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2/93c170c2-518b-409c-8fb9-74719f94ee65/93c170c2-518b-409c-8fb9-74719f94ee65pic.jpg)
![凝血因子V和XIII基因突變的分子病理特征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2/93c170c2-518b-409c-8fb9-74719f94ee65/93c170c2-518b-409c-8fb9-74719f94ee65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先天性凝血因子Ⅴ(FactorⅤ,FV)缺乏癥也稱副血友病,是一種罕見的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估計在人群中發(fā)病率為1/1000000。FV缺乏癥病例的出血癥狀各不相同,雜合子病例往往無明顯的臨床出血癥狀,而純合子病例則可能有輕度到重度的出血癥狀。凝血因子Ⅴ基因(F5)的突變是遺傳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癥的主要分子基礎。至今,全世界有關遺傳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癥個例報道約200多例。查詢最新的F5基因突變數(shù)據(jù)庫,并對相關文獻進行回顧性分析發(fā)現(xiàn),已知的
2、F5基因突變有101種民,其中錯義突變46種,缺失突變27種,無義突變14種,插入突變7種,剪接突變7種。遺傳性凝血因子ⅩⅢ(FactorⅩⅢ,FⅩⅢ)缺陷癥是另外一種罕見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其主要的臨床表現(xiàn)為終生出血傾向,傷口愈合不良,習慣性流產(chǎn)等。男女均可發(fā)病,發(fā)病率約為1/2000000。自1960年Duckert等報道首例病例以來,累計報道300多例,國內僅有數(shù)例。因子ⅩⅢA鏈和B鏈基因突變是遺傳性凝血因子ⅩⅢ缺陷癥的分子基礎
3、。國際凝血因子ⅩⅢ基因突變注冊數(shù)據(jù)庫(截至2007年1月)登記的FⅩⅢA基因突變包括:34種錯義突變,21種插入/缺失突變,9種剪切位點突變,5種無義突變,FⅩⅢB基因突變僅4種。由此可見FⅩⅢ基因突變以FⅩⅢA基因突變?yōu)橹?FⅩⅢB基因突變僅占極小比例。近3年來許多國家的研究者相繼在人FⅩⅢ基因發(fā)現(xiàn)了一些新的突變。對遺傳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癥及遺傳性凝血因子ⅩⅢ進行分子水平的機制研究不僅有助于這類疾病的分子診斷,更重要的是可以為這類單基因
4、遺傳病的基因治療提供實驗依據(jù)。
目的:分別對一例遺傳性凝血因子Ⅴ缺陷癥(hereditary factorⅤ deficiency,HFVD)和一例遺傳性凝血因子ⅩⅢ缺陷癥(hereditary factorⅩⅢ deficiency,HFXIIID)進行家系分析和基因分析,鑒定凝血因子Ⅴ基因和凝血因子ⅩⅢ可能存在的基因變異;以凝血因子Ⅴ基因和凝血因子ⅩⅢ基因突變?yōu)檠芯康那腥朦c,進一步從分子水平研究這些突變致病的分子特征。
5、
方法:1.用凝固法對疑似病例及其家庭成員的凝血指標進行檢測,提取HFVD家系先證者及其家庭成員的外周血基因組DNA,PCR方法擴增凝血因子Ⅴ基因(F5)全部外顯子和側翼序列,DNA測序方法識別F5的基因突變或多態(tài)性。以100例健康體檢者為參考,應用等位基因特異PCR或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方法對發(fā)現(xiàn)的突變進行確證,以排除基因多態(tài)性。2.用計算機輔助剪接位點預測程序(NetGene2)對F5剪接受體位點點突變(
6、IVS16-1G>T)的效應進行分析,并構建包含此點突變(IVS16-1G>T)的Minigene,體外試驗分析IVS16-1G>T突變對FV mRNA前體剪接的影響。應用生物信息學軟件對所發(fā)現(xiàn)突變進行分子模建,探討突變蛋白局部及空間結構的改變。構建含Tyr530Ser錯義突變和缺失60個氨基酸殘基(1779~1838)的FV基因真核表達載體,脂質體介導的基因轉移試驗觀察FV野生型和突變型重組蛋白在COS-7細胞內的表達特性。3.用尿素
7、溶解試驗和定量試劑盒法檢測HFXIIID患者及其家系成員血漿FⅩⅢ活性,并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測定相應血漿FⅩⅢ抗原含量。PCR方法擴增凝血因子ⅩⅢA基因(F13A)全部外顯子和側翼序列,DNA測序方法識別F13A的基因突變或多態(tài)性。應用直接測序、等位基因特異PCR或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分析方法對發(fā)現(xiàn)的突變進行確證,以排除基因多態(tài)性。4.構建野生型FⅩⅢA重組表達質粒,定點突變方法獲得含有兩種突變(Arg77Cys及Arg174
8、stop)的FⅩⅢA重組表達質粒。分別將上述重組質粒通過脂質體介導的基因轉移方法轉染到COS-7細胞表達,熒光定量RT-PCR、Western印跡及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檢測轉染細胞中人FⅩⅢA的RNA表達水平和蛋白表達量。
結果:1.在HFVD家系中先證者和其妹妹血漿FV活性及血漿FV抗原水平都重度減低,兩者的FV基因存在雙重雜合子突變,即Tyr530Ser及IVS16-1G>T突變,其中Tyr530Ser突變是因F5外顯子1
9、1第1763位核苷酸發(fā)生C→T雜合突變導致,而IVS16-1G>T突變是發(fā)生在F5內含子16剪接受體位點的點突變。家系分析表明Tyr530Ser突變和IVS16-1G>T突變分別遺傳自其父、母親,其父為Tyr530Ser突變攜帶者,其母為IVS16-1G>T突變攜帶者。KpnI酶切分析及等位基因特異的PCR實驗結果表明100例健康體檢者中均不存在這兩種突變。2.成功構建含有點突變(IVS16-1G>T)的F5 Minigene。NetG
10、ene2程序能夠識別野生型F5基因第16內含子受體剪接位點,不能識別發(fā)生突變的第16內含子受體剪接位點。體外將野生型和突變型F5 minigene重組體轉到COS7細胞,RT-PCR和DNA測序證實,從野生型minigene轉染組擴增得到的PCR產(chǎn)物長度為452 bp,然而從突變型minigene轉染組擴增得到的PCR產(chǎn)物長度為272 bp?;驕y序分析證明突變轉錄本恰好缺失了180 bp長的外顯子17。計算機模擬分析預測一旦530位氨
11、基酸變?yōu)镾er,將不能維系和Glu330及Tyr415之間的氫鍵。由IVS16-1G>T突變導致缺失的60個氨基酸殘基位于FV分子的A3結構域。這一缺失不僅導致FV A3結構域C端β桶結構被破壞,還導致銅離子與His1815和His1817之間協(xié)同作用的喪失。Western blot實驗證實在細胞裂解物中野生型FV和兩種突變的FVs均有表達。EIISA進一步證實Tyr530Ser和△1779-1838突變的FV抗原表達量分別降到野生型F
12、V蛋白表達量的79.5%和60.0%。野生型重組FV蛋白能夠被有效分泌到培養(yǎng)基中(FV:C60.7±19.7%;FV:Ag8.5±0.8μg/ml)。但是與轉染野生型表達質粒組比較,轉染兩種突變質粒的COS-7細胞培養(yǎng)上清中檢測到的FV抗原水平則明顯減低。預測的Tyr530SerFV突變蛋白和△1779-1838突變FV蛋白的特異性活性分別是0.012 U/μg和0.043 U/μg。3.HFXIIID家系先證者FⅩⅢ基因第3外顯子和第
13、4外顯子分別存在Arg77Cys錯義突變和Arg174stop無義突變,后者是人FⅩⅢ基因一種新突變。家系分析表明這2個突變是雙重雜合子型,Arg77Cys突變遺傳自父親,Arg174stop突變遺傳自母親。先證者女兒攜帶Arg77Cys錯義突變。先證者丈夫及100名健康對照者均未發(fā)現(xiàn)Arg77Cys錯義突變和Arg174stop無義突變。4.成功構建人FⅩⅢA表達質粒,并通過定點突變成功構建含有兩種突變(Arg77Cys及Arg174
14、stop)的FⅩⅢA重組表達質粒。含有兩種突變(Arg77Cys及Arg174stop)的FⅩⅢA重組質粒轉染組FⅩⅢA mRNA相對表達豐度分別為0.82±0.21和0.76±0.17,與野生型FⅩⅢA重組質粒轉染組(1.06±0.51)比較沒有顯著性差異(P>0.05)。野生型FⅩⅢA重組質粒轉染細胞裂解物中FⅩⅢ活性為61.6±30.4%,濃縮的細胞培養(yǎng)上清液中FⅩⅢ活性為24.0±2.9%。而兩種突變型FⅩⅢA重組質粒轉染細胞裂
15、解物及培養(yǎng)上清液FⅩⅢ活性明顯減低。轉染細胞裂解物的Western Blot分析發(fā)現(xiàn)含Arg77Cys錯義突變的FⅩⅢA重組蛋白在培養(yǎng)細胞內含量嚴重減低,僅見一條微弱的條帶。ELISA證實野生型FⅩⅢA重組質粒轉染細胞裂解物中FⅩⅢA:Ag量為32.8±14.5%%,濃縮的細胞培養(yǎng)上清液中FⅩⅢ:Ag量為13.2±2.3%。而兩種突變型FⅩⅢA重組質粒轉染細胞裂解物及培養(yǎng)上清液中FⅩⅢA:Ag水平極度減低,低于ELISA檢測低限。
16、> 結論:1.在一個遺傳性HFVD家系中證實先證者和其同胞妹妹均為F5Tyr530Ser突變及IVS16-1G>T突變的雙重雜合子。兩例患者均表現(xiàn)為重度凝血因子Ⅴ缺乏,提示F5 Tyr530Ser突變及IVS16-1G>T突變共同導致了凝血因子Ⅴ功能的嚴重缺陷。2.體外COS-7細胞轉染實驗證實IVS16-1G>T。突變確實可以導致F5第17號外顯子跳躍(Skipping),將因此導致合成缺陷型FV蛋白,其A3結構域內缺失60個氨
17、基酸殘基(從1779-1838共60個氨基酸)。兩種FV突變體的體外表達實驗結果提示Tyr530Ser突變和IVS16-1G>T突變單獨都可以導致FV重組蛋白表達量的嚴重減低,因此與FV重度缺乏密切相關。3.發(fā)現(xiàn)人FⅩⅢ基因一種新突變,即Arg174stop無義突變,并成功建立此突變的PCR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tài)性檢測方法。先證者因子ⅩⅢ基因同時存在Arg77Cys錯義突變和Arg174stop無義突變,可能是其因子ⅩⅢ色天性缺陷的因為。4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遺傳性凝血因子XIII缺乏癥的基因突變與分子缺陷機制研究.pdf
- 一種新的凝血因子XIII基因突變導致的遺傳性FXIII缺陷癥.pdf
- 遺傳性凝血因子V缺乏癥分子病理機制的研究和2A型vWD的臨床研究.pdf
- 47077.遺傳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癥的基因突變研究
- 遺傳性凝血因子?和凝血因子ⅶ缺陷癥分子發(fā)病機制研究
- 凝血因子凝血因子
- 遺傳性凝血因子ⅩⅢ缺乏癥基因缺陷的分子機制研究和海南人群凝血因子ⅩⅢ基因多態(tài)性的研究.pdf
- 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因子XIII表達和活性變化的研究.pdf
- 恒河猴凝血因子ⅶ、ⅸ、?的遺傳分子研究
- 一例遺傳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癥家系的基因突變及臨床表型分析.pdf
- 一例遺傳性凝血因子VII缺乏癥家系基因突變及其臨床表型關系的研究.pdf
- 凝血因子Ⅷ的純化.pdf
- 兩例無出血癥狀凝血因子v缺陷癥患者分子發(fā)病機制研究
- 胃腸道間質瘤臨床病理特征和基因突變的分析研究.pdf
- 兩例無出血癥狀凝血因子V缺陷癥患者分子發(fā)病機制研究.pdf
- 遺傳性凝血因子XⅢ缺陷癥基因缺陷及分子機制的研究.pdf
- 遺傳性凝血因子Ⅶ缺陷癥的基因診斷及分子發(fā)病機制研究.pdf
- 尼洛替尼治療伊馬替尼療效欠佳的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的療效分析凝血因子V缺乏癥中凝血因子V的突變基因分析及功能驗證.pdf
- 牙源性鈣化囊腫臨床病理和分子病理研究.pdf
- 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