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研究徐州地區(qū)肝豆狀核變性(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HLD)患者ATP7B基因8、13號外顯子突變情況,尋找本地區(qū)的基因突變熱區(qū),建立可用于臨床的快速、簡便的基因診斷方法;同時分析HLD患者基因高頻突變位點的基因型與臨床表型的關系。
方法:以徐州地區(qū)36例非同源家系的HLD患者為研究對象,收集其臨床資料,采集受檢者外周血-20℃凍存,以40例健康正常人為對照組。分別從HLD患者和對照組外
2、周血中提取DNA,PCR擴增ATP7B基因8和13外顯子;對擴增產()分別進行限制性內切酶MspI及BtgI酶切分析,酶切圖譜分析檢出突變的患者行DNA測序驗證,最后將高頻突變位點的基因型與臨床表型作相關性分析。
結果:36例HLD患者中,第8外顯子經限制性內切酶MspI酶切圖譜分析檢出18例Arg778Leu突變,其中2例瓊脂糖電泳僅有296bp一條帶,為Arg778Leu純合突變;16例呈現(xiàn)296bp、237bp、59bp
3、三條帶,為Arg778Leu雜合突變。本組患者外顯子8突變的檢出率為50%(18/36);第13外顯子經BtgI酶切圖譜分析檢出11例Pro992Leu突變,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呈現(xiàn)384bp、196bp、188bp三條帶,為Pro992Leu雜合突變,未檢出Pro992Leu純合突變,外顯子13突變的檢出率為30.56%(11/36)。其中有4例Arg778Leu雜合突變同時合并Pro992Leu雜合突變,故36例HLD患者中共有25例
4、檢出突變,突變總檢出率為69.44%(25/36)。40例正常對照組未檢測出突變。以上結果均經DNA測序證實。36例HLD患者中,Arg778Leu突變、Pro992Leu突變與臨床分型、陽性家族史等臨床表型之間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颊甙l(fā)病年齡與HLD陽性家族史之間進行比較,各組間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1.HLD患者ATP7B基因8、13號外顯子可能是徐州地區(qū)突變熱區(qū),篩選本地區(qū)可疑HLD患者時優(yōu)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肝豆狀核變性基因外顯子突變研究.pdf
- ATP7B基因外顯子測序結果分析.pdf
- 中國肝豆狀核變性ATP7B基因突變及其與臨床關系研究.pdf
- 中國北方肝豆狀核變性患者ATP7B、ApoE基因的初步研究.pdf
- 肝豆狀核變性ATP7B基因型與臨床表型相關性研究.pdf
- 肝豆狀核變性基因突變熱區(qū)檢測與序列分析.pdf
- 天津地區(qū)先天性巨結腸RET基因13號外顯子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pdf
- 肝豆狀核變性基因啟動子區(qū)的多態(tài)和突變研究.pdf
- 肝豆狀核變性基因突變特征及其臨床應用.pdf
- 暴發(fā)性肝豆狀核變性的臨床、病理和基因突變研究.pdf
- 肝豆狀核變性
- 肝豆狀核變性
- 肝豆狀核變性臨床分析.pdf
- 29例肝豆狀核變性患者的臨床特點分析.pdf
-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第19、21號外顯子突變研究
- 肝豆狀核變性指南
- EGFR基因19外顯子缺失突變檢測方法的研究.pdf
- 肝豆狀核變性的診治
- 神經纖維瘤病1型(NF1)基因32、33號外顯子突變的研究.pdf
- 肝豆狀核變性18例臨床分析.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