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1、研究背景
肺癌嚴重危害人類生命健康,目前為我國惡性腫瘤死因的第一位,且其發(fā)病率仍在不斷提高。原發(fā)性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是指原發(fā)于氣管、主支氣管和右中間段支氣管的非小細胞性惡性上皮性腫瘤,與其他部位肺癌相比,該類腫瘤在病理組織學特征、臨床特點、中醫(yī)證候分布等方面尚不明確,從而給本疾病的中醫(yī)、西醫(yī)治療治療造成困難。前期的預實驗結果發(fā)現(xiàn),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中,涎腺型癌占很高的比例,這不僅給西醫(yī)的病理診斷造成極大困難,同時也
2、為涎腺型癌的中醫(yī)證候研究帶來了新課題。因此,有必要對本組腫瘤進行系統(tǒng)的病理學分析、組織學鑒別診斷、中醫(yī)證候分析、化療及預后指標研究等,以期全面地了解其西醫(yī)分類和中醫(yī)證候的特點及內在聯(lián)系,為更有針對性地進行中西醫(yī)治療提供理論基礎。本課題獲得北京中醫(yī)藥大學中青年教師課題資助。
2、研究目的
通過對一組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進行經(jīng)典病理學、中醫(yī)辨證分型、免疫組織化學及分子病理學研究,達到以下目的:①闡明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
3、癌的臨床病理特點,為西醫(yī)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指導;②系統(tǒng)研究和探討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中醫(yī)證候的分布情況,確立其與病理組織學、臨床特征、腫瘤TNM分期等的相關性,為今后更好地指導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的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③找到一個簡單、高效及最優(yōu)化的抗體組合,用以鑒別中央氣道型肺癌的不同組織學類型,包括鱗癌、腺癌、腺樣囊性癌、粘液表皮樣癌、肌上皮癌、涎腺腺癌(非特指)等;④探討ERCC1、Beta-tubulin這兩種與化療藥
4、物選擇、估計預后相關指標在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以及與不同中醫(yī)證候的關系;⑤通過研究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不同組織學類型中ALK基因異常情況,探討克唑替尼等靶向藥物用于本組病人治療的可能性。
3、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病理學診斷證實的肺原發(fā)性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分期為Ⅲ期及Ⅳ期的患者,病變部位為中央型氣道;病例來源為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間北京煤炭總醫(yī)院腫瘤微創(chuàng)治療中心收治的支氣管鏡介入性治療的肺癌患者
5、,治療時收集其切除的腫瘤標本,并收集其臨床資料;共收集符合入組標準的109例病人的標本,其中男性91例,女性18例,年齡最小29歲,最大者86歲,中位年齡62歲。
4、研究內容及方法
4.1研究內容
?、僦醒胄蜌獾婪切〖毎伟┑牟±斫M織學類型及臨床特點;②中央氣道型非小細胞肺癌的中醫(yī)證候分布特征,以及與病理組織學、TNM分期等的關系;③優(yōu)化免疫組化抗體組合,以鑒別不同組織學類型的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④ER
6、CC1、Beta-tubulin在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表達規(guī)律,以及與中醫(yī)證候的關系;⑤ALK基因的異常改變情況。
4.2研究方法
4.2.1中醫(yī)證候判定及臨床數(shù)據(jù)采集
中醫(yī)證候標準根據(jù)2002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TNM分期根據(jù)2009年AJCC第7版非小細胞肺癌分期標準。通過查閱文獻,設計詳細的CRF表,從病人的病歷記錄中提取基礎數(shù)據(jù)資料,對所有的病人進行床旁深度訪談問診及體格檢查,以確
7、定病人的中醫(yī)證候;所有入組的病人均有病理組織學診斷證實,凡不符合要求者隨后剔除,不納入本研究。
4.2.2組織處理及病理學診斷
肺癌的組織學診斷標準根據(jù)2004WHO肺癌腫瘤分類以及2011年IASLC/ATS/ERS肺腺癌分類標準。標本經(jīng)中性緩沖福爾馬林固定8~72小時,自動脫水機脫水,常規(guī)石蠟包埋;制備厚度4微米連續(xù)切片,用于HE染色及免疫組化染色;使用全自動組織芯片儀制作組織芯片,用于免疫組化染色。所有切片均由
8、2名高級職稱病理醫(yī)師分別雙盲組織學觀察、免疫組化觀察及評分。對于診斷有分歧的病例則在多頭鏡下,共同協(xié)商確定組織學診斷及免疫組化評判。
4.2.3免疫組化染色及判斷標準
4.2.3.1 ALK-D5F3
ALK-D5F3工作液,使用Ventana全自動免疫組化染色機染色。陽性者為腫瘤細胞中存在強的顆粒狀胞漿染色,排除已知的染色因素,包括肺泡巨噬細胞胞漿中較淡的點彩狀染色、神經(jīng)纖維及神經(jīng)節(jié)細胞、浸潤的淋巴細胞、
9、壞死物及粘液等;ALK-D5F3陰性對照:腫瘤細胞內不存在強的顆粒狀胞漿染色。
4.2.3.2 p63
p63原液,1∶200稀釋度,使用Ventana全自動免疫組化機染色。P63陽性染色定義為明確的核著色,p63表達陽性標準為陽性細胞數(shù)目≥10%全部腫瘤細胞數(shù)。同時觀察p63陽性細胞分布特點,分為兩種:彌漫性及癌巢周邊部“鑲邊狀”分布。
4.2.3.3 p40
p40鼠單抗原液,1∶200稀釋度
10、,使用Ventana全自動免疫組化機染色。p40染色與p63相同,為核陽性著色,p40表達陽性病例判斷標準為陽性細胞數(shù)≥10%者。記錄陽性細胞分布特點,分為兩種:彌漫性及癌巢周邊部分布。
4.2.3.4 TTF-1
TTF-1鼠單抗原液,1∶200稀釋度,使用Ventana全自動免疫組化機染色。TTF-1為核陽性著色。陽性細胞數(shù)≥10%者判斷為陽性,其余的為陰性。
4.2.3.5 Ki-67
Ki
11、-67克隆號MIB-1抗體原液,1∶200稀釋度,使用Ventana全自動免疫組化機染色。Ki-67為核陽性著色,計算方法為Ki-67指數(shù),即核陽性細胞占所有腫瘤細胞的百分數(shù)。
4.2.3.6 SMA
SMA單抗原液1∶100稀釋度,使用前述手工免疫組化染色流程,陽性著色表現(xiàn)為胞漿內較強的棕黃色著色。對于陽性者,同時觀察其細胞分布特點,包括彌漫性分布或在腫瘤細胞巢周圍環(huán)繞狀分布。
4.2.3.7 ERCC1
12、
ERCC1鼠單抗原液,稀釋度1∶300,使用前述手工免疫組化染色流程,陽性著色為核陽性著色。ERCC1核表達分為四級:無任何陽性細胞或<10%陽性,得分為0;>10%核隱隱/幾乎難以察覺的部分腫瘤細胞表達者,得分1+;>10%腫瘤細胞核呈中等強度染色得分2+;>10%腫瘤細胞核呈強陽性染色,得分3+。本研究采用兩級標準:2+或3+分為陽性,0分或1+為陰性。
4.2.3.8 Beta-tubulin
Be
13、ta-tubulin鼠單抗原液,稀釋度1∶100,使用前述手工免疫組化染色流程,陽性著色為胞漿棕黃色著色。Beta-tubulin表達評分為為4級,胞漿無著色者為0分;較弱的剛剛能觀察到的<10%的腫瘤細胞胞漿著色為1+;>10%腫瘤細胞弱到中等強度著色為2+;>10%腫瘤細胞強胞漿著色為3+;本研究采用兩級分類標準,0和1+為陰性,2+及3+為陽性。
4.2.4 ALK-FISH
商用的ALK基因的斷裂-分離雙色探
14、針按照制造商的說明進行染色。該5'ALK探針標記SpectrumGreen,3'ALK探針標記SpectrumOrange。染色在組織芯片的石蠟切片上進行。用熒光顯微鏡在100X油鏡下,每例觀察至少100個非重疊的細胞內的雜交信號。ALK-FISH陽性的標準為100個分析細胞中,大于等于15個細胞顯示ALK基因的熒光探針的側面分離,紅綠信號分離的距離超過2個信號直徑。如果陽性細胞數(shù)介于5~15之間,則需另外計數(shù)100個細胞,若大于等于1
15、5個陽性細胞,仍可視為ALK FISH陽性。
4.2.5統(tǒng)計分析
使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使用非參數(shù)的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使用t檢驗,方差不齊時使用秩和檢驗。
5、研究結果
5.1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的病理及臨床特點
5.1.1病理組織學類型的構成,鱗癌69例,占63.3%,涎腺型癌27例,占24.8%,腺癌10例,占9.2%,其他的腺鱗癌2例、癌肉瘤1例。涎腺型癌中,腺
16、樣囊性癌最多見,占55.6%,肌上皮癌占22.2%,涎腺腺癌(非特指)占14.8%,其中肌上皮癌有涎腺腺癌(非特指)為罕見的原發(fā)于肺的涎腺型癌。
5.1.2臨床病理特點:老年、男性、吸煙病人以鱗癌為主;年輕、女性、不吸煙病人以涎腺型癌為主。
5.2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的中醫(yī)證候及分布特點
5.2.1本組共109例肺癌中,氣虛痰濕證36例,陰虛熱毒證12例,氣陰兩虛證40例,氣血瘀滯證21例;從其分布特點來
17、看,鱗癌及涎腺型癌患者中,以氣陰兩虛證為最多見,分別占41.4%及40.7%;腺癌中以氣虛痰濕證為最多見,占50%。
5.2.2中醫(yī)證候與年齡、性別、吸煙史及卡氏評分等均相關,老年病人、男性、有吸煙史、卡氏評分高于60分者,均以氣陰兩虛證為主;而年輕病人、女性、無吸煙史、卡氏評分低于60分者,多以氣虛痰濕證候為主。
5.3免疫組化鑒別診斷及與中醫(yī)證候的關系
5.3.1 p63
不同中醫(yī)證候間p63
18、陽性表達率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其中在氣陰兩虛證候中陽性率為97.5%,而在陰虛熱毒證病人中陽性率較低,約66.7%。p63在不同病理組織學類型癌中表達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其中在鱗癌中的表達率100%,腺癌中無一例陽性表達,涎腺型癌中陽性率約81.5%。p63在鱗癌、肌上皮癌中呈彌漫性/彌散性表達,但在腺樣囊性癌、粘液表皮樣癌中,呈癌巢周圍“鑲邊狀”分布。彌漫性p63陽性對于診斷鱗癌的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82
19、.5%; p63“鑲邊狀”陽性對于腺樣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樣癌診斷的特異性及敏感性均為100%。
5.3.2 p40
不同中醫(yī)證候間p40陽性表達率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其中氣陰兩虛證陽性率高(97.5%),而陰虛熱毒證病人陽性率較低(58.3%)。p40在不同病理組織學類型癌中表達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其中在鱗癌中的表達率100%,腺癌中無一例陽性表達,涎腺型癌中陽性率約77.8%。p40在鱗癌、肌
20、上皮癌中呈彌漫性/彌散性表達,但在腺樣囊性癌、粘液表皮樣癌中,呈癌巢周圍“鑲邊狀”分布。彌漫性p40陽性對于診斷鱗癌的敏感性為100%,特異性為90.0%; p40“鑲邊狀”陽性對于腺樣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樣癌診斷的特異性及敏感性均為100%。
5.3.3 TTF-1
TTF-1在鱗癌無一例表達,腺癌陽性率為50%,涎腺型癌有2例個別細胞陽性,但<10%,未達到陽性標準;TTF-1對腺癌診斷的敏感性為50%,特異性為10
21、0%。
5.3.4 SMA
SMA在鱗癌及腺癌中無一例表達。在肌上皮癌中,呈彌漫性陽性表達(100%),在腺樣囊性癌中,為癌巢周圍“鑲邊狀”陽性表達,陽性率93.3%。“鑲邊狀”SMA陽性對腺樣囊性癌+粘液表皮樣癌診斷的敏感性為94.1%,特異性為100%。
5.3.5 Ki-67
Ki-67指數(shù)在涎腺型癌與非涎腺型癌兩組之間比較有極顯著性差異,涎腺型癌的Ki-67指數(shù)平均數(shù)顯著低于非涎腺型癌者。
22、
5.3.6 ERCC1與Beta-tubulin
ERCC1陽性率在不同中醫(yī)證候病例間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在氣虛痰濕證及氣血瘀滯證中陽性率較高,而在陰虛熱毒證中表達較低。
Beta-tubulin陽性率在不同病理組織學類型間有極顯著性差異(P<0.01),在腺癌中陽性率較高,而在涎腺型癌中表達較低。
5.4 ALK免疫組化及ALK-FISH
通過免疫組化和FISH的方法,共
23、檢測出3例ALK陽性肺癌,其中腺癌2例,占20%,鱗癌1例,占1.45%。
6、結論
6.1明確了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的中醫(yī)證候分布及臨床特征:男性、吸煙、鱗癌病人多為氣陰兩虛證,女性、不吸煙、涎腺型癌/腺癌病人,多為氣虛痰濕證或陰虛熱毒證。
6.2 ERCC1在氣虛痰濕證及氣血瘀滯證中陽性率高,在陰虛熱毒證中表達較低;Beta-tubulin在腺癌中表達最高,其次是鱗癌,在涎腺型癌中表達最低。ERCC1
24、及Beta-tubulin的表達檢測可為選擇化療藥物、判斷病人預后有參考價值。
6.3闡明了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有其獨特的臨床病理特點,包括:①主要由鱗癌、涎腺型癌、腺癌3種組織學類型;②涎腺型癌占很高的比例;③有肌上皮癌、涎腺腺癌(非特指)等少見類型;④老年、男性、吸煙病人以鱗癌為主;年輕、女性、不吸煙病人以涎腺型癌為主。
6.4證實了p40/TTF-1/SMA三種抗體作為高效的組合,可以鑒別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
25、癌的組織類型:①鱗癌:p40彌漫性/彌散性(+),TTF-1(-),SMA(-);②腺癌:p40陰性,TTF-1(+)或(-),SMA(-);③腺樣囊性癌/粘液表皮樣癌:p40及SMA癌巢周“鑲邊狀”(+),TTF-1(-),個別散在弱(+);④肌上皮癌:SMA(+),p40部分彌散性(+),TTF-1(-);⑤涎腺腺癌,非特指:p40陰性,SMA陰性,TTF-1(-);⑥p40對鱗癌診斷的特異性高于p63;⑦涎腺型癌的Ki-67指數(shù)低
26、于鱗癌及腺癌。
6.5中央型氣道腺癌、鱗癌均有ALK基因重排,適合選擇分子靶向藥物治療。涎腺型癌中未發(fā)現(xiàn)有ALK的基因重排異常。
7創(chuàng)新點
7.1首次以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為研究對象,闡明了不同不醫(yī)證候各自的組織學特點及臨床特征,從而為更有針對性地中西醫(yī)治療提供理論基礎;
7.2找到了一個最佳抗體組合,用以鑒別診斷中央型氣道非小細胞肺癌的各種組織學類型,并研究了ERCC1,Beta-tubuli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非小細胞肺癌EGFR基因狀態(tài)與中醫(yī)寒熱證候相關性研究.pdf
- ⅢB-Ⅳ期非小細胞肺癌中醫(yī)寒熱證候與EGFR狀態(tài)相關性研究.pdf
- 中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血漿MGMT表達與中醫(yī)證型的相關性研究.pdf
- 非小細胞肺癌的中醫(yī)證型分布規(guī)律與臨床TNM分期的相關性研究.pdf
- 非小細胞肺癌中醫(yī)證型與血行微轉移的相關性初步探討.pdf
- 肺癌證候與中醫(yī)體質類型的相關性研究.pdf
-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TP方案化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特征臨床研究.pdf
-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手術前后中醫(yī)證候研究.pdf
- 胃癌中醫(yī)證型、證候及相關性研究.pdf
- 中晚期中央型小細胞肺癌CT征象與中醫(yī)辨證分型的相關性研究.pdf
- 非小細胞肺癌的中醫(yī)辯證分型與血清腫瘤標志物及病理分型的相關性研究.pdf
- 肺癌中醫(yī)證型與TNM分期的相關性研究.pdf
- 非小細胞肺癌的證候病機研究——化療和手術對非小細胞肺癌證候病機的影響.pdf
- 雌激素受體β亞型在非小細胞肺癌中表達、分布及與非小細胞肺癌病理學特征、預后相關性的研究.pdf
- 外周血CEAmRNA表達與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及病理的相關性研究.pdf
- 圍手術期非小細胞肺癌中醫(yī)證候的聚類分析研究.pdf
- 腦梗死分期分型與中醫(yī)證候的相關性研究.pdf
- Survivin與非小細胞肺癌預后的相關性研究.pdf
-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漿中adm含量與臨床病理相關性
-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的中醫(yī)證候相關性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