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腫瘤是目前威脅人類生命的最嚴重的疾病之一。據(jù)統(tǒng)計,90%以上的腫瘤患者是因為耐藥性而導致臨床化療失敗。導致腫瘤耐藥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由于腫瘤的快速增長,腫瘤微環(huán)境表現(xiàn)出的一些異?,F(xiàn)象,如高壓、缺氧、酸性環(huán)境以及新生血管生成現(xiàn)象進一步導致了腫瘤的耐藥性。腫瘤間質中的高壓現(xiàn)象直接導致抗癌藥物難以進入腫瘤組織;腫瘤缺氧環(huán)境會激活低氧誘導因子(HIF-1)生成而導致腫瘤細胞的耐受能力增加;而新生血管生成會促進血栓形成并導致血氧供給不通暢。
2、這些特定的腫瘤微環(huán)境為化療藥物到達腫瘤組織設置了巨大的障礙。因此,如何增加化療藥物在耐藥腫瘤內的有效濃度是治療腫瘤的關鍵。
本課題設計并合成多功能逐級pH響應釋藥的納米載藥體系,該體系具有顯著的長循環(huán)功能。它可以先釋放抗腫瘤血管藥物改善腫瘤微環(huán)境,使腫瘤血管暫時“正?;保瑸槟[瘤血管給藥提供有利條件,然后增加抗腫瘤藥物在耐藥腫瘤細胞內的有效藥物濃度,從而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抗多藥耐藥腫瘤。本課題采用抗腫瘤新生血管藥物康普瑞汀A4(CA
3、4)和聚天冬氨酸-肼-阿霉素大分子前藥(Pasp-DOX)作為藥物模型,將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聚乙二醇-組氨酸共聚物(簡稱PEG-Phis)作為藥物載體來制備納米載藥膠束。本課題主要對聚合物的合成及結構確證、納米膠束的制備和制劑學性質、細胞毒性、細胞內吞及其內吞機制、體內藥代動力學和藥效學行為進行研究。
(1)以聚組氨酸為疏水基團,聚乙二醇為親水基團,通過開環(huán)聚合反應合成不同長度疏水鏈的聚乙二醇-組氨酸共聚物(簡稱PEG-Phis
4、20、PEG-Phis40、PEG-Phis60、PEG-Phis80),采用1H-NMR確證目標化合物的結構,并采用酸堿滴定法選取在pH5.6-7.1的范圍具有顯著緩沖能力的PEG-Phis40和PEG-Phis60共聚物作為納米藥物載體,同時采用尼羅紅熒光探針法測定選取載體的臨界膠束濃度;抗腫瘤藥物阿霉素(DOX)以pH響應斷裂的腙鍵(肼鍵)鍵合到聚天冬氨酸上合成大分子前藥聚天冬氨酸-肼-阿霉素(Pasp-DOX),并采用1H-NM
5、R確證了目標化合物的結構。
?。?)以抗血管藥物康普瑞?。–A4)和聚天冬氨酸-肼-阿霉素(Pasp-DOX)作為藥物模型,以聚乙二醇-組氨酸共聚物 PEG-Phis40和PEG-Phis60共聚物為納米藥物載體,采用一步納米沉淀法制備膠束。以粒徑、包封率以及血清穩(wěn)定性作為指標,對納米膠束的制備工藝和處方條件進行優(yōu)化和篩選,并對納米膠束的制劑學性質進行考察。TEM和DLS結果均顯示,與PEG-Phis40共聚物形成的納米載藥體系
6、相比,PEG-Phis60共聚物形成的納米載藥體系分散性較好、粒徑均一、呈球形,對CA4和DOX的包封率分別為98.1%和96.1%,而且血清穩(wěn)定性較好,因此優(yōu)選PEG-Phis60制成的納米載藥體系進行后續(xù)研究。我們通過體外模擬腫瘤微環(huán)境以及腫瘤細胞內溶酶體的酸度值,把PEG-Phis60/Pasp-DOX/CA4納米載藥體系加入到不同pH值的酸性環(huán)境進行粒徑檢測。實驗結果顯示,隨著酸度增加,PEG-Phis60/Pasp-DOX/C
7、A4納米載藥體系的粒徑隨之變大,且TEM檢測顯示,pH5.0條件下,PEG-Phis60/Pasp-DOX/CA4納米載藥體系發(fā)生解膠束行為。采用透析法考察該納米載藥膠束中的CA4和DOX兩種藥物的體外釋放,結果表明,納米載藥膠束的CA4和DOX的釋放具有pH響應性。pH7.4條件下CA4在12h內累計釋放量為8.7%,而在pH6.6條件下CA4發(fā)生突釋,12h累計釋放64.1%。而DOX的釋放相對持久,當pH變化到5.8,DOX釋放加
8、速,14d累積釋放量達到57.1%。此種釋藥方式說明該納米載藥體系可以先釋藥改善腫瘤微環(huán)境,使腫瘤血管暫時“正常化”給腫瘤血管給藥提供有利條件,然后抗腫瘤大分子前藥進入腫瘤細胞后斷裂腙鍵釋放抗腫瘤藥物,以此達到協(xié)同抗腫瘤的目的。
?。?)以人臍靜脈血管內皮細胞HUVEC作為模擬體內腫瘤血管微環(huán)境的細胞模型,以乳腺癌敏感株MCF-7細胞(乳腺癌耐藥株MCF-7/ADR細胞)作為體內腫瘤細胞的模型,通過檢測這兩種細胞的先后殺傷順序進
9、一步證明PEG-Phis60/Pasp-DOX/CA4納米載藥體系確實具有響應腫瘤微環(huán)境和腫瘤細胞溶酶體的pH而程序釋藥的性質。分別以MCF-7和MCF-7/ADR細胞為模型,以CA4、DOX、Pasp-DOX、DOX+CA4、Pasp-DOX+CA4、PEG-Phis60/DOX/CA4等制劑為參照,檢測PEG-Phis60/Pasp-DOX/CA4的細胞毒性、細胞內吞及內吞機制等。MTT實驗表明,對于MCF-7細胞,各制劑均具有一定
10、的抗腫瘤活性,但對于MCF-7/ADR細胞,各藥物制劑的抗腫瘤活性表現(xiàn)出很大差異。其中PEG-Phis60/Pasp-DOX/CA4制劑在MCF-7/ADR細胞中呈現(xiàn)顯著的細胞毒性,能顯著地克服腫瘤的多藥耐藥性。采用流式細胞儀和共聚焦顯微鏡技術評價了納米載藥膠束PEG-Phis60/Pasp-DOX/CA4在MCF-7以及MCF-7/ADR細胞中內吞情況,結果表明納米載藥膠束PEG-Phis60/Pasp-DOX/CA4能顯著提高藥物在
11、耐藥腫瘤細胞中的內吞,內吞抑制實驗表明兩種納米載藥體系具有不同的入胞方式。
?。?)采用非房室模型模擬了各制劑在小鼠體內的藥動學性質。藥動學參數(shù)表明,納米載藥膠束PEG-Phis60/Pasp-DOX/CA4能夠顯著提高阿霉素藥時曲線下面積,增加藥物在血漿中的循環(huán)時間,達到長循環(huán)的效果,從而能更好地使納米膠束通過EPR效應分布到腫瘤區(qū)域發(fā)揮療效。體內藥效學結果表明,納米載藥膠束PEG-Phis60/Pasp-DOX/CA4能顯著
12、抑制荷耐藥性乳腺癌移植瘤 BALB/C裸鼠的腫瘤增長,抑瘤率達到91.8%。體內臟器及腫瘤熒光成像實驗結果表明,納米載藥膠束PEG-Phis60/Pasp-DOX/CA4具有一定的腫瘤靶向性,而較少分布于正常組織。Masson三原色法和CD31免疫組化染色結果表明納米載藥膠束PEG-Phis60/Pasp-DOX/CA4具有抗腫瘤新生血管生成并顯著改善腫瘤微環(huán)境的作用,小鼠腫瘤切片的TUNEL和H&E染色實驗結果顯示納米載藥膠束PEG-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納米載藥系統(tǒng)抗多藥耐藥性的研究.pdf
- 脂質體在克服腫瘤細胞多藥耐藥性中的研究.pdf
- 阿霉素脂質體克服腫瘤多藥耐藥性的實驗研究.pdf
- 腫瘤多藥耐藥性磁性納米反義探針的構建.pdf
- 腫瘤多藥耐藥性逆轉的相關研究.pdf
- 雙載藥納米粒調控PI3K-Akt信號通路克服腫瘤耐藥性.pdf
- 基于逆轉腫瘤多藥耐藥性的共聚物膠束給藥體系的研究.pdf
- 紫杉醇嵌段共聚物膠束給藥系統(tǒng)克服腫瘤多藥耐藥性的研究.pdf
- siRNA逆轉腫瘤多藥耐藥性的體內外研究.pdf
- 響應性金納米藥物載體系統(tǒng)用于克服腫瘤細胞耐藥性的研究.pdf
- 多功能碳納米球調控腫瘤多藥耐藥性及其機制的研究.pdf
- 腦腫瘤干細胞的多藥耐藥性及其機理研究.pdf
- 新型自組裝阿霉素納米前藥PEG2k-DOX的制備及其克服腫瘤耐藥性的研究.pdf
- 阿霉素納米制劑克服腫瘤多藥耐藥作用的研究.pdf
- 逆轉惡性腫瘤多藥耐藥性的臨床與實驗研究.pdf
- 中藥活性成分逆轉腫瘤多藥耐藥性體外篩選研究.pdf
- 脈沖電磁場逆轉腫瘤細胞多藥耐藥性的作用及機理研究.pdf
- 多藥耐藥肺炎克雷伯菌臨床分離株的耐藥性及耐藥基因研究.pdf
- 惡性淋巴瘤多藥耐藥性的研究.pdf
- 一種具有克服和避免P糖蛋白介導的腫瘤多藥耐藥性雙重作用的納米藥物載體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