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2/41fa98dc-545b-4876-9b30-291e83fd8981/41fa98dc-545b-4876-9b30-291e83fd8981pic.jpg)
![APL患者誘導分化治療前后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變化與臨床意義.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2/41fa98dc-545b-4876-9b30-291e83fd8981/41fa98dc-545b-4876-9b30-291e83fd8981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背景:
急性早幼粒細胞性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約占急性非淋巴系白血病的8-15%。在體外全反式維甲酸(all trans retinoicacid,ATRA)誘導HL60,U937和原代APL發(fā)生終末分化的實驗結果基礎上,我國學者1986年首次用ATRA治療APL,并獲得成功。在體外實驗的基礎上,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s2O3)被用以治療APL患
2、者,亦獲得成功。
細胞間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arl,ICAM-1或CD54)屬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員,是淋巴細胞相關抗原-1((LFA-1)的主要配體。作為白細胞分化抗原,ICAM-1是細胞黏附、遷移及提呈抗原的重要介導分子,參與細胞的信號轉(zhuǎn)導與活化、細胞的伸展和移動、細胞的生長以及分化、炎癥、血栓形成、腫瘤轉(zhuǎn)移、創(chuàng)傷愈合等一系列重要生理和病理過程。在各種因素作用下,IC
3、AM-1的細胞膜外部分可脫落進入血循環(huán),成為可溶性形式(Soluble ICAM-1,sICAM-1)。sICAM-1相對分子質(zhì)量為82×103,仍具有結合配體LFA-1的活性,從而與多種病理生理過程有關,如腫瘤進展及免疫抑制。癌癥患者血清sICAM-1水平升高與腫瘤侵犯有關,初治、治療后未緩解及復發(fā)性ALL和AML患者的血清sICAM-1水平明顯高于健康人,對臨床診斷有一定價值。另外高水平sICAM-1及VCAM-1均與血白細胞數(shù)顯著
4、相關,sICAM-1還可影響NK細胞的活力,并可通過抑制ICAM-1/LFA-1系統(tǒng)而阻遏免疫反應。
關于血管細胞粘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或CD106)的報道較少,已知培養(yǎng)的活化內(nèi)皮細胞、人的血清、類風濕病人滑膜液中可以檢測到sVCAM-1。sVCAM-1可以通過結合其配體抑制白細胞向組織的移動,同時還是配體結合的競爭抑制劑。
ICAM-1
5、和VCAM-1作為監(jiān)測急性白血病的早期復發(fā)、髓外浸潤和判斷預后的指標已得到證實。探討VCMA和ICMA在APL發(fā)生、發(fā)展和緩解中的作用,并進一步明確APL患者誘導分化治療前后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變化的臨床意義將有助于為治療難治性、復發(fā)性白血病開辟新途徑。
目的:
檢測白血病患者As2O3治療前后白細胞數(shù)量和種類變化,闡明粘附分子sICAM-1和sVCAM-1的表達、分泌變化規(guī)律,以及As2O3體
6、外誘導后,APL原代細胞分泌sICAM-1和sVCAM-1的水平變化,并檢測As2O3治療前后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的mRNA表達情況,預期揭示粘附分子sICAM-1和sVCAM-1與白血病之間的關系以及檢測粘附分子sICAM-1和sVCAM-1的分泌水平在白血病診斷、治療及預后監(jiān)測中的臨床意義。
方法:
采用RT-PCR檢測PML/RARα融合基因類型;常規(guī)細胞計數(shù)檢測治療前后APL患者外周血白
7、細胞數(shù)量和分類變化;采用ELISA法檢測治療前后APL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sICAM-1和sVCAM-1的變化;采用ELISA法檢測As2O3對原代APL細胞分泌sICAM-1和sVCAM-1的影響;采用流式細胞術檢測As2O3治療前后白血病細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54和CD106的表達;采用甲基纖維素半固體培養(yǎng)法檢測As2O3對L-CFU集落的影響:通過RT-PCR檢測As2O3治療前后APL患者ICAM-1和VCAM-1mRN
8、A表達變化;采用MTT法檢測0.5μmol/L的As2O3作用后對APL細胞體外增殖的影響。
結果:
1.經(jīng)RT-PCR檢測,患者APL細胞擴增出長型(L-type)和短型(S-type)PML/PAR a融合基因。
2.三氧化二砷一般在7~10天內(nèi)誘導明顯的外周血白細胞升高,平均第15天達到高峰,早幼粒比例下降,細胞分類以中幼粒樣細胞為主,較成熟粒細胞比例上升,白細胞升高持續(xù)12~15天,隨后
9、逐漸降低,緩解后恢復到正常水平。
3.ELISA檢測結果表明,治療前APL患者血清中sICAM-1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5-13天血清sICAM-1水平升高,第7天達到最高,此后逐漸下降,30天時接近正常水平。APL患者血清中粘附分子sVCAM-1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對照組,而治療后第7天達到最高,7-13天血清sVCAM-1水平高于治療前。治療13天后逐漸下降,30天后接近正常水平。As2O3對正常單個核細胞的粘附分子s
10、ICAM-1和sVCAM-1無明顯影響,對原代APL細胞分泌粘附分子sICAM-1和sVCAM-1影響不同,應用As2O3后,原代APL細胞分泌粘附分子sICAM-1的水平升高不明顯,但sVCAM-1的分泌水平顯著升高。
4.流式細胞儀測定結果表明APL細胞經(jīng)過As2O3誘導后,粘附分子CD11b、CD54和CD106明顯升高,并且藥物達到高峰期后,粘附分子CD11b、CD54和CD106的表達也達到高峰。
11、5.L-CFU隨著誘導分化治療呈現(xiàn)逐漸下降趨勢,緩解后L-CFU細胞幾乎不生長,僅有少量集落形成。
6.治療前sVCAM-1和sICAM-1的基因表達水平較低,治療后sVCAM-1和sICAM-1的基因表達均增強,并且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表達量上調(diào)。
7.As2O3在體外能顯著抑制APL原代細胞的增殖,并且隨著作用時間延長,抑制率升高。
結論:
三氧化二砷可誘導APL細胞由早幼粒細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針灸對環(huán)磷酰胺化療小鼠骨髓組織中粘附分子ICAM-1、VCAM-1蛋白表達的研究.pdf
- 細胞粘附分子E-selectin、ICAM-1、VCAM-1在B細胞和漿細胞上持續(xù)表達、調(diào)控和功能研究.pdf
- 西洛他唑?qū)嶒炐蕴悄虿〈笫竽I臟粘附分子ICAM-1及VCAM-1表達的影響.pdf
- 腦出血患者血清細胞間粘附分子-1、血管細胞粘附分子-1變化研究.pdf
- ICAM-1、VCAM-1和整合素α4在鼻息肉中的表達與臨床意義.pdf
- ICAM-1和VCAM-1在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尿液中的表達水平及其臨床意義.pdf
- 核轉(zhuǎn)錄因子NF-κB和細胞間粘附分子ICAM-1在結腸癌中的表達及臨床意義.pdf
- 血管細胞粘附分子-1(VCAM-1)基因多態(tài)性與原發(fā)性高血壓的關聯(lián)研究.pdf
- 細胞間粘附分子-1(ICAM-1)靶向超聲分子成像評價大鼠移植腎急性排斥反應.pdf
- 胰腺癌患者瘤體及外周血ICAM-1和VCAM-1的表達研究.pdf
- 大黃素對人臍靜脈內(nèi)皮細胞粘附分子(VCAM-1)表達的影響.pdf
- 房顫患者心房肌NF-kB、ICAM-1及VCAM-1表達的研究.pdf
- 豬細胞間粘附分子1icam-1酶聯(lián)免疫分析
- ApoM通過抑制NF-κB活性下調(diào)TNF-α誘導的ICAM-1和VCAM-1表達.pdf
- 粘附分子和白細胞分化抗原
- 腦梗塞患者的VEGF、粘附分子和晚期腫瘤患者的細胞免疫研究及臨床意義.pdf
- 白細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 VCAM-1、ICAM-1及PECAM-1與子癇前期發(fā)病關系的研究.pdf
- 尿酸利仙對尿酸鹽誘導的血管內(nèi)皮細胞表面粘附分子ICAM-1表達的影響.pdf
- 川芎嗪對體外培養(yǎng)的SD大鼠血管壁細胞粘附分子VCAM-1表達的影響.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