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3/b777244f-2a1f-456a-8c46-2b8847f36b06/b777244f-2a1f-456a-8c46-2b8847f36b06pic.jpg)
![DYSFERLINOPATHY分子免疫病理學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9/13/b777244f-2a1f-456a-8c46-2b8847f36b06/b777244f-2a1f-456a-8c46-2b8847f36b06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目的:Dysferlinopathy是由于dysferlin基因突變導致的一組以進行性肌無力為特征的遺傳性肌病。Dysferlin是骨骼肌上的一種與肌細胞膜自身修復有關的跨膜蛋白。Dysferlin基因的突變類型多樣復雜,無明顯突變熱點,因此個體間存在表型異質性。目前發(fā)現dysferlinopathy有三種臨床表現型:肢帶型肌營養(yǎng)不良2B(1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 2B;LGMD2B)、Myoshi型
2、肌營養(yǎng)不良(Miyoshi musculardystrophy;MMD)和脛骨前群肌病(Distal anteriorcompartment myopathy)。它們具有共同骨骼肌病理表現:不同程度肌細胞變性、壞死、再生,炎性細胞浸潤。分子病理:抗-dysferlin單克隆抗體免疫組織化學染色,dysferlin蛋白在肌細胞膜完全缺失。 LGMD2B和多發(fā)性肌炎(polymyositis,PM)的臨床和組織病理學表現具有一定的相
3、似性,有時很難鑒別,dysferlin單克隆抗體免疫組化染色是鑒別的關鍵。 本研究探討dysferlin蛋白的功能及與相關蛋白的關系;Dysferlinopathy的炎性反應機制及與炎性肌病的關系。提高分子病理學診斷dysferlinopathy的意識,對于診斷、鑒別診斷困難病例應積極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病理診斷,并探討治療方法。 方法:根據抗-dysferlin單克隆抗體免疫組織化學染色,肌細胞膜dysferlin蛋白完
4、全缺失患者8例入選病例組,根據最初受累病變部位不同進行分型診斷,下肢近端肌群最先受累患者診為LGMD2B;下肢遠端后群肌,主要是腓腸肌最先受累患者診為MMD;最先受累肌群為下肢遠端前群肌的為Distal anterior compartment myopathy。對照組為炎性肌病患者,包括多發(fā)性肌炎7例、皮肌炎2例、包涵體肌炎1例,均根據國際診斷標準確診。兩組患者骨骼肌標本同時進行抗-CD4<'+>T細胞、CD8<'+>T細胞、MHC-
5、1分子單克隆抗體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光鏡下觀察浸潤炎性細胞的類型、分布特點,并進行定量分析,兩樣本t檢驗處理數據。觀察MHC-I陽性肌細胞分布特點、程度及與炎性細胞分布的關系。對比兩組,探討dysferlinopathy炎性反應機制,提出診斷和鑒別診斷意義,探討有效治療。 結果: 1 病例組入選8名患者,其中LGMD283例;MMD5例,無Distal anterior compartment myopathy。平均發(fā)病年
6、齡在16-46歲,病程5-16年不等。1例有陽性家族史。所有dysferlinopathy患者的肌酸激酶水平均增高,數值變化在2283-11000U/L。肌電圖:LGMD2B均為肌源性改變;MMD中2例早期可見神經源性改變,晚期呈現肌源性改變,其余3例呈肌源性改變。 骨骼肌組織化學染色病理分析:病例組所有患者均呈肌營養(yǎng)不良改變:不同程度肌細胞變性、壞死和再生。炎性反應活躍(酸性磷酸酶染色),其中2例多數肌細胞已被脂肪組織取代,炎
7、性反應不明顯。對照組:PM肌細胞變性壞死明顯,部分呈灶性分布,大量炎性細胞浸潤;DM可見束周萎縮,壞死細胞和炎性細胞主要分布在束周萎縮纖維和血管周圍。 IBM可見邊緣空泡,剛果紅染色可見淀粉樣物質沉積。 分子病理:抗-dysferlin單克隆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病例組骨骼肌細胞膜dysferlin蛋白完全缺失,對照組dysferlin蛋白表達正常。 2 病例組和對照組抗-CD4<'+>T細胞、CD8<'+>T細胞、
8、MHC-1分子單克隆抗體免疫組織化學染色,病理分析。隨機觀察3個不同視野,病例組患者幾乎均未見CD8<'+>T細胞表達,少量CD4<'+>T細胞表達,分布在細胞外基質、血管周圍和變性、壞死肌細胞內。對照組PM和IBM主要是CD8<'+>T細胞表達,分布在肌內膜、變性壞死肌細胞內和血管周圍;DM主要是CD4<'+>T細胞表達,主要分布在束周萎縮纖維和血管周圍。Dysferlinopathy的T細胞、CD8<'+>T細胞計數,明顯少于PM,
9、兩樣本t檢驗分析數據,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均呈現MHC-I分子在骨骼肌細胞膜增強表達。Dysferlinopathy患者中5例僅在血管周圍、變性和壞死肌細胞膜表達,其余3例同時在形態(tài)正常肌細胞膜表達,8例表達MHC-1陽性肌細胞占相同視野肌細胞總數的比值均<25%,其周圍多有炎性細胞積聚,有的呈灶性分布。對照組MHC-I陽性表達分布:PM和IBM多分布在形態(tài)正常、變性壞死肌細胞膜和血管周圍:DM多分布在束周萎縮
10、肌細胞膜和血管周圍,陽性表達比例最低在50%-75%。 結論: 1 肌細胞變性壞死是Dysferlinopathy的組織病理學特征之一,與多發(fā)性肌炎相似,難以鑒別。 2 Dysferlinopathy主要浸潤的炎性細胞不是T細胞,幾乎未見CD8+T細胞浸潤;骨骼肌細胞表面上調表達MHC-I,表達程度不如炎性肌病明顯。 3 Dysferlin蛋白缺失,是dysferlinopathy肌細胞變性壞死的關鍵因素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豬瘟DNA疫苗的免疫病理學和分子病理學評價.pdf
- 特發(fā)性炎性肌病的免疫病理學研究.pdf
- 鴨源鏈球菌感染雛鴨的免疫病理學研究.pdf
-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患者血管壁的免疫病理學研究.pdf
- 不同類型CRS的免疫病理學特性及其機制的初步探討.pdf
- 高鋅日糧長期暴露對斷奶仔豬影響的免疫病理學研究.pdf
- 大鼠口腔黏膜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免疫病理學特征的初步研究.pdf
- 己酮可可堿對慢性吸煙小鼠肺免疫病理學的作用及其可能機制.pdf
- 高致病性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致弱效果的免疫病理學和分子病理學評價.pdf
- 囊泡分子免疫病理學改變對鼻內鏡術后鼻腔粘膜上皮預后轉歸影響的研究.pdf
-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性肝損害患者的臨床及免疫病理學特點初探.pdf
- 鴨肝炎病毒感染櫻桃谷雛鴨和中鴨后免疫病理學的動態(tài)研究.pdf
- 內分泌、呼吸、免疫病理實驗
- 非清髓單倍體相合骨髓移植后NK細胞參與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免疫病理學研究.pdf
- ms的免疫病理機制及免疫干預治療
- 特發(fā)性炎癥性肌病的分子免疫病理診斷及分子免疫機制研究.pdf
- 協(xié)同刺激分子介導日本血吸蟲感染小鼠免疫病理及其分子機制的研究.pdf
- 1型糖尿病免疫病理機制的探討.pdf
- 慢性腎小球腎炎免疫病理機制的探討.pdf
- 小鼠馬兜鈴酸腎病免疫病理機制的初步探討.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