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RC對晶狀體上皮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及其在年齡相關性白內(nèi)障中的表達.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7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白內(nèi)障是世界的首要致盲性眼病,隨著人口年齡結構的增長,白內(nèi)障成為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原因。統(tǒng)計資料表明老年性白內(nèi)障的發(fā)生率占老年性眼病的1/4。目前有效的治療方法為手術摘除混濁的晶狀體,盡管隨著手術技術、手術器械的不斷發(fā)展,白內(nèi)障手術變的越來越普遍,近年來仍有許多研究人員致力于白內(nèi)障病因?qū)W的基礎研究,且大量工作集中于發(fā)病機制及后發(fā)障的研究,故力圖從發(fā)病機制入手,有效的防治白內(nèi)障逐漸成為許多眼科工作者所熱衷的白內(nèi)障治療的新領域。在白內(nèi)障發(fā)病的

2、過程中,晶狀體上皮細胞(LEC)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任何能夠影響其形態(tài)結構、生理功能的因素都可能參與白內(nèi)障的形成過程。
   富含半胱氨酸的酸性分泌蛋白(Secreted protein acidic and rich in cysteine,簡稱SPARC)是一種多細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最早是由Termine等作為一種牛和入骨組織中的非膠原組分發(fā)現(xiàn)并描述的。近二十年來,根據(jù)不同的命名依據(jù),SPARC又被稱作43K(依據(jù)蛋白的大小

3、),BM(基底膜)-40(根據(jù)組織來源),骨連接素(根據(jù)其與骨基質(zhì)具高親和力的生化特性)。SPARC屬于細胞外基質(zhì)蛋白家族。SPARC基因顯示為單拷貝基因,人類的SPARC位于5q31-33。脊椎動物SPARC的cDNA編碼的蛋白含有298-304個氨基酸,是在一個含有77個氨基酸的信號肽序列后跟隨了一個含283-287個氨基酸殘基的隱匿部分。Engel等提出SPARC含有四個不同的區(qū)域。區(qū)域Ⅰ(氨基酸殘基3-51),由外顯子3和4編碼

4、,富含酸性并有5-8個Ca++結合位點,但親和性相對較低,此區(qū)域的α雙螺旋結構對Ca++濃度的生理性流出敏感。區(qū)域Ⅱ(氨基酸殘基52-132),由外顯子5和6編碼,富含半胱氨酸,與folliststin的同源性很高,該區(qū)域尚有GHK序列及2個Cu++結合位點,參與細胞增殖的調(diào)節(jié)。區(qū)域Ⅲ(氨基酸殘基133-227)外顯子7和8編碼,被認為是α螺旋片段的延伸系列,并含有內(nèi)源性蛋白酶的酶切位點。位于此區(qū)域N端的Cys137以二硫鍵與區(qū)域Ⅳ的C

5、ys247結合。區(qū)域Ⅳ(氨基酸殘基228-285),含有由外顯子9編碼的EF臂,具有高鈣親和力位點。SPARC的生物學特性如下:1、抗增殖和粘附作用:2、調(diào)節(jié)細胞和細胞外基質(zhì)的相互作用;3、與細胞因子結合及相互作用;4、影響生物體的發(fā)育;5、影響損傷愈合及血管發(fā)生。
   近年來對SPAR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腫瘤領域。SPARC對細胞有抗黏附、抑制增殖的作用,國內(nèi)外相關的研究多是集中于其對各種腫瘤細胞、角質(zhì)形成細胞、腎臟囊腫襯里上

6、皮細胞、視網(wǎng)膜色素上皮細胞等的抑制作用,尚無研究直接觀察外源性的SPARC對體外培養(yǎng)的人晶狀體上皮細胞生物學行為的影響。本研究采用多種方法觀察了SPARC對人晶狀體上皮細胞增殖、黏附、移行的影響,并檢測了外界的不同刺激對晶狀體上皮細胞中SPARC表達的影響,而后又對比了臨床上正常人及不同年齡組的白內(nèi)障患者的晶狀體上皮細胞中SPARC表達,探討其在白內(nèi)障中的表達與年齡的相關性,為研究白內(nèi)障的發(fā)病機制及后發(fā)障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7、>   實驗方法:
   一、SPARC對晶狀體上皮細胞增殖、黏附、移行的影響
   1、人晶狀體上皮細胞SRA01/04的培養(yǎng):
   將SRA01/04用DMEM+10%胎牛血清接種于培養(yǎng)瓶中,置于5%CO2、37℃培養(yǎng)箱中培養(yǎng),24h后換液,之后每2-3天更換一次培養(yǎng)液,并于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生長狀態(tài),待細胞生長至70%-80%融合時用0.25%胰蛋白酶消化,進行傳代培養(yǎng)。
   2、細胞增殖的

8、檢測:
   向制成的細胞懸液中加入不同濃度的SPARC(0、0.2、1、5ug/ml),作用24、48、72小時后,MTT法檢測細胞增殖,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周期及增殖指數(shù),RT-PCR檢測細胞周期調(diào)控基因CCND1、PCNA的表達。
   3、細胞黏附的檢測:
   將SRA01/04細胞傳代培養(yǎng)后制成密度為1×108個/L的細胞懸液,分別加入含0、0.2、1、5ug/ml SPARC,接種于涂有鼠尾蛋白的96

9、孔板中,培養(yǎng)后加入MTT,酶標儀讀OD值,檢測細胞黏附的情況。將含有不同濃度SPARC的細胞懸液滴加到人工晶狀體表面,倒置顯微鏡下觀察細胞變化,并用血小板記數(shù)法記數(shù)人工晶狀體表面黏附的細胞數(shù)。
   4、細胞遷移的檢測:
   采用絲裂霉素劃痕法檢測SPARC對晶狀體上皮細胞移行的影響。
   二、熱應激及氧化損傷對晶狀體上皮細胞中SPARC表達的影響
   將永生化人晶狀體上皮細胞SRA01/04傳代培

10、養(yǎng)后分為3組:(1)正常對照組;(2)氧化損傷組:細胞中加入200×106mol/LH2O2作用6h;(3)熱應激處理組:42℃30min,37℃恢復2h。細胞免疫組化法檢測SPARC的表達,常規(guī)Westernblotting檢測SPARC的含量。GIS-700D型凝膠圖像系統(tǒng)掃描分析,記錄平均灰度值。
   三、SPARC在不同年齡組年齡相關性白內(nèi)障患者晶狀體上皮細胞中的表達
   對照組:角膜移植術供眼6例,于晶狀體

11、赤道部剪開前囊,取出囊膜,白內(nèi)障手術患者80例(分4組,<50歲組,50-65歲組,65-80歲組,>80歲組,每組20例)于超聲乳化手術中環(huán)行撕囊后取直徑約5mm的前囊,樣品采集后立即放入-80℃低溫冰箱中保存,實驗前按年齡相近、性別相同的原則將4例囊膜合并成1例樣本,合并后為20例。免疫印跡(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SPARC蛋白含量,GIS-700D型凝膠圖像系統(tǒng)掃描分析,記錄平均灰度值。
   統(tǒng)計學處理

12、:本研究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1.5 for windoiws軟件包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有顯著性差異。
   結果:
   一、SPARC對晶狀體上皮細胞增殖、黏附、移行的影響
   (一)SPARC對晶狀體上皮細胞增殖的影響
   1、MTT法檢測細胞增殖
   結果顯示0.2ug/mlSPARC有抑制晶狀體上皮細胞增殖的趨勢,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3、),而1ug/mlSPARC則可以明確抑制其增殖(P<0.05),5ug/mlSPARC的抑制作用則更加顯著(P<0.01)。隨著作用時間的延長,抑制作用也逐漸增強。不同濃度SPARC作用72h對晶狀體上皮細胞均有抑制,但0.2ug/ml組無統(tǒng)計學意義。5ug/mlSPARC作用72h的抑制率達68%。
   2、流式細胞儀檢測細胞周期及增殖指數(shù)
   隨著SPARC濃度的增加,S+G2/M期細胞逐漸減少,細胞停滯于G0

14、/G1期,增殖指數(shù)逐漸下降,當SPARC濃度達5ug/ml,增殖指數(shù)下降至32.6%。
   3、RT-PCR檢測細胞周期調(diào)控基因CCND1、PCNA的表達
   結果示微克級水平的SPARC能使細胞停滯在G0/G1期。5ug/mlSPARC作用于晶狀體上皮細胞72h后,CCND1mRNA水平較對照組顯著減弱,PCNAmRNA水平較對照組顯著增強。
   (二)SPARC對晶狀體上皮細胞黏附的影響
  

15、1、SPARC與鼠尾蛋白的黏附檢測
   MTT法顯示微克水平的SPARC可以明確抑制晶狀體上皮細胞與膠原的黏附,并與濃度成正相關(P<0.05)。
   2、SPARC對晶狀體上皮細胞在人工晶狀體表面黏附的影響
   倒置顯微鏡下可見相對于對照組,實驗組黏附于人工晶狀體表面的細胞隨著SPARC濃度的增加、作用時間的延長而逐漸稀疏、數(shù)目減少。血小板記數(shù)法記數(shù)人工晶狀體表面黏附的細胞數(shù)結果顯示0.2 ug/mlSP

16、ARC有抑制黏附的趨勢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1ug/ml組即可見明確的抑制作用(P<0.01);5ug/ml組作用更加明顯(P=0.00)。作用1d時0.2ug/ml組未見明確改變(P>0.05),余2組均可見細胞減少,3d、7d時各組均可見明確的抑制作用(P<0.01)。
   (三)SPARC對晶狀體上皮細胞移行的影響
   培養(yǎng)72h微克水平的SPARC可以抑制晶狀體上皮細胞移行,5ug/mlSPAR

17、C則有更明顯的抑制作用(P<0.01)。
   二、熱應激及氧化損傷對晶狀體上皮細胞中SPARC表達的影響
   1、細胞免疫組化檢測SPARC表達
   正常對照組未見明確的熒光,熱應激、氧化損傷組均可見明確的熒光反應。
   2、免疫印記(Western blotting)法檢測SPARC蛋白含量
   對照組43Kd處未見明確條帶,氧化損傷組、熱應激處理組均可見SPARC表達上調(diào)。
 

18、  三、SPARC在不同年齡組年齡相關性白內(nèi)障患者晶狀體上皮細胞中的表達
   Western blotting結果顯示,對照組(即正常人)43Kd處未見明確條帶,實驗4組均可見有明確的SPARC表達(P均<0.05),并可見隨著年齡的增長,SPARC表達增強。實驗4組中,80歲以上組較其它3組SPARC表達明顯增高(P均<0.01),65-80歲組較65歲以下2組SPARC表達增高(P均<0.01),50-65歲組較50歲組

19、表達有增高的趨勢,但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5)。
   結論:
   1、微克水平的外源性SPARC對晶狀體上皮細胞增殖、黏附、移行具有明確的抑制作用。SPARC能夠抑制晶狀體上皮細胞增殖,使細胞停滯于G0/G1期,增殖指數(shù)下降,并使細胞周期調(diào)控基因CCND1mRNA表達減弱,PCNAmRNA表達增強。
   2、外源性SPARC能夠抑制晶狀體上皮細胞在人工晶狀體表面的黏附,抑制作用隨濃度的增加及作用時間延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