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研究背景和目的:血栓閉塞性脈管炎(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TAO)是以中小動靜脈節(jié)段性非化膿性炎癥和動脈腔內(nèi)血栓形成為特征的慢性閉塞性疾病。病變主要累及四肢遠端的中、小動脈,最終肢端發(fā)生壞疽、潰瘍。其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清楚。中、西醫(yī)均認為該病與血管內(nèi)皮細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VEC)的損傷有密切關系。過度氧化是引起VEC凋亡的主要因素之一,損傷后的VEC形態(tài)及功能均發(fā)生改
2、變,是促進TAO血管內(nèi)血栓形成的重要原因。參附注射液(Shenfu injection,SFI)是中醫(yī)―回陽救逆‖古方—參附湯經(jīng)分離提取,滅菌制成。其主要成分是人參皂苷及烏頭中有效成分水溶性生物堿。我們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SFI可能通過其加強對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提高血管的抗血栓功能,減少 TAO模型大鼠血栓形成,以及改善其病變體征。本實驗擬制作 H2O2氧化應激誘導VEC損傷模型,從離體細胞分子水平探討SFI對VEC損傷保護作用及其機制。<
3、br> 1.體外培養(yǎng)人臍靜脈血管內(nèi)皮細胞株(ECV304),采用免疫化學染色及免疫熒光染色法進行鑒定。
2.以5,10,20,30,40,80,160μ l/ml SFI與VEC分別孵育1.5h,3h,6h,12h,24h,48h,在確定的時間點采用MTT法檢測細胞存活率和倒置顯微鏡下進行形態(tài)學觀察,確定SFI對VEC作用的合適濃度和時間;同此方法檢測50,100,200,300,400,800μ mol/L H2O2與VE
4、C孵育3h、6h、12h、24h后細胞存活率和細胞形態(tài)學改變,確定H2O2氧化應激誘導VEC損傷的合適濃度和時間。
3.根據(jù)上述預實驗結果進行實驗分組:(1)對照組;(2) H2O2模型組(H2O2終濃度為300μmol/L);(3) SFI低劑量組(20μl/ml SFI+300μmol/L H2O2);(4) SFI中劑量組(30μl/ml SFI+300μmol/L H2O2);(5) SFI高劑量組(40μl/ml S
5、FI+300μmol/L H2O2)。VEC傳代培養(yǎng)至24h后,對照組及H2O2組加入無血清培養(yǎng)基繼續(xù)培養(yǎng)3h,而低、中和高劑量 SFI預處理組分別加入20μl/ml、30μl/ml和40μl/ml SFI孵育3h,然后對照組換PBS、H2O2模型組及SFI處理組均換300μmol/L H2O2繼續(xù)培養(yǎng)3h。光學顯微鏡下檢查各實驗組VEC形態(tài)學損傷情況,MTT法檢測細胞存活率;比色法檢測各實驗組細胞SOD、GSH-PX活力及 MDA含量
6、;流式細胞技術及AO/EB雙染法檢測VEC細胞凋亡情況;western-blot法檢測各組細胞 Bcl2、Bax、Caspase-3蛋白表達情況;放射免疫法檢測各組細胞上清液TXB2、6-K-PGF1α含量;RT-qPCR檢測各組細胞TXAS的mRNA表達水平。
結果:
1.免疫化學染色及免疫熒光染色法鑒定結果顯示:95%以上的細胞胞漿內(nèi)可見陽性棕黃色顆粒及綠色熒光顆粒,證實所培養(yǎng)的細胞為VEC。
2.(1
7、)各濃度 SFI(5,10,20,30,40μ l/ml)分別與 VEC共同孵育一定時間(1.5h,3h,6h,12h,24h,48h)對VEC無損傷作用(P>0.05);80,160μ l/ml SFI可導致VEC細胞形態(tài)呈現(xiàn)明顯損傷性改變(P<0.05,P<0.01)。20,30,40μ l/ml SFI孵育3h對VEC影響較小且接近SFI臨床應用,是符合本實驗的合適濃度及時間。(2)各濃度H2O2(50,100,200,300,4
8、00,800μ mol/L)在不同時間段(3h、6h、12h、24h)均可引起VEC不同程度的細胞形態(tài)損傷性改變,且存在劑量時間依賴關系。300μ mol/L H2O2作用3h時細胞抑制率為50%左右(P<0.01),是合適的造模條件。
3.(1)H2O2模型組 VEC細胞形態(tài)學發(fā)生明顯損傷性改變,其存活率較對照組明顯降低(P<0.01);低、中和高劑量SFI均明顯抑制H2O2氧化應激誘導損傷的VEC形態(tài)學改變、提高VEC的存
9、活率(P<0.05,P<0.01)。(2)H2O2模型組SOD和GSH-PX活性較對照組明顯降低,MDA含量明顯升高(P<0.01)。與H2O2模型組相比,低、中和高劑量SFI組VEC細胞的SOD和GSH-PX活力明顯增加,MDA含量明顯降低(P<0.05,P<0.01)。
4.(1)流式細胞技術檢測發(fā)現(xiàn),H2O2模型組 VEC細胞凋亡率為55.4%±1.2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6%±0.401(P<0.01),低、中和高
10、劑量SFI預處理使VEC細胞凋亡率分別下降為47.5%±0.654、41.8%±0.734、34.5%±0.92,與H2O2模型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0.05,P<0.01)。(2) AO-EB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對照組VEC未發(fā)生細胞凋亡,H2O2模型組可見大量VEC呈現(xiàn)典型凋亡形態(tài)學改變;低、中和高劑量 SFI預處理明顯抑制 H2O2氧化應激引起的細胞凋亡形態(tài)學改變,減少VEC凋亡。(3)蛋白印跡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H2O2模型組VE
11、C中Caspase-3與Bax蛋白表達顯著增加,而Bcl2蛋白表達明顯減少(P<0.01);與H2O2模型組相比,除低劑量SFI組VEC中Caspase-3蛋白表達無明顯改變外(P>0.05),中、高劑量SFI組VEC中Caspase-3蛋白表達均顯著降低(P<0.05),而低、中和高劑量SFI組Bcl2蛋白表達較H2O2模型組均顯著增加,Bax蛋白表達較H2O2模型組明顯降低(P<0.05,P<0.01)。
5.(1)與對照
12、組相比較, H2O2模型組 TXB2、6-K-PGF1α含量明顯增加(P<0.01,P<0.05);與H2O2模型組相比,低、中和高劑量SFI均可顯著降低TXB2以及TXB2/6-K-PGF1α(T/K)水平(P<0.01),低、中劑量SFI組6-K-PGF1α含量無明顯改變(P>0.05),但高劑量SFI組6-K-PGF1α含量明顯降低(P<0.05)。(2)H2O2模型組TXAS mRNA表達較對照組明顯增加(P<0.01);與H2
13、O2模型組比較,低、中和高劑量 SFI組 VEC中 TXAS mRNA表達明顯減少(P<0.05,P<0.01)。
結論:
1.5,10,20,30,40μ l/ml SFI對VEC無損傷作用,80,160μ l/ml SFI可明顯引起VEC細胞形態(tài)損傷性改變。
2.參附注射液對H2O2氧化應激誘導損傷的VEC抗氧化能力有保護作用,其保護作用機制與提高抗氧化酶SOD和GSH-PX活性,降低MDA含量,減少膜
14、脂質(zhì)過氧化有關。
3.參附注射液對H2O2氧化應激誘導VEC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機制涉及提高 VEC的存活率,上調(diào) VEC中抗凋亡蛋白 Bcl2表達,同時下調(diào)促凋亡蛋白Caspase-3和Bax的表達。
4.參附注射液能保護H2O2氧化應激誘導損傷的VEC抗凝血活性,其保護機制與其減少TXB2,調(diào)節(jié)TXB2/6-K-PGF1α比值平衡,以及降低TXAS mRNA表達相關。
5.本實驗顯示,參附注射液可能通過提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老鸛草素對H2O2誘導HepG2細胞氧化應激損傷的保護作用研究.pdf
- 參附注射液對熱休克蛋白大鼠肺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作用.pdf
- 加減清營湯對h2o2損傷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保護作用研究
- 缺氧預處理對人臍靜脈血管內(nèi)皮細胞缺氧損傷保護作用的研究.pdf
- 丹參酮IIA通過Rho-Rho激酶系統(tǒng)對人臍靜脈血管內(nèi)皮細胞氧化應激損傷的保護作用.pdf
- 人血管內(nèi)皮細胞氧化應激損傷中的作用研究.pdf
- ICA對H2O2誘導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內(nèi)質(zhì)網(wǎng)應激損傷的拮抗作用及機制.pdf
- 白藜蘆醇對H2O2誘導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損傷的深度相關性調(diào)節(jié)作用.pdf
- 黃芪注射液對煙堿損傷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的保護作用研究.pdf
- 黃芪注射液對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缺氧復氧損傷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pdf
- 杜鵑素對氧化應激誘導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及分子機制研究.pdf
- 硫酸鎂對人臍靜脈血管內(nèi)皮細胞放射損傷的防護作用.pdf
- 脂聯(lián)素對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氧化應激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pdf
- 芍藥苷對晚期氧化蛋白產(chǎn)物誘導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氧化應激損傷的干預作用.pdf
- 川芎嗪對H-,2-O-,2-誘導內(nèi)皮祖細胞氧化應激損傷的保護作用.pdf
- 丹參注射液對檳榔提取液所致血管內(nèi)皮細胞損傷的保護作用.pdf
- 舒血寧注射液對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的保護作用.pdf
- 烏司他丁通過Akt-mTOR通路保護受氧化應激的人臍靜脈血管內(nèi)皮細胞.pdf
- 白楊素對氧化應激誘導的血管內(nèi)皮損傷的保護作用.pdf
- 靈芝多糖肽對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氧化損傷的保護作用.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