(qū)型濱水步道、城市道路型濱水步道及單位型濱水步道4大類,并分析了各類濱水步道空間的現(xiàn)狀特征;③采用AHP層次分析法和綜合指數(shù)法等數(shù)理方法構建了濱水步道空間質量的評價體系,建立濱水步道空間評價模型,評價分析了蘇州河兩岸不同類型、不同區(qū)段的濱水步道空間質量等級;④總結分析蘇州河濱水步道空間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yōu)化建議。
研究結果顯示:①蘇州河濱水步道寬度以1.5-4m為主,線型以直線型及曲線型為代表,鋪裝則廣泛采用石材及地磚;②
5、蘇州河南北兩岸的步道連通度均未達到理想水平,分別為70.60%、62.12%;③蘇州河濱水步道空間界面要素主要包括水、植物、道路、墻體、建筑等,不同的要素組合方式形成了“見水”及“不見水”兩種空間界面模式,其中“水+植物”、“植物+植物”的見水型空間界面模式是蘇州河兩岸最主要的模式,分別為37%、25%;④蘇州河濱水步道空間綜合質量等級為Ⅲ級(一般),各區(qū)段質量參差不齊,其中Ⅰ級有11段,占22.92%,包括蘇州河夢清園主題公園、西康路
6、—寶成橋(北岸)、半島花園、倉751等;Ⅱ級有18段,占37.5%,包括長風1號濱水綠地,烏鎮(zhèn)路—新閘路(南岸)、上海蘇堤春曉名苑、E倉創(chuàng)意等;Ⅲ級有12段,占25%,包括上海水上公安局碼頭、恒豐路—普濟路(北岸),華苑住宅小區(qū)、海煙物流;Ⅳ級有4段,占8.33%,包括江寧路—光新路(北岸)、浙江路—西藏路(北岸);Ⅴ級有3段,占6.25%,為河南南路—西藏路(南岸)、凱旋路—蘇州河DOHO(南岸)、福建路—浙江路(北岸);⑤不同類型的
7、濱水步道空間質量等級也有所差異,其中,公園型濱水步道、住區(qū)型濱水步道為Ⅱ級,單位型濱水步道接近Ⅱ級,城市道路型濱水步道質量等級為Ⅲ級;⑥針對蘇州河兩岸濱水步道空間的存在的問題、參照黃浦江兩岸濱江公共環(huán)境建設標準,從美感度、生態(tài)性及游憩度三個方面對濱水步道空間設計提出優(yōu)化建議,為蘇州河及同類型濱水步道空間的規(guī)劃設計給予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本文的主要創(chuàng)新點在于:首先基于社會學調查理論,通過田野調查法獲取第一手調查資料;其次運用AH
8、P層次分析法、綜合指數(shù)法構建了濱水步道空間評價模型,從濱水步道美感度、生態(tài)性和游憩度三大方面建立了指標體系,該評價模型經(jīng)過一定的調整和修正,可用于同類城市濱水步道空間的評價;最后為蘇州河濱水步道空間功能與景觀的進一步完善提出了優(yōu)化建議。
鑒于本文調研季節(jié)主要集中在秋冬兩季,植物景觀的數(shù)據(jù)采集尚不全面,同時調研時間均為白天,未涉及濱水步道夜間景觀,這在一定程度上上影響了研究結果的全面性與客觀性;其次,本文側重于濱水步道實體空間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蘇州河濱水空間使用者行為調查研究
- 城市濱水區(qū)居住空間分異研究——以上海市蘇州河濱水區(qū)為例.pdf
- 近代上海蘇州河濱水區(qū)城市空間的演變-兼論蘇州河濱水區(qū)城市空間綜合整治.pdf
- 近代上海蘇州河濱水區(qū)城市空間的演變兼論蘇州河濱水區(qū)城市空間綜合整治(1)
- 湖州市小市河濱水步道空間優(yōu)化策略研究.pdf
- 上海市太極拳館調查研究
- 上海市重癥護理實踐的調查研究.pdf
- 上海市太極拳館調查研究.pdf
- 上海市家政服務人員調查研究.pdf
- 上海市閔行區(qū)中學排球教學現(xiàn)狀調查研究.pdf
- 上海市幼兒器樂教學的現(xiàn)狀調查研究.pdf
- 上海蘇州河濱水景觀研究——以中遠兩灣城為例.pdf
- 上海市小學家校體育合作的調查研究.pdf
- 上海市蘇州河水體中合成麝香和有機污染物的現(xiàn)狀研究.pdf
- 上海市公務員去職意向實證調查研究.pdf
- 蘇州河濱水地帶再開發(fā)的轉型過程研究.pdf
- 上海市中學生自然災害意識調查研究.pdf
- 上海市居民參與傳統(tǒng)體育活動的調查研究.pdf
- 上海市蓄電池行業(yè)鉛危害現(xiàn)狀調查研究.pdf
- 上海市別墅調查與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