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6/22/11450864-12c4-4a5a-bd8a-ddb026bd3182/11450864-12c4-4a5a-bd8a-ddb026bd3182pic.jpg)
![金陵刻經處研究(1866-1966).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6/22/11450864-12c4-4a5a-bd8a-ddb026bd3182/11450864-12c4-4a5a-bd8a-ddb026bd31821.gif)
已閱讀1頁,還剩24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金陵刻經處是我國近現(xiàn)代第一家由佛教學者創(chuàng)設的集編校、刻印、流通佛典爲一體,並兼事講學的佛教文化機構。刻經處自楊文會居士創(chuàng)立後,從日本訪回自唐五代以後中國散佚的佛教重要典籍300馀種,精心校刻,廣爲流通。百餘年來,刻經不輟,傅播佛典,厥功甚偉。楊氏又創(chuàng)辦佛學研究會,開設祗洹精舍,提倡佛學研究,振典佛教教育,培育佛學人才,封中國近現(xiàn)代佛教事業(yè)貢獻卓著。本文以“金陵刻經處”爲研究封象,運用文獻學研究方法,深入調查,立足實證,充分利用各類文獻,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金陵刻經處經版的管理與保護研究.pdf
- 明代金陵刻劇研究
- 明代金陵刻劇研究_11234.pdf
- 數字化工作方式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活態(tài)記錄與傳播研究——以金陵刻經處為例.pdf
- 金陵科技學院-金陵科技學院教務處
- 講學以刻經——歐陽竟無佛教教育研究.pdf
- 講學以刻經——歐陽竟無佛教教育研究
- 《樂府廣序》研究_1866.pdf
- 大足寶頂大佛灣刻經研究——以《大方便佛報恩經變相》為中心.pdf
- 樂府廣序研究_1866(1)
- 毛晉刻《十三經注疏》《十七史》考.pdf
- 清同治九年金陵刻經處本《維摩詰所說經》???pdf
- 《文藝報》研究(1949—1966).pdf
- 經1988年議定書修正的1966年國際載重線公約
- 晚清“蠻防”研究_1966.pdf
- 金陵景觀美學研究.pdf
- 刻帖著述研究.pdf
- 湖北作家隊伍研究(1949——1966)
- 和經1988年議定書修正的1966年國際載重線公約(附英文)
- 1966年邢臺地震救災機制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