橿子櫟和匙葉櫟的譜系地理結構和群體遺傳多樣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橿子櫟(Quercus baronii)和匙葉櫟(Quercus dolicholepis)均屬殼斗科(Fagaceae),櫟亞屬(Quercus),橿子櫟組(Section Echinolepides)落葉喬木,是中國特有的櫟屬植物,主要沿秦巴山區(qū)這一獨特地理區(qū)域分布,具有重要的經(jīng)濟用途和不可替代的生態(tài)學意義。橿子櫟和匙葉櫟是部分同域或鄰域分布的兩個物種,它們是研究同域或鄰域物種形成以及進行比較譜系地理學研究的理想實驗材料。本研究首次

2、聯(lián)合利用單親遺傳的葉綠體DNA(cpDNA)和雙親遺傳的核微衛(wèi)星位點分子標記(nSSR)對橿子櫟和匙葉櫟自然分布區(qū)域的33個群體(其中橿子櫟20個群體,匙葉櫟13個群體)進行研究,通過對狹域分布的兩個近緣物種譜系地理結構及遺傳多樣性進行比較進分析,有助于深刻理解進化歷史上環(huán)境變遷和冰期氣候動蕩對中國秦巴地區(qū)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主要的研究結果如下:
  (1)利用4對葉綠體基因(matK編碼區(qū),ycf1編碼區(qū),rps16-trnQ基因

3、間隔區(qū),psbA-trnH基因間隔區(qū))片段對橿子櫟和匙葉櫟分布范圍內33個野生群體314個個體進行檢測分析,研究結果表明,橿子櫟和匙葉櫟在總體水平上均具有較高的葉綠體DNA遺傳多樣性,其中,橿子櫟群體的單倍型多態(tài)性(Hd)為0.914略低于匙葉櫟群體(Hd=0.987),同時核苷酸多態(tài)性橿子櫟群體(Pi=0.0021)低于匙葉櫟群體(Pi=0.0031)。其中共檢驗得到24種不同葉綠體基因組單倍型(H1-H24),其中,H1為橿子櫟和匙

4、葉櫟共享單倍型,在種內群體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另外H5-7,H9,H11,H13,共有6個單倍型為橿子櫟群體所特有。H12,H17,H20,H22,H23和H24,共有6個單倍型為匙葉櫟群體所特有。分子變異方差分析(AMOVA)的研究結果顯示,兩個物種之間有很大的遺傳差異FST=0.969,種內群體間的遺傳分化也非常顯著,其中橿子櫟FST=0.995;匙葉櫟FST=0.953。Mantel test檢驗結果表明,整個分布區(qū)內橿子櫟和匙葉櫟群

5、體的地理距離和遺傳距離之間呈現(xiàn)不顯著的線性關系(橿子櫟群體:R=-0.890,P=0.490;匙葉櫟群體:R=-0.084,P=0.270,R<0且P>0.05),群體間的基因交流并未明顯地受到地理距離限制。單倍型NETWORK分析和單倍型地理分布結果顯示,秦嶺和巴山的群體單倍型多樣性較高且具有特有單倍型,因此推測這兩個區(qū)域可能分別是橿子櫟和匙葉櫟在第四紀冰期時的潛在冰期避難所。冰期后兩個近緣物種均沒有發(fā)生大范圍的遷徙擴張。
  

6、(2)基于10對nSSR分子標記對橿子櫟和匙葉櫟33個野生群體的565個個體進行遺傳多樣性和遺傳結構分析,研究結果顯示,橿子櫟和匙葉櫟均擁有較豐富的遺傳多樣性(其中橿櫟:Ho=0.218,I=1.326,PPL=89.5%;匙葉櫟:Ho=0.160,I=1.650,PPL=96.15%),但相對于廣泛分布的櫟屬其它植物遺傳多樣性較低。分子變異方差分析(AMOVA)的研究結果顯示,在物種水平上,橿子櫟和匙葉櫟的遺傳變異主要存在于群體內,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