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結核藥物的設計、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pdf_第1頁
已閱讀1頁,還剩11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過去已被控制的傳染性結核病出現(xiàn)再流行,多重耐藥性結核(MDR-TB)增長趨勢明顯?,F(xiàn)有的抗結核治療方案還遠遠不夠理想,耐藥性菌株尚在不斷出現(xiàn),發(fā)現(xiàn)抗結核藥物新靶點、研制開發(fā)新型抗結核病藥物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莽草酸途徑是細菌所特有的必需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合成途徑,其酶系是潛在的高選擇性抗菌藥物的靶點。本畢業(yè)論文專題研究旨在發(fā)現(xiàn)新型抗耐藥的結核藥物。課題以結核桿菌莽草酸脫氫酶(SDH)作為靶酶,運用計算機虛擬篩選

2、技術,發(fā)現(xiàn)了對SDH有抑制作用的先導化合物SDI01。利用基團替換、生物電子等排原理、拼合原理等藥物化學基本方法,對先導化合物的結構進行了改造,通過改變分子結構中苯環(huán)上取代基的電性、空間位阻、親脂性或親水性,或用芳雜環(huán)取代苯環(huán),以及將分子結構中乙胺鏈改為高哌嗪環(huán)等,設計合成了SDI01衍生物共32個,經(jīng)體外抗菌活性實驗,考察了衍生物的抑菌活性變化,進行了初步構效關系研究。從抑菌活性實驗結果表明:絕大部分衍生物均顯示出抑菌活性,其中7個衍

3、生物的活性強于先導化合物2~4倍,8個與先導化合物相當;在苯環(huán)上引入位阻較小的甲基、甲氧基、溴等基團時,可使活性提高,當引入的取代基空間位阻較大(如叔丁基、異丙氧基等)或苯環(huán)并合含氧雜環(huán),衍生物活性下降;芳雜環(huán)(呋喃、噻吩等)取代苯環(huán)使活性下降:將分子結構中乙胺鏈改為高哌嗪環(huán)活性明顯提高;其中光學異構體(S,S)-構型的活性稍好。這些設計合成的SDH抑制劑,具有與現(xiàn)有抗結核桿菌藥物結構類型不同的新穎結構和全新的作用靶點,預示與現(xiàn)有臨床用

4、藥沒有交叉耐藥性,有較好的進一步研究與開發(fā)價值。利福霉素類藥物是一類重要的抗結核藥物,抗菌活性強,但由于結構的相似性,相互之間存在交叉耐藥性,目前此類藥物的研發(fā)的重點在于提高藥效,減小交叉耐藥的可能性。本課題還對利福霉素類藥物進行了研究,針對利福霉素C3位進行了結構改造,利用拼合原理、生物電子等排原理等,設計了8個利福霉素衍生物。體外抑菌實驗表明,8個化合物中5個化合物對結核分枝桿菌H37Ra抑菌活性強于利福平,其中化合物DW-35、D

5、W-36和DW-37活性最強,MIC為3~6ng/mL,是利福平的1/16~1/8,而在對臨床分離耐利福平結合分枝桿菌的抑菌實驗中,這3個化合物也呈現(xiàn)出強于利福平的抑菌作用。采用MTT法對人巨噬細胞THP—1進行毒性實驗,化合物DW-35在濃度為3.125~100μg/mL范圍內,沒有明顯的細胞毒性作用,IC50=543.12μg/mL;化合物DW-37在濃度為3.125~12.5μg/mL范圍的各組細胞吸光度值也無明顯升高(P>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