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2/cd5eb1bc-d176-43e9-90c2-efa9bec78359/cd5eb1bc-d176-43e9-90c2-efa9bec78359pic.jpg)
![顱外段椎動脈的超聲影像學及與腦干細胞凋亡關系的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2/cd5eb1bc-d176-43e9-90c2-efa9bec78359/cd5eb1bc-d176-43e9-90c2-efa9bec78359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前言
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又稱為后循環(huán)。主要供應腦干和小腦后血供,后循環(huán)缺血是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約占缺血性卒中的20%。臨床表現為后循環(huán)缺血引起的肢體乏力、眩暈、共濟失調、頭疼、暈厥等癥狀。其病因多見于椎動脈狹窄或閉塞導致的血流動力學性的低灌注。神經系統(tǒng)對缺血很敏感,神經細胞缺血后死亡的主要方式不是壞死,而是凋亡。
由于腦干是重要的神經活動部位,腦神經、網狀上行激活系統(tǒng)和重要的上下行傳導束在其間通過,當血供障礙
2、時,可造成延髓、橋腦和部分顱神經的功能障礙,會出現各種不同但又相互重疊的臨床表現。
凋亡或抗凋亡均是多樣性、偶聯性、多途徑的信號轉導過程。腦缺血后神經元發(fā)生細胞凋亡的最有力的證據是關于其分子機制的研究,近些年由于對細胞凋亡機制的發(fā)現與研究,越來越多的實驗證明神經系統(tǒng)的疾病,如癲癇、帕金森氏病、老年癡呆癥、腦缺血等,與細胞凋亡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
本研究首先得到小兒椎動脈正常和異常血流參數;然后建立兔后循環(huán)缺血
3、模型,模擬臨床改變進行實驗研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技術得到實驗兔椎動脈血流量,血流速度等血流動力學參數,進行對比研究,評價有無后循環(huán)供血不足;通過對試驗兔腦組織進行染色,觀察后循環(huán)供血區(qū)域神經細胞形態(tài)學改變,計算腦干神經細胞凋亡指數等,進行超聲檢測的血流參數與凋亡指數之間的相關性分析,為該病的準確診斷提供確切的理論和實驗依據。
材料與方法
1、2007年12月-2008年12月,在我院神經內科就診的156例患
4、兒,主述頭痛,頭暈,暈厥等頭部癥狀,使用美國產GE LOGIC 7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10MHz,行超聲檢查,檢測出先天性椎動脈異常病例42例,12例為椎動脈發(fā)育不對稱,15例為椎動脈椎間孔處扭曲,5例為雙側椎動脈發(fā)育不對稱伴發(fā)椎動脈扭曲,6例為先天性椎動脈發(fā)育不良,4例患兒椎動脈起源和走行異常。另選86例2-14歲正常兒童作為對照組,對照組血管內徑和血流動力學參數經統(tǒng)計學處理無顯著差異(p>0.05)。所有病例組患兒都進行
5、了腦電圖檢查,結果為陰性。超聲檢查患兒的椎動脈聲像圖資料,包括椎動脈內徑、走行、搏動、頻譜形態(tài)、血流量等。
2、2009年1月-2010年2月,選擇61只日本大耳白兔作為研究對象。使用日本產阿洛卡α10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探頭頻率為10MHz。兔麻醉后記錄雙側椎動脈二維超聲及彩色多普勒超聲聲像圖特點,建立兔椎動脈結扎和狹窄模型,為椎動脈結扎組、椎動脈狹窄組,比較各組參數之間差異,于術后2小時、1天、2天等不同時間對試驗兔
6、進行超聲檢查,得到二維和彩色多普勒血流動力學參數,探討臨床改變的病理基礎。
3、處死試驗兔,取基底動脈全長的腦干組織,HE染色,觀察缺血后細胞形態(tài)改變,并進行腦干調亡細胞的檢測,計算調亡指數,對不同組別的凋亡指數進行統(tǒng)計分析;分析椎動脈病例組血流參數與腦干調亡指數的相關性。
結 果
1、156個患兒中檢測出先天性椎動脈異常病例42例,椎動脈發(fā)育不對稱組12例,椎動脈椎間孔處扭曲組15例,雙側椎動
7、脈發(fā)育不對稱伴發(fā)椎動脈扭曲組5例,先天性椎動脈發(fā)育不良組6例,患兒椎動脈起源和走行異常組4例,組成5個病例組。
小兒正常對照組與5個病例組之間比較顯示6組之間雙側內徑、PSV、血流量(volume)存在差異,p<0.05;5個病例組患側和對照組間比較EDV、RI存在差異,p<0.05。
椎動脈發(fā)育不對稱組12例,為雙側椎動脈內徑相差1mm以上,其中左側4例,右側8例,雙側椎動脈內徑、volume與正常對照組比
8、較p<0.05,健側EDV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患側PI、RI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顯著,p<0.05。
椎動脈椎間孔處扭曲組15例,發(fā)生在雙側5例,左側5例,右側5例,健側椎動脈PSV、EDV、volume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
雙側椎動脈發(fā)育不對稱伴發(fā)椎動脈扭曲組5例,扭曲均發(fā)生在右側,不對稱右側3例,左側2例,患側內徑細,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健側血流量增加,與正常對照
9、組比較p<0.05。
先天性椎動脈發(fā)育不良組6例,內徑小于2mm,管壁增厚,血流充盈不良,搏動減弱,發(fā)生在左側5例,右側1例,患側內徑、PSV、EDV、volume與對照組相比減少、下降明顯,p<0.05。
患兒椎動脈起源和走行異常組4例,其中椎動脈起始段從主動脈弓直接起源1例,2例椎動脈越過第6、5椎間孔后進入第4椎問孔上行,1例越過第6椎間孔后入第5椎間孔上行,患側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內徑、PSV有統(tǒng)計學意義
10、,內徑小于正常對照組,PSV高于正常對照組,p<0.05。健側內徑、EDV、PI、RI與對照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健側椎動脈內徑增寬,EDV速度增快,阻力減小,以代償性增加椎基底動脈血供。
2、構建兔后循環(huán)缺血模型,1組為對照組,2組為椎動脈100%結扎組,3組為椎動脈70%-100%狹窄組。分別于術后2小時、1天、2天、3天、4天、5天、6天將實驗兔麻醉進行椎動脈超聲檢查,獲得血流動力學參數。
正常對照組和兩
11、病例組之間比較顯示三組之間PSV、EDV、volume、PI、RI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扎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健側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p<0.05,組內比較術后不同時間PSV、EDV呈上升趨勢,p<0.05。
狹窄組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健側PSV、EDV、volume增高明顯,PI、RI下降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患側PSV、PI、RI、volume與正常對照組相比,下降明顯,也有統(tǒng)計
12、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術后不同時間血流動力學參數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取實驗兔基底動脈全長的腦干,10%中性緩沖福爾馬林固定4小時以上,石蠟包埋,在每個基底動脈中段取材,每點取1個切片,層厚3μm。
HE染色后鏡下觀察椎動脈不同狹窄程度其供血區(qū)域的結構變化,以神經元的形態(tài)學變化作為缺血的判定指標。
鏡下觀察凋亡細胞,計算凋亡指數。
4、正常對照組與病例組之間凋亡
13、指數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顯示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椎動脈結扎組組內凋亡指數統(tǒng)計分析顯示,隨動物模型取材時間不同,凋亡指數呈上升趨勢,而狹窄組隨不同取材時間與腦干凋亡指數之間無相關性,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兔病例組超聲血流參數與腦干凋亡指數之間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呈正相關,凋亡指數與模型存活時間、PSV、volume呈正相關,p<0.05。
結論
1、超聲檢查能夠比較準確地顯
14、示小兒顱外段異常椎動脈的形態(tài)和走行。
2、二維超聲得到的形態(tài)學改變結合血流動力學參數對評價先天性小兒椎動脈異常及后循環(huán)血供上具有很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3、通過建立動物模型來研究后循環(huán)缺血,與臨床椎基底動脈供血障礙非常接近,在理論上和醫(yī)學臨床實踐上都有一定的意義。
4、實驗兔病例組凋亡指數與血流動力學參數相關性分析,一方面說明椎動脈狹窄和閉塞與腦干細胞的凋亡有關,證實缺血時間與細胞凋亡之間的密切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椎動脈顱外段影像解剖及血流動力學模擬.pdf
- 顱外段椎動脈MRA與頸椎MRI表現相關性研究.pdf
- 顱外段椎動脈扭曲程度對椎—基底動脈供血影響的臨床研究.pdf
- 頸動脈顱外段粥樣硬化斑塊與腦梗死關系的研究.pdf
- 基于PET-CT的癥狀性椎動脈顱外段狹窄患者腦代謝研究.pdf
- 顱內動脈狹窄的臨床及影像學研究.pdf
- 頸動脈及椎動脈超聲診斷
- 椎動脈優(yōu)勢與眩暈及基底動脈彎曲的關系.pdf
- 頸動脈顱外段病變與缺血性腦卒中OCSP分型的關系.pdf
- 椎動脈溝環(huán)CT解剖測量與影像學對比研究.pdf
- 肌骨超聲探測Luschka關節(jié)增生與椎動脈關系的臨床應用研究.pdf
- 顱內動脈瘤的影像學診斷對比研究.pdf
- 2型糖尿病合并腦梗塞患者與顱外段頸動脈硬化關系的研究.pdf
- 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椎動脈血流速度減慢的病因分析.pdf
- 顱外段副神經及舌下神經的解剖學研究.pdf
- 顱外段頸內動脈狹窄支架成形術的臨床研究.pdf
- 顱內動脈瘤分型及影像學表現
- 下頸椎椎動脈孔及其毗鄰的解剖學和影像學觀測.pdf
- 椎動脈優(yōu)勢與基底動脈彎曲、腦干和小腦急性梗死相關性研究.pdf
- 彩色多普勒超聲對腦癱患兒頸動脈和椎動脈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