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6/17/ec7f16bd-e557-48dc-bce3-554b148840c6/ec7f16bd-e557-48dc-bce3-554b148840c6pic.jpg)
![固定化混合酶系法和納濾耦聯(lián)技術制備高純度低聚果糖的研究.pdf_第1頁](https://static.zsdocx.com/FlexPaper/FileRoot/2019-3/16/17/ec7f16bd-e557-48dc-bce3-554b148840c6/ec7f16bd-e557-48dc-bce3-554b148840c61.gif)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低聚果糖(1jructooligosaccharide,F(xiàn)OS)具有增殖雙歧桿菌、排毒、防癌、凈血、降低齒蝕、和美容作用,是功能性甜昧劑和飼料添加劑。 發(fā)酵法、固定化果糖基轉移酶只能生產(chǎn)含量50-55%的G型低聚果糖,其中不具備生理功能的葡萄糖和蔗糖含量分別占35%和15%左右,致使糖尿病人不能服用。 本文在固定化果糖基轉移酶法基礎上采用雙固定化酶法,即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和固定化過氧化氫酶將酶促反應中的副產(chǎn)物葡萄糖從反應
2、體系中分離出去,減少葡萄糖對果糖基轉移酶的反饋抑制,使蔗糖的轉化率盡可能提高,制備出含量高達80%左右的低聚果糖,然后耦聯(lián)納濾技術,再除去部分葡萄糖,使產(chǎn)品的低聚果糖最終含量達到90%以上。 本文對葡萄糖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進行了固定化條件優(yōu)化和酶學性質研究。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化條件為:載體D380大孑L弱堿性苯乙烯系陰離子交換樹脂,給酶量/載體為2mg/g,戊二醛濃度O.2%,30℃溫度下交聯(lián)反應8h。其游離酶和固定化酶最適溫度分
3、別為35℃和40℃,最適pH分別為5.5和6.0,固定化酶的Km(59.8g/m1)大于游離酶Km(28.6g/ml),半衰期為16次。過氧化氫酶固定化條件為:載體PF樹脂,給酶量/載體為3medg,戊二醛濃度O.15%,30℃溫度下反應10h。固定化酶最適溫度為35℃,最適pH為6.0,半衰期為36次。固定化過氧化氫酶和固定化葡萄糖氧化酶的最佳配比為2/1(g/g),固定化混合酶系—固定化果糖基轉移酶、過氧化氫酶和葡萄糖氧化酶配比為1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眾賞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應用膜技術制備高純度低聚果糖.pdf
- 高純度結晶果糖制備技術的研究.pdf
- 固定化酶反應器的耦聯(lián)及高純度D-蛋氨酸的制備.pdf
- 高純度乳果糖的制備.pdf
- 菊粉制備高純度果糖的工藝研究.pdf
- 高純度低聚果糖單組分的凝膠層析制備和結構表征及其應用研究.pdf
- 高純度低聚半乳糖生產(chǎn)技術研究.pdf
- 酶法合成低聚乳果糖的工藝研究.pdf
- 高純度Taq DNA聚合酶制備技術研究.pdf
- 果糖基轉移酶的固定化及低聚果糖的生產(chǎn)工藝研究.pdf
- 利用大蒜制備低聚果糖研究.pdf
- 高純度硼酸的制備研究.pdf
- 固定化酶法制備低聚半乳糖的工藝研究.pdf
- 固定化細胞法與固定化酶法生產(chǎn)低聚異麥芽糖.pdf
- 用乳清粉固定化酶法制備低聚半乳糖的研究.pdf
- 鎢鉬混合粗精礦直接制備高純度鎢鉬粉的研究.pdf
- 葡萄籽主要成分及高純度低聚原花青素制備研究.pdf
- 高純度結晶麥芽糖制備技術的研究.pdf
- 低聚果糖
- 高純度納他霉素的生產(chǎn)工藝研究.pdf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