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中性粒細胞減少癥(neutropenia)是由于周圍血中性粒細胞絕對計數(shù)(Absolute Neutrophil Count,ANC)減少而出現(xiàn)的一組綜合征。中性粒細胞起源于粒系造血干細胞,其壽命在血細胞中最短,易受外界環(huán)境和機體內(nèi)環(huán)境的影響。中性粒細胞減少癥在小兒疾病中發(fā)病率并不低,近年來發(fā)病有上升趨勢,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病因復雜,多數(shù)學者將其分為先天性及后天性。多數(shù)以后天獲得性為主。獲得性中性粒細胞
2、減少癥可因感染、免疫、藥物等導致。兒童以繼發(fā)性多見,其中感染是最為常見的原因,尤其是病毒感染。研究發(fā)現(xiàn)中性粒細胞減少的時間和病毒血癥出現(xiàn)的時間一致。該病主要發(fā)生于3歲以下嬰幼兒,年齡越小所占比例越大。隨著近幾年對該病的重視,相繼有不少關于該病的報道,多數(shù)是病因和治療方面的研究,但從血液生化檢查和免疫學角度進行分析的報道較少,本文對60例感染相關性粒細胞減少癥患兒進行分析,以了解其血小板(Platelet)、肝酶(liver enzyme
3、s)、心肌酶(myocardial enzyme)以及細胞免疫(cellular immunity)和體液免疫(humoral immunity)變化的臨床特點,嘗試從免疫學角度分析其發(fā)病機理,為該病的免疫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
目的:
探討粒細胞減少癥患兒的病因、年齡分布特點,骨髓細胞學改變及血小板、肝功、心肌酶的變化,以及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的改變特點。嘗試從免疫學角度分析其發(fā)病機理。
方法:
4、r> 選取山東齊魯醫(yī)院兒科2008.9-2010.4收治的急性粒細胞減少癥患兒60例為觀察組,分為嬰兒組(1月~1歲,37例)和兒童組(1歲以上~12歲23例),另外選取58例同期門診體檢健康兒童作為對照組。進行血小板(PET)、谷丙轉(zhuǎn)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肌酸激酶同工酶(MB isoenzyme of creatinekinase,CK-MB)、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5、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M,IgM)、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A,IgA)、T淋巴細胞亞群CD3+、CD4+、CD8+和CD4+/CD8+檢查,對這兩組檢驗數(shù)值進行組間比較,利用SAS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和分析。
結(jié)果:
(1)1歲以下患兒占總數(shù)的63.3%,其中又以6-8月齡時發(fā)病例數(shù)最多,占總數(shù)的35.0%;
(2)骨髓常呈增生活躍或減低,易于
6、見到異型淋巴細胞;
(3)嬰兒組:觀察組的PLT、ALT、CK-MB、IgM、CD8+高于對照組;觀察組IgG、CD3+、CD4+、CD4+/CD8+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兒童組:觀察組的PLT、CK-MB、IgM、CD8+高于對照組;觀察組IgG、CD3+、CD4+、CD4+/CD8+低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jié)論:
粒細胞減少癥的患兒發(fā)病年齡多在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吉賽欣治療兒童感染相關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的療效觀察.pdf
- 1月至14歲感染相關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294例臨床分析.pdf
- 兒童粒細胞減少癥50例臨床分析
- 393例感染相關性中性粒細胞減少癥病因和治療的臨床研究——附393例報告.pdf
- 巨細胞病毒感染與兒童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相關性研究.pdf
- 粒細胞減少癥
- 妊娠相關性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研究.pdf
- 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的實驗研究.pdf
- 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成人慢性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的臨床相關性研究.pdf
- 兒童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骨髓巨核細胞數(shù)與預后的相關性觀察
- 川崎病丙球治療后粒細胞減少癥與冠狀動脈損害的相關性
- 粒細胞減少性發(fā)熱
- 雌激素減少與女性髕骨軟化癥(Ⅰ-Ⅱ期)的相關性臨床研究.pdf
- 兒童粒細胞肉瘤臨床特點及療效初步觀察.pdf
- 中性粒細胞CD64與兒童膿毒癥相關性研究.pdf
- 白細胞減少癥及粒細胞缺乏癥
- 兒童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與HPA基因多態(tài)性的相關性研究.pdf
- 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患者NK細胞數(shù)量及功能研究.pdf
- 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比值與細菌性血流感染相關性研究.pdf
- 免疫相關性全血細胞減少癥患者樹突狀細胞數(shù)量及功能的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