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態(tài)性與子宮內膜異位癥關系的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4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子宮內膜異位癥(Endometriosis,EMs)是育齡期婦女的一種常見病、多發(fā)病,其發(fā)病率達10%-15%,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其發(fā)病率呈不斷增長趨勢,主要引起不孕、痛經及慢性盆腔痛等,嚴重危害廣大育齡期婦女的身心健康。為此,探討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確切病因和發(fā)病機制一直是婦科領域的研究熱點。最近國際上提出“在位內膜決定論”,提出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形成是以在位內膜的不同生物學特性甚至是基因差異為基礎的,即人與人之間基因所致的內膜的

2、差異導致了患病率的不同。
   PPAR(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是一類基因轉錄子,屬于核受體超家族成員,在靶基因的啟動子區(qū)域結合特異性反應元件(配體)后,與9順視黃酸受體形成異源二聚體而激活轉錄過程,啟動數百種靶基因的表達。迄今為止,已發(fā)現3種PPAR亞型,即α,β和γ。PPAR-α多在棕色脂肪組織和肝臟中表達,主要參與脂質代謝:PPAR-β在許多組織中均有發(fā)現,確

3、切作用還不十分清楚:PPAR-γ分為γ1和γ2兩種亞型。PPAR-γ2在多種組織中均有表達,有抑制炎癥反應的作用,PPAR-γ2基因的突變可導致其所編碼蛋白構象的改變,從而導致蛋白活性降低,失去對炎癥的抵抗作用。
   PPAR-γ2基因是國外近年開始研究的懷疑與內異癥遺傳易感性有關的基因。PPAR-γ2基因定位于3號染色體短臂的25區(qū),目前已發(fā)現其多種突變,最常見同時也是研究最多的是外顯子B的第12位密碼子CCA-GCA的錯義

4、突變,造成脯氨酸轉變?yōu)楸彼?即Prol2-Ala多態(tài)性。體外研究已證實,PPAR-γ可以抑制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腹腔液中單核細胞的游走,長期以來單核細胞向腹腔游走被認為有助于異位內膜的生長。PPAR-γ2基因的突變可導致其所編碼蛋白構象的改變,從而導致蛋白活性降低,失去對炎癥的抵抗作用,PPAR-γ抑制單核細胞游走的作用降低,因此從理論上講攜帶突變基因的人群可能更易患內異癥。本研究旨在探討PPAR-γ-2基因Prol2Ala多態(tài)性與子宮

5、內膜異位癥發(fā)病風險的關系。
   方法:病例組:選自2008年4月-2009年6月河北醫(yī)科大學第二醫(yī)院收治的經腹腔鏡或剖腹手術治療,并經病理檢查診斷為子宮內膜異位癥、年齡在20-45歲的Ⅲ、Ⅳ期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患者(按照美國生育學會1985年修訂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分期標準r-AFS評分)134例。對照組:選擇同期在我院就診的因輸卵管因素不孕而行腹腔鏡檢查或因縱隔子宮行宮腹腔鏡檢查或手術,并且根據患者臨床表現、體征、輔助檢查、開腹

6、或腹腔鏡手術排除子宮內膜異位癥及內膜息肉及全身各系統(tǒng)腫瘤的的患者134例,年齡20-45歲;所有入選者均排除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炎癥性腸病史及多囊卵巢綜合癥、及肥胖癥等疾病,近期均無服用激素類藥物及免疫抑制類藥物史。且入選對象均為河北省漢族人,無血緣關系。
   采取試驗對象的肘靜脈血1-2ml,EDTA抗凝,提取全基因組DNA,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技術(PCR-RFLP技術)擴增含有CG(P

7、ro12Ala)單核苷酸多態(tài)性位點的PPAR-γ2基因外顯子轉錄起點的上游調控區(qū)域,電泳確認擴增片段,再將擴增片段加入特定的限制性內切酶進行消化,酶切產物在1.5%瓊脂糖凝膠上加80V恒壓電泳30min,溴乙錠染色,紫外燈下觀察結果,根據產物的大小判斷每例樣本的基因型,用直接計數法計算出各等位基因的表型頻率,進行x2檢驗,看是否符合Hard-Weinberg遺傳平衡定律,用x2檢驗及OR值分析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態(tài)性與子

8、宮內膜異位癥的關系,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
   結果:
   1 Hardy-Weinberg平衡檢驗
   對子宮內膜異位癥組和對照組中PPAR-γ2基因Pro12Ala CC、CG、GG三個多態(tài)性位點的基因型頻率進行Hardy-Weinberg平衡檢驗,結果均為P>0.05,表明在所選群體中CC、CG、GG三個位點的等位基因的分布已達遺傳平衡,可進一步進行兩組間的卡方檢驗。
   2子宮

9、內膜異位癥組和對照組PPAR-γE基因Pro12Ala多態(tài)位點基因型頻率及等位基因的頻率分布比較
   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態(tài)性位點的三種基因型:CC、CG、GG在病例組的攜帶率分別為120(89.55)、13(9.70)、1(0.75),在對照組分別為125(93.28)、8(5.97)、1(0.75),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1.513,P=0.681)。研究表明沒有發(fā)現PPAR-γ2基因Pro12Ala

10、多態(tài)性與Ⅲ、Ⅳ期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發(fā)生具有相關性。C、G等位基因頻率在病例組和對照組分別為94.40%、5.60%和96.27%、3.73%兩者相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x2=1.049P=0.306)。將CG及GG基因型合并,以CC基因型作為參照,病例組中CC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攜帶(CG+GG)率分別為120(89.55%)、14(10.45%),對照組中CC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攜帶(CG+GG)率分別為125(93.28%)、9(6.72%),

11、與CC基因型相比,攜帶G等位基因的基因型(CG+GG)可能不會改變Ⅲ、Ⅳ期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病的風險,OR值為0.617(95%CI=0.258-1.479)。研究表明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態(tài)性位點可能不是患子宮內膜異位癥獨立的危險因素。
   結論:
   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態(tài)性位點可能與中國河北漢族育齡期婦女患Ⅲ、Ⅳ子宮內膜異位癥發(fā)病風險不相關,即攜帶G等位基因(CG+GG)可能不會增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