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磺基琥珀酸酯鈦鐵礦捕收劑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8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前攀枝花鈦鐵礦選礦的難題是總體回收率偏低,主要原因是大量微細粒鈦鐵礦不能通過浮選環(huán)節(jié)得到有效回收,使大量鈦資源丟棄在尾礦中。而提高捕收劑浮選性能是解決微細粒鈦鐵礦回收難題的關鍵之一,針對工業(yè)應用捕收劑目前存在水溶性較差、不耐硬水、不耐低溫和成本較高等不足,開發(fā)出新型磺基琥珀酸酯鈦鐵礦捕收劑,并研究、考查其對鈦鐵礦的浮選性能。
   本文以脂肪酸、醇胺以及馬來酸酐等為原料,經過酰胺化、酯化和磺化等單元最終合成三個新型磺基琥珀酸酯

2、捕收劑LN1、LN2和LN3。該捕收劑分子中含有對鈦鐵礦有較好捕收性能、優(yōu)良水溶性能、耐硬水、耐低溫等性能的官能團,如:酰胺基、酯基、羧基和磺酸基等基團。通過實驗研究確定了LN1、LN2和LN3合成工藝路線:首先是脂肪酸和醇胺摩爾比1∶0.8合成脂肪酸醇酰胺;其次是脂肪酸醇酰胺的馬來酸酐酯化,摩爾比為1∶1.1;最后是前一步產物和磺化試劑的加成磺化反應。新型捕收劑產物通過定性和定量分析確定其有效成分的官能團和含量,未提純直接用于浮選。<

3、br>   通過新型捕收劑、MOH以及油酸鈉分別對微細粒鈦鐵礦和鈦輝石單礦物(-37μm占55%左右)進行浮選對比試驗研究,考查了新型捕收劑的浮選性能。在捕收劑用量為60mg/L時,新型捕收劑浮選鈦鐵礦取得最大作業(yè)回收率,LN1、LN2和LN3浮選鈦鐵礦的回收率分別為80%左右、90%以上和90%以上;MOH和油酸鈉浮選鈦鐵礦的回收率分別為70%左右和90%以上。弱堿性條件下捕收能力順序為:油酸鈉>LN3>LN2> LN1>MOH;在

4、2.0<pH≤6.0酸性礦漿中,捕收能力順序為:LN2≈LN1>油酸鈉>LN3>MOH。新型捕收劑浮選鈦輝石的回收率為20%左右,捕收能力順序為:LN1≈LN2>LN3≈油酸鈉>MOH??梢娦滦筒妒談┠軌蜉^好分離鈦鐵礦和鈦輝石。
   通過新型捕收劑、MOH以及油酸鈉對微細粒人工混合礦(-37μm占55%左右)進行浮選對比試驗研究,表明:LN1和LN2取得精礦品位最大為37%和36%,回收率最大為90%和85%左右;LN3取得精

5、礦最好品位為40%以上,回收率30%左右;油酸鈉和MOH精礦最好品位分別為38%和34%左右,最大回收率分別為65%和20%左右??梢娙齻€新型捕收劑無論在精礦品位還是回收率上都比MOH更好,LN1和LN2的浮選指標比油酸鈉有更好。
   通過新型捕收劑、MOH以及油酸鈉浮選攀西地區(qū)微細粒級鈦鐵礦(-37μm占95%以上)實際礦石對比試驗,考查了新型捕收劑對微細粒級實際礦石的捕收性能。在pH=4.5~5.0礦漿體系中,采用一粗一精

6、浮選流程,LN1、LN2、LN3、MOH和油酸鈉獲得的鈦精礦品位分別為:39.28%、38.05%、35.21%、41.93%和42.23%,回收率分別為:57.57%、49.38%、46.06%、17.64%和2.74%。初步實驗研究表明新型捕收劑能夠較好地回收微細粒鈦鐵礦。
   通過Zeta電位測定、紅外光譜分析、礦物表面電性分析以及礦物溶液化學分析等手段研究探討新型捕收劑與鈦鐵礦之間相互作用機理。鈦鐵礦與新型捕收劑作用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